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利器

入明隆瘧四隻。四月十?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薊遼和宣大兩軍調出來的,配給李成樑的兩萬馬軍精騎還沒抵達嘉峪關內的肅州,整個大明朝卻已經像一架巨大的機器一樣動了起來。

農,商,錢,財。這四個字。便就是蕭墨軒向隆慶帝說說的大明朝手中的利器。

農,望名而知意。由蕭家的京郊農莊起步。番薯,玉蜀秦,以及改良過的小麥和水稻,眼下已餐是遍佈大明各地。好的地頭上,再加上打理的好,一畝地種兩季,最多能產個四五石左右的大米和麥子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兒。

如果是換了番薯和玉蜀秦。一畝地一年產個十石八石,甚至十石以上的糧食,也絲毫不奇怪。不少當年跟在蕭墨軒身後,非要追着種番著1玉蜀秦的商戶,也是大呼上當。

番薯和玉蜀秦產量實在是太高。沒兩年便鋪得到處都是,頭一年跟着種的還好,第二年纔跟上的。雖然產量也高,也不算虧,但是收益明顯不如原先打算的那般。

再看看蕭家在南北的幾處農場,居然已是闢出好大的地來養豬養魚了。不禁哀嘆人家畢竟是大學士。腦瓜子轉的就是比咱快。而且回過頭來1還是得去蕭家的農莊去買水稻和小麥的種子,也只有蕭家出的貨色,纔是上等,自個上回轉了次二道販子,纔是着了道,怪不得蕭大學士。

大明不缺糧食,自然軍中也不能缺。無數輛牛馬拉着的大車,或者滿滿的大船。載着滿倉的糧食。源源不斷的向着西北的肅州一帶進

而這些運糧的牛馬和糧船,卻又幾乎沒一輛是朝廷拿出來的,這便是蕭墨軒所說的第二字,“商”。

商人趨利,是乃天理。李成粱所率的馬軍雖然只有兩萬,可殿後掛衛的步兵,卻又有過十萬人之數。

從肅州出嘉峪關,到額爾齊斯河,要經過沙州,哈密和吐魯番,路途千里,所以這一路上的補給。顯的尤爲重要。

歷朝歷代,只拿得出三個辦法,最常用的辦法是徵民夫,但是徵來的民夫大多也是被逼無奈。整日尋思着如何逃走,也是常事。況且徵來的民夫,還得另外分出兵力和精神來去管。至於哪個地方該出多少民夫,該服役多少時間,更是說不清楚的理,有的靠得近的地方,甚至因此而整縣整府的廢了農事也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第二個法子是動士卒,可如此一來,損耗的兵力更大。

第三個法子,就是就地取食。可關外和西域一線,比起中原來本就是人丁稀少,眼下指望瓦刺和畏兀兒人來供應十多萬沿途明軍的食宿,更是不可能。

這三個法子,無論是用哪個法子小想來都不久遠,否則歷朝歷代,爲何中原王朝想要大規模駐軍關外,都是難之又難。

原本戶部是準備了徵民夫的公文,可是還沒送到內閣裡頭,就被執掌戶部的徐階擋了下來。

原來這一回朝西北運糧,竟是不需要官府徵一夫一漢。

內閣和兵部早就擬好了公文,以兵部的名義,向大明境內的商戶大量買糧。若是隨軍出關,只要在肅州辦好文書,等上幾日,見數量夠了,自然又會有朝廷的兵將沿途護送。

等送到營中,直接拿了金券銀票,或者是軍中的堪合文書回頭,去關內的錢莊裡頭領回自己那份就是。

哪些地方能調出多少人手出來,能送到哪邊,早就由這些商戶和役工們自個談好,既不會誤了各地的農事,也不會擔心有人逃跑,朝廷的兵馬只要分批沿途護送就成。

而來回拿的都是金券銀票。也省了不少事兒,這一頭,就又是蕭墨軒所說的“錢”字了。

自打三月底起,南北二京的“朝莊。裡頭早就忙活開了。

這麼多人一路西行,吃喝住行都要使錢,除了南北二京之外,從江南1湖廣,四川到肅州的一路上。成都,西安,大同,靈州,等等這些大城果頭大小、面額的金券銀票,都要備足。

專門製作金券銀票的制鈔房,幾乎連續十來天都沒歇工。新印刷出來的金券銀票,除了一小部分用來兌了南洋商人的金銀外,大部分被存放在兩京的庫房裡。

如今南洋二帶,用的幾乎都是大明朝莊的金券銀票,用張四維的話來說,“若是用金銀,還怕有個成色好壞,若用我大明的金券銀票,一兩銀子便就是一兩足色細絲

什麼成色的銀子能換到多少金券銀票,早就在各地的錢莊裡頭就算好了1而各地錢莊收到的金銀,又全部彙總到“朝莊”裡頭,鑄成水一準的成色。

前再年鑄鍊金銀的大師傅。還多是東瀛過來的手藝人居多。這些扎着朝天小辮子的僂人,其他的不好說,可鑄鍊金銀的水準那倒是沒得口認兩年。明人也學得會系可以煉出來比僂人做的舊川,不討爲了維持金券銀票的價值,仍鑄得和從前一樣。

