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徐州會戰(二)

1938年初,隨着華北、華中的得手,日軍大本營又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華中重鎮--徐州。這裡是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點,是中國鐵路在華中地區的樞紐,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日軍瞄向徐州,意圖相當的明確,就是要打通津浦鐵路,解除日後進攻武漢的右側威脅,再由隴海鐵路西上,切斷平漢線,一舉拿下武漢,逼蔣介石投降。

日本人的如意算盤撥弄得嘩嘩作響,此舉若是成功,將給國民政府帶來致命的打擊,極有可能會打垮蔣介石的抵抗意志,最終採取與日本人合作的態度。日本人對幾千年前中國兵家鼻祖孫子的一句話領悟得相當深刻:“不戰而屈人之兵。”退一步說,即使頑固的蔣介石不投降,失去武漢,也意味着他將被趕入西南大山中,國民政府也隨之降爲中國的一個地方政權,那時蔣介石政權還能有多少權威?中國的半獨立政權可多得是,蔣介石爲各省軍閥注目的焦點,讓他下臺,必能在各省得到熱烈擁護。到時候,日本人在另起爐竈,扶植第二個大滿洲帝國。

中國的農曆春節過後,日軍大本營撤消了華北派遣軍的編制。從國內陸續調來了幾支精銳師團,組建了新的華北方面軍。由多田駿代替了寺內壽一出任方面軍的司令官,由笠原幸雄代替了板垣徵四郎出任參謀長。部隊下轄第1軍(8師團、第14師團、第20師團、第10師團)、第2軍(第4師團、第15師團、第108師團)。另外方面軍直轄第5師團、第109師團、戰車第3師團、騎兵第4旅團、獨立第11旅團、獨立第14旅團,總兵力達到了20萬人以上。

蔣介石處決了韓復榘,要與日本人在戰場上再決雌雄。但京、滬大血戰後,國軍部隊死傷慘重,現下早已是無兵可調了。迫不得已,他只有把川軍、東北軍、西北軍和山東軍這些雜牌部隊投入戰場,他手上也只有這些部隊了,本着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原則,蔣介石把這些部隊交到了李宗仁的手上。眼見部隊沒有了指望,蔣介石就只能把希望放在李宗仁的身上了,他希望李宗仁能在徐州地區創造一個軍事史的奇蹟。

剛剛進駐徐州的李宗仁非常明白蔣介石的用心,蔣介石真是太精明瞭,即使被日本人窮追猛打到這一步,也沒打算放過李宗仁這個與他爭鬥了十數年的地方實力人物。自張學良和他的東北軍被老蔣消耗掉以後,李宗仁的桂系便成了老蔣統一中國的最大障礙,雙方打打和和的十幾年,一直都是勾心鬥角的貌合神離。直到抗戰爆發,桂系宣佈支持政府抗日後,蔣介石纔對桂系稍稍的改變了態度。

日軍沒給李宗仁太多的準備時間,新上任的多田駿就組織了4個師團的兵力向徐州方向撲來。日軍第10師團(嘰谷師團),在其他幾個師團尚未就緒時,就急不可待的殺了過來。在張八嶺、岱山一線被西北軍的第31軍頑強的擋住了。日軍利用飛機、重炮做掩護,強度池河。第31軍與日軍血戰了10天,後接到李宗仁的命令,讓開正面,佔領兩側山地,放日軍第10師團過來。第10師團先後攻陷蚌埠、定遠、懷遠、鳳陽,並開始強度淮河。

負責守衛淮河防線的是東北軍于學忠的51軍,在與日軍激戰3天后,終於攔下了日軍第10師團的腳步。考慮到51軍已連戰數日,部隊損失巨大,李宗仁急令西北軍張自忠的第59軍前去增援51軍。張自忠自打“蘆溝橋事變”後,就憋着勁要和日本人血戰一場,好以此來一雪前恥。有了張自忠的支援,51軍和59軍合力將日軍阻擋在了淮河岸邊。

