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回 移宮爭執

兩代皇帝先後駕崩,對朝政、對後宮的影響皆很大,先是鄭貴妃欲立後,後又是李選侍。光宗在位一月餘,既要操辦神宗的葬禮、光宗的繼位大典、處理朝政,加上羣臣的反對,兩人都未能如願。

《華夏商報》越來越關注時政,李彥對箇中情由瞭然於胸,光宗朱常洛被鄭貴妃欺負了幾十年,關係絕不算好;就廷臣來說,明代也有寧王叛亂,以鄭貴妃待光宗、福王的過往,他們不能不憂心,故而就連態度一向中庸的大學士方從哲、禮部侍郎署部事的孫如遊也是一力反對。

後來出了崔文升獻藥案,楊漣等趁機難,逼迫鄭貴妃移宮,讓鄭貴妃兄弟的兒子鄭養性出面請辭遺詔中立鄭貴妃爲後的冊封,此事才告一段落。

就這件事的雙方來說,手拿遺詔的鄭貴妃對上光宗爲的廷臣,鄭貴妃誠然是一弱女子,或許是擔心個人以後的處境,其情可憫,其由可恕。

在李彥看來,很難理解楊漣等東林派,以及多數時候會被當做他們對立面的方從哲、孫如遊會在這件事上着緊萬分,原因不外乎是寧王叛亂的殷鑑,還有鄭貴妃欲立福王的故事在前,天子家事即國事,爲國本計,不得不如此。

至於李選侍與鄭貴妃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就是爲此人“毆斃”,朱由校、朱由檢都曾爲此人撫養,以天啓、崇禎後來的態度,顯然都不曾有好的待遇。

朱由校畢竟不是李選侍的親生兒子,她也沒想到朱由校這麼快就能繼位,未嘗沒有自己做了皇后,再生個嫡子的想法。

光宗去世當日,召羣臣託付後事,欲立李選侍爲貴妃,李選侍讓人將朱由校叫去內室。要其提出立她爲後。

待到光宗駕崩,又不讓朱由校出內室,其理由,無非是朱由校年幼,得由她照看,謂:主年少畏人

其目的或者尚不能斷言想要垂簾。或者是看到鄭貴妃的結局,想要將立後這件事確定下來。不過她的做法顯然已經觸犯到羣臣的底線,隱隱有挾主自重的跡象。

羣臣與內監對峙,只有王安站出來讓大家稍待,他入內對李選侍道:“大臣們都在外面,僵持難下,讓少主接受參拜即回。”

種種跡象表明。李選侍也是個蠢人。女子而已。挾了朱由校與羣臣對峙。心中也很慌亂。竟是點頭答應。旋即又想反悔。王安已經搶了朱由校。推出內室。羣臣見到。立刻齊齊跪拜。山呼“萬歲”

“哥兒卻還”等到李選侍在內室大喊。羣臣已經擁着朱由校出門。內監想攔。也被擋了開去。而在門外。則有駱養性帶着地錦衣衛。

與前番一樣。駱思恭安排宮禁。駱養性帶人執行。李彥也歸駱養性下屬。還是守衛慈慶宮。

羣臣擁朱由校在文華殿繼位。按照規制。皇上當住乾清宮。不過李選侍佔着不走。羣臣也不放心讓朱由校與李選侍住在一起。只能暫居慈慶宮。

這一日差不多是朱由校有生以來最爲驚心動魄地一日。父親地去世。養母疾言厲色。內監與羣臣地爭吵。還有那堆積如山地奏疏。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

“三娃。這些日子有沒有做啥好玩地?”朱由校看到李彥進屋後就要參拜。連忙擺了擺手:“就、就不用跪了。咱們還是坐着說話好不好啊?”

