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回 火器部隊

紈絝們雖然多方鑽營,但能像王國興、駱養性那樣做到一營參將、佐擊將軍的畢竟很少,他們商量後,竟由王國興保舉這些人進他的神機二營。

紈絝們的能量一旦全部揮出來,其效果讓李彥瞠目結舌,俱樂部總共有六十多人成功進入神機二營,成爲中軍官、千總、把總乃至旗總、隊長等大小軍官兵頭,將神機二營變成了兵戰俱樂部的大本營。

“司令官,”王國興有些得意地拿着任命文,對李彥說道:“咱們這些人,平日也就是混吃等死,大明勳戚向來不授以實權,這次算是例外,皇上特別開恩,羣臣也沒當這營兵三千人是一回事,由着咱瞎折騰。”

“可咱們不能這麼想,”成爲神機二營中軍官的劉文炳在旁邊說道:“司令官平日常說,火器有諸多優勢,只要利用得好,足以成爲騎兵的噩夢,現如今我大明十數萬軍隊齊集遼東,竟然拿兩三萬建奴騎兵無計可施,誠爲恥也”

“咱們要練兵,要去打建奴,要讓天下人看看,兵戰俱樂部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鞏永固在一旁揮了揮拳頭,大聲吼道。

“慎言”李彥連忙喝止:“兵戰俱樂部,只是一個玩樂的組織。”

“呃,對,咱們就是玩玩而已”鞏永固猛然從狂熱的情緒中反應過來,看了看面色怪異的衆人,撓了撓頭。嘿嘿笑道。

有明一代,對勳戚、武臣地防備異常嚴格,雖說戰時由勳戚統兵也是有的,京營也有勳戚統兵的傳統,但這種防備如影隨形。平常還是小心點好。

不過看他們樂呵呵的表情,顯然不只是玩玩那麼簡單,在兵戰俱樂部,他們接觸了很多新東西。心氣也越來越高,在他們看來。大明真正知兵的人,都在俱樂部,其他地人都不及他們。

就事實來說,兵戰俱樂部是李彥以後世的運動俱樂部爲參考精心組織,在這個時代絕無僅有,紈絝們在半年多的俱樂部生活以後,幾乎都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變得更有激情。總是鬥志昂揚,更加團結,胸前總是佩戴着俱樂部地“日月星劍”系列徽章,以作爲俱樂部的一員爲榮。

在兵戰俱樂部,逢一日爲拓展訓練。四日爲兵戰論臺,七日兵戰遊戲,每一項活動地設計都有李彥的影子,每一次活動都在將這些紈絝團結到一起。

李彥作爲俱樂部的創始者,也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在平日的議論或者兵戰論臺上,常有新奇之語,而在訓練和遊戲中,開始更是領先諸紈絝一大截,因而在成員中間頗有威望。

王國興他們找到李彥。就是希望他來給二營的建設出些主意。甚至是指導,王國興也知道讓他們上前線的可能性或許不大。但要練一營強兵出來,或許也能在遼東地戰場上揮作用。

李彥對於這個問題也相當苦惱,畢竟這幾十的紈絝在營裡,基本上大小軍官都是有背景、身份不同尋常的,若是讓他們帶着長槍兵在一線拼殺,實在是不太合適。

“這樣,咱們要將神機二營建設成一支純火器部隊,”李彥覺得還是火器安全些,可以讓這些紈絝遠離拼殺的第一線。

神機營雖然一開始就是獨立建制的火器部隊,但現如今地神機營,士卒操練銃炮的機會都非常少。

“純火器營?”王國興皺了皺眉頭,他能做上練勇參將,也是下過功夫的:“司令不是說,如今的火器射慢,戰場上還必須近身肉搏,才能決定最後的勝利麼?”

“是這樣的,”李彥點了點頭:“大明能肉搏的軍隊很多,但能將火器使用好的卻不多。”

“大明的衛所兵,未必就能肉搏”鞏永固在一旁撇了撇嘴,不屑地說道。

“那是他們缺少勇氣、鬥志和紀律,”李彥微微嘆了口氣,他對軍事的研究如今也不少了。

“這些東西,換一個好個將領,或許便能做到,但火器不一樣,火器還需要技術,這便不是普通地將領能夠做到地,”李彥用鼓勵的目光看着衆紈絝:“也只有你們,見識廣博,識字知數,有勇有謀,才能夠領出一支真正地火器部隊。”

“真正的火器部隊?”紈絝們的激情漸漸被李彥調動起來,王國興眼睛亮地盯着李彥。

“是的,真正的火器部隊,絕不是現在那些火銃兵,見着騎兵就是一通亂放,真正的火器部隊,會讓騎兵聞風喪膽”李彥大聲說道,雖然火繩槍甚至遂槍都很難做到這一點,但他相信,只要堅定地在火器的道路上走下去,終有這樣的一天。

“你們、有沒有信心?”李彥大聲問道。

“有”紈絝們齊聲大吼,在拓展訓練中,他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模式。

李彥和王國興等人在俱樂部組織了一個贊畫室,對火器營的編制、訓練以及未來的展方向進行了大致規劃。

三千人的火器營,將組建左掖、右掖兩隊火銃兵,以及左哨和右哨兩支炮兵。

與駱養性的第四營不同,二營的火銃兵每人都將配備一匹馬,這些馬差不多都是紈絝們從家裡弄出來的,駱養性再厲害,也無法弄到幾千匹馬,但是分到衆紈絝身上,每人搞個十幾匹,再從朝廷那裡要一點,兩三千匹馬很快就到位了。雖然有足夠的馬匹,李彥還是說服王國興等人放棄組建騎兵的想法,一則騎兵的訓練要求很高,就算練得再好,也未必及得上馬背上長大的建奴騎兵,與建奴拼騎兵,是最不智的想法,因爲大明根本無法動員起數量對等的精銳騎兵。^^^^

