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不是不想

王巨瞥了一眼那道奏章,說:“國家蒙此大辱,陛下下詔由郭逵南征交趾,臣也以爲正確的做法。不過臣思付之,卻有兩條不妥之處。”

“那兩條不妥之處?”

“請看潘美滅南漢,太祖留潘美在潭州呆了兩年之久,潘美於是在荊湖南路操練土兵,又派出斥候打探南漢消息。由是一舉定乾坤,不用多久,拿下整個南漢。然而臣問陛下,郭公有沒有去過嶺南,對交趾熟不熟悉?”

郭逵在荊湖南路擔任過一段時間軍職,還立了一些戰功。

但嶺南,不好意思,郭逵一次也未去過,更不要說對交趾熟悉瞭解了。

“陛下,潘美平南漢,於年末發兵,春瘴到來之前,南漢已定。然而郭公乃是什麼時候發兵的?”

“瘴癘?”

“不是瘴癘,準確說是瘧疾。昔日太祖平河東時,在太原城下,因爲夏天到來,又於水草之地扎軍,導致三軍沾染了瘧疾,不得不撤軍回來。曹彬平南唐時,三軍也開始有了瘧疾,一度差一點讓太祖下詔撤軍,不能一統江南。況且是嶺南之地,蚊蟲最多,惡性瘧疾最爲流行之所,因此纔有了種種妖異的瘴癘傳說,再說三軍又是六月南下。”

“木棉司遷徙了許多百姓去了嶺南,爲何多平安無事?”這正是趙頊眼下最擔心的。

“陛下,不僅是木棉司,因爲海商遷徙百姓,北方許多赤貧戶走投無路。於是紛紛南下。雖然總數量不及木棉司移民之多。但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天,南下的規模卻超出了木棉司任何一次遷徙規模。”

“就是。”

“是如此,雖然福建路瘧疾危害不及嶺南,然也有之。但爲何沒有出事,因爲他們是分批而來,多者不過千人,少者只有幾十人。而且多在走動的,到了目的地後立即疏散。即便有瘧疾患者,也多隔離了,所以不會產生大規模的惡性傳染。可惜章子厚離開三司去了湖州,不然陛下可以向他詢問之。然而三軍行軍則不同,幾十萬人擁擠在一起,有時候行軍,有時候紮營不動,於是蚊子互相吸血,互相傳播這種病菌……因此以臣之預料,郭公此次南下。可能因此出現傷亡,甚至可能傷亡數量超出了戰鬥性的傷亡數量。況且交趾乃是熱帶雨林氣候。河流密佈,叢林濃密,幾乎無法見天日。即便郭逵拿下交趾的都城,只要交趾國主帶着手下大臣撤退出去,就會成爲第二個李繼遷。並且比李繼遷那邊的沙漠戈壁地形更讓人頭痛。如果繼續剿滅下去,滯遲的時間越久,軍民非戰鬥性減員數量就會越大,最後只能撤軍。也就是郭公此次南下,能擊敗交趾,但不能滅掉交趾。”

“你看這道奏疏。”趙頊又摸出一道奏章,是章楶寫的。

章楶還在河北,他聽到朝廷六月發出大軍南下,先是不大相信,又派人打聽確認後,立即想到了他以前在慶州,王巨就專門與他討論過如何滅掉交趾。

於是上書,將種種弊病說了一遍,大體上與王巨所說的差不多。

又說道,若是想滅掉交趾,不能這麼打,除了王巨,沒有第二人選可用,然後又說了那次議論,章楶隱晦地指出,那時王巨大約就已經料到了有這次兵禍發生了。

他的奏章到了京城,大夥兒有點不相信,那時就料到了,這也太神了。

然而還有王巨這道莫明其妙的奏章呢。

因此趙頊將王巨召到京城詢問。

王巨看了看,當然,章楶絕對不會產生歹意,這也是爲了國家推薦人才。

他想了想說道:“陛下,是有這麼一次談話。”

“那是什麼辰光?”