“呃。”李彥見房中沒人,順勢站了起來。小心地看了朱由校一眼,見他疲憊地臉上略有喜色,不禁苦笑道:“殿下,這以後可不能總想玩了。”

朱由校撇了撇嘴:“我知道,就今天,這是最後一次了。”

李彥找了個凳子在朱由校面前坐下,也有些頭疼地看了看朱由校,他可是大明未來的皇帝,要爲了這些事頭疼,恐怕歷史還得重演。

朱由校一隻手臂按在桌面上,身子向前趴着,似乎很不舒服地扭了兩下,一隻手在腰上捶了錘。

李彥突然想到趣玩館的那些紈絝,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不少惡劣的習慣,同樣還有很多可貴的品質,至少並不是無藥可救,經過兵戰俱樂部的改造,很多人都有很大的轉變。

對於朱由校來說,不管他如何討厭做皇帝,都無法迴避,或許是該想個辦法,讓他對政事產生興趣,不過看上去似乎很難。

如果將政事變成一種玩樂呢?這個想法將李彥嚇了一跳,不過也不是不可能,譬如他和茅圓儀正在弄的兵戰棋。

李彥在天津殺過人以後,其實就很討厭戰爭,但對兵戰棋卻沒有這樣地惡感,兵戰棋雖然是一種遊戲,就好像後世那種策略類遊戲一般,與現實總歸差了很多,起碼會讓人產生興趣,消除陌生感。

戰爭如此,政事也一樣,至少後世的很多遊戲也包括了這方面的內容,從《三國志》到《模擬城市》,還有後來地很多網遊。

或許可以試一試?李彥擡頭看了朱由校一眼:“殿下,趣玩館最近在設計一種兵戰棋,棋手可以在地圖上行棋,規則來自於現實,用數字來計算……”

李彥簡單介紹了兵戰棋的情況,朱由校聽得目光閃動:“聽上去似乎很有意思啊,有沒有棋盤和棋子,咱們來一盤”

“這種棋還沒做出來,”李彥搖了搖頭,又道:“其實打仗只是兵戰棋的一部分,以後還要涉及到建設,譬如組建軍隊、訓練軍隊,再往上擴展,還可以涉及到兵器的製造、軍糧的籌備,甚至可以從種糧開始玩起,將國家、軍隊的建設,都複製到棋盤上。”

李彥從桌上拿起一張白紙,從身上掏出一支鉛筆,在上面寫了幾個數字:“譬如,你我開始都有一個城。五千兩銀子,你可以用這些銀子來開墾水田,一畝水田每一回合可以提供糧食十斤;也可以用來開採鐵礦……”

李彥所說的這些,完全是策略類WEB網遊的玩法:“等你積累了足夠的糧食和鐵礦,就可以擴軍,然後攻打對方地城池。與對方的軍隊作戰。”

朱由校對製作器物很擅長,對這種經營性質的玩法卻有些懵懂,但這並不妨礙他產生濃厚地興趣,連續問了幾個問題,李彥則一一給予解答,兩人甚至用筆在紙上模擬了一把種糧打鐵的棋局。

兩人正玩得起勁,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吵鬧,太監李實急急忙忙跑進來道:“殿下,不好了。王春花來了”

“王春花?”李彥皺了皺眉頭,兩次入衛東宮,他對東宮的人事瞭如指掌。知道這個王春花是李選侍身邊的宮女。

朱由校沒有說話,李彥便拋下鉛筆,站了起來:“她來幹什麼,現在在哪裡?”“在、在殿外”李實幹噎了口唾沫,尖聲說道。

李彥回頭看了朱由校一眼,見後者目光閃爍,知道這個王春花平日也是個母老虎,便道:“殿下您早點休息,下官就說您歇下了。讓她回去,您看可好?”

“好,就這麼辦,”朱由校連忙點了點頭,又道:“等會你回來,咱們繼續下棋”

“時間不早了,殿下早點休息,明日還要爲皇上守靈,”李彥溫語安慰。轉身出了門,到了殿外,看到一個宮女和兩個太監還在與守門的錦衣衛鬧騰,沉下臉冷喝道:“什麼人在此喧譁,不要擾了殿下休息。”

李彥雖然和朱由校一樣的歲數,心理年齡卻多了十幾年,殺過人、練過兵、玩過陰謀,商場上縱橫縱橫捭闔,最近又在軍器局施以辣手。雖然平常總帶着淡淡地微笑。這一沉下臉來,自有一股壓人的氣勢。

