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立場

紀澤怒不可遏的將曾國痛斥了一番,又將那情報了一桌子。衆人少見吳王發這麼大的脾氣,均是屏住了呼吸,大氣也不敢多喘一口。

曾紀澤罵過之後,氣消了幾分,杜聿光便向下人們示意,叫他們將桌上打掃乾淨,接着寬慰道:“川民作亂的聲勢雖然不小,但畢竟是羣匪民罷了,手中無槍無炮,又沒經過什麼訓練,用不了多久,相信便會被西軍撲滅。”

“你休要小瞧亂民的能耐,當年宋軍入川,蹂躪百姓,惹得民怨騰揭竿而起,宋廷費了多大的力氣才平定叛亂。當年宋朝尚處於安定時期,自然有的是人馬,有的是時間去平定叛亂。而我大明正處在集中兵力滅太平天國的關鍵時刻,湘王惹出了這等亂子,實不知給國家添了多大的麻煩。”曾紀澤怨氣不減,彷彿他對他的這位九叔忍耐了很久,到這個時候卻再也壓制不住心頭的那口怨氣。

“唉,對待川民這件事上,湘王確實是負有一定的責任的。我只怕依湘王那性子,平起叛亂來會收不住手腳,把整個四川屠一遍也說不定。”杜聿光心有憂慮。

說來四川這地方也真夠倒黴的,因其有易守難攻的蜀道之險,使得歷朝歷代以來,那裡都是最難攻克的地區之一。而每當新的統治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下四川之後,便將滿腔的怨氣撒在了川人身上,於是,一幕又一幕的屠殺慘劇便不斷的重複上演。從宋軍到蒙古人,從蒙古人到張獻忠,從張獻忠再到清軍,現下,他們又遇上了一個心狠手辣之程度絕不遜於前邊那幾位先輩的曾國。

所以說,投胎還是個技術活,有眼光的投到了北京那地方。那裡的人民自唐以降,是遼人來了,降。金人來了,降。蒙古人來了,降。明軍來了,降。農民軍來了,降。清兵來了,降。

總之不管你是異族還是族,只要殺到咱城下咱就降。所以說投胎到北京就是好,誰來了誰就是咱主子,這樣聽話的奴才,哪個主子又捨得呢,給塊骨頭聽聽汪汪叫也好啊。

川人就不同血性地漢子,寧死不屈,於是便有了無數次地“湖廣填四杜聿光猜得沒錯,曾國這個劊子手是絕對不會對川人手軟的。

“湘王治川的手段雖然有所不妥,那些叛民們公然打出造反的旗號,湘王用些霹靂手段血腥~壓,也不能說是有錯。想當初太平天國盤踞江南之時,湘軍不就是這樣對付助匪之民地嗎。”李鴻章對湘王倒是給予了幾分肯定。

他理論上將被朝廷委爲直隸省長,但因直隸很多市縣尚未攻克,故李鴻章只能暫居於濟南,提前草創他的領導班子。鑑於李鴻章是原淮軍的軍事高參,曾紀澤便也讓他暫時參與下軍機。

“蘇這話就不當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湘軍打出地是‘保明教’地口號。太平天國乃邪魔異教。對於頑固不化地匪民予以嚴懲也是無奈之舉。而咱們大明地口號是‘驅逐滿奴。恢復中華’。而川民暴亂。無非也是壓迫太重。爲活命不得已而爲之。兩者還是有本質性地區別地。絕不能簡單地用同樣地方法對待。

”杜聿光話深得曾紀澤之心。他不愧爲黃浦軍官學堂出身地新式軍官。

“杜參謀言之有理。四川之亂。根本就在於湘王治川無方。非在於川人不願臣於大明。若想從根本上瓦解叛衆。那就必須嚴厲約束西軍。立即停止劫掠殘害百姓。以寬政治民。如此。方可斷了川民從賊之心。然後再剿撫並重。才能儘快地收拾了四川地爛攤子。”曾紀澤遠在萬里之遙。卻很清楚四川叛亂地根源。

