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殖產興業

“你們,你們這是做什麼!”李秀成猛然驚醒,一臉的無辜之狀,指着衆人咽硬而言,但那屁股卻坐的很穩,並沒有打算起身離開那龍椅的意上,實爲天國計,還望主上恕罪。”

李秀成跌足道:“我李秀成受先王之恩,輔佐幼主,爾等這般逼我,叫我將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先王

賴文光大義凜然道:“古人云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主上身登大寶,乃是天國萬民所期盼,江山社稷之福運,就算是先王再生,只怕也不敢反對。如今天國衰落,臣等軍民,正日夜盼望追隨主上,中興我天國基業,主上若再有推辭,便是要將天國子民置於水深火熱之地而不顧

賴文光說罷,蔡元隆等羣臣皆也上前,你一句我一句的,慷慨激昂,都表示李秀成若不當天王,天國就沒戲了,他們這些人離死期也就不遠

木已成舟,李秀成根本沒有後退的餘地,雖然他被擁立的環境不同,但與曾國藩的窘境卻是相同的,那就是事先全無準備,皇帝這麼一個天大的帽子扣上來,任誰也一時難以接受。

但李秀成乃飽經世事之人,他很懂得人是應當面對現實的。在賴文光等人哭天嗆成的表情由驚慌漸變沉穩,沉吟了半晌之後,他長嘆一聲,道:“我李秀成絕無私竅尊位之心,受諸君擁立,全是爲天國社稷長存,爲天下蒼生福址。諸君若能同心協力,爲我天國中興赴湯蹈火,這天王的位子。我李秀成就斗膽暫坐,若將來更有賢德者,我自當退讓此位。”

賴文光等人見李秀成接受了事實,均是長鬆一口氣,紛紛下拜,又是一番山呼萬歲,大表忠心。

三天之後,李秀成在這大張莊中正式舉行了登基大典,國號仍爲太平天國。改元爲中興元年。封賴文光爲東王、分蔡元隆爲西王、封鄭海利爲南王、封張禹宗爲北王,各王聽天王號令,分掌天國軍政大權。

新的太平天國政權在大張莊這個小地方建立,麻雀雖小,卻是五臟俱全,百官六部無一不有。李秀成登基之後,大封君臣,分封之人甚多,刻印不及。只好以木章暫代。

登基大典之後,李秀成便與羣臣商討天國中興方略,蔡元隆等主張傳檄天下,聚集舊兵重振旗鼓,然後揮師南下,克復南京故都,在江南重興天國政權。

而賴文光等捻系諸王則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爲江南新興的明朝已十分強大,太平天國在江南的根基也已斷盡。克有實現的可能。

所以。賴文光等主張在江北發展。先在河南、皖北、山東、河北中原之地站穩腳根。向南採取防禦態勢。阻止明軍地北侵。主攻向北。從滿清手中爭奪地盤。掃平北方之後。再集大軍南征。攻滅明朝。一統天下。

李秀成在思考再三。決定採納賴文光地方略。但在太平天國地戰鬥口號中。取消與南方明朝地敵對內容。並考慮派使臣前往南京與明廷修好。

“僞明侵我故國。殺我天國軍民不下百萬。乃天國僅次於清妖地仇敵。大仇未報。咱們豈可與仇敵修好呢?”蔡元隆對李秀成地決定感到難以理解。

李秀成道:“天下大勢。變化莫測。唯有永遠之利益。而無永遠之仇敵與朋友。現今天國立足未穩。南明強盛。遠非我重創之軍能與之戰。唯有與之修好。才能避免兩線作戰。朕才能抽調出人馬北滅滿清。這是目下我天國唯一地選擇。”

李秀成剛音未落。賴文光便馬上站出來道:“主上英明。臣等擁護主上地旨意。”接着。各捻系重臣們也紛紛表示支持。

而蔡元隆等“老兄弟”們雖然思念故土。但事實面前。他們也不得不低頭。李秀成便定下了太平天國“南交北攻”與明廷修好。

時間進入九月末,遭受大敗的湘王曾國荃心有不甘,再調五萬大軍入浙,自己也從南昌的大本營而去,親自前往前線指揮攻浙之戰。湖州在劉鬆的一萬人馬堅守下,充分利用先進槍炮地優勢,使得明軍久攻而不得下。

與此同時,左宗棠集結了三萬大軍,北上再攻杭州,明朝東軍南部軍團在曾紀澤嚴令下,同樣是堅守杭州,拒不出戰,使得楚軍攻城一月,除了佔據了若干外圍據點外,並無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就在浙江的大戰陷入僵持不下之時,曾紀澤繼教育改革之後,再度掀起了新一輪的革新浪潮。

十月初,曾紀澤在《明報》上發表了“開放進步、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署名文章,將振興教育,大辦洋務視爲“富國強兵”的主要手段,爲他的革新大業在理論上提供了基礎。

文章發表之後,社會各界給予了廣泛的好評,因爲無論是商人、農民、還是地主,他們都將從這場改革中獲得利益。於是,繼教改政策出臺後不久,殖產興業計劃緊接着新鮮出爐。

計劃中稱,政府將以徐州礦業、上海武器製造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爲模範企業,每年從稅收中拿出百分之三十興辦各類工業企業,並以採礦、冶收期長、技術含量大,風險大的行業作爲主要投資對象。

允許私人資本投資到任何行業,只要符合大明地法律,經過商務司審覈之後,都將無條件允許。同時,對於新式的工業企業,官府所徵之稅,將低於傳統手工作坊稅率的百分之三十徵稅,以爲鼓勵。

官府將通過大明外交機構,從國外僱用近2000名技術管理人才,爲包括官辦和民營的各類企業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