李彥知道王春花既然來了。肯定是奉了李選侍的意思,不給她一點顏色看看,也難以讓其知難而退,當即做了個手勢,幾個家丁便抽了秀春刀,虎視眈眈。

王春花是個三十多歲的老宮女,雖然被李彥嚇了一跳,有些退縮,可還是不甘心,扯着嗓子大叫道:“你是什麼人?選侍娘娘有令,要奴婢照看好殿下,你等還不快快讓開,不然娘娘定會責罰,嚴懲不貸”

“伶牙俐齒”李彥哼了一聲,有心想驅逐了事,又覺得這樣做於事無補,這王春花回去定然添油加醋挑撥一番,李選侍想逼迫朱由校就範,這簡直是找死。

“在宮殿前大聲喧譁、惡意滋擾,來人,給我拿下”李彥把手一揮,家丁們一擁而上,很快將三人扭住。

面對明晃晃的秀春刀,王春花和兩個太監都嚇蒙了,王春花顫着聲音道:“你、你、你不能這樣,選侍娘娘……”

李彥知道李選侍威脅不到自己,對這種爭權奪利的女人更談不上好感,毫不客氣地讓家丁將三人扭送錦衣衛,也算是對李選侍的警告。

李彥竟然動手抓人,這讓錦衣衛都督駱思恭有些吃驚,畢竟那是先皇遺命冊封的貴妃,而且撫養過朱由校,雖說關係並不算好,今日也鬧得不太開心,也難說今後會如何,畢竟後宮的事情最爲複雜。

不過聽李彥說到朱由校也不想見到王春花,駱思恭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反正有李彥出頭,便將三人收入錦衣衛鎮撫司監獄。

李彥本來沒打算在兵戰棋中加入經營性地要素,畢竟要素越多,計算量越大,兵戰棋只是單純地戰場模擬。

不過戰場可以模擬,經營同樣可以,似乎更加好做,後世這樣的遊戲並不少見,也有很重要地現實意義。

李彥在腦海中將大致的框架想了一下,覺得可以再設計另外一種以經營爲內容的棋,就叫國戰棋,可以單獨玩,也可以與兵戰棋一起玩。

解決了王春花的麻煩以後,李彥又琢磨了一些國戰棋的規則,經過現代社會薰陶的他,又經營了很多經濟實體,在這方面要比軍事熟悉得多,當夜還真的搞出了一個基本的框架。

王春花等人被李彥抓了起來。李選侍的氣焰似乎小了很多,不過還是讓內監傳話,要求遵照朱常洛地遺命,冊封她爲貴妃。

次日,也就是丙子日,九月初二。羣臣與內監在乾清宮生爭執,禮科給事中李若認爲,大禮舉行,終當依照順序,孝端顯皇后、孝靖皇后尊諡尚未舉行封典,郭圓妃、王才人爲皇后俱未告竣,冊封選侍李氏爲貴妃,暫宜停止。

孝端顯皇后是神宗時地王皇后,孝靖皇后是光宗的生母。王才人就是朱由校的生母,都已經過世,李若的意思是新帝登位。這些人都還沒有封號,你李選侍冊封貴妃一事,還不到時候。

禮部尚孫如遊亦以爲是,終是不肯答應。

丁丑日,九月初三,御史郭如楚上,認爲神宗皇帝山陵未襄,大行皇帝梓宮初殯,殿下將登大寶。大典業集,國庫拮据,牀第私恩何必獨急?遺詔剛讀,便日日急催?

戊寅日,九月初四,吏部尚周嘉謨、浙江道御史左光斗等疏請慎守典禮,肅清宮禁,以安宗社,認爲皇長子沖齡御極。宮闈保護宜周,要求李選侍以及其他宮嬪移駐後殿。

己卯日,九月初五,兵科給事中楊漣又上疏,疾言厲色責成李選侍儘快移宮。

由於安排第二天就是朱由校登基的日子,當天的宮禁又更加森嚴了些,傍晚時分,駱養性讓李彥一起去巡查宮禁。

“三娃,聽說你在軍器局搞出一種威力很大地火銃?可別忘了給大哥弄幾桿來。”等到身邊都是親信。一臉嚴肅的駱養性便換了表情。嬉皮笑臉地說道,雖說一切正常。不過這些日子大家地精神都高度緊張。