“熙寧四年,當時臣僥倖大捷,不過看着朝堂動向,知道朝廷不欲繼續用兵了,於是着手治理慶州,以便讓百姓迅速由亂入安,並且還推出就着百姓手中的餘錢,推出那個發展基金。然而臣隨後通過朝堂種種動向,隱約感到苟安派佔據上風,加上臣沒有站隊伍,朝堂不會有多少人替臣說話。那麼這次大捷不僅是無功,可能還會引起許多士大夫的反感。當然,在慶州的時間同樣不會呆多久,所以臣那個發展基金先是有十年五年,隨後全部取締了,變成了一年。”

王巨大大方方將站隊伍說出來了,讓趙頊無言。

“然而當時臣也想自己的出路,朝堂上臣是不想呆了,況且諸位士大夫也不會讓我回朝堂。因此臣就暗中思考一處所在,既能對朝廷略有所貢獻,也不會讓人注意,便想到了泉州。”

得有一個說法,不然太妖異了。

“不過想到了泉州,忽然無心就想到了交趾。南方始安,百姓越來越富裕。可交趾那邊征戰不休,缺少人口,缺少財富。並且南方我朝兵力空虛,交趾會不會產生覬覦之心呢?臣又想到一件事,儂智高叛亂時,李佛瑪主動向宋朝表示派兩萬兵馬助宋,因此乘勢以邀利。僥倖狄青堅決反對,交趾沒有得逞。然後儂智高向交趾求援,李佛瑪立即派兵相救。可能李朝兵剛至,儂智高已兵敗,李佛瑪立即撤軍回去。說明從那時起,交趾就對我朝有一些想法了。”

“非是與沈劉二人有關?”

“與他們有何關係,主要原因是三,一是契丹派人勒索我朝,我朝重心於遼國,二是大災,三就是蘇緘自廢武功,由是交趾果斷出軍。”

“蘇緘,蘇緘……”

“也不是蘇緘一個人,至少他能慷慨就義,例如當年的郭勸,山遇惟亮來投,郭勸反過來將他一家送給李元昊射殺。然而這如同民間諺語所說的那樣,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越是怕生事。就越會有事情發生。越是想求和。和平反而漸行漸遠。如果僅靠仁義便會和平德化,那麼國家何必需要律法?這是中國的百姓,況且是化外之輩,與他們講仁義,未必管用哪。”

“那時你就猜料出來……”

“也不是,臣那有那種遠見,也只是想到了,順便與章質夫聊了一聊。”

“爲何你不早點提醒?”

“陛下。那真冤枉臣了。就象臣前年進京述職時就說過,不能輕視交趾,以臣的想法,朝廷應當有備,哪裡想到蘇緘……”王巨說道,這也是事實,在他想法中,交趾會入侵,畢竟機會難得,大旱災。王安石繼續斂財,導致百姓更加困弊。加上契丹逼迫宋朝,交趾如何能放過這次良機呢。不過邊境有備了,損失應當不會很大。但天知道蘇緘居然反着做。

“蘇緘露布上討伐三人,其中就有臣的姓名,臣如何不避嫌?直到聽聞朝廷出兵,臣纔派人打探,消息確實後,思付不妥,然後纔有了這道上書。這也是無奈,實際上若不是情況特殊,臣真的不想碰兵事。敗了馬上處罰,勝了,嫉恨的人多,早晚還會貶罰……不過臣希望臣的預料是錯的,郭公此行一舉滅掉交趾,那是最好不過。”

“如果萬一滅不掉呢?”

“那麼陛下就許臣主持兩廣事宜,並且有便宜行事的權利。而且交趾情況特殊,就象當年李繼遷在大沙漠裡一樣,甚至比大沙漠更復雜。非是用兵多少問題,用得好,僅是兩廣一路的土兵就足夠了。用得不好,即便象郭公這樣帶着幾十萬軍民南下,也無法全功而返。所以得給臣三年以上的時間,學習潘美那樣,等臣將交趾情況摸清楚了,於當地訓練出一支強悍的土兵,而且他們對瘧疾的免疫力比較強。”

趙頊又想了想潘美平南漢的故事,潘美確實沒有動用多少官兵,部下多是他在荊湖南路訓練的土兵,而且那次用兵花費很少,這樣相比,王巨說法也是可行的,於是問:“兵力不重要?”

“不是兵力不重要,得看什麼地方的兵,如是兩廣訓練有素的大軍,那是越多越好。”

“免疫力?”

“正是,說白了就是各人的抵抗力,就象北方人耐寒,南方人耐熱。臣初到南方去,每年到夏天來臨,酷熱不知避處,不過幾年呆了下來,現在也漸漸習以常了。這就是免疫力。”

該表功時還得要表的,趙頊眼光也柔和下去。

“需要三年時間嗎?”