大明的優勢在於步兵,在於火器,而馬匹可以提高步兵的機動能力,可以組建一支機動能力很強的騎馬步兵,彌補與建奴在機動方面的差距。

二營也擁有足夠的馬匹牽引火炮,與徐光啓強調火炮守城的作用不同,李彥希望炮兵在野戰中揮作用。

步兵和騎兵作戰,由於度差距,步兵無法主動進攻騎兵,除非騎兵處於防守要地的處境,纔會給步兵陣地進攻的機會。

在陣地戰中,只要火炮能夠跟上步兵陣列,就能揮重要的作用,李彥不會忽視這一點。

在李彥看來,軍器局現在能造的火炮中,輕型火炮更像是大一些的火銃,就算是有些大型的火炮,炮管也就是二尺,到三四尺,射程既不是太遠,射也相當緩慢。

軍器局的火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將軍炮,全長四尺五寸,膛長四尺,口徑三到四寸,重一千斤,能射七斤重的鉛彈。

在建奴軍中並沒有遠程大炮的情況下,李彥不覺得這種沉重而不便移動的大將軍炮有何作用,反而是其縮小版的虎蹲炮,炮長二尺,重五十斤,可以射散彈,近距離殺傷密集之敵,顯得更爲適用。

隨着新型鑽牀逐漸投入使用,軍器局每天能製造五十根左右的銃管,火銃的製造壓力大爲減輕,李彥也可以抽調一些人手,展開火炮的試製。

李彥向工匠們提出要求,他需要的火炮,是重量要輕、炮管要長、射要快的騎兵炮,而不是攻城炮。

雖然之前並沒有關注火炮,不過軍器局一直有製造火炮,相關的數據和資料可以大大縮短新式火炮的研製週期。

火炮製造工藝的核心爲炮管鑄造,通常使用泥型鑄造,土模難於製作、耗時長、耗工多,也不能反覆使用。

比較幾種常見的鑄造方法,也只有鐵型鑄造似乎好一些,不過擅長泥型鑄造的徐洪對於是用鐵型鑄造火炮這樣的大傢伙,並沒有多少把握。

李彥則鼓勵徐洪與軍器局的火炮專家一同嘗試,失敗不要緊,只要能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總有一天會取得成功。

除了火炮本身鑄造工藝的改進,李彥對現有的炮車也很不滿意,這些手推車或馬拉大車,在靈活性、牢固程度,以及度方面都差強人意。

明軍的炮車通常只是運載火炮,作戰時需要將火炮從炮車卸下,然後固定,才能裝藥射擊,只有少數種類的火炮可以在車上直接射擊。

同時炮車還可以結成車陣,以阻擋騎兵的衝擊,不過李彥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炮車要的功能還是機動。

華夏機器廠一直是李彥重點展的項目,雖然開出木工車牀、榨油機、紡紗車、織布機、風力水車,以及三輪腳踏車,不過做得最多的還是馬車。

憑藉精密的製造管理和工藝,機器廠製造的馬車性能一流,做工精細,在京城廣受歡迎,已經成爲機器廠的重要業務之一。

李彥將炮車的設計重任交給機器廠,要他們製造出一種適合運載火炮、堅固耐用而又靈活的炮車。

在華夏作坊的體系中,擅於總結,敢於創新,精於製造,這樣的要求已逐漸深入人心,所以不管是擅長鍛鑄的徐洪,還是擅長機械構造的劉鐵鎖,都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找到用武之地。

都說軍工是技術進步的催化劑,李彥如今也開始享受到這方面的好處。

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43回 長槍直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401回 內監第85回 是男是女第239回 辯論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86回 水車有害?第88回 水田灌溉第7回 寡 婦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17回 殺傷策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4回 去青樓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84回 風力水車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38回 工商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10回 針對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21回 表決第26回 買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9章 滿城風雨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12回 相迎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2回 小 弟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58回 等分制尺第234回 輿論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48回 追隨者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21回 表決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29回 放權第258回 國士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78回 妙計退婚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0回 問 罪第246回 盟友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60回 新內閣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67回 軸承計劃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回 後 臺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回 騙子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66回 效率第一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53回 變局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4回 去青樓第258回 國士第25回 家僕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13回 交鋒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31回 訓練家丁
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43回 長槍直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401回 內監第85回 是男是女第239回 辯論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86回 水車有害?第88回 水田灌溉第7回 寡 婦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17回 殺傷策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4回 去青樓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84回 風力水車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38回 工商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10回 針對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21回 表決第26回 買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9章 滿城風雨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12回 相迎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2回 小 弟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58回 等分制尺第234回 輿論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48回 追隨者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21回 表決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29回 放權第258回 國士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78回 妙計退婚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0回 問 罪第246回 盟友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260回 新內閣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67回 軸承計劃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回 後 臺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回 騙子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66回 效率第一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53回 變局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4回 去青樓第258回 國士第25回 家僕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13回 交鋒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31回 訓練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