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龍虎風雲

龍天羽對古代文化有所研究,隨口說出一段竟包括羅貫中《三國演義》、杜牧《阿房宮賦》中幾句精闢詞語糅合而成,論據說出後,在場賓客無論賢士大夫還是武侯將相皆被這幾句折服。

李月瑤咀嚼着“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的精闢之詞,秀眸異閃,不敢相信地盯着龍天羽,彷彿重新認識他一般,覺得他簡直高深莫測,不同常人。

張子房聽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開頭幾句,道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禁讚了一聲,等龍天羽一口氣說完,深覺句句均是警世良言,每一句不拘於以往的世俗之語。

柳詩詩三女美目流盼,巧笑嫣然,被他言語所拜服,恨不得立即投到君郎的懷抱,溫存受寵一番,眉梢眼角不勝歡喜。

項羽哪聽過這些古代文化中的精粹,什麼“滅六國者,六國也”根本聽不下去,劍眉鷹目,炯若寒星,嗤之以鼻道:“成者王侯敗者寇,自古弱肉強食,強者便是王權,焉能不服?嬴政一統天下難道靠的不是大秦百萬鐵騎,而是仁政民心不成?戰爭決定政治,儒墨道法、諸子百家多在虛無的形式,不切實際也!”

墨者鉅子以及儒家仕夫聽到此語,臉色頗有些不自然,衆人默不作聲,目光聚集在龍天羽身上,不知他又會說出什麼石破天驚的奇怪言論來。

龍天羽雖然不是雄辯家,卻也機靈百變,腦海一閃,又捏來一些古代名言警句爲己所用道:“孟子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秦疆域之廣曠古爍今,然則百萬雄兵征服了六國,卻征服不了民心,君王似舟,百姓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暴秦不施仁政,纔會有今日一人振臂,八方響應的局面,倘若四海生平,百姓安居樂業,誰還會起義謀反呢?只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李月瑤、柳詩詩幾女聽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同時驚訝地呼出聲來;張良雙眼發直,也感覺到這乘龍快婿的識見當世無二。

只因從商周到春秋戰國,諸侯之間的戰爭都是貴族之間的利益之爭,所以改朝換代均是諸侯權貴的人,從未有人將最底層的農民放到如此高度。

衆人半晌無語,都在沉思他的言論,張良嘆道:“好一句後之觀今亦猶今之觀昔,如此精闢的政論,即便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張儀也有所不能!”

項羽亦吃驚不小,暗忖:“這小子言舉奇特異於常人,看來才學不在母親之下,新穎更在乃父之上,以文論友好比以短攻長,只會自取其辱,不若從武功劍術上搬回一局,看他有多少斤兩?”

當下一聲長嘯打斷了衆人的附和聲,朗聲道;“公子的話果然甚有獨到之處,不知龍兄除了探討言論之外,劍術本領是否及得上詞鋒犀利呢?也好讓我等開開眼界如何?”

李月瑤眉頭一皺,心忖:“今日招集這麼多的名士大夫、貴族客卿前來意在商討復國抗秦之舉,豈能因個人話語觀點不合,便文來不成竟要武鬥,當場搦戰?”

她正欲替龍天羽一言代過,轉移話題,卻聽聞龍天羽忽然笑道:“拙藝不精不敢獨舞,前日見項公子武藝超羣,勇猛過人,實令在下拜服,倘若籍公子肯落場,天羽怎也要捨命陪君子!”

在場賓客無不驚愕,誰也想不到他竟會公然應戰下場鬥劍,如此論證宴會一下子變成風雨欲來的龍虎之爭,卻是始料不及。

龍天羽心想:“漢高祖劉季都成了我劍下之鬼,我還怕你項羽不成?老子等待今日與你相逢,已有近一年的時間,難得主動挑釁正中下懷,倘若不壓住你囂張的氣焰,日後豈有老子容身之所!”