“可能比這時間更短,也可能更長,畢竟那是一個國家。不過還是最好能聽到郭公的佳報。”

其實這時候交趾還比較好對付的,只是郭逵嘛,就那麼一回事,連一個出兵時間都把握不住,還能說什麼。

然而往後去,立國時間越久越難對付了,那可是讓蒙古鐵騎都吃癟了兩回所在,後來朱棣大帝雖然將它滅掉,但因爲難以治理,不得不撤退回來。

因此王巨很早就在想策略。

不是他去了兩廣呆三年時間,就一定能滅掉交趾,還是很困難。

直到航海的推動,他纔想出那個北部灣海盜計劃,一個比較殘忍的計劃。但也不能怪王巨,是交趾在前面先做的。而且南方這些猴子們,後來屠殺起漢人,一個比一個厲害,與他們講仁義,那無疑就是蘇緘郭勸這樣的傻逼。

然而具體的想法,王巨也就不說了,並且他還給郭逵保留了一份面子。

但爲什麼是郭逵?

人選是王安石挑的,章楶在北方做得不錯,朝廷不敢動,而且章楶似乎沒有獨立率軍的經驗。王韶厲害,可是王韶反感出兵交趾,認爲不划算,而且也未必能勝利,況且王韶因爲河湟徵稅與王安石鬧出矛盾。至於王巨,王安石自動冷處理了。那麼除了郭逵,還有誰有資格統領這幾十萬南下的軍民?

“可有萬全的計劃?”

“有一些,甚至到時候還要那些海商支持。”

“讓海商支持?”

“陛下,恕臣賣一個關子,況且郭公此行。未必如臣所想的那樣。”

趙頊不好再問下去。再說郭逵未必就象王巨所說那麼悲觀。幾十萬武裝到牙齒的宋軍,滅一個交趾還做不到嗎?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害怕瘧疾帶來多少傷亡,而且王巨在赴京的半路上,南方已傳來消息,說是軍中確實在傳染瘧疾,死了許多民夫與軍士。

但事已至此,不能說收兵回來吧,只好繼續打下去。

因此他換了一個話題。問道:“這次有多少百姓遷徙走了?”

“有四十多萬百姓,”王巨答道,實際是五百五十多艘船,全部隔艙裝載,共帶走六十餘萬百姓。不過這些百姓來自天南海北,有許多還是各州府的隱戶逃戶,除非將王巨那個秘密大鐵櫃強行打開,翻看賬薄,不然就是趙頊下詔派人下去查都查不出來具體的數字。

“他們有沒有瘧疾?”

“有啊,臣提示下。海商們帶着百姓做了許多防範,但還是有瘧疾發生。雖然危害不嚴重。特別是一個島嶼上,尤生惡蚊,儘管那個島嶼上有無數檀香樹,最後還不得不轉移到其他地方。陛下,對於這些移民,你儘管放心,海外嚴重缺少人口,那些海商比官員更愛護着這些百姓。”

趙頊啼笑皆非,道:“最後那些檀香樹如何處理了?”

這個他還是比較關心的,儘管海商們賺了錢,可那是近千戶海商,另一邊則全歸了內庫,真正說起來內庫纔是賺大頭的。

“陛下,放棄了,實際我也教導他們,不可胡濫砍伐,畢竟這些香料成長起來一般比較慢。所以一邊砍伐的同時,另一邊要廣種幼苗,以後才能源源不斷地提供財源。”

“載種香料,挖礦,種糧食,牧畜,難怪需要大量百姓。”

“不僅是這些,而且三十七路安居點。”

“咦,不是十九路安居點嗎?”

“陛下,地方太廣大了,就象密州市舶司,有的海客從倭國航行回來,都能讓風吹到契丹那邊。因此想要比較安全地航行,最少需要一百處安居點,甚至更多,航行才能變得安全。”

“一百處安居點?”

“陛下,我知道陛下的想法,儘管是海外之地,可現在變成了中國百姓在安居種植經營,理論上就屬於陛下的疆土了。不過現在還不行,最少建設一百個安居點,並且一切穩定下來後,朝廷即可派官員去管理了。”

“那需要多少百姓?”

“最少三四百萬百姓。”

“這麼多?”

“陛下,錯也,是這麼少,如果不是大臣們已經有了爭議,臣會激勵鼓舞這些海商於全國招攬赤貧百姓,最好幾年內招攬兩百萬戶,一千多萬百姓,不僅解決了一部分人口危機,海外也可以順利建設起來。況且這些赤貧百姓也是朝廷頭痛的問題,然而他們遷徙到海外,則立即給朝廷直接或間接帶來大量收入,以及朝廷緊缺的資源,比如銅鐵。不過臣也怕了,只好由着海商們自己去做。”王巨輕描淡寫地說道。

今年又發資了,是整整兩大船銅錠,以及六船煉好的鋼鐵。

宋朝嚴重缺銅,同樣也缺鐵。

正是因爲這種種,許多大臣眼睜睜地看着泉州大批地遷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

“那現在如何管理的?”

