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澄清妖氛

此時劉裕顧不得長途跋涉的疲勞,先說出一番話來鼓舞士氣:“將士們,妖賊逼近,如果在此城得逞,就會兵臨京師。到時你們是做賊民還是賊奴?無國哪有家。與其失身於賊,不如盡忠爲國。死也不失爲一條好漢。惡賊孫恩每攻下一城,燒殺搶掠,姦殺女人,將嬰兒挑於槍上爲戲,種種惡行罄竹難書。即便降賊也未必有好下場。願與我誓死共守城的,拿起兵器。想投降的,我現在打開城,給你們半刻鐘的時問,出城者我絕不阻攔。”半刻鐘內無一人出城。

劉裕知道將士們可以一戰,便關上城門。敵人帶上攻城梯開始肉搏攻城。劉裕沿城牆四周來回巡查。弓箭、木石紛紛而下,賊兵倒下一撥又一撥,在城下堆積的屍體越來越厚,但攻勢絲毫不減。守城兵士已傷亡不少。孫恩知道此戰異常重要,他不借任何代價都要拿下,使妹夫盧循帶領督戰團在後督戰,退者立斬,因此賊衆拼死前攻。

賊衆連攻七日,城守已不足三千。劉裕心想照這樣下去,恐怕會同城俱沒。若全部出城,拼死一戰或許有萬一的可能改變局勢。正準備集合隊伍時,他發現敵軍有一將處在麾蓋下,據胡牀而坐,指揮攻城,自以爲處於矢石攻不到的範圍,意氣甚驕。劉裕斷定這一定是位重要將領,心說我若將他拿下再出城攻擊,豈不是勝算更大。

於是劉裕操起神臂弓,搭箭瞄準,“嗖”地一聲直奔敵將。那敵將豈能料到劉裕天生神力,發現了也毫不在意。不想這一箭正中眉心,瞬間倒斃。劉裕隨後打開城門,率衆出城。持刀領先,當前者被斬殺無數。羣賊本就懼怕劉裕,主將孫義又死,在晉兵的奮命衝擊下開始敗退。督戰團本來還想阻止賊退,但在大規模的敗退下已經不起作用。驚懼的賊衆開始攻擊督戰團。整場戰爭演變爲大潰洮,先登陸攻城的這數萬賊兵竟一時鳥散。當時孫恩剛剛登陸不久,就傳來了敗散的消息,內心驚懼不已。聽聞自己愛弟孫義被射殺後,更是心灰意冷。想想這幾年的辛苦經營毀於一旦,數萬衆爲幾千人所敗,萬念俱灰,便開始撤退。

劉裕正追敵,忽報有一隻軍隊趕來。“一定是我方援軍!”劉裕言道。果然,劉牢之親率五千精兵前來相助,他們緣山沿江邊追邊殺。來不及上船赴水的,跳崖的,數不勝數。到處都是一片悽慘哀嚎聲。孫恩正自逃向船,劉裕已經靠近。他不識孫恩,但看着孫恩衣飾奢華,一定是位重要人物。便一邊砍殺一邊前逼“妖賊休走,看刀!”眼看刀就要落下,逃避不及,想不到孫恩有一隨從猛地向前一推孫恩,擋在孫恩之後,自己捱了那一刀。而孫恩就勢一個滾翻靠近江岸,在部下的接濟下狼狽上了船。劉裕急忙彎弓搭箭,一箭中其手臂,抽箭再射時,敵船已經遠去。敵船由江入海,順風南行。劉裕想這賊糧食短缺了遲早會登陸,就緣海在陸上跟隨。敵一登陸,劉裕就立刻進擊。孫恩一路逃,劉裕一路追,孫恩的船隻與兵力日漸減少。

十一月,孫恩到達臨海城時,兵力己不足二千,大小船隻數十艘。這天東北方向又忽起颶風,飄沒了好多船隻,剩餘沒被覆沒的大部分均被風吹趕到岸邊撞壞。賊衆不是跳海死,就是上岸被劉裕所殺,所剩無幾。孫恩苦笑道:“不想我皇帝沒做成,今日要做水鬼了。”妹夫盧循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近海岸多山,地形崎嶇,我們殺出去,先找地隱藏起來。然後慢慢收集離散兵士,定有東山再起之日。勝敗兵家常事,劉邦百戰百敗,最終擊敗項羽,成爲帝王!你不可辜負了英雄之身啊!”孫恩說道“我十餘萬衆傷亡殆盡,終難再舉!罷了罷了。項羽兵敗烏江後不歸江東,今日我亦絕不上岸。你好自爲之吧。”言畢赴海而死。盧循與姐夫徐道覆帶領數十手下拼命逃出,藏了起來。至此賊亂告一段落。劉裕此番立了大功,皇帝令其做了下邳太守。

數月後的一天,忽有部下來報,說有通緝犯前來自首。劉裕一看是沈林子沈田子兄弟數人。沈氏本是三吳大姓,投身於孫恩,作戰時大部分死於戰陣。孫恩死後,沈淵子、沈雲子、沈田子、沈林子、沈虔子五兄弟帶諸幼子僥倖逃亡,成爲朝廷通緝的要犯。沈林子與諸兄等家屬十餘人晝藏夜出,竄伏山草,無所投身。沈林子時年十四,向哥哥沈田子等說道“我們家族託身孫恩,本想其能成爲一百姓明主。誰知其所聚皆流氓無賴之徒,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家族既不幸失身於賊,百餘口人慘死鋒刃,我們又被朝廷通緝,處處躲藏,這樣的日子我過夠了。諸兄可見過白頭賊乎?素聞劉裕將軍軍政嚴明,所到之處於百姓一無所犯。我們不如投身於他。若其應允,我們便建功立業爲家族雪恥。”

沈田子等聽後甚爲動心,於是五兄弟一行前來投靠劉裕,來至廳前,爲衆軍士聚刃所圍。劉裕出見,沈林子說道“妖賊擾亂,我們父祖諸叔,同罹禍難,實是家門之不幸。自劉將軍起兵以來,伐惡旌善,百姓稱頌,是有道之師,今日謹率家族數口,歸罪請命。若將軍不饒,我等甘就斧鑊。若蒙將軍不棄,我們願拜在將軍麾下,做陣前先鋒,效命沙場,洗刷家族之恥辱。”劉裕見其言辭懇切,少年之人竟能說出如此一番話來,也讓他甚爲驚訝,便將他們收入了軍中。

劉裕做下邳太守這段期間,彭城等處的很多遊俠豪傑輩都來投靠劉裕,劉裕也傾心結交。丁旿就是其中一位。

接下來,講講劉裕平定桓玄之亂的故事!

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九章 京口起兵
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十六章 臨朐會戰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九章 京口起兵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九章 京口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