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張良用計

龍天羽班師入了隴西關,堅守長城,清點了損傷人馬,這次長城守衛戰,戰死六千人,重傷輕傷損接近一萬餘人,斬敵八萬多人,傷敵五、六萬,俘虜不計其數,敵人大多是被弓箭、滾石、炸藥所滅,伏擊佔了七成功勞,可謂以少勝多的大捷。

匈奴三十萬鐵騎,除了賀蘭關外駐守後方營地的數萬人馬外,盡數灰飛煙滅,埋骨他鄉了。

待漢軍清理完城外的現場,已經接近黃昏,陳平、黃淵、董玄武帶着神機營的人馬歸來,大軍匯合,仍有八萬多人馬,保存着戰鬥力,隨時能開赴疆場。

當晚龍天羽大堂點將,張良、曹參、陳郗、樊噲、杜青雲、袁英、酈琰、薛歐、衛胠、王周、唐世寒、楊暄業、李必、駱甲、魏無知、宣虎、蠱逢、薛歐、樅公等四十多位大小將軍以及十幾個謀士聚集隴西關內的點將堂。

傳將鼓三卯過後,龍天羽升座入堂,環顧一週,微笑道:“諸將將軍,今日我漢軍大破匈奴,這一場決戰,決定了我大漢朝數百年基業的歸屬,除去西疆的威脅,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放心對付南北聯盟的聯軍了!太傅,由你來解說一下我軍接下來應該如何部署?”

張良答道:“漢王賀蘭關一計,擊破了西域與匈奴的聯軍,匈奴大敗,三十萬鐵騎所剩無幾,西域諸國的人馬非死即傷,還有三分之一西域人被我軍看押,臣以爲,當務之急先穩西疆,派使者進入西域,讓西域諸國派來和解的使者,該與我大漢朝廷簽訂盟約,進而在西域設置護督府,駐兵監督西域諸國,成爲我漢室的藩屬國,最好將隴西長城延伸至西域一帶,可以阻抗匈奴和西域極西的番邦犯境,開拓版圖!”

“其次就是趁着匈奴大敗,挑撥起匈奴內部各部落的關係,即使冒頓單于回到草原,也無法再團結各部,糾集大軍來犯,甚至還會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匈奴右賢王已死,他的對頭左賢王卻擁兵八萬人馬駐守天山一帶的,需設法使這個左賢王部落屈服我大漢,據說左賢王呼衍部落添了聖嬰,我漢朝不防扶持這個聖嬰,讓左賢王與冒頓單于爲敵,分化草原內部,他們相互奪權,大漢便可坐收漁翁之利,等到時機成熟,再進軍草原,趕走胡虜全部退出天山以西的漠北苦寒之地!”

這兩條對策一說出,衆人眼光一亮,張良分析的正中匈奴和西域要害,能直接削弱了西疆的威脅。

龍天羽心想姜果然是老的辣,這兩條計策看似簡單,卻能解決大患,點頭道:“太傅所言極是,對付西域和匈奴,這兩項謀計恰到好處,符合此時的大局形勢,就這樣辦了,來人,御書史做筆錄,明日就擬詔,派使者出使西域和草原。”

“臣領旨!”一位御書殿跟來的御史在旁接。

龍天羽繼續問道:“太傅對接下來我軍如何出兵伐中原之事,有何見解?”

張良沉吟道:“目前中原南北聯盟勢力做大,以黃河爲界,南北呼應,如果從函谷關冒然出兵,無論先攻哪一方,都會受到另一方的襲擊,斷了補給和後路,腹側受敵,倘若同時出兵,兵力不足,恐力不及,故而伐南還是伐北,就需要一個策略選擇,北有古登口做跳板,從草原切入衛地後方,南有長江天險,大軍順流而下,直逼南聯盟的側位,均有機會,只是依目前的大局來看,先伐衛,後伐楚,更容易成功!”

龍天羽喔了一聲,問道:“如何見得?”