李鴻章見曾紀澤也這般表態。便不再發言。杜聿光卻道:“只怕湘王是不會這麼想地。”c.手機看小說訪問

“哼。本王地這位九叔啊。若再容你胡鬧下去。豈不斷送了大明地江山。”曾紀澤決定不再妥協不去。他要抓住這一次地機會。給曾國以沉痛一擊。當即便拂袖道:“蘇侯。你就爲本王執筆寫一道奏摺。向皇上參他湘王治軍無方。激起民變。嚴重影響了朝廷愛民地形象和正在進行地戰爭。看皇上怎麼對待此事。”

李鴻章當場就愣了。他哪想到曾紀澤要讓他來執筆寫這道“告狀”地奏摺。如此一來。豈不公然表示自己是站在王這一邊。明着要與湘王作對嗎。

李鴻章由一介幕僚混成了如今的封疆大吏,他的仕途榮辱其實與曾紀澤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而外人也一直把他李氏看作是曾紀澤一系的骨幹力量。

然而李鴻章本人卻並不這麼

長久以來,他在輔佐曾紀澤的同時,一直對曾國保關係,他試圖在二人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便是因此,在曾紀澤每一次針對曾一的事件中,他都極力的將自己裝扮成一個旁觀者。而他的這種做法,在大明創立之後就更加的明顯。

但這一次,曾紀澤卻容不得他做騎牆派,利用這個機會,要逼他表明立場。

“王爺,目下大戰在即,東兩軍更當保持友好相處的局面,王爺在這個時候參奏湘王,是否會對正在進行的戰爭造成不利的影響呢。”李鴻章以大局來壓他。

曾紀澤哼了一聲:“你以爲四川出了這等亂子,本王還指望着西軍能在滅太平天國這一戰上出力嗎。既然我這王叔不爭氣,那本王就自己滅了那李秀成。”

曾紀澤的話令在場的二人都吃了一驚,李鴻章忙道:“王爺,太平軍戰鬥力雖不及我東軍,但自盤據開封之後,歸附者猶如蟻聚,李秀成麾下之兵,只怕不下四十萬。就算剔除老弱之衆,至少也有精兵十萬左右。

而我東軍總計過八萬餘人,南方沿海、直隸、江蘇等地駐防之軍又調動不得,單憑不足三萬的人馬對付太平軍,似乎有點力不從心啊。”

看來李鴻章的軍事思想與杜聿光這等年輕崛起之秀產生了不小的差距,大明軍隊發展到了今天的地步,已經進化成爲一支完全的熱武器化現代軍隊,其僅步兵連中裝備了相當數量的大炮,還建立了獨立的炮兵團,以及世界上唯一個機槍營,同時也擁有了機動能力與火力完美結合的槍騎兵師。

再加上縱橫亞的蒸汽艦隊,明軍的綜合戰鬥力已稱得上是東亞第一,就算是與英法開戰,這兩國如不從本土大規模調動遠征的話,也將不是明軍的對手。當然,這支明軍只包括曾紀澤統轄下的東軍,至於西軍,人數雖然號稱有十五萬之衆,但其真實戰鬥力,卻只比當初的湘軍有了一點的進步而已。

至於李秀成的太平軍,儘管定都封之後,太平軍的數量雖然劇增,但由於地處內陸,很難再像從前那樣從洋人處走私到槍炮,僅僅依靠捻軍騎兵的加入,太平軍此時的戰鬥力與當年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在這種軍事格局下,李章還仍爲太平軍數量的優勢對東軍將是致命的威脅,這不但是低估了東軍的戰鬥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在軍事上的保守與落伍。

“蘇呀,你莫非忘了嗎,當年的太平軍有百萬之衆,最後難道不是被不足三十萬的湘淮兩軍擊敗的嗎?槍炮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放眼環球世界,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中,人數的優勢已不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更何,千百年來,人海戰術從來就不是致勝的第一要素。”曾紀澤拍着他的肩膀,用給小學生上課的口氣說道。

“聿光,你那幾本從德國購來的關於步炮聯合作戰的書拿來。”曾紀澤指着書架道。杜聿光從那一排厚厚的書中抽出了兩本,曾紀澤將之交到了李鴻章手裡,道:“這是德意志一位軍事家寫得關於當代戰爭的前沿理論,蘇侯有時間可以多看一看,從這裡面你一定可以找到本王此戰必勝的理由。”

李鴻章莫名其妙的被數落了一番,手捧着那兩本書有點不知所措,曾紀澤卻又板起了臉,用無可質疑的口吻說道:“本王心意已決,蘇侯,這參湘王的奏摺,你到底願不願意代本王執筆?”

