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南帝

“子安,你這個桂州知州做得好啊,”章惇開玩笑道。

他是以交趾路安撫經略使知交州的身份來到南方的,不過交趾可不是交州一州,那也太大了。

王巨還是基本按照唐朝安南都護府的編置劃分:交州交趾郡、陸州玉山郡、峰州承化郡、愛州九真郡、驩州日南郡、長州文陽郡、福祿州唐林郡、湯州湯泉郡、芝州忻城郡、武峨州武峨郡、演州龍池郡、武安州武曲郡,一共十二州近六十個縣。

但有的王巨取締了,宋朝的官不是唐朝的官,很金貴(指薪酬高,供養不起),而且經過自己的催殘,即便遷徙十幾萬戶百姓過來,人煙也變得很稀少。

所以王巨將武安州與陸州合併成陸州,福祿州、演州一切爲二,合併到了愛州與驩州,長州合併到了交州府,然後從邕州撥出廣源州廣源州,劃歸了湯州,門州蘇茂州則劃歸了陸州。從占城得到來的三州設立了一州三縣,命名爲南州,意思宋朝到了這裡就是最南方了,而且王巨還有意對訶摩解釋了這個州名稱的用義。

於是交趾路變成了八州一府三十二縣,以及西北角十幾個羈縻州,並且多改回唐朝的舊名,取締了交趾取的各個新名稱。

朝廷也同意了這個劃分。

也就是說,無論怎麼節省,朝廷至少得委派兩百多名官員,才能將這片土地管理起來。

可是一切草創,事務繁多,官員是朝廷委派。可具體到交趾路未來的規劃。移民的安置等等軍政事務。全部得由章惇領手了。因此朝廷商議後,便讓章惇先行來到廣南。

章惇是指王巨身爲桂州知州,卻呆在了邕州處理公務。

“不呆在邕州何如?桂州離交趾太遠了。”王巨說道,即便章惇來了,王巨還要呆在邕州,除非不想對付大理。

兩人說了一會話。

王巨開始說正事:“子厚兄,移民還未來,然而許多交趾百姓又陸續返回家園。可能以後有許多爭執。”

“子安有何高見?”

“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將他們集結,然而我以爲不妥,一旦集結,若是有心人煽動,交趾會難以安定。因此只有第二種辦法,繼續疏散,保持未來每一村寨交趾百姓佔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然後警告下屬各官員必須一視同仁,不過若是交趾百姓桀驁不馴。也必須嚴懲不怠。恩威並用,以恩爲主。以威爲輔,數年後融合起來,境內自安。”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所以王巨竭力推薦章惇過來,其他官員過來不夠強勢,或者不知兵,交趾以後還得出亂子。

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在之前,儘量地殺……不過那樣王巨實在下不了手,以驅逐爲主了,雖然死了許多百姓,可還有許多百姓逃了出去,後來有的百姓隨着流民席捲,結果一起送到宋朝中原休想回來了,但還有不少百姓逃到了哀牢、牛吼等地,這些百姓沒有一起回來,那樣又亂套了,不過就是回來了一部分,想一想原來交趾有多少戶百姓吧。

王巨估計了一下,現在最少有三四十萬百姓陸續地逃了回來,雖然戰戰兢兢的,看到官兵來了就逃,但他們回來了,縱逃也是在附近躲藏。難道將他們一一捉住殺掉?朝堂那些大佬們還不吵翻了天?

這就是章惇第一道難題了,讓他們出來,不要再躲藏了,還要讓他們做良民,以後不要聚集起來起義造反的什麼。

章惇沉思。

“其實還有一策,你可以寫奏章用特腳遞送到京城,將這個情況反饋,讓朝廷儘量多發動下面官員多遷徙百姓過來,就能進一步地稀釋。”

“子安,難道你真想將大宋的五等以戶全部遷徙走?”

“我還真想哪,但那可能實現?”王巨搖搖頭說,王珪統計了一下,如今宋朝接近一千六百萬戶了,王巨也肯定知道這次統計,因爲王巨也派了官員統計了兩廣戶數,不過不知道整個宋朝具體有多少戶,但能大約猜測出來。因爲人煙稠密,可以說整個宋朝五等以下戶能接近四成,由着王巨遷吧,他能遷走六百萬戶?

