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

可是現在,朱元璋有些猶豫。

標兒如今身邊輔佐之人很多,可是實幹能用之人,卻是不多。

自己當初文有李善長,劉伯溫他們,才更好的開創了大明。

雖然標兒日後不必像自己一樣艱辛,可是標兒向來仁厚,還是需要一些有識之士,幫他出出主意才行。

宋濂垂垂老矣,雖是大儒,卻不堪大用,只能做做文章。

這林然到是有才,不過以書觀人,定是內心桀驁之輩,就怕標兒將來駕馭不住。

朱元璋一時沒有拿定主意。

“父皇,學校之事,要不明日早朝之上拿出來議議?”

朱標不知道老朱此時的想法,也想不到,林然剛立了如此大功,卻已經身處險境。

“行吧,那就等明天議過之後,再執行吧。“

畢竟學校之事牽扯衆多,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還是得需要羣臣出力。

想到這些文臣,朱元璋就是一陣頭大。

畢竟誰每天面對一些老夫子們,誰都會頭疼。

而且這些人翻來覆去就是那些話,也沒有個新意。

不過這是國事,想要做好,無論如何還是要議一下的。

“標兒,雖然咱看不起讀書人,可是咱大明卻不能沒有讀書人!這點,你要記清楚。”

“如今咱爲什麼要建學校?就是要培養和朝廷這些腐儒們不一樣的讀書人。”

“咱要的是,內心忠於咱大明,忠於咱老朱家的讀書人。”

朱標靜心聆聽,他知道,這是父皇在教導自己。

“父皇,如今你龍體正盛,此事倒不必如此着急。”

“豈不聞楚王好細腰?”

“父皇如此求才,上行下效之下,朝廷定會很快就煥然一新。”

朱元璋沉默,真的如此簡單,那就好了。

翌日,早朝

朱元璋高坐在奉天殿上,百官叩頭。

禮畢。

朱標向前,開口說道;

“稟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這是昨天朱標和朱元璋已經定下的國策,不過還是要走個程序。

“准奏!”

朱標立於百官前,聲音洪亮的說道;

“稟父皇,日前,兒臣收到各地來的文書,都言當地官員數量稀少,希望朝廷可以加派人手。”

“兒臣本想從六部之中抽調,不曾想,六部官員有些也尚未滿員。”

“針對這種情況,兒臣此次提議我大明朝廷開放實習生之策。”

畢竟林然不是朝堂之人,因此這個想法只能說是朱標自己想的。

百官聽聞實習生,很是稀奇。

畢竟現在朝廷官員緊缺,這是衆所周知的事情,有些人都身兼多職。

可是衆人卻不敢有絲毫抱怨。

幸虧這兩年雖然斷了科舉,還有舉薦制度。

要不然這偌大的一個朝廷,恐怕都運轉不過來。

不過人才哪有那麼容易,特別是剛安定下來,哪有那麼多的讀書人。

所以百官也是一直束手無策。

朱標當下就將實習生細緻的和百官講了一遍。

雖然名字大家沒聽過,不過都是久居官場之人。

在朱標的仔細解說下,衆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好處。

有了這實習生,恐怕每個人都能輕鬆不少。

而且那些以前沒人願意做得事情,以後也不用怕得罪人了,全都讓實習生去做,豈不是對實習生最好的鍛鍊?

想到此,

衆人看向朱標的眼神都充滿了敬佩。

不愧爲咱大明的額太子,能想出如此辦法,大明何愁不興?

以後大明在朱標手裡,必將是一個盛世啊。

而且太子向來仁厚,想必以後在他手下爲官,不會有今日如此壓力。

朱元璋眼睛掃過衆人,百官的表情他都盡收眼裡。

這也是他想要的結果。

大明需要的是一個百官擁戴的皇上。

所以這也是他執意讓朱標今日說此法是他所想的原因。

即使那林然以後知道,難道還敢說出去不成?

“諸位愛卿覺得此法如何?”

“臣等贊同,太子賢德,能想出此法,真是有不世之材,這是我大明的幸運啊!”

朱元璋滿臉笑意的點了點頭,效果達到了。

“父皇,兒臣未說完。”

看着衆人紛紛誇讚,朱標無法反駁,只能接着說道。

朱元璋點頭應允。

“爲了能使實習生源源不斷,而我大明朝廷人才不斷,兒臣提議興建學校,建立社學。”

接着朱標把學校的修建計劃說了一遍。

等着朱標說完,百官心中明瞭。

看樣子太子是有備而來。

偷偷的瞄了一眼皇上,龍顏大悅。

想必這是父子二人已經定好了的。

不過此法,對於柱子這些官員們,確實是有利的。

因此衆人也樂得裝作不知道,紛紛配合着這父子二人。

最主要的是這實習生既幹了活,又沒有名分,最後功勞還都能算在自己頭上,以後還可以源源不斷的培養。

即使出錯,也可以找人背黑鍋。

如此事情,衆人何樂而不爲呢。

眼見衆人都同意,朱元璋開口說道;

“既然諸位愛卿都沒有意見,那就儘快落實此事。”

“臣等遵旨!”

就在君臣皆都滿意的時候,一道不和諧的聲音傳出。

“臣想請問太子殿下,學校裡教的是什麼?那些學生學的是什麼內容?”

衆人尋聲望去,原來是國子監祭酒。

衆人不以爲意,書生還能學什麼,無外乎是四書五經,最後八股取士。

朱元璋眯了眯眼睛,這個酸儒,沒想到今日如此機警。

本來老朱準備學校正式建成,學生入學的時候,纔會公開此事,沒想到現在就有人問了。

不過他乃是堂堂天子,自然不會在朝堂之上,公然撒謊。

而且此事,不適合再讓朱標去說,恐怕會引起那些酸儒的不滿,還是自己來吧。

只見朱元璋乾咳了兩聲,聲音洪亮的說道;

“此事,咱心裡已經有了計較。學校學生所學,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會包括,術數,農家等,並且會有專門針對性的學校。”

“學生升學晉級視情況而定,不再以八股取士爲唯一標準。”

“古有庖丁會解牛,大禹會治水,魯班能開鎖!咱需要的更多的是有專一精通的人才。”

百官聽聞,不可置信的看着皇上。

上次把孟子從文廟中請了出去,衆人費勁心思,才勸回皇上把孟子又請回了文廟。

難道這次是準備把孔孟一鍋端了?

“陛下,萬萬不可啊!”

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一章 神級作家系統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
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一章 神級作家系統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