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夫妻本是同林鳥

116、夫妻本是同林鳥

“怎麼?不是羯奴的細作?”秦王妃眉頭擰成了一團,話裡透着怒意,“不是說是羯奴的刺客嗎?怎麼就又不是羯奴了?”

趙燕平也是眉頭緊皺:“是顯國公府的金國廷想到的,發現羯奴身上的刺青是近些日子剛剛刺上去,顯系要掩蓋身份僞裝羯奴才刺的。”

“與金國廷何干?這不是五城兵馬司和刑部的事嗎?金國廷並無官職,如今連個世子還沒請封呢,他如何能干涉此事?”秦王妃將手中茶盅往桌上一頓,茶水都濺出了大半。

趙燕平搖了搖頭:“金國廷未請封世子,是因爲金家長房還有個兒子,到底長房父子都是死在戰場上的,顯國公總有些猶豫,怕請封世子,長房大奶奶心裡難受。他現□上有武舉人的功名,上回皇上考校勳貴人家子弟,他也出色,只暫時不曾安排下官職罷了。何況他與皇長子是姻親,便是要去看看,誰還能攔得住呢。”

“那如何是好?”秦王妃心煩意亂地看向節氣居的方向,“就這樣罷了不成?上回那考校,你若出了頭該多好!”趙燕平平日裡也盡有些聰明,讀書騎射都是會的,只是到了考校的時候才覺得並不精通。若比那些破落勳貴人家沒出息的子弟是強了許多,但只可恨趙燕恆在那裡做了好一篇策論,引得皇上誇讚,便把自己的兒子比得不顯眼了。 ”“

“母親不必着急,雖不是羯奴,但行刺張將軍是實,總是脫不了干係。”趙燕平這話說得也沒什麼底氣。這幾天不知怎麼的,鄭琨忽然不來催他了,整日忙着往三皇子府跑。他悄悄派人去打聽過,三皇子府上上下下都亂成一團了,眼瞧着三天時限已到,昀郡王卻沒有什麼動靜,便是刑部那裡都不曾有人來提周綺年去問話。

秦王妃思忖再三,站起身來:“我去王爺處瞧瞧。若不能處置了她,也要趁機將她休了纔是。只怕我這回真是看走了眼,原覺得不過是鄉下的野丫頭罷了,想不到心計這樣的多。”

“母親去看看也好,只是要見機行事。”趙燕平剛說了一句,就見姚黃急急進來,“王妃,王爺將世子妃叫到書房去了。”

秦王妃精神一振:“可是要處置她?”書房那地方,昀郡王從來不許人隨便進去,便是她這個王妃都只進過一兩次,若無什麼事,昀郡王怎會將兒媳召進去呢。

姚黃不敢擡頭:“不知……但瞧着世子身邊那個立夏,帶着幾名侍衛都跟着世子妃去了。”

“立夏?侍衛?”秦王妃一拍手邊几案,“誰許小廝和侍衛擅進二門的?是哪些侍衛?”果然這府裡的侍衛並不是全效忠昀郡王的,也有趙燕恆的心腹。也好,這次記下名字來,回頭細細地打發。

“果然是反了。”秦王妃擡腳就往外走,“正好我也去看看,就憑她敢帶着侍衛去闖王爺的書房,就足夠問她一個忤逆了。”

“我與母親一起去?”

“你不要動。”秦王妃攔住兒子,“這些日子我不許你妹妹出來,就是怕她再亂說話觸怒王爺。你也不要去,倘若王爺有些不悅,也遷怒不到你們兩個身上。”

秦王妃快步趕到外院書房,卻並沒見她想像中的爭鬥場面,姚黃說的立夏和那幾名侍衛皆垂手站在書房院子外面,雖然跟書房值班的侍衛們門裡門外相向而立涇渭分明,卻並無打鬥衝突。秦王妃有些拿不準主意,書房值日的侍衛卻迎了上來:“給王妃請安。王爺正在書房裡與世子妃談話,吩咐不許第三人進去。還請王妃恕罪。”