蕭閣臺對徐閣老說了,僂人雖然不大好,可鑄銀的手藝了得,我殃浹大國不必連這點風度也沒,咱這就叫技術引進。啥叫技術引進,徐閣老不大懂,不過技術和引進分開來,還是懂的,合在一起,也就那麼個意思。

至於金銀鑄得比以前好,蕭閣臺也說了,總用一樣的金券銀票,日子長了總是不好。若是真鑄得好了。以後重製幾版新模樣的金券銀票,到時候十張老銀票換九張新銀票,金銀的成色也再上一準。也防着年頭長了,有人能做出差不多模樣的假券來,這是好事。

到底是好是壞。普通的商戶也管不了那許多。可畢竟金券銀票用着方便,也是事實。況且如果想要金銀,也大可以拿着去錢莊裡用金券去換,換出來的也是水一準的成色,反倒比從前食着金銀的時候,心裡頭更塌實。

況且把錢放到錢莊裡頭,換了金券銀票,不但少了許多擔心,幾張紙總比一堆金銀更容易收藏吧。更可以有利錢拿,這簡直是列祖列宗都沒想到過的好事兒。商戶和百姓。紛紛把自己手上的大部分金銀和銅錢換成了金券銀票。

而南洋和西洋的商戶,若是不急着帶金銀走的,也都寧願拿着金券銀票去使。近兩年來,據說西洋有些大商之間,也學着用大明“朝莊”的金券銀票互相交易了。

來自南洋和西洋的金銀,源源不斷的朝着“朝莊”金庫房裡頭涌進。

至於這回新印出來的金券銀票。在沒有收到金銀之前,自然也是一張都不能兌出去。這些金券銀票。都是給西邊準備的。

戶部早就下了文書,凡是在大明的邊市交易,一律只許用金券銀票,上個月底,把歸化也加了進去,若是要換金銀,只能等交易完了自個去換。

嘉峪關內的肅州,也是新開了朝莊的分行,大軍西進,只要是能用金券銀票的地方,絕不用金銀。而且,據說肅州也要和大同一般開邊市了。

蕭閣臺私下說過,絕不把西邊來的金銀,再漏一絲一毫出去。真的一絲不漏,當然是不可能,但是想要逼着西域諸部也學着用金券銀票,倒也是不爭的事實了。

戶部和朝莊裡的掌櫃們,連日連夜的加班加點,爲的就是算出個大約需要備下多少金券銀票,那些地方能直接用上,又有哪些地方非用金銀不可,金銀又該是要準備多少。

不過。無論是農,商還是錢。使起力來都得有花費,這又是蕭墨軒說的最後一個字“財”

這個財字,倒和前面三個字不同,得從太倉裡出。

好在大明這些年積累,也有了些底子。海瑞海關長那裡的海關,是個大頭,每年大幾百萬兩的稅銀不在話下,眼下更是有突破千萬的勢頭。

海關長鐵面無私,是整個大明朝都出了名兒的,當年連皇上都敢罵的人,你還能指望他給你開後門,人家後頭還有當今的皇上和蕭閣臺撐腰。

除了海關外,各地的商稅也是節節高漲,相比之下,農稅倒還降了三四成,可總的算下來,比起嘉靖四十年,各地加上太倉能收到的賦稅,足足翻了一番還略微冒頭。

自從隆慶二年後,京官欠俸的事兒也再也沒有鬧過,不但如此,京城內外的官員們,俸祿還漲了一倍,若是能得個吏部的優考或者良考,不但升職有望,年前還有獎錢,足可以過個大大的肥年。當然,若是科察被評個下等,那便是想也不要想了,趕快回府邸收拾包袱,準備搬家吧。

