第127回 建車船廠

在李彥看來,理想的工部應該是一個技術和產業的管理部門,但他深入瞭解之後才現,晚明的工部,更像是一個財政部門。他們徵收貨物稅、匠役銀,審覈各種修建、製造計劃、預算及撥款等,而對技術和產業的展,缺乏必要的貢獻。

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手工業上,即便是奉行“以農爲本”的國策,作爲主管部門,工部也乏善可陳,水利失修,面對天災無能無力,即便是前番關於京畿屯田的爭論,也是一些言官和地方官在較勁。

看着眼前這些工部都水司的官員,李彥是絕對沒有好感的,耳中只聽到白守採對都水司職責侃侃而談:“舟船的修造,事關漕運,職責重大,向來由清江浦分司管理,皇上既命李大人管舟車,便由李大人署理清江浦,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清江浦分司負責所有漕船修造計劃的審覈,以及清江浦鈔關的竹木抽分、漁課,事關緊要,也確實需要李大人這樣的能員,方能管好啊”白守採呵呵笑道。

說話間,白守採已經與金圓嘉交換了一個眼神,清江浦分司確實如白守採所說,位高權重,所以通常是由一名郎中駐紮署理。

他們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李彥派到清江浦去,那麼他所謂分管舟車一事,自然有名無實,屆時在京城地事務。還得由金圓嘉來“兼管”。

在他們看來,清江浦分司確屬肥差,但和他們無關,這樣處理,李彥一定很樂意,他們也沒有損失。

“分司還要管河道暢通。及黃河水閘,”李彥笑眯眯地看了白守採一眼。要不是先前和鄭他們仔細研究過都水司的具體情況,還真會被白守採給蒙了。

雖然白守採已經一再暗示清江浦是“肥差”,奈何李彥對此根本沒有興趣,他知道,就算自己掌管了清江浦分司。要做出改變,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短時間裡也休想取得成績。

當然,只要是他職權範圍之內的,他也會按照輕重緩急,做出安排。

“區區這點小事。想必李大人也能管好的,”白守採笑着說道。

李彥微微搖頭,多一點權力沒有關係,但他知道白守採沒按好心,更何況他也不想常年駐紮在清江浦,他現在想的,是遼東。

“下官能力有限,皇上既有重託,下官唯有盡心竭力。做好本職工作,”李彥搖頭說道。

“那麼李大人地意思是……”白守採不爲人覺察地皺了皺眉頭,很快臉上又堆滿了笑容:“李大人若是常駐清江浦,多做一點事情也沒有什麼嘛,若是不駐清江浦,本官倒是擔心你與徐郎中之間,難免會有衝突啊”

白守採就差直接說,徐大聘品級比你高,你要是呆在京城不去,徐大聘是不會將權力轉移出來的。

白守採小心地看着李彥。等着回答。他現在已經有些後悔,應該私下裡給李彥說說清楚。或許這個愣頭青不明白其中地奧妙?

不過他也是沒有辦法,因爲李彥一直都在到處跑,根本找不到人,這次任命又下得如此突然,絲毫不給他運作的時間。

“下官只管車船,”李彥絲毫不理白守採惺惺作態,微笑說道:“航道、水閘、漁課諸事,與此無關,下官是不會管的,至於漕船修造以及竹木抽分,也非本官獨力能爲,可仍由徐大人兼理。”

“那你怎麼辦?”白守採愣了愣,幾乎是脫口而出:這不是將金圓寶往外送麼?

“下官只管車船,”李彥再次重申:“下官以爲當下對車船的修造管理辦法,並非合理,將會爲此上一個條陳,釐清具體的管理辦法。”

李彥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完全打亂了白守採和金圓嘉地計劃,如今看來,李彥是鐵定要霸着京城這塊了。

“實在不行,就挑動他和徐大聘相鬥,等他們兩敗俱傷,就將徐大聘弄回來,或者直接弄下去,讓你去清江浦分司好了,”白守採萬般無奈,私下裡只好這樣安慰金圓嘉。

徐大聘也不是好相與的,不過他還是認爲兩人若是鬥起來,失敗的一定會是徐大聘,畢竟李彥的後臺太大了,這也是他們不敢和李彥直接衝突的原因。

“這個蠢貨”金圓嘉小眼中閃動着陰狠的目光:“那就讓他們鬥。”

李彥並沒有去管白守採和金圓嘉地小算盤,在都水司的會議中,他在衆人面前捍衛了自己的權力範圍,是爲了在這個範圍裡,做出一些重要的改變,而不是爭權奪利。

他也給署理清江浦分司的郎中徐大聘去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他受皇帝旨意,管舟車,本應在徐大聘的領導下,打理好漕船修造,以及竹木料等,但因爲諸事繁多,故而難以赴任,還得讓徐大聘親力親爲,只能表示萬分歉意。

話雖說得客氣,卻無疑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態度,漕船修造和竹木抽分,這是李彥的職權,至於在某某的領導下,不過是場面話。