張良回覆道:“函谷關有韓信掌兵近二十萬,雖被南北盟軍擋住去路,卻也足以自保,如果我軍增援十萬,三十萬人馬對抗任何一支盟軍,兵力上都不見優勢,因此我軍必須出奇兵,如今西疆安定,完全可以調兵出了賀蘭關,進入草原邊界,繞走賀蘭山,從古登口進入五原、河套一帶,定然打衛軍個措手不及,衛地危急,衛曉峰必然會分兵回防,到時候北聯盟羣龍無首,韓信趁機渡河襲擊,北盟軍人數雖衆,但並不一心,甚至還有舉起不定想要投靠漢軍的諸侯王,這樣一來,迎頭痛擊之後,在安撫分化,拉攏黃河背面的諸侯,如殷王彭越,此人在分封天下之前,與我軍交往甚密,可派使者暗中拉攏過來,如果能內外夾攻,定能顛覆北盟軍!”

龍天羽聞言陷入沉思,若此計成功,就能掃除黃河北面諸侯,到時候就能集中兵力對付南盟軍了。

張良繼續說道:“之所以選擇北盟軍而不選擇南面諸侯,一來因爲地勢原因,背面諸侯勢力較小,佔據中原核心地帶,一馬平川,易攻不易守,可以雷霆之勢橫掃諸侯勢力,而正東面地域太廣,一時無法速戰速決,很可能陷入僵持,目前滎陽、成皋、陽翟、平輿、新陽、陳留都有楚國屯兵,以鴻溝爲險,作爲阻抗漢軍出擊的防線,不易攻取!”

“二來因爲楚國人財雄厚,國力不在漢川之下,地大物博,江郎人才較多,不少爲楚國所用,猛將如雲,兵甲無數,單此一國就有與漢軍爭雄的實力,如有又集合了英布等諸侯,乃我軍大敵,必須放在最後,傾注全力去對付!”

“因此只要先平定了黃河背面,清除趙國、代國、魏國、河南王、衛國的勢力,東北與燕國結盟,到時候繞過黃河和長江順流而下,在楚國後方滋擾,讓楚軍無法在前線安心作戰,到時諸侯被我們逐一分化消滅,歸屬大漢,天下歸心,滅楚自然也不在話下了!”

龍天羽拍掌微笑道:“好,聽太傅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接下來,我大漢就按照太傅所言,進行軍事部署,逐一開展降西域、討匈奴,伐衛伐楚的計劃!”

大堂內將領全部起身,抱拳齊聲道:“臣等願帶兵伐衛伐楚,助漢王一統天下!”

“哈哈,諸位愛卿,戎馬疆場,爲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本王決不會忘記爾等的功績,筆錄官全部記下,論功行賞,日後待統一天下,開國登基之日,諸位都是開國元勳,世襲爵位,讓子孫庇廕在官祿之下,享受太平盛世、榮華富貴!”龍天羽一番安撫的話,讓在場所有將領心裡暖暖的,充滿了建功立業的無限激情和鬥志。

“接下來,由張良太傅、陳平督察使、上官鴻起草與西域番邦的信函,讓西域諸國知道我漢軍大破了西域和匈奴四十萬大軍,冒頓單于潰敗在逃,西域的諸國將士被我軍俘虜,讓他們紛紛派使者前來西川商議停戰賠款贖人,締結盟約之事,否則漢軍開赴西域,橫掃三十六國!”

“諸葛玄奇暫任命神機營副統帥,獨孤天明任命大將軍,獨孤白、獨孤華任命將軍,暫時在杜青雲麾下的騎兵團,其它客卿及劍客,皆有任命——”

“陳郗帶領左路軍,清理青銅峽谷,迅速恢復道路暢通,重新搶佔賀蘭關,其它各路軍,整編人馬與裝備,清點傷員,不日便出兵伐衛!”

“臣等遵旨——”

衆將領謀臣施禮後退出了大堂,龍天羽起身來到了大堂後院的帥府苑邸,他的臥居與女眷住所都在後院中,大內侍衛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層層把守,防禦嚴密。

龍天羽來到後庭院,就聽見後院的空地間不斷有劍刃破空的“咻咻”聲,似乎有人在仗劍而舞,修習劍法。

當他走過庭院的拱月門,就看到六七位女子正站在林蔭之下,觀賞着場中一人劍舞,練劍的女子,一襲藕荷色長裙,腰間繫着墨綠色的武士帶,頭上的青絲被素白綸巾纏住,通體上下,再無半點裝飾,衣青膚白,彼此襯托得就象夜色中高懸一輪明月,英氣逼人,隨着身形快速移動,看不清絕代芳容,但那豐腴婀娜、比例近乎完美的身形卻讓人着迷,不是墨蘭還有誰?

