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

1912年元月元日。

在這一天裡,南京城被裝點一新。街上全是歡呼遊行的隊伍,各個軍隊都挑選出了最整齊的部隊,列隊在南京兩江總督衙門口,不,現在已經改稱‘臨時大總統府’纔對。軍樂隊變換着隊形,吹奏着歡快激昂的樂曲。各省代表,各個團體的代表濟濟一堂。經過白天一整天的會議,這些代表們終於等到了中午十二點這個重要的時刻。

上午11時45分,孫文先生換乘馬車由黃興和海陸軍代表等陪同抵達大總統府外。隨着熱烈的鼓掌聲,先生一身灰色的洋裝,跟各位見禮之後一身精神抖擻的走上的主席臺。主持會場的宋教仁含笑將他迎至主席臺。臺下第一排都是同盟會的同志,看着孫文走在了臺上。後面還有不少的洋人面孔,若有見識不凡的,分明能認出其中幾位都是上海租界區的各國領事,不過有一點相同的是,各國在華的真正主事人,幾位在華公使卻沒有一位親自出面參加這一場註定要被記載進歷史之中的盛世!

先生精神雖好,卻難掩疲憊。暢想革命這一路走來,灑了多少熱血,又流逝了多少的歲月?從三十年前的四大寇起,到檀香山和南洋的打拼。和保皇黨在海外的爭鬥。一次次的起義,一次次的犧牲。黃花崗上的俠骨,錢塘江畔的秋風。從鎮南關到惠州的死鬥...幾經坎坷、才一路走到現在。

先行者已邈,如果他們在天有靈,看到今天這一切。他們會做何想?無論如何,在這一刻,這些同盟會的同志們心潮澎湃,眼眶溼潤。

中午12時,舉行孫文大總統受任典禮。孫文宣誓詞說:“中華民國締造之始,而文以不德膺臨時大總統之任,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國民以爲於內無統一之機關,於外無對待之主體,建設之事,刻不容緩,於是以組織臨時政府之責相屬。自推功讓能之觀念以言,文所不敢任也;自服務盡職之觀念又言,文所不敢辭也。臨時政府成立以後,當盡文明國應盡之義務,以期享文明國應享之權利。滿清時代辱國之舉措,及排外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義,與我友邦益增親睦,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其界漸趨於大同。即使後此之艱難,遠逾於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無阻,必使中華民國基礎確立於大地,此後臨時政府之職務始盡,而吾人始可告無罪於國民也。今以與我國民初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萬萬同胞鑑之。顛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爲衆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爲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

宣誓畢,景耀月讀頌詞,而後致送大總統印綬,孫文受印後,將其蓋於《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上,然後由胡漢民代爲宣讀《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中華締造之始,而以不才膺臨時大總統之位,夙夜戒懼,慮無以副國民之望。……是用邑勉從國民之後,能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普利民生,以達革命之宗旨,完國民之志願,端在今日……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爲一國,如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爲一人,是曰屆族之統一。……以上數,爲行政之方針,持此進行,庶無大過。若夫革命主義,爲吾儕所倡言,萬國所同喻,前次雖屢起屢躓,外人無不鑑其用心。……循序以進,對外方針,實在於是。夫民國新建,外交內政,百緒繁生,交顧何人,而克勝此。……今以與我國民部相見之日,披布腹心,惟我之四萬萬同胞鑑之。”

同時發佈《告全國同胞書》。之後,先生下令定國號爲“中華民國”,同時改用陽曆。下午,先生責令通電各省軍政府改歷,並以1912年1月1日作爲中華民國建元的開始。

歷史記錄下了孫中山的宣誓,也將這一刻永遠定格。這個遠東帝國三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歷史,似乎到了這一刻,就畫上了句號。

“民國成立了!”

先生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兼中國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一同從上海抵達南京參加這一場盛會的北方議和全權代表唐紹儀完整記錄下來並呈報給了北邊的袁世凱。不過孫文不願意因爲自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事情,破壞了南方革命軍與袁世凱之間達成默契,因此在就職之後便親自起草一份電文,拍往了京城袁世凱府上。電文內容很短,意思卻很明瞭,南方只等他正式宣佈贊助共和,推翻了北方清廷的統制便推舉他爲臨時總統。當然,他先行就任‘臨時大總統’,未嘗沒有壓迫袁提早表示贊同共和的目的,如果袁中途變卦,不願接受南方提議之共和制度,則革命軍成立臨時政府統一事權更成爲了必要。

