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鋼鐵即是國家,在世紀初鋼鐵就是國力的象徵,任何一個工業國的第一形象就是其國家的鋼鐵產量,在這個時代鋼鐵的重要性,甚至於過後世航天、微電子等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鋼鐵生產能力,就沒有國家的未來,國力的強盛興衰全部繫於鋼鐵產量之上

自從李漢入主川鄂以來,歷經兩年的時間幾乎是勒緊了褲腰帶,先後向漢陽鐵廠、重慶鋼鐵、大冶冶金三處軍工支柱投入了高達一千七百多萬英鎊購買機械、聘請歐美冶煉技工能,兩年來雖說西部自己生產的鋼鐵依舊不能滿足國內工廠、鐵路建設需求,並且在特種鋼等關鍵技術上與歐美距離差之甚遠,連臨近日本都比西部要強一籌不止但在得到這幾乎相當於清末時期整個國家一年財政的扶持之下,目前撇開質量不談,今年前十個月以來僅三處共生產生鐵64.7萬噸,鋼錠14.2萬噸,鋼材4.9萬噸,雖說鋼鐵產量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多一點,但生鐵一向卻過了日本兩倍有餘

好在此時的一戰尚未到來,軍政府能夠源源不斷的從歐美數個工業國獲得高質量的鋼鐵進口,不過受到巴爾幹戰爭跟歐洲上空雲集的大戰硝煙影響,自去年年中至今,軍政府採購的鋼鐵價格已經提升了17%還多,每個月採購的大量的工業生產以及工業區建設所需鋼材,就要讓軍政府花費一筆巨資,儘管現在情報司已經在東歐、南歐、西亞、南美甚至東南亞、澳洲等地都建立了據點,將軍政府印刷的大量僞鈔分散到其他地區消化洗白,但洗白後的資金多還要跟德美尤其是美國採購機器等工業必須品,畢竟,時間距離李漢記憶之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沒有多久了

而大戰開打之後,再想像現在這樣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到那麼多機器,卻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了

目前整個西部每月都需要從列強處購買價值數十萬元以上的各種鋼材,對於黃金、白銀等硬儲備本就不寬裕的李漢而言,這無疑就是一種浪費假鈔等黑款存在一定的暴露問題,畢竟以民國跟軍政府的底子,怎麼可能一下子拿得出那麼多的英鎊、美元等貨幣來呢正是因爲這些原因,建立鋼鐵廠,則成爲了整個西部的重中之重脫身於漢陽鐵廠的重慶鋼鐵廠就是其中的政府重點扶持建築項目,因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雖說最初得到的軍政府投資傾斜不如漢陽鋼鐵一般明顯,但在今年下半年,重慶鋼鐵第一次獲得軍政府投資過漢陽鐵廠,達到半年1924萬元摺合153.7萬英鎊上下現在整個興的重慶鋼鐵工廠內共有過一萬名工人,每天三班倒的在拼命的爲鋼鐵廠以及二十多個附屬工廠,而揮汗如雨般的拼命幹活,以爭取儘可能地完成總司令下達的苛刻任務,在明年年底前僅重慶鋼鐵廠需完成第三期擴建,擁有年產生鐵五十萬噸,鋼錠三十萬噸,特種鋼五萬噸併成爲遠東第二個專業分類工業巨無霸

“總督閣下請放心,您的雄心一定會得到實現未來這裡就是亞洲的魯爾工業區現在一號200立方鍊鐵爐已經開爐投產,年初追加的二號300立方鍊鐵爐已經進入調整,三號500立方鍊鐵爐的地基已經開始構建,再加上計劃中的四號高爐,到明年年底,不,以您的決心,可能年中就能完成建設屆時僅憑重慶鋼鐵的鋼鐵產量,就將接近日本的生產能力,按照現在的這種可能稱之爲奇蹟的建設度,三年內我們建成年產一百五十萬噸鋼鐵地鋼鐵聯合企業,如此龐大鋼鐵聯合企業,恐怕將會成爲全亞洲、不也許是全世界最龐大地鋼鐵聯合企業之一”

看着眼前正在建設中的500立方鍊鐵爐的,盧森堡人李威廉難掩臉上的傲色他是去年年末被情報司從歐洲高薪聘請來的盧森堡鋼鐵公司的一個工廠經理,跟他同一批被從歐洲準確的說是盧森堡挖來遠東民國的還有很多人相比之德奧美籍工程師跟技術人員佔去了幾乎全部的漢陽鐵廠以及大冶冶金、艱難建設中的鄖陽鋼鐵等,重慶鋼鐵內的外籍技術工程師的成份十分單一,基本上都是來自歐洲一個被全世界忽略了的鋼鐵王國盧森堡

