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授業

其實不要說蔡卞了,就是範純仁也覺得這麼做,太讓人噁心了。

王震嘴張了張。

這些天他也在派人暗中調查,結果查出這個小小人品極其惡劣,好打扮,好虛榮,而且生活奢侈,仗着自己姿色好,虛情假義地騙了十幾個恩客許多錢帛,錢騙完了,褲子繫上不認人了。

這也正常,**無義,戲子無情,不是沒有好妓子,比如王巨的小妾瓊娘,比如范仲淹的如夫人,其實後來韓世忠的小妾梁紅玉同樣是官妓出身,還是妓!

不過這樣的妓子終是很少,大多數妓子的話能當真嗎?

關健這個小小心胸“遠大”,不知道從哪兒看到王巨與瓊娘一行,曾說道:“那粉頭,如何及奴家。”

這能一樣嗎,想當年瓊娘同樣國色天香的,但隨着王巨南征北戰的,又上了年齡,怎麼與一個小姑娘相比呢。並且王巨這個小妾,接人待物,都勝過了王巨家的娘子,連王震都敬重三分。

與瓊娘相比?王震聽到稟報後也樂了。

可能她館中的其他粉頭認爲這句話比較好笑,將這句話傳了出來,才被有心人注意到了。

然而這個消息管用嗎?

關健得將那個假王巨找出來,但%,..是人海茫茫,上哪兒找這個人。開封府倒是抓了十幾個相像的人,還有一人胎記還果真生在胸口處,然而沒傷疤,只好釋放了。

不是不查。是太不好查了。

爲了查這個人。王震不知動用了多少人力物力。甚至連各坊的地頭蛇地痞的力量都動用了,卻沒有得到一條有用的消息。

王巨很怒火,不過換誰,莫明其妙的弄一個“兒子”過來,都會怒火。

不過他忍了忍說:“王子長,你將她那把扇子拿過來,不是少字,一百多字。讓大家看一看,可有什麼眉目。”

“行。”

朝會散後不久,王震便讓開封府的胥吏將這把扇子遞到中書。

王巨將扇子打開,這個小令好與壞,王巨沒有管,而是看字。其他幾個官員也圍了上來觀看,論字小蘇不及大蘇,但小蘇字還是不錯的,蔡卞不及蔡襄,然而蔡卞書法也不差。

“很像。”蔡確道。

當然象了,不然王震也不會產生誤會。

蔡卞趴在上面仔細地看着。又將王巨批閱的奏章拿過來對比。

王巨說得沒錯,如果模仿一個字比較容易,但這首小令比較長,一百多個字,看着看着,蔡卞便找出不同的所在,他指着桐字說道:“諸公,你們看,如果是太保書寫,這個豎彎鉤會收得很急,角度小,所以整個字看上去剛遒有力,讓人肅然起敬。”

怎麼說呢,可能王巨受到前世硬筆書法影響,書法頗類似歐陽修與范仲淹,偏瘦,而且收放有力度,收得更快,所以看上去,可能不是那麼美觀,但自有冷肅之意。

然而摺扇上那個桐字的豎彎鉤,收得平緩,角度也比較大,這稍一變,看上去就有些媚意了。這也符合現在宋朝書法的主流,在蘇米蔡黃書法還沒有聞名天下之前,大多數書法是沿用着唐朝的字體,以嫵媚爲主,包括鼎鼎大名的蔡襄書法,同樣也沒有脫離唐朝書法的範疇。

蔡卞這一分析,大夥兒立即找出十幾處可懷疑的地方。

很象,但出現了這麼多誤差之處,那肯定不是王巨書寫的了。

其實不用分析,也知道肯定不是王巨書寫的。

蔡確嘆息一聲:“用心良苦啊。”

這是知道不是王巨書寫的,否則誰會如此認真地分析?其實不用多,只要將王巨逼到開封府公堂上,與那個行首對質,王巨的臉就丟大了。

…………

“娘子,是不是啊,”小婢急切地問。

小小盯着即將走入宣德門的王巨看。

但這對主婢如今皆穿着粗裙荊衩,也無人注意。

兩人真的很象,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小小看了好一會兒,直到王巨走到宮門口,她才黯然下去。