不過雖然與袁世凱秘密拍發了一封電報,但是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的事實在袁世凱看起來總是一件不那麼令人愉快的事情,眼看着到手的肥肉沾上了別人的口水,早就將大總統看成自己囊內之物的他心中氣憤異常,整個新年第一天,袁府中往常神氣活現的當差的人們,都是分外的小心。走路辦事都小心翼翼,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更讓袁世凱生氣的是,唐紹儀沒有取得他地指令,擅自同意國民會議代表產生的辦法、並且,在民國成立之日,他又同孫文敲定了未來國都將定在南京的協議。眼看着唐紹儀接連幾次在敏感問題上出現主動退讓,並且還沒有事先詢問北邊的意思,顯然楊度離開上海往四川出走之後,他對於唐紹儀掌握能力下降了不少。加上還要面對清廷有關和談問題的指責,憤怒之極的袁世凱決定不再保他,因此,他命人以清廷的名義拍了一封電報聲明這個協議沒有取得北方清廷的同意,因此根本不能生效,同時譴責唐紹儀不該越權。電報一出,已經在合議上籤上了大名的北方議和全權使者唐紹儀頓時地位尷尬了起來,面對着滬上跟北邊衆多報紙的嘲諷與摸黑,頗有文人風骨的他怒而通電辭職,在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的第二天便辭去了自己北方議和全權使者之職。

成都督院街原四川總督府。

“民國成立了!”

一位老人嘆息一聲,語氣說不出的感慨,似乎有些失落、有些無奈,畢竟,一個政權的建立只有可能在另一個政權走向滅亡的時刻。這幾個月來他也算是看清楚了,他爲之效命了大半輩子的大清朝真的走到了滅亡的邊緣了。據傳他在東三省的那位兄長,也跟着想從了革命,雖說他面前這位年輕的新川督笑道乃是‘宮保之謀’,令他心中有些狐疑。

沒錯,這位老人不是旁人,正是前任四川總督兼職川滇邊務大臣的趙爾豐。

“老先生,這世上什麼都是往前走到,時間不例外、國家也無例外,今個沒有外人我也明說了吧,這清廷的滅亡雖有自己之錯,實際上也不乏國外勢力的插手。即便是今年未倒下也最多多爭幾年罷了,早晚的事兒!”

李漢坐在他對面,手上端着一杯清茶,舉起來聞了一聞,方纔飲了一口,“哪裡有萬世不滅的基業,這清廷就如這茶水一般,早晚都是要涼去的!”

老人點了點頭,花白的鬍鬚依稀能夠看到顫抖,旁邊坐在的另一箇中年人也跟着嘆了口氣。

“大都督,可否容老夫詢問個問題!”

良久,老人方纔擡起頭來,望向了他,眉頭微微皺起詢問道。

李漢做了個請的手勢。

“老夫如今一身罵名臭不可聞,便如過街老鼠一邊,人人喊打又人人唯恐躲避不及。大都督正值年輕又有功名威望在身,怎麼會瞧上了我這把老骨頭呢?這今天對於你們軍政府應該是特殊的一天吧,我雖也聽說了一些大都督跟同盟會之間的不對付,但是起碼的示好舉動還是應該有些吧?不知道大都督爲何卻要來見我這個臭名昭著的老人呢!”

趙爾豐認真望着他,臉上卻沒有任何的表情波動。倒是一旁的另一箇中年人微微有些不自然,不過兩人一個是他原來的上司,另一個則是似乎有意重用於他的新上司,這兩人哪個在場他都不好開口,只能在一旁乾坐着。

臉上帶着微笑,李漢將手上的熱茶放下,道:“老先生倒是爽快,既然既然已經猜到了李某今天的來意了,又何需還要李某的解釋呢?”

“大都督謬矣,老夫着實猜不透!”

“呵呵,”李漢輕笑了兩聲,才道:“這屋內沒有外人,也罷,既然老先生要攤牌,李某也不喜下作的把戲,明說起來李某來見老先生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三點!”

他伸出手指,在他面前比劃了一下,“第一,城中數千滿蒙旗人讓我十分爲難,其中不少人在省內擁有超過千百畝良田,爲了我的政權鞏固,我的人民需要更多的土地,所以,有人讓我全殺之,反正滿蒙旗人奴役我漢族數百年,強.奸、掠奪,所犯之罪竹簡難書。這麼一說來,殺了倒也無妨。不過李某不是嗜殺之人,畢竟城中尚有數千旗人!便是殺豬也要耽擱不少時間!”

“嘶!”

有了西安滿城的‘壯舉’,這屋內其他兩人倒是絲毫不敢懷疑革命黨人能夠幹出那些事來,尤其是那個中年人,一時更顯坐立不安起來了!

趙爾豐吸了口氣,才搖了搖頭,“這事你做不出來!”