李漢揹着手站在高爐下,眼中掩不住的興奮與喜色明年一戰就要打響了,因爲一直擔心一戰開始之後,德奧兩國將召回本國在外援助的所有工程技師、教官等,甚至連美國爲了本國增加生產力,也可能撕毀合約將援助他的一批工程師招募回國而現在,民國自己產不出合格的好剛,技術基本面上近代以來民國差了歐美等國不止一點兩點,不是靠一兩個天才就能追回來的,還要靠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思前想後了許久之後,他突然想到了歐洲其他國家也不乏鋼鐵強國,比如盧森堡

後世提起盧森堡,幾乎大多數人腦袋裡第一時間蹦出來的都是‘歐洲小國、金融發達、有錢’三個印象,但是經常跟經濟信息打交道的李漢比尋常人多記住了許多這個僅次於美國的私人銀行中心跟投資信託中心,那就是這個國家擁有着令人眼紅的鐵礦石資源跟先進且發達的鋼鐵冶金製造業

16世紀末起,盧森堡的冶鐵業開始發展起來數百年來盧森堡一直掌握歐洲第一流的冶鐵技術,直到近代才被英德美法四國過,但依舊緊隨其後1867年,《倫敦條約》確定盧森堡爲獨立的中立國之後,這個國家用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才擺脫了荷蘭王的統治,在比利時、荷蘭、法國、德意志的虎視眈眈之中,盧森堡大公國徹底獨立並奉行一貫的中立政策,拒絕倒向任何一個國家跟勢力正是因爲這種政策,在受到臨近四國的拉攏之餘,也遭到了四國尤其是法國跟德意志這兩個死對頭的聯手打壓當拿騷-威爾堡家族對法國表現的親近時,德國拒絕採購盧森堡的鋼鐵跟槍械;而當拿騷-威爾堡家族向德國表示善意,法國則關閉本國鋼鐵市場,禁止盧森堡鋼鐵進入法國國內極其殖民地

再加上本國國小勢衰,因此,這個國家雖然擁有着世界準第一流的鋼鐵技術,實際上在整個國際市場甚至歐洲市場上都只佔有一塊很少的市場

記憶中一戰後不久盧森堡就被德國吞併,加上盧森堡本國市場狹小,本國鋼鐵業根本無法提供那麼多的工作崗位,因此,李漢認爲這盧森堡要比起不時亮出技術限制對他進行敲打跟訛詐的德奧等國要合適的多,這才放開在歐洲那邊命令多加招募盧森堡籍鋼鐵工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加上不少來華工作人員返回盧森堡的現身說法,軍政府總算是招募了一個將近七百人的技術團隊,他們中有大半人現在要兼顧‘教師’這一職業,負責培訓重慶鋼鐵這個以招募工人爲主的鋼鐵企業不過只要跟軍政府一段時間的消化,德奧援助的一些技術跟民國鋼鐵質量的問題將能得到徹底的改變,炮用鋼甚至戰艦專用特種鋼的窘境也能得到改善

“李威廉先生,我僅代表軍政府對諸位的辛勤工作表示滿意,請替我向諸位在華的盧森堡籍工程師、技術人員表示感謝請放心,民國將爲你們提供第一流的待遇,因爲今年以來你們的出色表現令我跟我的政府十分滿意,我們將在今年年底,將向諸位發放最低三個月月薪的紅包,以表示對諸位辛苦工作的讚賞對於前一次閣下提議的要在重慶建一所技工培訓機構,並聘請一部分閒職來華技工兼職傳授的事情我今天給你回覆,軍政府批准成立一所技工培訓機構,我提議爲了感謝閣下這些盧森堡遠道而來的朋友,將該培訓機構命名爲‘盧森堡公職技術學院’,而您將會成爲學院第一任校長兼理事長,不知道您是否有願意擔任這項職務?”