朝廷委任李鴻章爲直隸省長的詔令尚未下達,在沒有正式成爲封疆大吏之時,李鴻章仍然只是吳王轄下的一名市長而已,他的仕途牢牢的掌握在曾紀澤的手中。他很清楚,這一次只要他敢說一個不字,吳王會毫不留情的翻臉,只消其幾句話,便可輕鬆的令皇上改變主意,而自己青雲直上,大殿宏圖的藍圖,亦將隨之煙滅。

又到了選擇的時候。十年前,他選擇了投奔於曾皇門下,從而聲名雀起。四年前,他又選擇跟隨吳王創立淮軍,所以才能成爲東系舉足輕重的人物。而現在,他試圖擺脫那種爲人操縱的處境,但卻發現,自己所謂的仕途,只不過是天上懸下的一根細絲,將自己高的提起,看似風光無險,但只要天上那人一鬆手,他便會摔個粉身碎骨。

罷了,罷了,無論我如何的努力,終究還是逃不出他們曾家人的掌控啊。

李鴻章心中長嘆一聲,挽起袖子叫道:“拿筆來。

第283章 邊境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9章 李鴻章第289章 國土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章 湖北巡撫第306章 讓步第214章 小喜兒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40章 視死第94章 親信第280章 升級第128章 巷戰第310章 世界潮流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296章 屈服第198章 大沽口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86章 解放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52章 料事如神第38章 咸豐第35章 再度交手第94章 親信第33章 屠殺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212章 廢物第11章 洋槍營第58章 北極熊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60章 壽州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06章 背信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14章 洋教習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87章 輪迴第293章 示威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78章 瘟疫第38章 咸豐第210章 發明家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146章 派系第169章 被開明第24章 彭玉麟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3章 初顯不凡第198章 大沽口第283章 邊境第68章 同濟第85章 第一面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98章 慕王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75章 開源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4章 英國醫生第236章 空襲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292章 德意志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28章 巷戰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52章 滅滿第71章 兵工廠第298章 獵鷹第56章 軍校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57章 白話文第269章 強硬第159章 易主第52章 料事如神第97章 立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37章 國號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30章 困境第69章 整風第77章 天國信仰第228章 骨肉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97章 和平方式
第283章 邊境第131章 父子二心第218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9章 李鴻章第289章 國土第226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5章 湖北巡撫第306章 讓步第214章 小喜兒第64章 淮揚水師第140章 視死第94章 親信第280章 升級第128章 巷戰第310章 世界潮流第207章 新的敵人第296章 屈服第198章 大沽口第201章 “聖母皇太后”第179章 “女人之罪”第186章 解放第261章 改革大幕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52章 料事如神第38章 咸豐第35章 再度交手第94章 親信第33章 屠殺第129章 黃梁一夢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212章 廢物第11章 洋槍營第58章 北極熊第107章 官與私的爭論第60章 壽州第99章 土地之重第200章 關門打狗第110章 邪惡之師第106章 背信第118章 兵臨城下第14章 洋教習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87章 輪迴第293章 示威第286章 一夫當關第155章 驕軍必敗第78章 瘟疫第38章 咸豐第210章 發明家第311章 大陸之行第146章 派系第169章 被開明第24章 彭玉麟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3章 初顯不凡第198章 大沽口第283章 邊境第68章 同濟第85章 第一面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111章 “狼狽爲奸”第98章 慕王第149章 英國的態度第275章 開源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00章 耕者有其田第4章 英國醫生第236章 空襲第301章 反英運動第89章 阿斯本艦隊第235章 奇怪的任務第292章 德意志第308章 徵地風波第128章 巷戰第197章 和平方式第202章 罪有應得第303章 司法公正第152章 滅滿第71章 兵工廠第298章 獵鷹第56章 軍校第165章 紅頂商人第157章 白話文第269章 強硬第159章 易主第52章 料事如神第97章 立威第190章 總統的恩人第188章 四面開花第232章 有驚無險第137章 國號第259章 爲天下者第116章 絕對控制第230章 困境第69章 整風第77章 天國信仰第228章 骨肉第282章 先發制人第90章 保存實力第197章 和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