李漢也不回答,繼續道:“這二,我已控制這四川八成以上的府縣,但是還有一些偏遠縣城不服我之號令,老先生乃是前任川督,還請出面爲我安撫一般,也免得還要我派兵征討,再做殺戮!還有老先生在四川的關係,整個四川多少官吏是老先生提拔起來的,有多少能臣、污吏,我相信閣下心中有個賬本,軍政府正值初建,我要足夠的官員爲我安撫、治理各地。”

趙爾豐不語,他也不見怪,繼續道:“第三,我收到風聲,英人南亞那邊將有動作,似乎又要挑撥西藏那些不安分的貴族、土司們鬧事,整個川邊地區都是由你的故臣舊將指揮,五日之內,我要見到打鐵爐那邊傳來服從我軍政府指揮的消息,是整個川邊地區五千邊防軍。”

“作爲回報,我可以保證在我就任川督期間,閣下的性命安全可以得到保證。區區幾個鬧事的黨人罷了,只會煽動民心與我搗亂,這亂世到底還是武力至上。如果老先生還不放心,老先生可以派人將家人先送出四川,如何?抵達了閣下認爲安全的地方,再與我討論合作的事情!”

李漢揉了揉太陽穴,詢問道。

最近的四川隨着滇軍的撤退跟保路軍各部在投靠了他的羅綸跟王天傑的着急下紛紛宣佈投降或解散,需要打仗的除了一些頑固的勢力,就是清繳各地的山賊、馬賊之流了。這些都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解決的,不過因爲都沒什麼實力,也不能對軍政府造成威脅,所以,他有意從湖北再調五個營的新兵營入川通過剿匪了磨練軍隊。不過直接的威脅沒了,現在需要他費心的事情卻沒有少多少!

比如四川省內因爲半年的混亂戰事,導致流離失所的災民何止百萬之巨。比如地方勢力藉助着戰亂大肆兼併土地,導致省內八成以上的土地掌握了不足數十萬的富人、鄉紳手中。比如被強行解散的哥老會、保路軍等不甘心,趁機混入了馬賊、土匪之流中,導致省內的馬賊、土匪等勢力突然暴增了起來。比如,四川財政嚴重赤字,藩庫區區數十萬兩銀子,要兼顧整個四川卻有些不足了!再比如,同盟會等不甘心失去四川控制權的勢力,打着爲‘成都血案’遇難者報仇的口號,通過報紙等媒介,煽動四川民衆要組織什麼對前任四川總督趙爾豐的審判,背地裡卻把矛頭指向了他,借他遲遲不對老人問責生事,如今市面上已經多出了數十種說辭了!

趙爾豐詫異看了他一眼,因爲李漢並不禁止他府上的人外出,不過因爲成都城中不少人對他心懷暗恨,所以卻提醒過他最好這段時間不要外出的好。他的下人每日都爲他買下報紙來消磨下時間,因此,倒也是對目前四川鋪天蓋地的要求審判他的聲音知道不少。不得不說,李漢給出的條件已經十分有誠意了。

老人低頭想了一陣,才道:“朝廷未免一方封疆大吏坐大,一般這省內官員任免多是朝廷親自指派,大多都是從外省調來的官員任免。四川亂了幾個月,尤其是湖北兵變以後,不少官員都逃回了本籍,剩下的都是川籍的官員了。不過老夫原先倒也提拔了不少的官員,大都督若是放心,老夫倒是能爲大都督召集一些人來。”沉吟了一陣,又搖了搖頭,“川邊防軍多是我之舊部,讓我喚來投靠大都督也沒什麼問題,不過這邊防軍我才訓練幾年,戰力卻不比新軍高多少,大都督還是莫要太過期望。至於川省內的一些不願服從的府縣,老夫只能說可以爲大都督試一試,寫一封書信過去勸勉一下,至於有多少願意聽從,老夫也沒有底氣。旗人問題,老夫在旗人之中倒是有些影響力,不過大都督不願再添殺戮最好,只是,老夫敢問一句,大都督準備如何解決了城中旗人?”

李漢摩擦着下巴,臉上突然冷了起來,“我可以以軍政府的名義,保證城中每一戶旗人的安全。也不會跟旗人拿哪怕一分錢,但是,旗人佔了太多的土地了。昨天徹查戶籍處,才發現光是城中阿扎谷氏、巴爾拉氏、烏扎庫氏、阿哈覺羅氏、阿塔穆氏、阿喇氏,六個旗人大族不過區區七百人的人口,卻佔了三百多萬畝土地,阿其格查依爾氏等十四個族羣佔去了一百七十多萬畝,呵呵...老先生似乎也是漢民吧,你知道我昨天看到省內區區不足數萬人的旗人貴族,佔了整個四川省近三成的土地時是什麼心情嗎?這大清國滅的好,該滅,旗人貴族都該殺...有多少殺多少,七千萬川民掌握的耕地還不足數萬旗人貴族多...難怪近百萬人流離失所,難怪大家要揭竿而起鬧革命,這大清國,該滅!我的條件很簡單,跟他們說,旗人土地在百畝以下者,軍政府不予計較,但是任何土地超萬畝者,把手裡九成的土地給我吐出來;任何土地超千畝者,必須割出一半的土地轉給軍政府。想離開四川,可以,留下土地,可以帶上全部的財務離開,愛去哪去哪。最後奉勸一句,軍政府最近又調了數千鄂軍入川,預計這幾日也該抵達重慶了。還有,軍政府最近的財政不太好,若是有幾百個世家大族人一夜間全死光了,能給軍政府抄沒些財務補充財政,我十分歡喜!”

