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巫之舞

場上六名巫覡將一精瘦老人圍在垓心。老人相與纏鬥的覡人手執幹盾,纔剛老人閃出時一腳踹出,他忙揮起幹盾格擋,一個趔趄未倒。這時他一手火把一手盾牌,理應攻防自如纔是,誰料老人只赤手空拳來奪,竟迫得自己只有招架之功。

於是,失掉火把的一巫一覡仰後翻身,牛尾、鳥羽凌空分拂而來;執帗女巫帗竿一點,五色錦帗張開,起身一躍反從老人的頂頭罩下。

臺下早已譁然,小蔣也找不見了蹤影。

看客多半是江畔生民,最信江神水鬼,他們心向何方不言自喻,只是這激斗的場面前所未見,真教良人空有此心!於是果斷退行其次,改在心中默祝——人潮非但沒有涌近,反而避退丈許。但亦有逆流而動者,他們身懷武藝,欲爲神巫助以實力;就中更有步履卓爾矯捷者,正是一路沿江上追至的暗點子。

白衣凌風,自三丈高的帷幔頂端猛撲下一人來,或一腳踏上這些人腦門、或一踩進頸窩,既而一個個身體軟軟地癱下去沒在人羣中;八*九十個過後,衣袂復舉,重登帷幔。小蔣再行炮製,已有五六人殺上場來,他們再不逗留,身子一輕,腳尖借力微踮,也行至帷幔的頂端。

這鋪天蓋地的帷幔是用竹竿架起的,最上也是一彎彎束起的竹莖,於是踩在上面拼鬥起來竟大有表演雜耍的精彩效應。

竹莖促狹,對方最多也是二人前後夾攻,若是第三人、第四人再行插手,則要難度倍增,且最多也不過偶作偷襲。小蔣藝高諸人倍蓰、腳下如履平地,對手雖不是沾衣即跌,但也不過三兩下交手的功夫,就被他以重手法擲地。

場中發叔前臂一交,手挽鋼絲一緊,兩條臂膀被生生勒了下來,牛尾、鳥羽墮地;交錯的鋼絲再一擡,與女巫手中的錦帗鉸在一起。一鉸未斷,才知這錦帗極爲堅韌,絕非尋常布匹裁製而成——兩廂各自反旋數次,將纏勢開解。

旁側執幹盾者又至,發叔即左肘斜搗,右腳反勾,招呼上去。此覡與發叔交手之下,只覺此老兒似乎銅筋鐵皮,完全不憚刀兵,一來二往下來,自己心裡反怯得發緊了。也多虧他這幹盾質料堅硬,遠勝凡品,纔多次護主轉危爲安。如今瞧見這來勢,哪敢硬接,忙不迭就地一滾,竄出陣去。

此時,臺場上除去被小蔣擲下的和發叔自己打殘的二人又新搶出幾個人來。

發叔低嘯一聲,彈指撥動鋼絲,因彎鉤尚連着火把,老人家乾脆在場子裡舞起流星錘來。流星錘一舞,對頭頓時個個吃緊。

小蔣上面又打發了數人,眼見潛在暗裡的敵人都出得差不多了,頭一低,撞上三道幽幽的冷光——

原以爲是暗器襲到,再看之下,原來是那三個人偶頭頂插着的彎鉤,只是發叔的彎鉤是精鋼與真金打造的,不知這三柄是何等材質;也是造者有心,還特特地在彎鉤的進口染上紅漬聊充血污。但亦有不肖者,譬如近察可見這三隻人偶均比本人略大了一圈。

他俯瞰戰勢,正思忖對方緣何不削斷這帷幔的撐杆好解去自己的地利之優:只見一巫女忽地舉臂過頂,雙手拇指、食指掐成一圓盤形狀,左右三遭折腰起躍——動作一氣呵成,直若器械運轉。

運轉甫畢,滿場帷幔俱下,如瀑水飛泉齊齊墮地。圍攻發叔的敵人煙消雲散,有的僅剩幾個被小蔣毒手重傷之人趴地呻吟

。一時間讓人有種錯覺,這些四周掛起的帷幔似乎連頭頂那塊巴掌大的青天也遮蔽起來,一匹匹靜謐高垂的幕布的後面處處隱藏着極大的兇險。

小蔣奇怪發叔爲何不縱躍上來,反在原地失神打轉——是樂鼓聲!羣巫起舞伊始就未曾斷絕過的樂鼓聲!

