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

拓跋嗣問崔浩道“劉裕此行能克秦否?”崔浩答道“必克。”“請分析下原因。”崔浩回道“姚泓懦劣,兄弟又於危難時自相侵吞。而劉裕所將兵已操練數年,精勇無敵。乘秦弱而取之,焉有不克之理。”

拓跋嗣又問“劉裕之才如何?”崔浩答道“劉裕出身貧寒,無尺土之資,竟能滅桓玄、興晉室、北擒慕容超、南平盧循,所向無敵。若非其才略過人,何能至此?”拓跋嗣說道“劉裕入關後,我若派兵截其東下之路,另遣兵搗其彭城、壽春,他能如何應付?”崔浩答道“我國現今西有夏國,北有柔然,不宜再結強敵。雖有精兵數十萬,然未得良將。長孫嵩長於理政,但短於用兵,非劉裕敵手。依臣愚見,不若靜坐以觀其變。劉裕克秦後,按其慣例必定會休兵數年。我們可於此時先平定柔然與夏國,到時我方國力更加強盛,劉裕定難與我抗衡。關中戎族漢族雜錯,風俗勁悍,劉裕以吳越風俗與其相沖突,人情必然不恰,無異於解衣包火,張網捕虎。劉裕自己鎮守尚可,若劉裕還朝,留其犬豘弱子鎮守,日久必生變故。到時我們可坐收漁人之利。”拓跋嗣說道“那劉裕此舉實爲螳螂捕蟬,不知我們爲其後之黃雀。”“不,”崔浩說道“夏國赫連氏與關中接境,其勢當爲黃雀,陛下乃黃雀後面執彈弓之人!”

拓跋嗣大喜“妙,妙,實在是太妙了。愛卿所見,實非旁人所能及。近代賢相,愛卿所推者爲誰?”“王猛治前秦,似苻堅之管仲。王猛做相期間,秦國大治,兵足民富。雄獅百萬,一統北方。”拓跋嗣問“爲何苻堅淝水一戰後滅亡如此之快?”“爲其數戰數勝。”拓跋嗣不明所以,“數戰數勝爲國家之利,百姓之福,怎會滅亡?”崔浩緩緩說道“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苻堅自謂天下無敵,想要混一寰宇,不聽王猛臨終之諫,不思休兵養民,使疲敝之兵民南攻東晉,焉有不敗之理?無數士人談及淝水之戰都唏噓不已。當時苻堅調動全國兵力近百萬,但投入戰鬥的只有前軍三十萬,爲八萬晉兵所敗後仍能收集兵力十餘萬,損失不可謂非常巨大。但由於其兵威已極,國勢已崩,因此政權被迅速瓦解,苻堅也死於非命。若其能稍緩幾年攻晉,定能結束天下之紛擾。”

拓跋嗣面帶不悅“若那樣也不會有我們的今天了。”崔浩趕忙說道“苻堅既死,匈奴餘種赫連氏又非我們敵手。劉裕雖似司馬德宗之曹操,爲一世之雄。然吾觀其已年老志衰,數載後亦難與我爲敵。一統天下之重任終將由我們大魏來完成!”拓跋嗣聽後大喜。在次日的朝堂之上,拓跋嗣指着崔浩向羣臣說道:“汝曹視此人柔弱不堪,不能彎弓持矛,然其胸中所懷,卻遠勝十萬甲兵。若吾當初聽從他的諫議,絕不至於爲劉裕所辱!”