與南路日軍相比北路日軍進展的十分困難,因爲有了韓復榘的前車之鑑,所以士氣很高。這令南下的日軍遭到了頑強的抵抗,讓貪功冒進的第5師團(此時,板垣已奉調回國,出任日本陸軍大臣)舉步爲艱。第5師團在日本陸軍中素有“鋼軍”的稱號,而第5師團下屬的第21旅團更是號稱“陸軍之花。但是此次在臨沂地區,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會嚐到失敗的滋味。第5師團第21旅團有3個步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騎兵大隊,輜重,工兵部隊以及**舉的僞軍,共約2萬來人,向臨沂地區突進,沿途遭到龐炳勳第3軍團、沈鴻烈部的節節抵抗,第5師團第21旅團被阻擋在湯頭鎮、尤家莊一帶,距離臨沂城只有10公里。

爲了粉碎日軍在臺兒莊會師的戰略企圖,坐鎮徐州的李宗仁南線布兵於淮河兩岸,北線布鎮於騰縣一帶,分別阻擊津浦線上的南北之敵。地處北線的臨沂城,歷來都是魯南的軍事重鎮,距離臺兒莊有90公里。臨沂城一旦失守,臺兒莊也就難以維繫了。要挫敗第5師團、第10師團會師臺兒莊,進而攻擊徐州的作戰計劃,就必須把第5師團死死的擋在臨沂地區,並給第5師團予以重創,因此臨沂一戰就變得尤爲重要。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勳的第3軍團,雖然名義上是軍團編制,但實際上龐炳勳的手上只有5個團,另外就是沈鴻烈部的3個地方保安團。面對日軍兇猛的火力。龐炳勳的第3軍團傷亡極大,他連連向李宗仁發來求救電報,第5戰區參謀長徐祖貽來赴臨沂指揮,同時,李宗仁緊急從張自忠的59軍抽調部分兵力前來增援臨沂。

張自忠將軍親率4個團的援兵,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於黎明時分趕到了臨沂。龐炳勳當即要求張自忠接替臨沂城防。但張自忠將軍認爲與其消極防禦,不如以攻爲守,擊敵側背,以解臨沂之危。龐炳勳覺得這個計劃值得一試,就欣然同意了張自忠的計劃。張自忠指揮部隊暗渡沂水,以2個團的兵力向日軍發起決死衝鋒。第5師團第21旅團突遭襲擊,頓時就停止了對臨沂的進攻,讓龐炳勳的第3軍團獲得了短暫的喘息。張自忠將軍原本就是西北軍裡的一員猛將,在加上他報仇心切,因而他不顧犧牲,率領部隊發揚西北軍的大刀精神,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戰至天黑,戰區長官部認爲張自忠部已損失待盡,建議張自忠部撤出戰鬥。這一刻,李宗仁已被張自忠的英勇所感動,他覺得不能讓張自忠部損失待盡,因此決定用自己的桂系部隊替換下了張自忠部。誰知張自忠已經殺紅了眼,並沒有執行他的命令。同日,龐炳勳軍團也組織部隊對日軍發動了反攻,張、龐兩軍從前後夾擊日軍,經過一夜的激戰,先後佔領尤家莊、傅家屯一線。天亮後,兩軍再次發起攻擊,將第5師團第21旅團趕出了臨沂地區。

此次作戰,張、龐兩軍共約傷亡3000多人,但日軍亦被消滅1000多人,**舉的僞軍被打死打傷3000餘人。在這次戰鬥中,國軍部隊擊斃了日軍第21旅團第11聯隊長野裕一郎大佐,還有聯隊參謀年田少佐。此次戰鬥的勝利,不但打疼了第5師團,也震驚了武漢的蔣介石。他對張、龐兩軍的戰績感到異常的高興,蔣介石大筆一揮,親自下達了對張、龐兩軍的嘉獎令,號召全軍部隊都要向張、龐兩軍學習。蔣介石對張自忠更是大加稱讚,他高興的對侍從們說道:“好漢到什麼時候都有種,這張自忠一上戰場,就用日本人的血爲自己洗刷了恥辱。”65