官府將以引導的方式,鼓勵私人重點投資於紡織、造紙、印刷、船運、鐵路等行業,對於建立過程中所產生的技術、機器購買問題,政府都將盡力提供免費的服務。

鼓勵私人成立蒸汽輪船運輸公司,並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其大力擴張海外運輸,爭奪東南亞地區地國際海運市場。

取消士、農、工、商的等級歧視,大幅度的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改爲“士商”、“工農”兩級階級。每年對省內的優秀商人進行評選,挑選其中上繳稅銀多者,授予相應的伯爵以下的榮譽爵位,並將享受相應的特權,但並不授予行政權力。

建立大明商業銀行,完全模仿西式銀行經營,通過發放“發展債”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專職負責向試圖開辦新分十年期,逐步減少官辦企業之股權,將之以優惠價格出售給私人,但在某些重點行業,將加強官府的審覈監督力度,對於損害國家利益之商人,將毫不留情地根據大明律法給予嚴懲。

曾紀澤的“殖產興業”十年計劃可謂是大手筆,更確立了他以行政手段,推動經濟私有化,市場化的腳步。

“殖產興業”地計劃自然是受到了商人們的一致擁護,這樣一來,他們便可脫離原先清廷地種種束縛,將手中大筆的資金投入了利潤可觀地各個新興行業中來。但與此同時,該計劃也自然遭到了部分“守舊”官員的反對,這其中地代表人物,自然少不了李鴻章。

作爲一名“開明人士”,李鴻章的思想顯然已經跟不上曾紀澤的腳步,他一直以來都是官辦經濟的堅決擁護者,對於私有經濟,向來是持有懷疑的態度。

這一次,曾紀澤的“殖產興業”計劃一出,對他的震動是相當大的,他一連寫了幾封言辭肯切的長信,闡述了私有經濟對國家安全的威脅,要求曾紀澤務必要慎重考慮,改私有爲官督商辦。

與民爭利的國家,註定不能長久。

官辦經濟在其出現之初,就註定其必要走向滅亡的結局,而官府在國家經濟中所佔比重越大,其滅亡之後爲這個帶來的危害就要越大。

也許官辦經濟在國家工業起步階段,能夠起到“集中精力辦大事”的優勢,但它也僅限於爲民營經濟的發展起一個鋪墊作用。如果固執的將官辦經濟堅持下去,到最後,它的弊病將無可避免的越來越明顯,直至發展成爲“集中精力辦壞事”。

所以,曾紀澤纔要在官辦經濟未能成形之前,將這禍胎消滅於起始,以溫和的方式,將其以私有經濟所代替。

面對“保守”官員們的反對之聲,曾紀澤決心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以吳王之威嚴,頂住各方壓力,強行推行私有經濟發展。

同時,他在《明報》中發表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評論文章,表明大明政府將堅定不移的支持民營企業,並將以嚴格的法律來監督任何企業行爲,無論是官營還是民營企業,一旦觸犯大明法律,都將受到法律的懲處。(,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82章 同文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80章 升級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13章 立場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47章 容閎第96章 會面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65章 海襲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91章 四川第228章 骨肉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47章 容閎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籌款第35章 再度交手第42章 政策調整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241章 狂歡第15章 創建炮連第251章 謠言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8章 變夷爲夏第65章 海襲第5章 湖北巡撫第316章 信第230章 困境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46章 削兵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61章 楚軍第313章 牌坊第8章 胡林翼第293章 示威第171章 修好第220章 空軍第275章 開源第269章 強硬第296章 屈服第49章 除夕,雪夜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62章 大辯論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50章 暗戰第315章 憲法第24章 彭玉麟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0章 大刀手第159章 易主第35章 再度交手第4章 英國醫生第28章 手術第305章 放權第238章 自作孽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30章 假老爸第240章 反戈第8章 胡林翼第140章 視死第46章 淮軍初戰第66章 程學啓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84章 口袋陣第24章 彭玉麟第64章 淮揚水師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79章 夫人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47章 容閎第214章 小喜兒第289章 國土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213章 立場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38章 咸豐第151章 辦報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19章 紫禁 穢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63章 新的變數
第297章 攻其不備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39章 逆天者亡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82章 同文第13章 打砸搶燒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280章 升級第252章 自作聰明第17章 堅守黃州第213章 立場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47章 容閎第96章 會面第76章 留學計劃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65章 海襲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42章 政策調整第191章 四川第228章 骨肉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47章 容閎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12章 籌款第35章 再度交手第42章 政策調整第72章 烽火漫金陵第241章 狂歡第15章 創建炮連第251章 謠言第181章 一生爲奴第182章 “虧本的買賣”第48章 變夷爲夏第65章 海襲第5章 湖北巡撫第316章 信第230章 困境第39章 不明朗的權力之爭第246章 削兵第114章 土改與舉借外債第61章 楚軍第313章 牌坊第8章 胡林翼第293章 示威第171章 修好第220章 空軍第275章 開源第269章 強硬第296章 屈服第49章 除夕,雪夜第70章 三路進兵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162章 大辯論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250章 暗戰第315章 憲法第24章 彭玉麟第168章 望洋興嘆第10章 大刀手第159章 易主第35章 再度交手第4章 英國醫生第28章 手術第305章 放權第238章 自作孽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93章 死是大清鬼第141章 心腹之患第30章 假老爸第240章 反戈第8章 胡林翼第140章 視死第46章 淮軍初戰第66章 程學啓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84章 口袋陣第24章 彭玉麟第64章 淮揚水師第309章 沒有最好第79章 夫人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47章 容閎第214章 小喜兒第289章 國土第216章 不同的騎兵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33章 山雨欲來第213章 立場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38章 咸豐第151章 辦報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57章 誰入地獄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19章 紫禁 穢第262章 賣國成性第163章 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