秦王妃恨不得生出千里眼順風耳看看書房裡現在在做什麼,可惜書房門窗緊閉,連點兒說話的聲音都傳不出來,只得仔細將跟着立夏的那些侍衛好生看了看,挨個兒記下模樣來,準備着事後好查問。

立夏等人本是想跟着綺年到書房院子裡的,卻被綺年攔下了。綺年不想跟昀郡王起衝突,其一她不相信昀郡王真會糊塗到這樣就私下處死兒媳,甚至不顧皇上太后和皇長子夫婦的臉面;其二,若真起了衝突,立夏和這幾個侍衛日後怕也難逃一死。

外院這個書房比三春山舍還要大得多,單隻外面的一間就有三春山舍的兩個大,雖然籠了炭盆,仍舊有些冬日的陰冷。加以今日天氣陰沉,陽光照不進來,越發顯得陰沉瘮人。

昀郡王站在寬大的几案前,低頭看着手中一封信,似乎沒有看見綺年進來。綺年斂襝一禮:“給父王請安。”略等了幾秒鐘,沒有聽到他叫起,便自己站了起來,垂手靜靜道,“不知父王召兒媳來何事?”

昀郡王這才擡頭看着她:“外頭是什麼動靜?”

“是世子留下的幾名侍衛,見兒媳頭一次到外書房來,恐走錯了路,護送兒媳過來的。”

昀郡王嘴角露出一絲諷刺的笑意:“是麼?我倒不知從內院走到書房來也會走錯路的。”

綺年微一低頭:“是兒媳愚鈍。”

“愚鈍?”昀郡王將手中信擲到案子上,“你能破解被人用御賜酒器栽贓的謎局,還說什麼愚鈍?那些人難道是怕本王會害死你不成?”

綺年鎮靜地說:“他們並不敢如此猜想,只是兒媳膽小,又被外頭的事嚇慌了,一時失了分寸。”

“你也怕我殺你?”昀郡王盯着她,眼神裡忽然露出幾分疲憊之色,將那封信擲給綺年,“你自己看罷。”

信紙飄落在地上,綺年還沒撿起來,就認出那上頭是趙燕恆的字跡,只是寫得十分潦草,像是急切之間所書,越到後頭越是用力,那字跡滿紙飄飛,像是要將薄薄一張宣紙寫破了一般。

綺年估摸着這是飛鴿傳書。胭脂出事的第二天,她就把已經瞭解到的情況統統寫在信上發了出去,算算現在拿到回信,只可能是飛鴿傳回來的。拿起來,因爲是信鴿帶回來的,自然只有小小一條,上面的字幾乎是一眼就能看完的,卻看得她眼眶微微有些酸脹。

昀郡王自嘲一樣地笑了笑:“看看他說的是什麼?‘設若周氏不幸,兒將終身不復娶也’!難不成我在你們眼中,就是這樣一個不辨是非的糊塗人麼?”突然一展手臂,將几案上所有的東西都揮到地下,一陣噼哩啪啦的大響。

外頭衆人皆驚,立夏等人全都急了,擡腳就要衝進去,書房裡值日的侍衛自然不能放他們進去,頓時推擠成一團,險些要拔刀相向。

綺年聽見動靜,一步跨到窗口,衝着外頭喊了一聲:“安靜!”立夏等人聽見她的聲音,才放下心來又退了出去。

綺年回過身來,恭恭敬敬對着昀郡王道:“其實方纔兒媳一路進來,心裡也是怕的。”

“你怕什麼?”昀郡王深深地嘆了口氣,坐在椅子上。

“怕父王替世子休了兒媳,更怕前朝張學士之女的冤案重現。”綺年直言不諱。

張學士之女的冤案,在前朝時頗有些爭議。大學士張仿之女嫁人後,其夫疑其與人私通,且有自承爲姦夫者。衙門欲問此案,將提張氏女上堂。張仿謂張家無立於公堂之女,竟叫妻子親自送了一包帶毒的點心去,讓女兒“暴斃”了。其後有司衙門到底問出了這是一樁冤案,爲張氏女平反,且向禮部請立節烈牌坊,可張氏女到底是已經香消玉殞,不可能知道身後榮耀了。

昀郡王冷冷道:“原來之前你們爲了那風塵女子爭吵,竟然也全是假的!周氏,你們將父母長輩置於何地?”