墨蘭身形翩若驚鴻、矯若遊龍,劍鋒一展,劍勢雄渾灑脫,凌厲無匹,舞到後來,墨蘭就象追着一個倉惶閃避的敵人在場內迅速遊走,掌中一柄劍如驚虹掣電,到處都被森森劍氣所籠罩,滿天陽光地絢麗都不及其萬一……

後世有詩讚曰:舞青鋒,霧花吹鬢攝心寒,劍氣縱橫隔秋煙,心靜如虹練;咫尺膽顫,唯稷下望斬玄;騰挪間,凌波微塵斷,墨子乘風,補遺破天。

龍天羽一陣感慨:“墨蘭的劍術似乎趨近大成,與初期劍聖相差無幾,就是自己,也未必能勝過她!”

突然,漫天劍光一斂,墨蘭突然由動而靜,仗劍背指而立,彷彿一株剛出水的翟塵蓮花,悠然無我,返璞歸真,進入了先天的境界,而諸女和龍天羽眼中猶自閃耀着方纔滿院地爍爍光華餘影。

“雙修,老子一定要雙修,放着這麼嬌美如仙的準王妃,不好好滋潤疼愛,真是曝珍殄物,辜負了上天的眷顧了。”龍天羽心中發熱,美色當前,一股腦兒想着如何勸墨蘭跟自己雙修了。

墨蘭持劍婀娜轉身望來,眸光落在龍天羽英俊的臉頰上,頓時畫眉彎曲,秋波含笑,情意綿綿,輕笑道:“漢王——”

其它女子也都看到了他,同一刻轉身,眸光投來,那種諸女回望的情景,就如同那七仙女回眸,而且還不是屬於自己的美女,看得龍天羽心裡猛跳了幾下,暗忖這樣相處下去太危險了。

由於秦夢然、葉青璇、端木清兒、林曉溪等諸女都是大劍師以上,甚至大劍師巔峰的女俠客,身上那種飄渺氣息,根本不是後宮佳麗普通女子所擁有的,一種恬靜和悠遠,接近自然之美,個個往那一站,即是入世也是脫塵的意境。

龍天羽心中暗想:如果這些俠女,能成爲自己的紅顏知己,有一天看淡了世間權力與宏圖霸業,攜手帶着她們仗劍江湖,嘯傲山林,追求武道極致,未嘗不是人生的一種超脫!

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六章 暴風雨前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血脈延續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三章 匈奴狼煙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十一章 席前比劍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四章 劍聖隕落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六章 未雨綢繆
第四章 兵變屠城第七章 血光沖天第十一章 一箭雙鵰第六章 暴風雨前第三章 誰與爭鋒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二章 篡位弒君第六章 睡臥紫塵第十二章 刻骨銘心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三章 血債討還第十章 血債血還第六章 天境高手第六章 千古罪人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三章 明主難遇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三章 京城風雲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九章 三道題目第七章 欲擒故縱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以血還血第八章 嶄露頭角第八章 炸破關門第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十一章 強秦才女第十章 治國之論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十二章 重劍無鋒第八章 項莊舞劍第四章 運籌帷幄第五章 血脈延續第四章 漢軍內奸第八章 江山血路第十二章 入蜀征程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一章 芳心萌動第九章 箏藝無雙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九章 鋒芒展露第三章 夜戰劍聖第三章 韓信私心第十章 芸熙公主第十一章 中原混戰第八章 春夢無痕第十二章 妻妾成羣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四章 漢關鏖戰第三章 藕斷絲連第三章 虞兮香魂第十章 天降神兵第十章 後嗣之憂第八章 兵變前夕第二章 作壁上觀第六章 破衛水師第三章 夜下激鬥第二章 二女爭夫第七章 反出墨家第一章 風雲將起第九章 帝王佩劍第二章 漢衛之戰第九章 大戰序幕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十章 西征匈奴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八章 行蹤暴露第八章 養精之法第十一章 天險之爭第四章 圍剿漢軍第四章 賽詩賭注第六章 神秘女子第九章 兵臨城下第十一章 計中有計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七章 論政天下第十二章 青衣遭襲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三章 匈奴狼煙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十一章 虎嘯雲動第十一章 席前比劍第十章 吻蒂絲娜第三章 刀嘯劍吟第四章 劍聖隕落第七章 破城血戰第十章 劍插腹地第二章 一親芳澤第二章 鐵騎先至第二章 空軍參戰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九章 生死與共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七章 算術法則第六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