“陛下,三十處安居點,幾十萬百姓,一處不足兩萬人,還不及韓公家的佃戶多,有什麼不好管理的?”王巨又輕描淡寫地說,實際很是麻煩的,不僅是管理,這是真正的開創,無數事務,紛至沓來,但王巨不能說。

王巨又說道:“對了,說到移民,臣想問陛下,現在可有積欠?”

“還有。”

“還有啊……”王巨喃喃道,不說自己以前帶來的收入,就說這個航海,這幾年直接間接地,每年平均起來也給朝廷帶來了八百萬貫以上的收入。但想想也釋然,變法不過幾年辰光,可這幾年內,先是慶州戰役,後是開邊熙河,熙寧大旱,眼下又要發兵交趾,所以收入大,支出也大。不過看趙頊的臉色,顯然就是還有赤字,也不會多了。

因此他又說道:“陛下,變法有些舉措雖是迫不得已,但確實也傷害了赤貧百姓,加上去年秉承大災,收成不及往年,朝廷卻沒有寬減稅賦,所以貧者益貧,這纔是百姓不得不離開家園,主動投奔海外的原因,即便這次遷徙的規模浩大,如今泉州仍有十幾萬赤貧百姓在逗留着,讓我無可奈何。還望積欠償還後,陛下略略寬愛百姓。”

爲什麼有這麼多百姓願意逃到海外去,朝廷自己兒也要找找原因。但王巨沒有深說,趙頊還想攢錢滅西夏,收燕雲呢。

“朕也想寬減的……”趙頊同樣沒有往下說,去年爲了這件事,韓絳與王安石鬧出了很大的矛盾,但朝廷需要王安石,於是將韓絳罷相。然而下面許多官員反映,趙頊再問王安石,王安石生病了,趙頊只好一請再請,最後不提此事。

因此他在心中說了一句,王卿,朕只能讓你再次回江寧休息了。

王安石罷不罷相,與王巨無關,他又說道:“不過陛下,臣眼下最擔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第850章 磨古斯第261章 家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54章 插釵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25章 侵利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12章 屠刀(下)第438章 求親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284章 應戰(下)第823章 值第17章 有點少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31章 不過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02章 驚喜第805章 授業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06章 來巧了第20章 講道理第702章 大事(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25章 有過第578章 和平第260章 屹立(下)第370章 楊家將第182章 子午山第563章 羞侮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11章 第一天第72章 悲情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307章 南方第856章 割土(上)第297章 胡鬧(下)第307章 南方第453章 三十萬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24章 寶藏(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25章 侵利第762章 咬死第795章 讓(下)第401章 十條罪第455章 存在第237章 三百斤第446章 下江南第369章 雪別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283章 應戰(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9章 真相第793章 大捷(下)第449章 非急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88章 歪理第74章 成親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57章 吾願往第205章 禁馬第604章 幾振(下)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37章 會戰(二)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14章 請教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258章 屹立(上)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778章 瘋了第19章 天翻地覆第291章 一扇窗第501章 好牌第574章 維穩第355章 驕傲(下)第608章 下馬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335章 高利貸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3章 親戚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307章 南方第682章 嚇一嚇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
第850章 磨古斯第261章 家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54章 插釵第746章 三個要求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350章 大家比着坑(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425章 侵利第600章 我們幫助你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312章 屠刀(下)第438章 求親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629章 條件(上)第613章 虯髯客第284章 應戰(下)第823章 值第17章 有點少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631章 不過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502章 驚喜第805章 授業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06章 來巧了第20章 講道理第702章 大事(上)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25章 有過第578章 和平第260章 屹立(下)第370章 楊家將第182章 子午山第563章 羞侮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11章 第一天第72章 悲情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307章 南方第856章 割土(上)第297章 胡鬧(下)第307章 南方第453章 三十萬第455章 韓公,賜教第24章 寶藏(上)第779章 土豆宴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425章 侵利第762章 咬死第795章 讓(下)第401章 十條罪第455章 存在第237章 三百斤第446章 下江南第369章 雪別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283章 應戰(上)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9章 真相第793章 大捷(下)第449章 非急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688章 歪理第74章 成親第32章 山那邊的人第271章 可憐的李諒祚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57章 吾願往第205章 禁馬第604章 幾振(下)第40章 空前危機第537章 會戰(二)第333章 決戰時候第114章 請教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258章 屹立(上)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778章 瘋了第19章 天翻地覆第291章 一扇窗第501章 好牌第574章 維穩第355章 驕傲(下)第608章 下馬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250章 九屍迎客(四)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227章 燒酒戰爭第335章 高利貸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810章 黑白顛倒第63章 親戚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307章 南方第682章 嚇一嚇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