綺年躬身道:“胭脂之事,乃因事關機要,世子不敢妄對人言,恐令皇上覺得世子不能保守秘密。至於世子請父王保全兒媳,正是因世子信任父王之故,否則又怎會覺得致信於父王有用呢?”

“一派胡言!”昀郡王用力拍了一下空蕩蕩的案子,“倘若他當真信任本王,又何必來這封信,更何必以終身不娶來脅迫本王!”

綺年沉默片刻,輕聲道:“想來世子也是怕的。”

“怕什麼?”昀郡王按在桌邊上的手青筋暴露,似乎已經忍耐到了極限。

綺年垂着頭:“自打世子少時墜馬傷腿,他的膽氣就弱了。”

昀郡王怔了一怔,雙眼危險地眯了起來:“你都聽了些什麼?那是他少時不知分寸不知收斂隨意鞭撻下人,才被人懷恨在心。他若當真是怕了,更該注意自己的言行纔是。何況那個失職的奴才被行了家法之後發落去了莊子上,他還要如何?”

“世子已然自省過了,所以纔有後頭將近二十年的戰戰兢兢。”

“戰戰兢兢?”昀郡王冷笑一聲,“他風流浪蕩,哪裡有什麼戰戰兢兢了?”突然想起來面前這是自己的兒媳婦,後面的話只好硬生生嚥了下去,一拍桌子,“你出去!放心,本王不是前朝的張學士!”

綺年知道現在要是出去,估計趙燕恆跟昀郡王的父子感情就真的要完蛋了,低頭想了想,輕聲道:“兒媳還有一事想請問父王,若是沒有世子這封信,父王要如何處置兒媳?”

這句話把昀郡王問住了,半晌才道:“縱然沒有這封信,本王也不是張仿之流!”

“那父王會替世子做主休棄兒媳麼?或者,雖不休棄兒媳,也會從此厭棄了兒媳?”

昀郡王再次被問住了,良久方道:“如今因你不慎,坊間傳言紛紛,甚至有指我郡王府與羯奴勾結的話傳出來,豈不是你之過?”

“父王心裡明白,這些都是誣賴之辭。胭脂之死兒媳尚未查清不敢亂說,但那繡娘之事,兒媳的鋪子所用繡娘甚衆,然而這些繡娘又不只爲兒媳所用,莫非曾用她們裁剪刺繡過的人家,也都有勾結的嫌疑嗎?何以並無人說這些,卻只指着郡王府呢?這其中的意思,父王想必是明白的。兒媳今日大膽問一句,王妃也有陪嫁的鋪子田莊,倘若今日之事出在王妃的鋪子裡,父王還會如此處置麼?”

“你”昀郡王不由得舉起手來指着綺年,“你好大的膽子!”哪裡有兒媳敢這樣跟公公說話的?

綺年微提裙襬跪在地上:“兒媳見識少,只知道在長輩面前該說真話。兒媳覺得,既是兒媳嫁了過來,便是一家人,父王若對兒媳有所不滿,也要說出來兒媳纔好改正。”

昀郡王半晌說不出話來,良久說了個“你”字,又沒動靜了。他不說話,綺年也跪着不動,直到覺得膝蓋都快要麻木得沒感覺了,才聽昀郡王道:“你起來罷。”聲音裡帶幾分疲憊,竟然有些蒼老的意思。

昀郡王今年五十有一,然而自幼嫺於騎射,身材保持極好,又擅養生之道,頭髮烏黑髮亮,面色紅潤,望之只如四十許人,行走間龍精虎猛,絲毫不見老態。然而就這一會兒,綺年卻覺得他面上似乎多了些皺紋,嘴角眼角皆微微下垂,竟似是轉眼間便老了幾歲。他看着綺年扶着案子角吃力地站了起來,終於擡了擡手:“坐罷。”

“謝父王。”綺年在一張小凳上斜簽着身子坐了一半,擺出洗耳恭聽的姿勢。

昀郡王卻許久沒有說話,久到綺年覺得屁股都坐疼了的時候,他才緩聲道:“你想必也有許多話要說罷?”