長相是很象,如果有差錯,除非到眼前仔細看,小小敢跑到王巨面前,瞪大眼睛看差別在哪兒麼?弄不好,就給近衛以爲她不軌給亂刃分屍了。

因此隔着一段距離,從外貌上看,似乎差別不大。

不過還是能看出一些的,王巨上位多年,甚至十八九歲就擔任着一縣父母官,如今官拜宰相,暗中彼岸還有近千萬百姓,全在他一念之間,因此舉止沉穩,自有一番不怒自威之相。

僅是憑藉這份氣度,就不是小小所碰到那個王巨所能相比的。

“娘子,這如何是好?”小婢更急了。

假的就假的吧,關健是自家小娘子等於污陷了當朝宰相,可不是小罪名。

小小也想到此節,她花容失色,說實話,此女人品確實很不好,一個外地姓仇的青年人被她迷得魂不附體,將帶來的幾千貫路費全花在她身上了,錢沒了,人立即攆走了,如果不是同鄉相助,仇姓青年差一點就餓死在街頭。

還有一個開封郊外的劉姓員外,也被她騙了好幾千貫錢,劉員外妻子勸說不聽,還將妻子休掉了,結果錢騙完了,人拒不見了,劉員外一家也散了。

類似作孽的事,被她做了好幾回。

心性可見一般。

但這可是狀告宰相唉!

別說什麼齊人的啥,即便上一個早朝,蔡確與王巨不走,那個大臣敢搶着他們先進殿?

就包括王巨自己,也不可能真將自己當成一個平民百姓,去開封府與小小對質的。

“走。”

“娘子,上哪兒?”

“揚州。蘇州。杭州。反正越遠越好。”小小果斷地說,她還有着身孕,但這個沒關係,在古代自有一套避孕與打胎的手段,只是想打胎,弄不好人會很吃苦頭的,但比誣衊宰相,抓起來流配強吧。

“唉。這是誰做的孽?”小婢怨懟地說。

誰做的,王震也在頭痛呢,他都沒有找到,況且是她們這對主婢?

王巨不知道這對主婢在遠處看着他,就是當面,王巨也不認識那個女子叫小小,他進了宮。

今天是他給趙傭侍講的日子。

那就侍講吧,反正趙傭有好幾個老師了,蔡確、範純仁、章惇以及張商英,全部是重臣。也不會有大臣眼紅他。

王巨在太監帶領下去了邇英閣。

趙頊也好奇,便悄悄地去了邇英閣。太監剛要山呼陛下,趙頊擺了擺手,示意這些太監與宮女們不要說話,然後悄悄地來到窗戶的外面,想聽一聽王巨講什麼。

裡面王巨已經開講,講的是漢初這段歷史,這段歷史在中國歷史上十分關健,爲何這麼說呢,它是進一步鞏固了秦始皇的郡縣制度,爲中國以後能在長時間處於統一狀態打下了基礎。

取消了異姓王制,也就是諸候制度。

與秦朝相比,漢朝開始重視民生。

以弱君控制強臣,所以說劉邦對功臣不好,實際錯也,主要還是劉邦才能差了,不象劉秀,楊堅,李世民,朱元璋與太祖,甚至都不如趙匡胤,因此做爲皇帝,劉邦實際很不自信的。然而他就控制住了……這也很了不起的。

王巨先將這四條說出來,趙頊聽得洶涌澎湃。

這個開講的頭是何等的大氣,再對比司馬光撰寫的資治通鑑,也有許多臣光曰的啥,可零零碎碎的,甚至可以說司馬光根本就沒有說清楚,或者說了,也是似是非是,要麼就是不全面。

倒底是兩人才能不一樣啊,趙頊感慨道。

也不是才能不一樣,王巨有着領先一千年的思想,看問題角度能一樣嗎?

“殿下,知道何謂多多益善嗎?”

“太傅,知道。”

“是太保,殿下,稱呼不能亂了。”

“太保。”

“殿下,說一說它的背景。”

“史書說韓信被漢高祖拜爲楚王,但不久漢高祖接到密告,說是韓信收留項羽舊部鍾離昧,準備謀反。漢高祖用了陳平之計,假稱巡遊雲夢澤,讓諸候前往陳地相見。韓信識破漢高祖之用意,主動殺了鍾離昧來拜見漢高祖,但還是被漢高祖抓捕起來,押回洛陽。兩人於宮中相談,論將領之才能,漢高祖就問,我能率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你只不過能率領十萬人。太保,是不是率兵越多越麻煩?”