看着眼前一片繁忙的之中的建築工地,李漢開口說道這個已經年滿五十歲的盧森堡老人雖說是因爲他開出的一年三萬五千法郎的‘天價薪酬’才冒險遠赴的東方但是這大半年來,經他之手重慶鋼鐵從最初的混亂到現在的有條不紊,三十多處工地同時開工,也多虧了這老人的能力,才得以協調統籌不僅如此,在承擔着繁重的鐵廠設計和施工監管工作之外,眼前的這個老頭每天還要爲公司的設計人員上課可以說眼前的這個老頭拿了李漢給的錢給他辦足了實事,而且比其他的工錢只多不少,遠大於軍政府給予他的回報了

這樣盡職的人後世或許有很多職場人員能夠做到,但是現在來華淘金的人員之中,就算是德奧兩國援助他的技術人員,也多數是帶着有色眼鏡,像是再看殖民地一般的對待民國,自然不可能多費心出力,兩相一對比,高下立分

“非常感謝總督閣下對我的信任,我很榮幸可以受到如此的禮遇,也將很榮幸的出任這一職務”

聽到李漢的話後,尤其是聽到那個學院的名字後,李威廉眼睛閃了好一陣盧森堡大公國在歐洲雖然富裕但並不強大,國土跟資源決定了他一旦真要開戰,甚至連民國的地方軍閥,也能再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後拿下它也因此,這來華快一年的時間裡,已經知道了面前這個年輕人所掌握的是一個幾乎相當於大半個歐洲大小的領土的掌控者,並且是一位接受過西方教育,而且能力也頗爲不凡的年輕人時,他很確定日後這個興許這個國家都將置身於他的統治之中也是因此,他是所有盧森堡籍來華人員之中,第一個將家人接到這裡來的人員很顯然,這個老人在賭,平民出身的他能不能在遠東一躍而起,開創一個傳奇

李漢當然是不清楚他的想法的,不過倒是對這個盡心盡職的老人印象很好盧森堡人因爲特殊的地理位置,幾乎國內半數接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掌握法、德、英、盧森堡語等四五種語言,因爲大家交流起來也不麻煩畢竟經過前朝洋務幾十年的培養,這個國家已經培養出了一批精通德語、法語、俄語、英語的專業人才

“呵呵一定現在民重工業的發展能夠如此的順利,真的是多虧了您和那些受你邀請而來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我想多地時候應該是我們感謝您纔是”

現在重慶鋼鐵工業實際上,就是依靠李威廉爲首的盧森堡籍技工團鋪開地,儘管他們這數百人在盧森堡國內有半數都因爲一些原因找不到工作,但隨着這幾百名盧森堡籍鋼鐵冶煉專家和冶金技術人員的到來,使得民國的工業生產上了一個的臺階

雖然之前重慶鋼鐵就已經是全中國規模僅次大冶冶金的第二大工業實體,但是一直以來因爲缺乏設計師導致不少工廠建築佈局存在安全隱患或設計不合理一些成立的廠礦企業勞動紀律鬆弛,制度不健全,勞動力管理混亂針對這種狀況,這些從盧森堡請來的專家、技術人員提出需要立即進行制度上的整頓和改進

而在企業管理方面,這些盧森堡專家揮的作用最爲顯著雖然李漢在西部已經開始通過聘請的歐美工管人員,開始增加軍政府下屬各實業的管理層,但一直以來中國的官辦企業都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加上民國大體上還處於手工業水平,如在工廠地機械設備、電力系統以及其它設備地檢修和運行主要是靠老師傅的經驗和言傳身教沒有一套統一地、科學的操作方法所以一直以來安全事故頻繁,幾乎是軍政府下面不少工廠的通病,短時間之內不能得到改善

而聘請到的盧森堡專家到了重慶之後,也李威廉甚至還將他之前在盧森堡的一套領導班子幾乎完整的帶了過來,不僅在計劃檢修、改革管理體制、改進設備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重要的是爲企業編制了一套運行規程,要求工人按規程操作,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他們在生產技術領域爲中國各行各業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增加產量所作出的貢獻是舉不勝舉專家們的作用還在於培養出大批西北的管理和技術人才這些專家和技術人員通過講授技術課、現場指導工作、協助翻譯講解文獻資料等各種方式,向工廠主管、技術人員、工人傳授知識和經驗

正是他們,爲重慶鋼鐵帶來生,讓它擁有了接替漢陽鐵廠,成爲亞洲第一流鋼鐵托拉斯龍頭的潛力

爲什麼這個時間,李漢會出現在重慶?其實是有原因的這還要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國內大勢說起