只能說經過他的努力,相比於相同時間的另一個時空,局部地區可能土地壓力要緩解一些,赤貧百姓也會少一些。

但這次因爲要仁愛的什麼,反而弄了一百多萬人分散到東南各州,仁愛吧……如果經王巨改變後,金人不得南下,以現在的人口增漲速度,一百年後就是三千萬戶。可能宋王朝就會產生嚴重危機了。

實際史上北宋末年方臘起義,也不僅是宋徽宗生辰綱引起百姓的負擔,那時候土地就很緊張了,兩千兩百萬戶,土地能不緊張嗎?要命的是那時候還有亞小冰河(比明末時的規模要小一點),甚至嶺南都下起大雪……

這纔是真正內在原因。

然而前世王巨並沒有研究這段歷史,所以不好下結論。

也就是金人可能的崛起,小冰河,以及超級多的人口,如果王巨不能順利地從大洋真正的彼岸找來雜糧,並且大規模推廣,以宋朝這種人口增漲速度,那怕開拓了交趾,開發了廣南,在一百年內都有六七成滅國的危險。非是外部滅國,而是國內許多百姓吃不飽肚子,逼得揭竿起義了。

因此王巨拼命地遷徙百姓,然而朝廷卻有很多很多想法……王巨都不想說了。

王巨又說了第二件事,他拿出交趾路的地圖說道:“子厚兄,請看,原來交趾路從交州往南就變得細長,不過交趾陸續向西從牛吼與哀牢人手中搶來一些地盤,因此在交州這一段還要好一點。然而到了愛州這一段。又開始變得細長。”

章惇看着地圖。愛州就是交趾清化路的清化州,讓王巨重新改回愛州。這裡窄到什麼地步,不足兩百里,也就是平常一個丁壯,如果輕裝前進,兩天就可以從東走到西。

而在它的西部則是哀牢族人,以長山爲界,多生活在山區。這個懂的。山區蠻人,如果未來宋朝安定了交趾路,那麼這些蠻人又要下山抄掠了。可這麼細窄,都不能很好地防禦。

“子厚兄,因此我讓和斌將軍留下,還有一萬官兵,未來讓他配合你,如果可能,從愛州開始,一直向南。儘量讓這段山脈的蠻人誠服歸化,就象你在梅山蠻做的那樣。然後以長山山脈爲疆界。一防蠻人下山抄掠,二防未來真臘入侵。”

“真臘這個國家不小哪。”

“子厚兄,勿要擔心,真臘雖大,可內部多是落後地區,”王巨又講了講真臘的情況。

“難怪你推薦我來交趾。”

“子厚兄,若做得好,足以讓你名垂史冊,光照千古。”王巨安慰道。但除了章惇,還真難以找到適合地人選。並且是必須要做的,否則以後從內陸來的百姓陸續定居下來,他們都是苦哈哈的百姓,一旦適應了這裡的氣候,以這片水源充足的沃土之地,王巨估計有的百姓能拼命地勞作,甚至讓莊稼一年三熟四熟。那麼這一片地區能迅速變得更好,然而百姓卻又是溫順的內陸百姓。可想後果吧。

不要真以爲哀牢人都是好人……

因此只有繼續向西開拓,以長山爲城牆,才能拱衛後方的安全。

章惇苦笑道:“如這樣,一萬兵士哪裡夠用?”

“是不夠,不過到明年就可以抽出來更多兵士……而且我在交州城(升龍城)準備了大量物資,供你調度,還會派一些管事協助你,他們以前在海外安置過許多移民,頗有經驗。”

“明年是什麼意思?”

王巨說道:“請稍等。”

他到書房裡拿出一疊卷宗道:“子厚兄,請看一看。”

章惇離開三司後,這幾年一直在下面,不大清楚王巨在南方做了什麼,雖然偶爾有書信往來,王巨也不會在信中說,俺對大理產生興趣了。因此看後說道:“這是第三國第四國哪。”

他也被嚇着了。

“子厚兄難道以爲不妥?”

“這是大理啊,遠比交趾更廣大。”

“是啊,我也想過,不過好處多多,一旦得到大理,再以我這種方法去治理,還是可行的。那麼巴蜀南部與夔峽地區廣大的生蠻,也就夾在中間,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最少不敢象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禍害漢人地區了。”

這個理由不充分。

於是王巨又換了一個說法:“子厚兄,我朝西北是什麼所在?”