“不錯,軍事才能差的,統兵越多,就越不容易調節,就象高公(高遵裕),如果率領幾千兵士,也能稱得上一名名將,但他率軍達到數萬人,那麼就會立即出現問題,反而會導致大敗。”

“是這樣啊,難怪韓信說,我統兵是多多益善。漢高祖不服,說你統兵多多益善,爲何爲朕所馭?韓信說,陛下不能統領士兵,但善於帶領大將,這就是臣爲陛下控制的原因了。並且這份能力是陛下天生的,不是後天努力所能實現的。”

“大約是這樣,但淮陰候之言也不正確,當時三個人傑,漢高祖、項羽與淮陰候,項羽之失是太過自信,而且剛霸有餘,溫仁不足,又不聽人言,故有賢良,也不能發揮賢良的作用,最後敗之。淮陰候軍事天賦,舉世無雙,然做事瞻前顧後,特別是垓下之戰,想忠於漢高祖,那就義無反顧地來支援,要麼就另豎旗幟,或可能三分天下。但也不是淮陰候不懂,之所以瞻前顧後,因爲他是後起之秀,沒有多少大義,沒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所以想另豎旗幟,卻又擔心不能成功。但反而因爲這個瞻前顧後,導致最後自己慘死……或者說呂后也沒有枉殺他,因爲淮陰候心中確實有反心,至少在齊國時,他心中確實考慮過謀反的。”

“那太保……”

“殿下是不是問。我在彼岸。爲何陛下第一次召臣。臣不回來,非得等永樂城慘敗,臣纔回來?殿下,無妨,臣是來授業的,何謂授業,就是解惑,有什麼想法儘管問出來。不過臣也可以解釋兩者的不同之處。臣第一次沒有回來與第二次回來。都不是很重要,但第一次沒有回來,確實是要等幾樣雜糧種子,火炮與新機器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還要準備充足的金銀。如果不是永樂城慘敗,臣還會拖上一年纔會回來。但無論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臣只要回來了,必須向陛下提出幾個要求。”

“要求?”

“臣犯了錯誤,錯了就是錯了,不能將功折罪。但回來了。如果不能振興軍旅,不能主持好國事。那麼還不如不回來。但想做好這兩樣,又是戴罪之身,就必須要陛下給予臣之信任與支持。所以這不是拿捏與觀望,但淮陰候那分明是拿捏與觀望,甚至有反意,所以看似相同,性質卻是截然不同。”

“哦,”趙傭嚅嚅一聲。

趙頊表示暈,俺兒子還小呢,你說這些他能聽懂嗎?

王巨當然知道趙傭還小了,不過現在說了,總會留下一些應象的,但自己走了,誰會說得這麼透徹?

“殿下,我們還是來說漢初的歷史。有人說,漢高祖什麼也不會,只是用好了韓信張良蕭何,就得天下了。或者說仁宗什麼也不會,只會做官家,就是一個好官家了。這話說得不對的,仁宗不僅是好官家,同樣還有着高明的御臣之道。漢高祖也是如此,臣就來講講這個御人之道……特別是漢高祖,內治不如蕭何,謀策不及張良,武功不及韓信,乃是真正的以弱御強之道。”

“當然,他的情況特殊,但做爲大宋的天子,不必要象祖宗那麼辛苦地打江山了,更不需要上前線親自戰鬥。但同樣也要掌控這個以弱御強之道。臣先說我朝的,再說漢高祖的。”

“我朝最好的例子就是仁宗,別人不說,我只說呂夷簡呂公,呂公之動操有術,以及霸氣,豈是韓公、文公所能比擬,然呂公終其一生,沒有對大宋形成危害,相反的卻是兢兢業業。仁宗如何御之?那就是利用范文正公他們對呂公的彈劾,實際這些彈劾有時候很不對的,不過仁宗正好利用之,在呂公權利達到巔峰時,貶出朝堂。但這不是等於不用了,而是將其手中的權利打壓下去,不久便再度啓用,因此看上去呂公同樣也是三起三落,實際仁宗一直對其重用。所以纔有了仁宗前期之政治。”

趙頊額頭上冒汗了。

呂夷簡對於宋仁宗,王安石對於趙頊,且看趙頊是如何用王安石的,完全是推磨殺驢!