好在優良中下,下等畢竟只佔一個字,只要小心些,總還是得優,良的機會大些。

無論是種地的農民,還是行走的商戶,或者是衙門裡的老爺門,只要不是懶得抽筋了,都是腰包鼓鼓。遇見賦稅剁變,也不像往常那般避之不及。

這回要去西北的兩萬馬軍。人還沒出關,就一人先支了十兩銀子的餉金,步兵則是五兩,聽說若是的勝,更有重賞。向上回跟着李總兵打全寧的那兩千多人,一半都升了官,最少的也打了幾十兩的賞。

肅州城下,十多萬大軍士氣高昂,人人求戰。

從各地到西北的大道上,運送糧草和插重的隊伍也是絡繹不絕。

錢財是花出去的才叫錢財。若是隻堆在官倉和私窖裡頭,那隻叫東西;若是一個朝廷讓百姓不敢使出錢財,哪有臉面繼續收着百姓的賦稅;而朝廷的錢財,真轉回到了百姓手裡,而不是被上上下下的找着藉口私墨揮霍,那才使百姓真敢去使出錢財,蕭墨軒如是說。

第47章 國之利器第26章 探口風第2章 真正的榮光第70章 念子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3章 迷糊第42章 搶收第9章 目光第47章 東門亂第19章 美人倚闌第28章 誰搞的鬼?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15章 心生二意第67章 蕭學第20章 我想有個家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4章 爲誰而爭?第43章 與龍爲友第9章 寧家財女第16章 治世惟中第44章 “珍寶”遊戲第52章 關鍵證據第4章 人才第39章 仙風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50章 法中懺第22章 經營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32章 械鬥第25章 心事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4章 首輔徐階第38章 古井絕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5章 爭於不爭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46章 王命旗牌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8章 怪事第31章 沒頭緒第3章 庭舞八佾第42章 與子同仇第50章 左右逢源第42章 萬事因果第43章 台州大捷第48章 朝罷歸來第4章 人才第41章 萬壽無疆第5章 馮保之託第37章 爭便宜第6章 上善若水第12章 今夕舞第17章 謀財害命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32章 蕭殺第19章 美人倚闌第29章 密旨第24章 洗牌第6章 經略江南第39章 萌芽第31章 兵者詭道一章 狗急跳牆第25章 爭於不爭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6章 委屈第31章 養身之道第38章 太華之山第31章 歪詩信箋第48章 朝罷歸來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64章 海瑞之怒第43章 黑雲蔽天蕭閻王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7章 國之利器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3章 牛角尖第1章 寫生奇遇第25章 嚴府之邀第40章 向北第11章 命中剋星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5章 嚴府之邀第30章 寡人有疾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28章 影影影第37章 險中求勝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章 錢法之治第13章 顧忌重重第43章 爲何而戰第6章 危局第17章 謀而後動第13章 陰謀詭計第33章 不信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1章 歪詩信箋
第47章 國之利器第26章 探口風第2章 真正的榮光第70章 念子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3章 迷糊第42章 搶收第9章 目光第47章 東門亂第19章 美人倚闌第28章 誰搞的鬼?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15章 心生二意第67章 蕭學第20章 我想有個家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4章 爲誰而爭?第43章 與龍爲友第9章 寧家財女第16章 治世惟中第44章 “珍寶”遊戲第52章 關鍵證據第4章 人才第39章 仙風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50章 法中懺第22章 經營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32章 械鬥第25章 心事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4章 首輔徐階第38章 古井絕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5章 爭於不爭第44章 血性與良將第46章 王命旗牌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48章 怪事第31章 沒頭緒第3章 庭舞八佾第42章 與子同仇第50章 左右逢源第42章 萬事因果第43章 台州大捷第48章 朝罷歸來第4章 人才第41章 萬壽無疆第5章 馮保之託第37章 爭便宜第6章 上善若水第12章 今夕舞第17章 謀財害命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32章 蕭殺第19章 美人倚闌第29章 密旨第24章 洗牌第6章 經略江南第39章 萌芽第31章 兵者詭道一章 狗急跳牆第25章 爭於不爭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6章 委屈第31章 養身之道第38章 太華之山第31章 歪詩信箋第48章 朝罷歸來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64章 海瑞之怒第43章 黑雲蔽天蕭閻王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7章 國之利器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3章 牛角尖第1章 寫生奇遇第25章 嚴府之邀第40章 向北第11章 命中剋星第12章 嚴氏花槍第25章 嚴府之邀第30章 寡人有疾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28章 影影影第37章 險中求勝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2章 錢法之治第13章 顧忌重重第43章 爲何而戰第6章 危局第17章 謀而後動第13章 陰謀詭計第33章 不信第5章 天上掉下個媳婦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1章 歪詩信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