綺年欠欠身:“兒媳是晚輩,本來是不該說的,若非今日實在怕了,也不敢頂撞父王。”

昀郡王似乎是自言自語地道:“恆兒自十歲之後,就再不曾頂撞過本王了。”

綺年沒敢接話。昀郡王出神片刻,又道:“本王原未想過,會給他娶了一位出身如此之低的世子妃。”

“兒媳也實未想過,有朝一日竟能嫁給世子。若不是在太后宮中聽太后提及,是再想不明白爲何有這福氣的。”

昀郡王又閉上了嘴。這件事他能說什麼呢?完全都是秦王妃一手促成的。

“自你進門,卻也無甚行差踏錯。”許久,昀郡王又嘆息般地說了一句,“只是在你心中,除恆兒之外,並未將其餘人等視爲至親罷?你方纔所說的一家人,怕是連你自己也做不到罷?”說着,他眼中露出一絲譏諷,卻又帶着幾分傷感。

這真是誅心之言了,綺年低頭想了想,站起身來重又跪下:“請父王恕兒媳之罪,兒媳確實做不到,因爲不敢。”

昀郡王眼睛又眯了起來:“爲何?”

“兒媳千般防範,仍然在二弟的喜宴上出了御賜酒器之事,若兒媳未做防範,更不知今日將會怎樣。”

昀郡王再次沉默了。綺年覺得話說到這裡已經可以了,再說招起昀郡王反感就糟糕了,便道:“世子曾對兒媳說過,家和萬事興,兒媳是個沒見識的,只覺得這話實在有理,也想着好好伺候世子,安生地過日子,如今這事兒一件接一件的,兒媳心裡實在是沒底兒,究竟要怎麼做,還要請父王做主。”

昀郡王幾乎要被她氣笑了:“讓我做主?你還用得着讓我做主?”

“兒媳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手上又沒有多少得用的人,只仗着從前跟皇長子妃的一點兒交情去求了庇護,除此之外真不知該如何是好了。”綺年聽昀郡王連“本王”都不用了,估摸着自己說得差不多了,便只管低了頭站着,如果不是演技不夠純熟,真想擠兩滴眼淚纔好。

“你先出去罷。”昀郡王擺了擺手,“說什麼無人可用,外頭站的那些難道不是?你也不必在這裡去罷。”

“那兒媳告退。”綺年爬起來,又小心地補了一句,“兒媳不孝,惹得父王煩惱,只請父王保重兒媳想秋日天燥,早晨就叫廚房給父王熬了蓮藕排骨湯,父王要不要喝一碗?”

昀郡王對她簡直是無話可說了,只得道:“端過來罷。”擺了擺手讓這兒媳婦出去,只怕再多看幾眼又不知該氣該笑了。

秦王妃在書房旁邊的院子裡等了半天,才見姚黃進來:“世子妃回自己院子去了。”

“可有什麼異樣?”

姚黃搖了搖頭:“奴婢看見世子妃臉上似乎還有笑意呢。”

秦王妃站起身來便往書房走去,若是這樣的機會都不能讓綺年除掉,哪裡還能再尋到更好的機會?

昀郡王在屋裡看着一地的東西正出神,就聽外頭侍衛稟報:“王妃到。”擡頭見秦王妃進來,便道:“你怎過來了?”

秦王妃看着地上亂七八糟的東西,心裡實在想不明白,既是如此生氣,怎的綺年出門時還會臉上帶笑呢?