“我懂了,也就是不斷地平衡。”

“殿下,也不是簡單的平衡之道,實際無論唐朝的三省制度,或者祖宗的大宋制度,已經包含了平衡之術。中書決策,門下審議,尚書執行。陛下現在將三省制度撿了起來,但還包含了兩制官再次審議,以及樞密院對兵尚的掣肘,等於是疊加了這個平衡之術。所以進一步地平衡,弄不好反而矯枉過正。”

“因此平衡之術,對於我朝來說,已經不是高明的御臣之術了。真正高明的平衡之術,便是合理的流官制度。宰相無能,當立即貶退,騰出位置讓賢良大臣擔當宰執。但有能力了,便不能因爲小錯或者言臣的一些風聞,便將其黜退。因爲一個政策,想短時間得效幾乎是不可能的。故此,最少給宰執三到四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保證這名宰執政策得見成效。如果輪流過於頻繁,則往往會造就宰執不作爲,或者無法作爲。”

“但這有時間的,如果時間過長,某名宰執一直位於首相之位置,無論大宋有什麼樣的官制,因爲人脈會向此名宰執傾斜,便會產生權臣了。比如韓公對於陛下,還有文公富公,皆因爲資歷太深,宰執時間太長,反而成了陛下一番作爲的最大掣肘。這還算是好的,若是唐朝那種制度,便容易產生李林甫那樣的奸臣了。”

“太保,可我朝王旦王相公擔任宰執時間同樣很長……”趙傭大着膽子反駁道。

“所以我對王相公一直很推崇,但實際是王相公性子溫和。是謙謙君子。因此時間雖長。並沒有形成大宋的危害。實際他同樣因爲時間久了,反而不敢奮進,因此真宗封禪,他不敢進言,故臨終前,愧疚萬分。”

“那什麼時間最爲合適?”

“象王旦相公那樣的謙謙君子,時間最好不能超過十年,象我與韓公這樣激進的大臣。時間不能超過六年,但不能低於三年。但還有一條,三年之內,必須拿出一條利國利民的大舉措,無論是房杜李沆那樣悄無聲息的舉措,或者介甫公與我這樣奮進的舉措,最少得拿出一條來。當然,想做到房杜李沆那樣悄無聲息地就將國家變革好了,那是很難的,而且立國越久越難。因爲各種利益關係得以加深,沒有舉措便罷。一有,必會傷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立國越久,推出大的舉措,就會產生更多的爭議。”

“但作爲宰執,不能以國家利益收惠絡人心之,即便有爭議,只要不激化嚴重的矛盾,就必須要實施下去。如則不然,這名首執必須更替掉。如有,那就可以象臣所說的,給予六到十年的首執。如是大才,則不能給予六年時間,而是最好三四年就要外放。”

“咦,”趙傭奇怪了,窗外的趙頊也奇怪了。

“比如仁宗對呂夷簡,三到四年首執,即找一個理由外放之,再過兩三年,重新啓用,殿下,明白臣的用意嗎?看似外放,實際是一種變相的保護,否則時間任久,要麼以國家利益而收買人心,比如仁宗晚期用了韓公與富公等人,外界聲譽是極好的,可是國家產生嚴重虧空了。要麼就會將權利收攏,產生權臣,當然,其他士大夫肯定不樂意了。所以外放三四年外放一次,反而是一種保護。這樣,沒有那一個大臣手中能握有太多的權利,就不會有權臣產生了,即便奸梟之輩,僞裝得再好,他也不可能危害國家。這就是仁宗的以弱御強之術。”

不要提李世民,如是李世民,需要什麼制衡術?

但實際就是李世民,還需要一些平衡術的。

作爲帝制,這個御臣之術,是關健中的關健。

“但如何辨才?”趙傭問,雖然王巨說得有些深,不過他儘量用最淺顯的語言說出來,趙傭也不是完全聽不懂。

所謂的辨才就是識人,這一條同樣很關健!