臨沂之戰,張自忠用實際行動征服了國人。國人一改過去斥之爲漢奸的態度,轉而向張自忠將軍投去了崇敬的目光。但真正被張自忠將軍感動的,還是第5戰區的官兵們。首先是這次被困臨沂的龐炳勳將軍,當他向李宗仁求援時,聽說援兵是張自忠的59軍,龐炳勳的心裡就直打鼓,心說怎麼派他來了,看來這下我第3軍團是在劫難逃了。原來張自忠和龐炳勳早就認識,當年他們都是馮玉祥的部下。只是當年有過一些誤會,致使這麼多年以來,就從沒聯繫過。這次,張自忠不計前嫌,拼死相救,這讓龐炳勳的心裡感到了極其的慚愧。他心悅誠服的說道:“自忠將軍不不計前嫌,爲人光明磊落,關鍵時刻,冒死來援,真是讓我龐某人感到汗顏啊!”

雖然張、龐兩軍打退了第5師團的進攻,但只是暫時緩解了第5戰區的壓力。津浦路正面嘰谷廉介的第10師團卻異常的囂張,他認爲當面的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攻佔徐州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便不顧其他友軍部隊的配合,孤軍向徐州地區突進。

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55章 再戰上海(七)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204章 鐵血孤城(四)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162章 訓練新兵(上)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33章 血染大武漢(十)第232章 滇緬大反攻(一)第112章 敵後游擊戰(十一)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5章 鐵血孤城(五)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28章 血染大武漢(五)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209章 回家(下)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133章 血染大武漢(十)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74章 大撤退(二)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224章 勾心鬥角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32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下)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199章 浴血叢林(五)第156章 湘北大捷(五)第161章 打魚風波第180章 光復青川鎮(四)第49章 再戰上海(一)入取通知書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2章 鐵血孤城(二)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231章 團圓飯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80章 光復青川鎮(四)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149章 北上還是南下(下)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76章 大撤退(四)第116章 中條山之戰(一)第189章 74軍遭遇慘敗第36章 盛大的婚禮第176章 同室操戈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211章 四戰長沙(二)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87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7章 九一八事變(下)第5章 初到北大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109章 敵後游擊戰(八)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13章 敵後游擊戰(十二)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62章 浴血山西(三)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8章 日軍入關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
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55章 再戰上海(七)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204章 鐵血孤城(四)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162章 訓練新兵(上)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33章 血染大武漢(十)第232章 滇緬大反攻(一)第112章 敵後游擊戰(十一)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5章 鐵血孤城(五)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128章 血染大武漢(五)第239章 茶山坳大捷第209章 回家(下)第140章 江南戰火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133章 血染大武漢(十)第171章 日軍敗退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74章 大撤退(二)第144章 閤家團聚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224章 勾心鬥角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32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下)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199章 浴血叢林(五)第156章 湘北大捷(五)第161章 打魚風波第180章 光復青川鎮(四)第49章 再戰上海(一)入取通知書第27章 南京夫子廟(下)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2章 鐵血孤城(二)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231章 團圓飯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80章 光復青川鎮(四)第40章 西安事變(四)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149章 北上還是南下(下)第197章 浴血叢林(三)第76章 大撤退(四)第116章 中條山之戰(一)第189章 74軍遭遇慘敗第36章 盛大的婚禮第176章 同室操戈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65章 浴血山西(六)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211章 四戰長沙(二)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92章 晉南戰事(中)第187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7章 九一八事變(下)第5章 初到北大第2章 東北的危局第109章 敵後游擊戰(八)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13章 敵後游擊戰(十二)第215章 四戰長沙(六)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9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中)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194章 宜春整訓第62章 浴血山西(三)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18章 日軍入關第134章 血染大武漢(十一)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