“妾身聽說王爺這裡有侍衛鬧事,是以過來看看,因王爺跟世子妃說話,就在旁邊等了一會兒。”

昀郡王點了點頭,卻沒接這話,只坐着仍舊出神。秦王妃等了片刻,試探着道:“王爺這是怎麼了掀了這一地?可是又爲着世子妃外頭的事發怒?王爺也該注意身子,任什麼名聲也沒有王爺的身體重要。”

昀郡王擡眼看了她片刻,還是點了點頭:“外頭的事你不必管了,再過幾個月就是妤兒及笄,你只給她好生操持着便是,務必辦得風光些。”

秦王妃聽得心裡一緊,低聲道:“那世子妃這事……”

昀郡王沒有擡頭,淡淡道:“世子妃怎麼?”

“如今外頭這樣的傳言,可要如何是好?”

“畢竟是恆兒的妻子,還能如何呢?”

秦王妃越聽越是心涼,思來想去,終究是捨不得這個機會,道:“妾身早說過了,斷不能因她連累了世子,連累王府,不如王爺去宗人府遞了摺子,將她”

昀郡王擡起眼睛盯着她,將秦王妃的話盯了回去。他看了秦王妃一會兒,低沉地道:“家和萬事興,這話你可曾聽過?”

秦王妃心裡暗恨,低頭道:“妾身正是爲着家和纔要如此”

“不必說了。”昀郡王一擺手,“你回去罷,只管打點妤兒的及笄禮,它事休問。英國公府不是也來議過婚期了麼,妤兒的嫁妝也該好生整理起來了,只這些事想來也夠你忙碌了,不必再爲它事分心。”

秦王妃咬着嘴脣,滿心的不甘,想了想又道:“那方纔那些敢於衝闖王爺書房的侍衛,要如何處置?”

昀郡王終於不耐:“此事自有本王處置,二門之外,王妃休要插手!”

綺年直到走回節氣居門口,才覺出兩條腿不光是膝蓋麻疼,還軟得有些使不上勁兒。如鴛如鸝將她扶到牀上坐下,捲了褲腿一瞧,膝蓋上兩大塊隱隱的青色。

“快去取拔瘀膏來。”如鴛心疼地皺着眉,“明兒定然要青紫了。”

白露連忙去翻出拔瘀膏送過來,囁嚅道:“世子妃,王爺”

綺年覺得身上一點勁兒都沒有了,淡淡道:“去瞧着立夏那邊,若是王爺要處置他們,立刻來報我。”

白露沒有得到答案,也不敢再問,答應一聲,同着小滿小雪一起退了出去。這裡如鴛如鸝忙着扶綺年躺下,終於也忍不住問道:“世子妃,王爺到底怎麼說?”

綺年把手伸進袖裡,捏住那張薄薄的紙條,嘴角微微翹了起來:“尚好。世子雖然遠在渝州,卻還惦記着我。”

如鴛如鸝一起鬆了口氣,如鸝拍着胸口道:“阿彌陀佛,真是神佛保佑。”

如鴛推她一把,笑道:“什麼神佛保佑,是世子爺在保佑纔是。”

綺年也笑了。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趙燕恆對她的惦念還不止於此,三天之後,菱花像被狗攆着一樣狂奔進屋子:“世子妃,世子爺回來了!”

綺年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幾乎是半信半疑地走了出去,然後就看見一身風塵,走路都有些並不攏腿的趙燕恆從院門處走了進來,對她一笑:“我回來了。”

