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

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家喻戶曉,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就是寫“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在劉備陣營當中,與劉備關係最爲親密的,當屬關羽和張飛,三人超過了魚水關係,簡直成爲了一體。

然而,無論是《三國志》,還是其他史書,都對“桃園三結義”沒有記載,而且按照年齡,關羽要比劉備大。“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概到了宋元時期,纔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

“桃園三結義”雖然是虛構的,但劉關張之間的手足之情,卻是真實的。《三國志》說,劉備與關羽、張飛三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關張二人,一生追隨劉備,不避艱險,在大庭廣衆的時候,他倆都是站在劉備身後,“侍立終日”。

《三國志》還說,“關羽與備,義爲君臣,恩猶父子。”這就不是兄弟,而是君臣和父子了。《三國志》說,關羽年長數歲,張飛拿他當兄長對待。從史書記載來看,劉關張三人的關係,確實不同尋常,是親密無間的。

《三國志》記載,關羽,字原本叫長生,後改爲雲長,是山西運城人。關羽早年犯罪,逃亡到涿州,結識了劉備,得到過劉備幫助。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關羽與劉備、張飛一起投軍,從此一生跟隨劉備,生死與共。劉備對待關羽和張飛,就像親兄弟一樣,每天形影不離,連睡覺都在一個牀上。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兵敗,關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曹操十分器重關羽,任命他爲偏將軍,給予他特別優厚的待遇。但曹操通過觀察關羽的神態,感覺他並沒有長久留下來的意思,便讓張遼去試探關羽。

關羽感嘆地說:“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但我已經受了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能背棄他,所以,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不過,我一定要立功報答曹公,然後才離開。”曹操聽了,十分佩服關羽的義氣和坦蕩胸懷。

不久,官渡之戰爆發,曹操命張遼和關羽爲先鋒,去攻擊袁紹的大將顏良。關羽遠遠望見顏良的旗幟和傘蓋,便揚鞭催馬衝入萬軍之中,一刀將顏良斬於馬下,割下他的首級回來。袁紹手下諸將,無人敢擋。曹操大喜,立即封關羽爲漢壽亭侯。

通過這一仗,關羽知道了劉備就在袁紹軍中,便要離去。曹操捨不得,對關羽重加賞賜。關羽把這些賞賜全部封存留下,寫信告辭,毅然去投奔劉備。

曹操的部將想去追擊,曹操說:“雲長是天下義士,他是各爲其主,不要追了。”《三國演義》虛構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現實中雖然沒有那麼精彩,但照樣能夠表現出關羽的義重如山。

關羽是劉備手下第一大將,勇冠三軍,威震華夏。他跟隨劉備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赤壁之戰以後,關羽鎮守荊州,獨擋一面。他水淹七軍,大敗曹仁,擒獲于禁,斬殺龐德,使曹軍聞風喪膽。

不過,《三國演義》中表現關羽勇武的故事,像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義釋曹操等,都是虛構的。

關雲長單刀赴會,是有史書記載的。《三國志》說,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與東吳發生摩擦。孫權要求劉備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肯。當時魯肅屯軍益陽,與關羽對峙。魯肅邀請關羽會見,雙方約定,參會人員只能隨身攜帶單刀。

在會談中,魯肅要求歸還三郡。沒等關羽答話,關羽部下就嚴辭拒絕。關羽假裝發怒,喝斥部下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懂什麼?”然後,抓刀起身離去,東吳方面沒敢阻攔。

事情雖然沒有《三國演義》描寫得那麼驚險,卻也是充滿了危機。單刀赴會,表現了關羽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關羽刮骨療毒,也是有史書記載的。《三國志》說,關羽曾被曹軍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就疼痛不止。醫生說:“這是因爲毒已經浸入骨頭,必須剖開臂膀,颳去骨頭上的餘毒,才能痊癒。”當時,關羽正在與部將對坐宴飲,便伸出手臂,讓醫生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並無麻藥止疼,關羽臂上鮮血淋漓,接血盤子都裝滿了,刀刮骨頭哧哧作響,衆人都驚恐木呆,關羽卻像沒事一樣,照常吃肉喝酒,談笑自如。不過,關羽並沒有下棋,而且爲關羽治療的,也不是名醫華佗,而是其他醫生。

關羽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傲。馬超投奔劉備以後,關羽給諸葛亮寫信,問馬超才能如何,能與誰相比?諸葛亮知道關羽不喜歡有人超過他,回信說:“馬超文武兼備,是一代豪傑,屬於黥布、彭越一類人物,可以與張飛相比,但趕不上您美髯公那樣的超逸絕倫啊。”