“西夏吐蕃。”

湟州地區纔是真正的吐蕃核心,因此現在吐蕃並不能算是被滅國了,就連王巨所說的滅了一半吐蕃說法都不能成立。

“如果北方有一支鐵騎滅掉西夏吐蕃,分兵兩路,一是用兵巴蜀,二是自蜀西分兵南下,劍指大理,那會如何?”

若是那樣,南北夾攻,巴蜀多半就會丟失,宋朝也就危險了,因爲控制了巴蜀,無疑就控着了大江的上源,危脅着江南安全,江南一失,宋朝沒有東南這個糧倉,還能存在麼?

然而章惇搖搖頭說:“這不可能,且不說西夏與吐蕃不好殲滅,即便殲滅了,蜀西多是雪山,還有大草地,連象樣的道路都沒有,如何自蜀西進入大理?”

“子厚兄,什麼可能都有,就象之前,你能猜到我會將佔城國國王與大臣請到京城?”

“那得多強大的國家?多強大的軍隊?”章惇說道。話外之音,你可以滅掉占城,但能做到滅掉西夏吐蕃,還有帶着一支大軍自蜀西進入大理?況且宋朝陝西路官兵是吃素長大的?

“子厚兄,沒有永遠的國家,無論那一朝一代,皆會有興起之時,也有衰退之時。如果中原衰,北方興。就會有這可能。”

但章惇不相信。不過王巨真僅用手中的力量將大理滅掉。他還是很歡迎的,於是說道:“子安,要三思而後行。”

現在的戰功很好了,不管用了什麼手段,是真正滅了兩國。如果慾壑難填,征討大理失敗,那不是畫蛇添足,而是立即進入地獄。到時候僅是士大夫的口誅筆伐,王巨仕途也到了頭。

“我還在考慮呢。”王巨說道。不過他就沒有繼續大理這個話題,而是象章惇仔細地介紹着交趾的情況。

第二天章惇離開邕州,前去交州城,時間很快的,馬上西北風一起,諸官員紛紛南下,不久百姓就要到來,僅是十幾萬戶百姓的安置就讓他頭痛了,儘管王巨會派一些幫手幫助他。因此他必須進一步摸清楚交趾的情況。

“官人,妾身有點擔心。”瓊娘等王巨送走章惇回來後說道。

“擔心大理?”

“是有點擔心。”瓊娘說道。

也許能滅掉大理。但王巨只向朝廷請求了八千兵馬,餘下的就是王巨手中的力量,但這個力量還要分出一萬兵馬駐守交趾,所以勝敗真有點不大好說啊。

王巨睞起眼努力地回想。

似乎忽必烈是在某一年九月率十萬大軍誓師啓程,但沒有立即南下,得做很多準備的,自己同樣做了很多準備,甚至相信比忽必烈做得更充備。無他,自己沒有一個四川遙隔。

這個時間不能算。

因此在“又一個某一年”九月,忽必烈分兵三路南下,自川西走了兩三千里路,十一月到達金沙江畔,當然,這一行萬分艱苦,十萬騎兵最後似乎只剩下兩萬人。然後派人招降,段氏不降,於是蒙古騎軍繼續南下,於十二月佔領大理都城。真正行軍到戰爭決出勝歲不過三四個月時間。因爲損失慘重,不能達到忽必烈南北夾攻四川的目標。但也逼得宋朝不得不向四川增加重兵,導致中路兵力空虛。實際上是換了一個方式,達到了滅掉南宋的戰略用意。

後面的明朝收復雲南,清朝剿滅吳三桂,就不用借鑑了,因爲那不是大理國了。

但那是元朝鐵騎,自己手中的這支軍隊,與他們會有多大差距?

其實王巨手中這支兵力戰鬥力還是很樂觀的。

除了原先募集的土兵外,後面從自杞蠻,還有一些橫山宜州周邊蠻區,又逼各部族蠻陸續交出兩萬多子弟,雖然陸續的戰爭產生了大量傷亡,還有各種意外傷亡,包括一小部分士兵感染了瘧疾不治而亡外,現在自己手中還有十一萬多軍隊,即便交出一萬軍隊給章惇調度,還有十萬大軍可用。

自己又從中刻意訓練了兩萬多騎兵,一萬多名“特種兵”,就是挑出一些精英,訓練他們在山林等各種特殊地形下作戰,另外就是兩萬餘名“多種兵”,也就是夾在流民中的那支宋軍,可陸戰,可水戰。再者就是一萬餘名醫戰兵,一面訓練他們作戰,一邊培養他們掌握一些淺易的醫療知識,戰場上能當成戰士,戰後能當成各個臨時大夫。並且八成兵士經過實戰的考驗……最後就是奢侈的用兵,就象滅占城一戰,自己動用了七萬餘戰士,但拿出了近五百萬貫當成了獎勵與撫卹。

雖然這樣用費很大,不過能刺激將士的士氣。

地形氣候也適合,可能到熱帶雨林裡,廣南的土兵還有點不大適應,但在大理,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況且還有對西南十分熟悉的熊本帶着苗授與劉昌祚兩員虎將,在巴蜀側應配合呢。

行不行?