42 大明寺再遇綁架28 鬥霸王舊仇新恨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52 上元節火樹銀花21 賞凌霄談菊論命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1 遇親戚同病相憐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21 賞凌霄談菊論命75 陰差陽錯定姻緣77 塵埃落定下聘忙46 松鶴堂談婚論嫁80 郡王府暗流洶涌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53 驚失火天災人禍50 大拜年各家走動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 未出孝三房逼婚33 表兄妹綺年避嫌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23 避貴女反遇紈絝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2 初入京十里紅妝105 想害人翻成害己1 未出孝三房逼婚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95 夫妻同心利斷金54 冷玉如乍遇難關63 衣錦還鄉生波瀾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85 迎親路驚騾生事8 清家業安排後路64 大喜日再起波瀾119 日後留更番外6 爲家業親戚絕情35 祝壽誕暗流洶涌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18 說閒話祖孫不睦29 說前程自傷身世14 蜀素閣主僕議事77 塵埃落定下聘忙74 糊塗債弟欠姐償89 後宮無處不風波77 塵埃落定下聘忙130 爭生子杖殺通房97 步步爲營步步難35 祝壽誕暗流洶涌184 見生死夫妻交心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12 初入京十里紅妝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4 蜀素閣主僕議事25 國公府妻妾相爭88 新婚朝新婦敬茶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0 聽分說京中秩事50 大拜年各家走動7 立嗣子吳氏撒手67 世上怎尋後悔藥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84 脣槍舌劍可退敵91 嫁入婆家第一仗6 爲家業親戚絕情45 可憐天下父母心6 爲家業親戚絕情97 步步爲營步步難4 聚與散世事難料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10 聽分說京中秩事97 步步爲營步步難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126 妻妾分定婚嫁忙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153 年關處處喜與憂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82 大喜日姨娘生事54 冷玉如乍遇難關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
42 大明寺再遇綁架28 鬥霸王舊仇新恨173 投胎不同命不同131 此生彼死各有定52 上元節火樹銀花21 賞凌霄談菊論命30 及笄禮冤家路窄11 遇親戚同病相憐144 珠胎貴不期而結34 大舅母未雨綢繆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21 賞凌霄談菊論命75 陰差陽錯定姻緣77 塵埃落定下聘忙46 松鶴堂談婚論嫁80 郡王府暗流洶涌185 風起於青萍之末53 驚失火天災人禍50 大拜年各家走動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 未出孝三房逼婚33 表兄妹綺年避嫌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23 避貴女反遇紈絝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2 初入京十里紅妝105 想害人翻成害己1 未出孝三房逼婚58 牡丹筵各用心機168 太子妃一舉得男95 夫妻同心利斷金54 冷玉如乍遇難關63 衣錦還鄉生波瀾61 小兒女綺思初動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154 正月東宮雙千金85 迎親路驚騾生事8 清家業安排後路64 大喜日再起波瀾119 日後留更番外6 爲家業親戚絕情35 祝壽誕暗流洶涌133 後花園借酒裝瘋18 說閒話祖孫不睦29 說前程自傷身世14 蜀素閣主僕議事77 塵埃落定下聘忙74 糊塗債弟欠姐償89 後宮無處不風波77 塵埃落定下聘忙130 爭生子杖殺通房97 步步爲營步步難35 祝壽誕暗流洶涌184 見生死夫妻交心129 人生無處不風波12 初入京十里紅妝155 瓜熟蒂落得掌珠14 蜀素閣主僕議事25 國公府妻妾相爭88 新婚朝新婦敬茶132 推心置腹勸丫鬟40 幾家歡喜幾家愁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83 七七乞巧說親事62 手帕交初聚京城113 乍變故雨狂風驟10 聽分說京中秩事50 大拜年各家走動7 立嗣子吳氏撒手67 世上怎尋後悔藥171 郡王府兄弟分家150 棄舊情各取所需151 偷樑換柱自作孽84 脣槍舌劍可退敵91 嫁入婆家第一仗6 爲家業親戚絕情45 可憐天下父母心6 爲家業親戚絕情97 步步爲營步步難4 聚與散世事難料83 國公府亂七八糟108 蘇太太宴前掃興10 聽分說京中秩事97 步步爲營步步難181 吳宅亂顏氏病重42 大明寺再遇綁架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126 妻妾分定婚嫁忙180 蛛絲馬跡惹人猜87 小夫妻聯牀夜話112 脣槍舌劍斷妄念143 突如其來亂計劃190 塵埃落定又生變153 年關處處喜與憂172 除夕夜夫妻反目82 大喜日姨娘生事54 冷玉如乍遇難關121 皆大歡喜團圓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