當然,這樣地措辭,讓人看了會很舒服,而且從實際意義上來說,徐大聘的職權也並未受到損害,對方應該能夠接受。

本來,白守採也於當天給徐大聘了一封挑撥的信,而且比李彥的信得還要早,不過李彥的信走的雖然也是驛道,但因爲是和《華夏商報》一起,走得更快,先一步到了徐大聘手中,從而讓白守採的挑撥信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李彥暫時不想去動清江浦和漕船體系,他向朝廷提出建立大型車輛廠及造船廠的方案,與此同時,他還否決了一份由遼東經略袁應泰提出的造車計劃,認爲花費太高,如果是華夏機器廠來做的話,差不多隻需要一半左右。

李彥認爲,如今大明造船造車,除了清江浦船廠,大多數是分散進行,或者平時分散,用時集中,譬如造車,不管是效率、成本還是品質、管理,都難如人意。

李彥因此建議朝廷仿織造局,建立大型地造車廠、造船廠,不僅可以提高車船建造地水平,還能夠保障朝廷對車船的需求。

針對國庫空虛,可能拿不出錢來籌建工場地情況,李彥又提出官督商辦的方式,可由商人集資、建廠和經營,並提出一系列的具體做法。

如果說建廠的方案還能被接受,那麼官督商辦無疑讓朝廷上下爲之驚訝不已,他們很難想象關係到國家命脈的車船,能夠交給私人來修造。

質疑主要有三點,一是商人是不是有那樣的實力,組建大規模的車船廠;二是商人的信譽問題,所謂無商不奸,他們會不會偷工減料;最後一點則是大規模的工廠,會不會帶來不安全的問題?

因爲此事事關重大,又是朱由校親自下了旨意,所以工部召集相關人等會議。

“據下官所知,大明最好的船在福建,那並不是官廠修造的,而西洋人的船更勝過福船,那也是私人造的,如今最好的車也出自華夏機器廠,故而下官以爲,車船製造,並非唯有官造,私人同樣可以造”李彥對這次會議早有準備,他給每個與會者都準備了一份調查報告,上面都有詳盡的事例說明,由不得他們虛言反對。

“你說的畢竟只是特例,”工部左侍郎王永光微微笑着搖頭:“何況,福建的船廠規模也有限,至於華夏機器廠,那是李大人的才華,如今既在工部做事,何不於工部造車?”

“下官請建車船廠,也是想在工部製造車船,”李彥看了王永光一眼,此人督建山陵,似乎也不廉潔:“不過諸位大人也都看到,官廠的耗費,比之私廠要更多,既然如此,何不由私廠製造,朝廷出銀購買即可。”

“呵呵,官造的起碼不會偷工減料嘛”王永光笑呵呵地說道。

“大人當然不會,可底下的小吏就難說了,不過是有諸位大人監督,才能保證質量而已,”李彥不相信王永光會潔身自好,也不想在這方面刺激他。

“官造有監督,商人好利,若是偷工減料,又當如何?”一直沉默着的工部右侍郎姚思仁板着冷臉,沉聲問道。

李彥笑了笑,對這個問題他也是早有準備:“商人好利,則必定千方百計降低成本,然而若是降低質量,必爲顧客所不喜,進而壓價,因爲精明的買家也能分辨物品的好壞。所以對商人來說,最好莫過於成本低而質量好,這應該是一位成功商人所應該追求的。”

“商人性奸,哪裡那麼實誠,總是會千方百計偷工減料的”姚思仁搖了搖頭,冷聲道。

“大人說得是,”李彥點了點頭:“商人中少不了有的會偷工減料,但下官以爲,現在衛所、船廠造車船,若是沒有諸位大人管理監督,他們也必定會偷工減料,私人造車船也同樣如此,同樣要接受工部的監督,我不出錢,若是不合格便不要,想來那些商人也騙不了諸位大人,若是再偷工減料,損失只能是他們的。”

第229回 放權第104回 欲練兵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09回 抵京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50章 政黨第118回 機器藍第215回 職守第16回 才子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2回 種菜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33回 天價番薯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30回 內閣第212回 相迎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6回 整編第11回 換 田第18回 論兵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1回 進城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05回 回京第254回 糧荒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05回 回京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回 騙子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18回 機器藍第72回 不如創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53回 變局第237回 建設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04回 欲練兵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63回 天啓來信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9回 海外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55回 屠刀第6回 後 臺第99回 京城發展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22回 民主第9回 炒 蛋第212回 相迎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94章 華容道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3回 大官第61回 女設計師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5回 單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18回 機器藍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46回 盟友第88回 水田灌溉第33回 天價番薯第221回 表決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39回 辯論第10回 問 罪第57回 測量工具第96回 招商大會
第229回 放權第104回 欲練兵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209回 抵京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250章 政黨第118回 機器藍第215回 職守第16回 才子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2回 種菜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33回 天價番薯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30回 內閣第212回 相迎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36回 整編第11回 換 田第18回 論兵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11回 進城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05回 回京第254回 糧荒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05回 回京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回 騙子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18回 機器藍第72回 不如創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53回 變局第237回 建設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04回 欲練兵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63回 天啓來信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9回 海外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55回 屠刀第6回 後 臺第99回 京城發展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22回 民主第9回 炒 蛋第212回 相迎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94章 華容道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3回 大官第61回 女設計師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5回 單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18回 機器藍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46回 盟友第88回 水田灌溉第33回 天價番薯第221回 表決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39回 辯論第10回 問 罪第57回 測量工具第96回 招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