李月瑤也是一驚,不明爲何龍天羽也如此衝動好強,做大事應該不拘小節,這個道理對方該懂得的。她哪知道在絕色美女面前,男人的自尊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張良猜出龍天羽的心思,畢竟見多識廣,知道這項籍霸氣沖天,當世少逢敵手,倘若當衆拒絕挑戰或退縮,不但損及龍天羽無敵義軍首領的形象,以後休想再向對方挑戰,正是大丈夫當斷不斷,則會反受其亂。

柳詩詩、張倩、郭鈺瑩爲情郎的氣勢所傾慕,卻也免不了擔心,既希望他能大展神威,又不願他涉身犯險,三顆芳心霍動不已。

自春秋戰國開始,武風盛行,後來演變成宴會上一種助興的形式,在《莊子·說劍》中曾有記載:“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公前比武已經成了男人之間尊嚴和價值的象徵。

項羽微微一呆,細瞧對方神態自若,非是所言爲虛,心道:“今日是你甘願應戰,倘若有失可怨我不得!”回過神來,感受着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期盼着他的回覆。

項羽站起身來,露出彪悍威武的虎軀,哈哈大笑道:“既然龍兄願意陪同項籍仗劍而鬥,在下實感榮幸,擇日不如撞日,此時想請公子賜教幾招如何?”他說的雖然客氣,但衆人都隱約感受到他迫不及待想與龍天羽一爭雌雄的慾望。

李園、郭敬、項梁等人各不作聲,兩虎相爭,究竟誰能更勝一籌,誰會敗北對他們三人來說都有利有弊,倘若項籍勝了,三大家族則會選擇他作爲復國和鞏固勢力的砥柱。

若是龍天羽贏了,便順水推舟,與沛縣義軍合作,在物資兵器上供給,借對方的軍力光復楚國,出於利益上的考慮,均是靜觀其變。

李月瑤雖不願看到任何一人血濺當場,但局面勢成騎虎,無論誰也改變不了二人的決定,同時瞥見其父以及舅舅等人的神色,才女也感覺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已經不單單是兩個男人的意氣之爭。

在場的其餘賓客卻沒有太多的想法,見局面形勢一場比鬥在所難免,各自放下高腳梔杯和炙肉美餚,興奮地期待好戲上演。

龍天羽心想:“奶奶的,來就來,還怕你不痛快答應呢?讓我見識見識名垂千古的西楚霸王到底有何真材實料!”言念及此,霍地而起,除下寬鬆的楚袍外褂,露出一身武士勁裝,陽剛之軀給人爆發力十足的感覺。

他的神態依然韻度自如,微笑道:“妙極!醉裡挑燈看劍,更助雅興,項兄,請了!”話音甫落,已邁步走出席來。

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三章 吞噬雄關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三章 生死一戰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四章 劫數天定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六章 水淹楚軍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十二章 鳳舞豔樓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九章 蒼龍遇伏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四章 建兵工廠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九章 青峰俠路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八章 行蹤暴露
第八章 劍煮英雄第七章 十面埋伏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七章 血濺戰局第八章 神秘道修第七章 波瀾叢生第三章 吞噬雄關第二章 清白之軀第五章 岌岌可危第五章 歃血爲盟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風雲前夕第三章 生死一戰第十章 滿腔熱血第十一章 劍道突破第三章 迫在眉睫第十一章 營盤反擊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五章 陰陽五行第十二章 夜戰幕府第七章 劍門出山第六章 夜奪德陽第九章 千里突襲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十二章 呂家要反第十章 青璇談心第十二章 仙子鏖戰第七章 觀星論道第八章 奸雄末路第一章 天命難測第九章 洛陽布兵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十二章 相濡以沫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一章 萬里長征第十一章 破解棋局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六章 漢王誕生第一章 追殺漢妃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八章 連環用計第十二章 羣龍歸首第九章 天降奇兵第七章 整裝待發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二章 楓林巧遇第四章 劫數天定第五章 飛天白虎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九章 夜巷伏擊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八章 連弩試威第六章 蜀地殺機第六章 沛縣起義第四章 琴簫合鳴第六章 水淹楚軍第十一章 鳳凰之心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七章 生死考驗第四章 自強不息第三章 浴血蘭溪第一章 千鈞一髮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九章 圍趙引龍第十二章 鳳舞豔樓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十一章 彭城嬌嬈第一章 輪迴之秘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二章 羣妃審問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三章 犯我者誅第五章 大漠無情第五章 兵神佈陣第十一章 夜觀星象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十二章 鬼谷經義第十二章 生死抉擇第二章 戰後雲雨第十一章 發兵入蜀第十二章 反攻開始第二章 潼關會師第九章 蒼龍遇伏第二章 青石非石第九章 巔峰武道第二章 秦始皇陵第四章 鐵血軍魂第四章 一國兩制第十二章 沙場對決第五章 巧奪鳳州第十章 血染古街第二章 半路截殺第四章 建兵工廠第四章 東楚喋血第九章 青峰俠路第八章 橫槍立馬第八章 行蹤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