最後幾句他說得殺氣騰騰,在兩人面前,李漢毫不掩飾自己的威脅之意。

趙爾豐嘴角一陣抽動,臉上也變得難看了起來。這可是個苦差事。這原本天下都是他滿人用武力打下來的,幾百年來滿人貴族到處搶佔土地、掠奪財物,可是隻要攤上了旗人貴族身份,便是連他這種封疆大吏,處理起來都要皺眉。打了小的沒準後面還有一串的老的,指不定那個背後就有個京中的鐵帽子王護着,又或是上八旗的哪位旗主。說句實話,對於滿人貴族四下裡全國的掠奪,各地大員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別鬧出人命,別弄得天怒人怨,後面有着整個清廷的貴滿賤漢政策護着呢,他們也只能幹看着。這幾百年下來,天下多少旗人貴族搶佔了過萬畝良田,多不可數!可是又能怎麼樣呢,這天下都是他滿人的,要恨也只能恨漢人自己不爭氣,千萬公里的河山、數億的人口,卻給幾十萬滿人鐵騎大敗了,這份恥辱漢人要背到這個民族滅亡了都洗不清。

他嘆了口氣,這李漢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了。那幫子把土地跟財務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的旗人貴族們,哪個會願意把家族數百年才強佔來的土地吐出來,根本沒有半點可能!除非...他心中一動,看了李漢一眼。

李漢臉上冷笑,道:“老先生放心,這黑臉我來做。罵名我背了一身,也不少這一件。我已經接觸了城中所有的旗人武裝。如今已經調集了六個營兼三十門火炮,七十四挺機槍,包圍了城中的川民聚居城區。我已經爲老先生鋪墊好了,若是有人不樂意,滅了便是!我對那幫旗人貴族沒好看,滿人平民我可以放過,但是貴族嗎...當肥豬宰了便是!”

兩人心中一嘎,眉頭不自禁的抽動了起來。良久,趙爾豐才艱難的點了點頭,爲了自己的家人安全,他終於還是應了下來。不過他知道,點了頭,他算是把整個四川的旗人給得罪了!

李漢這才恢復了笑意,又看着旁邊冷落了半天的中年人,笑道:“孝懷先生也是一員大才,咱們以後要多親近一些。”

中年人臉上燦燦!

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四百七十五章第414章 三人遊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124章 杜家妥協第376章 會第139章 心思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226章 密議(上)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96章 鹽業(1)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97章 鹽業(2)第224章 抵達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四百七十八章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256章 奪關(上)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第349章 鐵路第518章 刺袁(中)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58章 恩威並重(中)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507章 雷霆(3)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518章 刺袁(中)第20章 逃脫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511章 雷霆(7)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388章 來與去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692章 重要2第370章 平陝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648章 反攻3第301章 勸進(上)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294章 變局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448章 大戰(五)第201章 下雨了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550章 戰車第318章 目標漢陽第139章 心思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370章 平陝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2章 這裡是哪?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60章 恩威並重(完)
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四百七十五章第414章 三人遊第305章 荊楚新政(三)第352章 暗流涌動(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247章 殺機頓起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653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5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124章 杜家妥協第376章 會第139章 心思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268章 灤州兵諫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226章 密議(上)第63章 武昌城內戰事結束第96章 鹽業(1)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497章 不惜開戰(上)第210章 湯黎之謀(下)第97章 鹽業(2)第224章 抵達第706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2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三百令七章 實業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四百七十八章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690章 暗流涌動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566章 一觸即發(2)第256章 奪關(上)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第349章 鐵路第518章 刺袁(中)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58章 恩威並重(中)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507章 雷霆(3)第57章 恩威並重(上)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48章 炮八標據守中和門第518章 刺袁(中)第20章 逃脫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511章 雷霆(7)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388章 來與去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31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下)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695章 矛盾激化3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692章 重要2第370章 平陝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702章 皇姑屯事件(中)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648章 反攻3第301章 勸進(上)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294章 變局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694章 矛盾激化2第448章 大戰(五)第201章 下雨了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550章 戰車第318章 目標漢陽第139章 心思第479章 永不合作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170章 二十三日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370章 平陝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2章 這裡是哪?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60章 恩威並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