“大哥放心,要是能做出來,肯定忘不了大哥,”李彥笑了笑,與駱養性在一起,就是讓人輕鬆:“不過,現在還是試驗階段,大哥聽說的那種大威力火銃,連放三次就炸了,銃管要加厚,過四十斤重,已經不是火銃,更像是小型火炮,用着極其不便。”

“行,你記住就是,”說話間,前面已到乾清宮,駱養性臉色就沉了下來:“裡面那位看樣子還不想走,要我說,還是三娃你厲害,找理由進去再抓兩個人,看他們走不走。”

李彥這幾天都忙着搞國戰棋:“這還不容易?王春花他們沒開口?”

駱養性搖了搖頭,駱思恭畢竟不是熱血的年輕人,並沒有想撕破臉皮,雖然硬頂着關着王春花他們,卻沒有審問,更不會栽贓。

一行人已經走到乾清宮側門,遠遠看到幾個太監鬼鬼祟祟地從門內鑽了出來,貼着牆根疾走。

駱養性條件反射似地大聲喝問:“咄,前面的人幹什麼的?”

太監們似乎僵了一下,其中一人的身上落下一隻銀壺,撞在地面上出“哐當”一聲巨響,其中有一個人反應最快,轉身竄向側門,又跑了回去。。

衆人都是一愣,駱養性馬上反應過來:“大膽蟊賊,竟敢在宮中偷盜寶物,都給我拿下了。”

錦衣衛很快將這幾個內監都圍了起來,差不多都認識,都是原來東宮的太監。

“反了你們,竟然敢在駱某地眼皮底下偷盜寶物?”駱養性大手一揮,錦衣衛一擁而上,很快從這些太監身上搜出很多贓物。

李彥有些吃驚,沒想到剛剛說起,就有人送上門來,要不是知道這幾個太監都是李選侍的親信,李彥還以爲是駱養性佈下地局。

“駱大人,咱家是劉遜啊,劉遜”一個太監扯着嗓子喊道:“咱家是李娘娘地人,你可看清楚了。”

“抓的就是你,”駱養性一腳將劉遜踹翻在地,看了一眼乾清宮地小門:“說,剛纔溜掉的那個人是誰?”

駱養性並不急着將人抓回來,他正要找藉口闖一闖乾清宮,有人這麼配合,當然要好好利用。

“是、是李進忠”太監們可沒說講什麼義氣,很快有人交代出跑掉的那個太監是李進忠,聽得旁邊的李彥眉頭一挑,這些日子他在宮裡聽了不少傳聞。才知道客氏居然有兩個姘頭,除了魏朝外,還有一個便是這個李進忠。

李彥一直想從朱由校的身邊將魏忠賢找出來,此前已經盯上了和客氏有染的魏朝,但他記得魏忠賢是借客氏上位的,但是現在地魏朝與朱由校地關係已經不錯。

除了魏朝。就是剛纔那個李進忠,他與魏朝的關係似乎特別好,兩人在東宮號稱大小魏,因爲李進忠原本也姓魏,李進忠----魏進忠----魏忠賢,李彥已經覺得,這個李進忠就是魏忠賢的可能越來越大。

“駱大人,咱們這也是一時糊塗,您就饒過咱們一次”說話間。幾個太監已經撲撲撲跪在地上,磕起響頭。

駱養性看了李彥一眼,雖然他說得輕鬆。但是要這樣闖進乾清宮去抓人,事情鬧大了,後果難料。

雖然說這些太監偷盜乾清宮的寶物證據確鑿,但也算不得什麼大事,特別他們都是東宮的內監,與李選侍又不通,以後說不定還要重用。

李彥能從駱養性的目光中看到一絲猶豫,李彥也知道其中地風險,不過他更感興趣的是魏忠賢。

不管李進忠是不是魏忠賢。李彥都覺得通過這次盜寶事件,可以讓朱由校認清這些內監地真面目,最好是讓朱由校身邊沒有他特別寵信的太監,所以他並不打算輕易放過。

“大哥,”李彥斟酌了一下辭句:“阿校……殿下性情淳樸,又身居高位,日後於深宮之中,不論外臣還是你我,都難得接觸。這些內監隨侍左右。若是品性不端,小弟擔心殿下會受矇蔽,不如藉此機會,嚴加懲戒,以儆效尤。”