南北停戰之後,雙方都是打得疲憊,袁世凱到底頭上還頂着民國大總統的身份,自然不比李漢,勉強算是暫時解決了國內的矛盾之後河南被他收入囊中,江蘇也如願被他掌握,廣東龍濟光、廣西陸榮廷雖然是個滑頭,但因爲得罪了李漢,不得不靠向中央浙江跟福建也是,都惟恐遭到重點的點名,所以老老實實的上書表了中心雲南蔡鍔不用說了,他已經明確向中央通電接受袁世凱的調令往北京,有消息稱‘龍顏大悅’的袁大總統不顧下面北洋系將領的反對,決定要在年底成立將軍府,爲最高軍事顧問機關同時,改各省都督爲將軍,凡有兵權者,於其名號中冠以“武”字,給了蔡鍔這個非北洋系的南方軍人很大的榮寵,加昭威將軍銜(昭威將軍是“威”字號將軍中排第一位的,足見蔡鍔在將軍府的地位),入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並表示雲南後事一切由他經手督辦,雲南都督可由他之嫡系兼任,做足了對他的信任

雲貴再一服軟之後,算一算除了李漢這個硬骨頭一時半會啃不下來,通過這一仗,中央已經達到了讓地方明白它的實力的目的了,剩下的他就要爲民國幾個月的打仗擦屁股了連日來,有情報顯示袁大總統天天出入日俄法英美五國使館,可謂是忙碌至極

要說這袁世凱跟李漢一樣,都是心思多疑之人今年國民黨掀起了討袁之戰後,他隨後下令宣佈國民黨爲黨逆,驅趕了一大批不服從他的國民黨人還不算,隨後伴隨着11月19日,陸建章自前段時間鬧學生停課遊行的京師大學堂內搜出了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內容不乏慫恿他們在北京策動軍變甚至暗殺袁世凱之類的醒目詞彙這其中牽扯到幾十位已經投靠了他的前國民黨籍議員若是平常時候,袁世凱多半會學習劉邦,來一出焚火收人心的手段可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11月21日江蘇江陰兵變,馮國璋雖然調兵遣將,但也用去了一天半的時間纔將江陰變兵鎮壓下去

事後經查證明起事的領導階層都是前國民黨籍將領,其中還有幾人跟國會的幾位議員有些關係這消息傳到北京傳到了袁世凱的桌子上,再加上臨時憲法上同盟會的制定者們曾經規定‘大總統擁有立法權’,而當袁世凱透過某些手段搶奪來正式大總統的位子後,國會一幫議員卻接連反對他干涉、改臨時約法,延長大總統任期的觀點,雙方鬧得很僵,不僅之前與他關係密切的一些立憲派民主人士反對,連被他重金收買的一些前國民黨籍議員也是反對種種結合到了一起,加上自量剛剛經過一場大仗奠定了自己在國內的威嚴,又得到了李漢不干涉他對國會動刀子的暗示終於,袁大總統決定對國會下手了

得知國會正在加快憲法的制定,袁世凱便命國務院派出施愚等八名委員前往國會干涉,並提出了修改臨時約法的八項提議其中最咄咄逼人的三點分別爲將《臨時約法》第三十三條:“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改成“大總統制定官制官規”行政制度和法規跟參議院、衆議院沒啥關係了;將《臨時約法》第三十四條:“臨時大總統得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須得參議院同意”改成“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人事權也和參衆兩院沒關係;將《臨時約法》第三十五條:“臨時大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得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改成“大總統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對外戰爭和外交這樣的國家大事,也全歸袁世凱管了

國會自然不同意,逐條反駁了之後,國會那邊在受到袁世凱的一番逼迫之後,反而加快了憲法草案的審讀進度,沒幾天憲法草案便進入了第二階段袁世凱通過各種渠道得知憲法草案和《臨時約法》無甚大的區別後,隨即便發了幾通密電聯繫各省都督,暗暗佈置了起來

數天後,各省都督、民政長與北洋將領的電報雪花般的飄來,一個個都是支持袁世凱的“合理要求”並指責“國會”;還有幾個袁世凱的心腹,在電報中就直接提出要撤銷憲法起草委員會、撤銷憲法、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大家散夥算了而李漢則是早在第一時間收到來自北京的風聲之後,便藉口巡查四川川南戰損地區,交代了張梅生等一番之後,留下了一封主流通電,拍拍屁股跑了