實際滅掉大理不會存在難度,雖然大理廣大,也不要將他們戰鬥力想得太高了,主要就是時間,不能拖得太久,一旦拖久了,財力物力跟不上,再加上表面看起來得到大理,對宋朝幫助不大,說不定還成了拖累,那麼朝廷就會下詔罷兵了。

那時……前功盡棄!

可以說是真正畫蛇添足了,因爲從此大理必然與宋朝交惡,大大的得不償失。

想到這裡,王巨確實有點兒猶豫不決。

但就在這時,大理派使者來了。

王巨寫信給大理,你們必須將李朝的宗室子弟與一些重臣交出來。

確實有許多交趾百姓逃到了大理,可是大理表示很無辜,於是派來了一個使者。

不過王巨看着拜貼上的名字,驚訝萬分,因爲來的人,可是一個與洪七公平起平坐的武功高手……

他輕笑起來:“南帝啊。”

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67章 兵臨第313章 後臺第623章 自保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41章 文臣第613章 虯髯客第339章 國賊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219章 賀蘭硯第701章 場務第102章 蛋痛了第38章 垂涎第778章 瘋了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315章 青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77章 買撲第17章 有點少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92章 修房子第143章 柺子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327章 錦囊第398章 困惑第152章 弟仇(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33章 愚者第24章 寶藏(上)第365章 鞭屍第179章 兄弟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06章 飛天(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656章 龍臀第264章 朱序(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18章 神臂弓第816章 響第453章 三十萬第592章 修房子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237章 三百斤第450章 門客第792章 大捷(上)第433章 默契第504章 放棄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24章 孤臣?第433章 默契第660章 漁翁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33章 春回第433章 默契第636章 仙境第705章 殺母(下)第41章 聯親第376章 共濟會第20章 講道理第703章 大事(下)第661章 自曝第466章 笑話第506章 飛天(下)第800章 點將第815章 溫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607章 冒泡(下)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39章 八櫓船第1章 背騾子第715章 犧牲品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24章 寶藏(上)第41章 聯親第537章 會戰(二)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6章 下江南第168章 坦白第303章 改良第19章 天翻地覆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11章 第一天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680章 黃雀(下)第727章 鬧劇
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467章 兵臨第313章 後臺第623章 自保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449章 十將-血衣第641章 文臣第613章 虯髯客第339章 國賊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50章 周小魚第219章 賀蘭硯第701章 場務第102章 蛋痛了第38章 垂涎第778章 瘋了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315章 青澀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177章 買撲第17章 有點少第807章 肺腑之言第253章 更上一層樓第592章 修房子第143章 柺子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327章 錦囊第398章 困惑第152章 弟仇(下)第394章 開始了第33章 愚者第24章 寶藏(上)第365章 鞭屍第179章 兄弟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506章 飛天(下)第682章 嚇一嚇第656章 龍臀第264章 朱序(上)第101章 見龍在田(下)第418章 神臂弓第816章 響第453章 三十萬第592章 修房子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237章 三百斤第450章 門客第792章 大捷(上)第433章 默契第504章 放棄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724章 孤臣?第433章 默契第660章 漁翁第483章 誤打誤撞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133章 春回第433章 默契第636章 仙境第705章 殺母(下)第41章 聯親第376章 共濟會第20章 講道理第703章 大事(下)第661章 自曝第466章 笑話第506章 飛天(下)第800章 點將第815章 溫馨第131章 簡單的妙策第607章 冒泡(下)第320章 加強版韓琦(下)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638章 一念之間(下)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639章 八櫓船第1章 背騾子第715章 犧牲品第707章 會不會殺人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24章 寶藏(上)第41章 聯親第537章 會戰(二)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446章 下江南第168章 坦白第303章 改良第19章 天翻地覆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11章 第一天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680章 黃雀(下)第727章 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