“哦”駱養性沒想到李彥會說起這個,也聽明白他的意思,雖然他並不認爲這樣做會有多大效果,不過李彥對朱由校的關心愛護,他也不會忽視。與兄弟情分比較起來。其他的都不重要,但還是提醒李彥:“三娃說得對。不過這些內監睚眥必報,要抓起來就得往狠裡治。”

駱養性本來就是要找個藉口進乾清宮抓人,李選侍他倒不怕,誰都知道朱由校也不喜歡此人,但是這些太監卻不好說,他擔心的就是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太監,如今李彥既然這麼說,那就好辦了。

“往狠裡治?”李彥眼中閃過一道狠厲,也微微點了點頭。

如今的李彥,已經不是後世那個宅男,經歷過小直沽地流血衝突,殺過人,在練兵中更領會到《練兵紀實》中那種嚴酷軍紀、動則斬的必要,這段日子地軍器局整頓也殺了幾個人,早就有必要時候,絕不心慈手軟地覺悟。

他知道駱養性這麼對自己說,是真的推心置腹了,當下也不隱瞞,點頭說道:“審審看,若是真地品性不端,找個理由砍了,由我來辦。”

“這件事就交給你大哥我”駱養性拍了拍李彥的手臂,殺幾個內監,這種事可大可小,相對來說,已經做了軍器局大使,開始向文官展的李彥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些,所以駱養性準備將這件事攬下來。

“敢不敢進去拿人?”駱養性轉頭看了一眼乾清宮,進去拿人,同樣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相對來說,因爲李選侍不受朱由校待見,又與廷臣連番衝突,若是能逼迫其移宮,肯定是大功一件。

李彥笑了笑,當然明白駱養性的意思,微微搖頭道:“小弟對宮中事務並不清楚,還是請大哥主導,小弟從旁協助,咱們兄弟齊心合力,共創此佳話。”

李彥本想學駱養性,讓駱養性獨領此功,反正他對功名並不熱衷,不過想到李進忠,還是決定留下來,他不知道歷史上是不是也有同樣的事情生,不過既然落在他地手上,那就寧殺錯,不放過,即便不用從上毀滅,也要斷絕了此人以後得寵的可能,包括眼前這些太監,李彥已經打算斷絕他們的後路。

駱養性與李彥相視一笑,都看到對方眼中的真誠,也不再推讓,便開始安排下屬,準備進入乾清宮拿人。

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3回 番薯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17回 攔街第250章 政黨第231回 立憲第209回 抵京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1回 換 田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37回 建設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6回 計議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23回 皇權第235回 言論第237回 建設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58回 國士第218回 前夜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257回 舉子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20回 激盪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30回 農事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1回 紅顏第12回 小 弟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48回 追隨者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46回 盟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45回 屯墾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8回 前夜第58回 等分制尺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97回 進軍京城第40回 狹路相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1回 換 田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25回 圖窮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2回 小 弟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53回 變局第27回 退縮第16回 才子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90章 報紙發行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52回 風雪夜第228回 見駕第2403回 新城第20回 助陽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回 後 臺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09回 抵京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8回 絕境第85回 是男是女第70回 展銷大會
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3回 番薯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17回 攔街第250章 政黨第231回 立憲第209回 抵京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1回 換 田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37回 建設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6回 計議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23回 皇權第235回 言論第237回 建設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258回 國士第218回 前夜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257回 舉子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20回 激盪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30回 農事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1回 紅顏第12回 小 弟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48回 追隨者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46回 盟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45回 屯墾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18回 前夜第58回 等分制尺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97回 進軍京城第40回 狹路相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1回 換 田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25回 圖窮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2回 小 弟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53回 變局第27回 退縮第16回 才子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90章 報紙發行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52回 風雪夜第228回 見駕第2403回 新城第20回 助陽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6回 後 臺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09回 抵京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8回 絕境第85回 是男是女第70回 展銷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