“辨才?這是很難的,不過殿下既然問到了,臣也來說一說。才分爲兩個部分,一是心性,或者大家所說的操守,但操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個心性不但有操守,還有性格。但它也是最難以甄別的,有的大臣先是很不好,但越往後越好,比如蔣之奇,在先帝時揭歐陽修之隱私,不管有沒有,這樣做絕不是一個君子的做爲,現在呢,卻成了我朝理財的一方重臣。然而有的大臣先期很不錯,但越老越墮落。”

“不過有幾類人最好不得重用,喜歡花言巧語者,這類大臣要麼就是蜜語腹劍之輩,要麼就是媚臣,如王欽若,非是沒有才,但如果不是王旦公在朝中,真宗勉強把持住了,不然在王欽若蠱惑下,我朝就真宗時就開始衰退了。還有安於享受者,這類大臣如果家底豐厚還好一點,如果不豐厚,十人九人必是貪官。不敢擔當者,不敢擔當,臨事就不決,如何成爲國家之重臣?過於剛硬者,過剛便容易剛腹自用。”

“陰陽相濟?”

“能算是吧,不過過剛勝過過柔。比如臣所說的剛腹自用,冠萊公與介甫公都有些剛腹自用,但是這類人往往最敢擔當,特別國家危難之時,比如澶淵之盟的寇萊公,陛下即位之初財政嚴重困難之介甫公。然而若是太平時光,這些人往往因爲剛腹自用,導致朝堂產生諸多矛盾。”

趙頊長吁了一口氣,這麼說也不能怪我不重用王安石了。

那能一樣嗎?

王巨所說的是重用,不是不用,更不是讓王安石徹底養老。

“然魏徵呢?”

“魏徵之剛,無幾有能及之,但魏徵是剛腹自用嗎?他雖剛,但能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能包容,然這樣的大臣千古以來,能有幾個?”

“或如太保。”

王巨笑了一笑,我自己纔不算是剛臣呢,剛只是一個保護色罷了。

實際論心機手段,王巨現在越來越黑了,但王巨絕不會承認的……(。)

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22章 小痛痛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5章 斬首第811章 未來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453章 三十萬第23章 香玉第433章 默契第644章 長城(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3章 大哥第459章 空談嗎?第450章 門客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701章 場務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318章 資格第256章 上火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94章 長子第367章 變化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90章 亮劍第343章 贖人第715章 犧牲品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446章 下江南第805章 授業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591章 良臣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46章 二王(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468章 旅(上)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24章 軍監司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92章 夜襲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00章 一箭第688章 歪理第164章 蕃騎(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790章 五天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77章 平戎策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773章 開業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4章 遲了第115章 四告(上)第111章 挑戰第23章 香玉第152章 弟仇(下)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64章 朱序(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08章 姐第501章 好牌第435章 嚇一跳第276章 威名(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854章 囚籠(中)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75章 鼓聲(中)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54章 插釵第51章 想法第525章 心機第373章 增兵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80章 桑弘羊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366章 誣奏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15章 威名(上)第538章 會戰(三)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790章 五天第498章 後方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20章 上眼藥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65章 推官(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44章 長城(上)
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322章 小痛痛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700章 另一個世界(下)第5章 斬首第811章 未來第389章 那個名字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51章 十將·雪城第453章 三十萬第23章 香玉第433章 默契第644章 長城(上)第407章 真正的老師第43章 大哥第459章 空談嗎?第450章 門客第110章 怎麼刺的第701章 場務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318章 資格第256章 上火把第199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94章 長子第367章 變化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190章 亮劍第343章 贖人第715章 犧牲品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446章 下江南第805章 授業第720章 王遍天下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591章 良臣第47章 奇蹟之戰(四)第446章 二王(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468章 旅(上)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424章 軍監司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492章 夜襲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00章 一箭第688章 歪理第164章 蕃騎(下)第457章 拿捏(下)第86章 鬧大吧(五)第790章 五天第92章 第一躍(二)第377章 平戎策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472章 迷宮(中)第773章 開業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863章 遺臭萬年第824章 遲了第115章 四告(上)第111章 挑戰第23章 香玉第152章 弟仇(下)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264章 朱序(上)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108章 姐第501章 好牌第435章 嚇一跳第276章 威名(下)第813章 青唐第一名將第854章 囚籠(中)第233章 此堡不能拿第475章 鼓聲(中)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123章 妹夫生猛第54章 插釵第51章 想法第525章 心機第373章 增兵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80章 桑弘羊第557章 最美麗的攻城第366章 誣奏第82章 鬧大吧(一)第615章 威名(上)第538章 會戰(三)第826章 紙老虎(上)第790章 五天第498章 後方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20章 上眼藥第二○七章 立學稱子第165章 推官(上)第317章 坐臥者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44章 長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