袁世凱接到這些電文,自然是喜不自勝,以爲國會就此屈服不料此時國會議員中還有一些硬骨頭的傢伙,他們不畏外界壓力,硬是在11月25日下午通過了憲法草案的三道程序,並準備交國會公佈由於這部憲法草案的起草主要在天壇祈年殿,因而也被稱爲“天壇憲草”這部憲法草案主要秉承了《臨時約法》的精神,共10章113條,其中主張“責任內閣制”並對大總統及其國務院的權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也有人稱其政體爲“議會制”不言而喻,議會的權力過大而總統的權力過小,怎能不起衝突

眼看天壇憲草就要公佈,這下袁世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使出了最後的狠招釜底抽薪,解散國會

於是舊事重提,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於11月26日清晨以京師大學堂戒嚴處查獲李烈鈞與國會衆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爲由,藉口國會黨人陰謀參與叛亂,下令暫時關閉國會停止運營消息傳出之後國內民怨沸騰,舉國南北皆是反對之聲26日下午,北洋軍警即查封了數十位國會議員府宅正巧同一天,國民黨人在雲南大理策動駐軍起義反袁正準備起身離開昆明經滇越鐵路北上的蔡鍔大驚,立刻下令調集仍駐紮在昆明城外的一個旅的還未‘來得及’撤走的黔軍入城平叛唐繼堯大喜,趁夜平反之時,違抗了蔡鍔驅逐做亂黨人的命令,下令槍決十七名被捕國民黨人,一同被槍決的還有數十位雲南陸軍講武學堂出身的軍官,趁機打壓了一番講武系的勢力

當天深夜,蔡鍔通電向中央表示將暫緩幾日北上的消息送到袁世凱的案頭上得知地方又有國民黨作亂的袁世凱大喜,立刻下令調集北洋一隊軍隊第二日包圍了國會,拿江陰兵變跟昆明兵變發難,槍口直指國會,口口聲聲認定國會已經淪爲黨逆餘孽陰謀混亂中國的工具,強行收繳跟他作對的議員證書、證章2天之內被收繳證書、證章的議員達173餘人,原本國會人數就在他打壓國民黨時被驅趕了近兩百位不願屈從的國民黨籍議員,如今又給他驅趕了近兩百人,再加上一些不願受辱自己辭職的議員,已經遠遠過了國會半數,致使國會因不足法定人數而停閉,袁世凱的目的基本上達成隸屬國會的憲法起草委員會也因此自行解散

國會徹底成了沒了牙的老虎,失去了對袁世凱齜牙咧嘴的資格了

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508章 雷霆(4)第187章 陳小六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316章 大動作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669章 動盪第325章 棋局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六百章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430章 人心第418章 刀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9章 發兵漢川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300章 枝江(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38章 大戰起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96章 反攻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162章 得失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53章 大戰(完)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31章 西進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62章 城內形勢第411章 大選第33章 買槍(下)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269章 情報司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258章 奪關(下)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66章 爭端第739章 抉擇上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四百七十八章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179章 招募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46章 縣城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92章 重要2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387章 湖南風起第六百七十三章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258章 奪關(下)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36章 訂婚第96章 鹽業(1)第527章 和談(一)第122章 兵圍杜家莊(中)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414章 三人遊
第167章 又見陰謀(上)第508章 雷霆(4)第187章 陳小六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316章 大動作第216章 戰時軍事總司令第669章 動盪第325章 棋局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六百章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430章 人心第418章 刀第17章 意外收穫(下)第713章 不宣而戰5第79章 發兵漢川第568章 一觸即發(4)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300章 枝江(下)第277章 謊言與合作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336章 成都戰役(二)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438章 大戰起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596章 反攻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162章 得失第192章 借事欲動,發難漢川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453章 大戰(完)第628章 捷報頻傳3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618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3)第81章 第八鎮殘兵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131章 西進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62章 城內形勢第411章 大選第33章 買槍(下)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269章 情報司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163章 宜昌密信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258章 奪關(下)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105章 武昌之議(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83章 擊潰第八鎮殘兵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66章 爭端第739章 抉擇上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四百七十八章第598章 末日臨頭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91章 拉薩戰役(二)第663章 亞瑟·貝爾福第494章 爾虞我詐第179章 招募第132章 革命者之歌第246章 縣城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117章 掃平內患(3)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92章 重要2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387章 湖南風起第六百七十三章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225章 留些後手第258章 奪關(下)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36章 訂婚第96章 鹽業(1)第527章 和談(一)第122章 兵圍杜家莊(中)第142章 三個壞消息(下)第414章 三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