在劉裕設卻月陣大敗魏兵後,於七月到達陝城。這時沈田子所領的那路兵士已經攻克武關,進屯青泥。秦主姚泓集合好了四萬大軍正準備東出與姚紹會師,與劉裕決一死戰。但當他得知沈田子兵至青泥之後,決定先消滅這股兵力,以免後顧之憂。姚難諫道“沈田子兵衆甚少,不足爲慮。我們當務之急應該迅速東進,擊敗劉裕後,沈田子將會自行崩潰。若爲其遷延,恐會耽誤了大事啊!”姚泓不從,領軍南向青泥進發。

劉裕分給沈田子只有一千多人,只是想使其爲疑兵,牽引敵人兵力。這讓想立大功的沈田子心中很是不滿,但他也無可奈何。當聽說姚泓親將數萬大軍前來,沈田子反倒高興了起來,大笑道“哈哈,真乃天賜良機啊!”傅弘之甚爲驚駭“敵軍數萬,姚主親將,我們這點兵力如何能敵啊?”沈田子說道“兵貴用奇,不必在衆。若敵方結圍已固,我們將無所逃矣。趁現在敵軍剛到,營陣未立,我們疾速發動攻擊,定可殺他個措手不及!”沈田子又向衆軍士曉諭道“將士們,今日之戰已不可避免。此地遠離家鄉數千裡。敗,逃死無路。勝,將建立不朽功勳。生死一戰,封侯之業在此一舉!”衆軍士聽後踊躍鼓譟,奮命思戰。

沈田子以己兵少,索性再分。自己將中軍,傅弘之將右軍,沈林子之子沈亮將左軍。於是沈田子身先士卒,帶中軍率先衝入敵軍,當前者紛紛避其銳。但敵軍數量衆多,不久就將其圍了好幾圈。沈田子狂舞短刀,身中數瘡,勇氣彌厲。衆軍士亦拼死而戰。傅弘之與沈亮這時也將左右軍斜行殺入敵軍。沈亮年只十四,由於身材短小,爲敵所輕。率先衝入陣後,秦軍圍之數重,紛紛嘲笑道“晉朝將領都死絕了嗎,使此小兒來戰……斷奶了嗎?毛長齊了嗎…”沈亮暗啞叱吒,左手掄銅鞭,右手舞鋼刀,立斃數敵。秦軍無比驚駭,瞠目結舌,再不敢有半點忽視,急忙攢聚衆槍一齊刺下。沈亮左手揮銅鞭,衆槍斷折,右手鋼刀斫敵,瞬間又殺傷十餘人。鞭到處,無不吐血而亡,刀過後,無不掉頭斷肢。秦軍因之披靡,紛紛驚叫傳呼,“小兒兇悍無比,大家需當心。”

沈亮與傅弘之帶隊迅速在秦軍中撕裂開兩道口子,如同在一塊田地上開墾出兩道溝渠,前去與沈田子相會。沈田子已突破敵圍繼續前攻,三支隊伍似“小”字形推鋒轉刃而前。沈田子揮刀斫敵無數,手中之刀捲刃,幾至斷折。部下向其遞刀,田子換刀繼續力戰,血流盈袖,瞋目大呼,當者披靡。晉軍忘之膽氣倍增,愈戰愈勇,刀創遍體依然戰不旋踵。秦軍雖衆,耐不住晉軍拼命死戰,漸成敗退之勢。晉軍三支隊伍已經成功會和,直攻入敵中軍後方,衝向姚泓乘輿。秦軍全面潰敗,四面逃散開來。

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
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一章迷途知返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五章 澄清妖氛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章 無忌有忌第十八章 廣固圍城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十四章 蜀地驚川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十七章 臨朐會戰 下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二十九章 多難荊州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十九章 入地交攻第八章 密謀建義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八章 揮淚斬親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三十二章 同根相煎第二章 附鳳之喜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二章 梟雄末路第十章 逃亡之旅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四十一章 關中鉅變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十五章 燕可伐歟第三十三章 壯士劫營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第三十七章 把酒問勢 青泥奇捷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章 千里送喪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二十五章 二劉不容第四章 驚風駭浪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二十四章 魂兮歸來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三章 以一敵千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一章 北圖中原第四十章 懷恨南還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六章 蜀地靜川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二章 江陵之危第二十七章 蜀地靜川 下第三十八章 魑祟驚魂第十一章 崢嶸一戰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二十三章 垂死掙扎第三十四章 劍客行魏 上第三十六章 卻月挫魏第二十一章 駭浪滔天第三十五章 劍客行魏 下第十三章 餘焰囂張第七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九章 溯流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