起初六巫覡臺前歌舞,留二人幕後奏樂:一人吹簫,一人擊鼓。不修內功之人辨不出這樂聲有異;以發叔內功造詣之精,亦不爲這樂聲蠱惑。但他在臺場中心全神應敵,纏鬥一久,本無大害的樂聲終於漸漸侵滲心神。

而此時樂聲又是一變:簫聲絕,鼓聲震。四面羯鼓齊敲,篝火堆中的火苗兒都追着鼓點急急地竄躍。放眼臺下,前排的看客早已東倒西歪:上吐下瀉、頭暈目眩者已屬幸然,暈厥倒地,口噴白沫者難於計數。

羣人盡皆驚怖,想是神靈過境,一時價紛紛辟易。

場中的發叔亦覺出厲害,當下如鬆站定,收神運功;小蔣踩着竹竿的雙腳也覺出些虛浮。

至於趴地不起的傷員,他們本已受了極重的內傷,喘延數日之命;聞此神樂,十有其九當場往生,免卻了來日之苦,姑且算作一點慈悲。

下垂的帷幔彷彿微有晃動,四個身影快如流星,分出四個方位襲擊發叔。

未料發叔斂神對抗鼓聲之餘,手底竟毫不鬆懈,剛猛兇狠更甚於前。

四人一擊不中,遂行避退,身影一閃轉入帷幔。

發叔欲行追擊,又四人攻至。其人與發叔各拆幾招、正待回退,只聽鼓聲中夾了“喀、喀、喀”幾聲悶響,撐杆斷折,滿場帷幔悉皆墮地。

對頭障蔽盡失,無所遁形。發叔蜷曲雙臂,朝臨近一人疾撲上去;那人只吃一拳,即身骨變形,倒地而亡。

諸鼓手驚見此變,立知不妙,當下拼盡全力,擂鼓密如急雨。

羯鼓發聲響亮激越,兩軍交兵亦用作戰鼓。擂鼓助戰,鼓舞勇氣。何況此這四面鼓聲鼓惑心神之用,十倍百倍於常。

對頭個個勢如瘋虎,好似入了魔障,奔了朝發叔狂撲。一人被髮叔卸了臂膀、武器墜地竟也毫無知覺,他攻勢不改、嘴一張居然用牙來咬!只是發叔沒有一拳過去打得他滿地找牙,而是手肘前翻掰斷了他的腦袋。

小蔣空中踏斷撐杆,落地後便徑向鼓手而去。當他欲轉向第四面羯鼓時,鼓手終於由前三位鼓破人亡於頃刻的恐怖經驗中得出教訓——小蔣腦袋快要轉過來的那一霎他差點尖叫出喉,還好他忍住了、並於此千鈞一髮之際棄鼓而逃。

鼓聲斷絕的瞬間,對頭們的身形都是一滯,像是突然回神。他們此行復仇高手出動三十三名,除扮作巫覡的八人在明,餘人皆陰伏暗中——現今場上僅剩了五人,其一是跳人舞的女巫與手執雉尾之巫。“咯”的一聲怪響,一個腦袋癱撇下來,再少一人。

發叔一擊斃命,更不回手便直擒那跳舞女巫的頸項,那巫啪的一翻,身子折成兩段——險險躲過發叔的鋼爪。發叔猱身再上,兩相纏鬥起來。她跳舞娛神之時兩手空空,而今下交手亦然;她與發叔相抗,妙在周身的每一處骨節竟似可以隨心扭轉,當發叔手、足、彎鉤擊到每朝向絕無可能的方位避開——這亦是勢比人強,她只要失誤一次便要斃命當場。

發叔也不輕鬆:她手中無兵刃卻是使暗器的,她既

有詭譎驚豔的閃避身法,暗器自然也打得大大出人意表。

其實她不是這席人中武功最強的,雖然她一直站在舞臺中央發號施令;最強的是那個一直站在側位、手執雉尾的女巫——她似是對周圍四散紛飛的暗器毫不在意,修長的指尖在雉尾的羽梢一彈,奇輕、又奇快地來拂發叔頭頂的百會穴。

這種安排本是一種不甚高明卻也不易識破的僞裝。不過,事到如今,已經意義不大了:

三十三人雖算不得多,卻是傾幫中精銳而出;此戰之後,幫中再也找不出這樣的、哪怕僅只五六個人來。勝了又能如何?一時快意恩仇可抵得多年的慘淡經營?何況,勝算安在?

——太多慮念已經沒意義了。

因爲她失手了:雉尾沒有拂到指定的穴位;她真的“失手”了。那隻自降生以來就與自己連成一體的手臂而今卻獨自躺在地上,手指還依舊捏住那條光澤靚麗的雉尾。

如此利落地一斬,利落到她都沒能看清。

但她看清了兇器:一柄造型特異的劍,細且薄、短且狹,長不到二尺,形如一片韭葉。她似乎是瞧得癡了,以致於它指向她時她都沒有動一動。

“我的人呢?”小蔣問。他知道他讓發叔去看着繡蓉,如果繡蓉尚在客棧裡的話,發叔斷不會一個人來此的。

發問的青年人並沒有凶神惡煞一般的面孔,可她再無懷疑他有凶神惡煞一般的手段。她強忍劇痛,逼出一聲冷笑。

冷笑聲恰被另一聲音掩蓋了——鼓聲。

緣何又來了鼓聲?

這次擂鼓之人卻不在臺上,鼓聲從臺下傳來。雖是從臺下傳來,卻絕不亞於方纔臺上四鼓齊鳴:聲聲清越,端的透空碎遠。

她看了一眼這擂鼓之人,她未見過。可她清醒地知道,他和自己並不同路;而以她的功力、特別是現下的身體狀況,不出片刻便要爲這羯鼓聲所制、爲其所役。

士可殺,不可辱。她忽的倒轉身體,砰地一聲響——腦漿迸裂,觸地而亡!

慘象觸目驚心,擂鼓之人卻混若不見。他衣冠楚楚,儒者裝束,正是荊璟軒中與繡蓉口角的彭老闆。他不反不側,用志不分,每一錘都灌注了十成的內力,每一響都透穿聽衆的腦髓:咚、咚、咚、咚……念昔玄宗皇帝內庭擊羯鼓,制一曲《春光好》而催發御苑柳杏,“羯鼓催花”之典遂傳於世;乃是何等的風流蘊藉?

而今斯樂,透心穿肺,“羯鼓催命”也!每敲響一聲,心臟就猛地跳一下,直要從喉嚨裡跳出來一般:心不由己,隨鼓而動。

——這在尋常也非甚奇事,但發生小蔣身上就稀罕去了。他內功修爲對於江湖上林林總總的迷惑心神之術幾乎是百毒不侵,遇見了亦不曾費神相抗。實也該當如是,面對惑心之術,不趨不避、無受無着,乃爲最上,是所謂善行者不避兕虎而兕虎無所投其角爪者也;抱神以御,已落下乘;至於刻意迴避而不終能得者,斯辱矣!彭老闆擂鼓現身時,小蔣便轉往他的方位去,想先將此大敵打發了。不料才走了幾步就迫於此羯鼓聲而放緩了步子。

更奇的是,倒在地上人偶竟然開始復活了:先活過來的是“繡蓉”,它搖搖晃晃地爬地而起,連矇眼的黑布都忘了揭;接着是“小蔣”,它爬起來好歹將矇住眼的黑布拿了……

(本章完)

第七章 獻舞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六章 交鬥第七章 獻舞第八章 驚變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章 萍瑞榭第九章 南罌第六章 江陵王第七章 獻舞第十七章 算計第十一章 前塵第八章 驚變第一章 江行第五章 羯之鼓第六章 江陵王第五章 羯之鼓第五章 羯之鼓第十七章 算計第十七章 算計第七章 獻舞第五章 羯之鼓第一章 江行第十二章 過往第九章 南罌第十七章 算計第一章 江行第十二章 過往第十三章 出手第八章 驚變第九章 南罌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十二章 過往第七章 獻舞第七章 獻舞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八章 驚變第二章 玲童子第六章 江陵王第十三章 出手第十六章 交鬥第二章 玲童子第二章 玲童子第十章 萍瑞榭第四章 巫之舞第八章 驚變第十七章 算計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九章 結局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一章 江行第六章 江陵王第一章 江行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三章 荊璟軒第六章 江陵王第十六章 交鬥第五章 羯之鼓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三章 出手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二章 過往第九章 南罌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十七章 算計第三章 荊璟軒第六章 江陵王第四章 巫之舞第二章 玲童子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二章 過往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章 萍瑞榭第一章 江行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三章 出手第十二章 過往第六章 江陵王第四章 巫之舞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三章 荊璟軒第八章 驚變第十五章 石陣
第七章 獻舞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六章 交鬥第七章 獻舞第八章 驚變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章 萍瑞榭第九章 南罌第六章 江陵王第七章 獻舞第十七章 算計第十一章 前塵第八章 驚變第一章 江行第五章 羯之鼓第六章 江陵王第五章 羯之鼓第五章 羯之鼓第十七章 算計第十七章 算計第七章 獻舞第五章 羯之鼓第一章 江行第十二章 過往第九章 南罌第十七章 算計第一章 江行第十二章 過往第十三章 出手第八章 驚變第九章 南罌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十二章 過往第七章 獻舞第七章 獻舞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八章 驚變第二章 玲童子第六章 江陵王第十三章 出手第十六章 交鬥第二章 玲童子第二章 玲童子第十章 萍瑞榭第四章 巫之舞第八章 驚變第十七章 算計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九章 結局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一章 江行第六章 江陵王第一章 江行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三章 荊璟軒第六章 江陵王第十六章 交鬥第五章 羯之鼓第十章 萍瑞榭第十三章 出手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二章 過往第九章 南罌第十四章 戮夫者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十七章 算計第三章 荊璟軒第六章 江陵王第四章 巫之舞第二章 玲童子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二章 過往第十一章 前塵第三章 荊璟軒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章 萍瑞榭第一章 江行第十一章 前塵第十三章 出手第十二章 過往第六章 江陵王第四章 巫之舞第十七章 算計第八章 驚變第三章 荊璟軒第八章 驚變第十五章 石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