諸葛亮給關羽戴了一頂高帽子,關羽果然很高興,時常把這封信拿給賓客們看,到處炫耀。

劉備當了漢中王之後,任命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關羽很滿意,但聽說老將黃忠也被任命爲後將軍,又發怒了,說:“大丈夫怎麼能與老兵爲伍呢?”不肯接受任命,經過使者反覆勸說,才接受下來。

關羽鎮守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他本來應該與孫權交好,共拒曹操,但關羽驕傲自大,自恃勇力,輕視孫權。孫權派出使者,請求娶關羽的女兒做兒媳婦,這是多好的和親機會啊,而且按照孫權的身份,並不辱沒關羽,關羽應該是高攀。

可是,關羽不僅拒絕了婚事,還辱罵使者。孫權知道以後,非常憤怒。當然,關羽大概心裡清楚,孫劉兩家日後必會成爲敵人,因而拒絕婚事,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方式方法欠妥。

公元219年,孫權趁着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之際,在背後偷襲關羽。關羽疏於防備,敗走麥城,與兒子關平一同被害,終年六十一歲。

關羽忠義仁勇,在民間有着崇高的威望,人們尊稱關羽爲“武聖”,把他作爲神來崇拜,特別是關羽不慕榮華富貴、對劉備至死不渝的深情厚誼,更爲人們所景仰。“桃園三結義”中的另一個人物張飛,也同樣被人們所稱道。

《三國志》對張飛的記載並不多,只有千字左右。張飛,字翼德,涿州人,與劉備是同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志同道合,親如兄弟,一同投軍,從此生死相依。

張飛勇猛過人,與關羽並稱爲“萬人敵”。在當陽長阪坡大戰中,劉備命張飛率二十名騎兵斷後。張飛據守河邊,拆斷橋樑,圓瞪雙眼,立馬橫矛,喝聲如雷,大叫:“我是張翼德,誰人敢與我決一死戰?”曹軍驚恐,全都不敢向前,劉備等人得以脫險。《三國演義》對此有精彩描寫,大體符合史書記載。

張飛粗中有細。在攻取益州的時候,張飛和諸葛亮率軍溯江而上,分兵平定沿途郡縣。張飛攻破江州,活捉了巴郡太守嚴顏。張飛讓嚴顏投降,嚴顏說:“你們無禮,侵奪我州。我州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

張飛大怒,喝令推出斬首。嚴顏面不改色,視死如歸。張飛佩服其忠義,釋放了他,好言勸慰,把嚴顏作爲賓客對待。嚴顏受到感動,願意歸順,張飛因此一路順利,很快到達成都,與劉備會師。《三國演義》對張飛義釋嚴顏,也有精彩的描寫。

在攻取漢中的時候,張飛大戰張郃。張郃是曹魏名將,兩軍對峙五十多天,不分勝負。後來,張飛親率一萬精兵,從另外一條道路襲擊,大敗張郃,曹軍死傷無數。張郃走投無路,只好棄馬爬山,只帶了十幾個殘兵逃走。

《三國演義》第二回,寫了“張翼德怒鞭督郵”,其實,那是劉備乾的,羅貫中爲了刻畫張飛暴躁的性格,張冠李戴了。另外,張飛在葭萌關與馬超大戰,也是虛構的。

張飛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性格暴躁。張飛與關羽有一點正好相反,關羽對士大夫傲慢卻善待士兵,而張飛尊敬士大夫卻對士兵粗暴。劉備經常告誡張飛說:“你刑罰殺戮過重,又天天鞭打屬下,這是招禍的做法啊。”可是,張飛就是難以改正。

公元221年,劉備東伐孫權,要爲關羽報仇,讓張飛率軍同行。臨出發之前,張飛屬下將領張達和範疆,因爲不能忍受張飛的暴虐,將張飛刺殺,割下他的首級,投降了東吳。張飛享年五十七歲。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情同手足,恩若兄弟,在封建社會實屬罕見,是君臣關係最好的典範,爲歷代人們所稱讚。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虛構的,但這種重情重義的精神,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是歷代社會都需要的。所以,“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纔會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一直到今天,還產生着強大的正能量。

在《三國演義》中,突出表現了蜀國的“五虎大將”,可是,在史書記載中,卻沒有這樣的官職,也就是說,蜀國並沒有“五虎大將”的名稱。

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59、漢順帝順從宦官49、誠信君子範式55、鄧太后臨朝稱制18、以柔治國光武中興40、道教正式創建25、孤膽將軍耿純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46、一代賢王劉蒼23、“大樹將軍”馮異45、竇憲滅掉北匈奴18、以柔治國光武中興45、竇憲滅掉北匈奴35、劉秀的兒子們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47、仁德太守許荊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66、宦官殺害大將軍52、吳祐仁義執法60、樑太后臨朝聽政72、天下大亂天子流浪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68、黃巾起義動搖天下39、佛教傳入中國59、漢順帝順從宦官精選2、東漢也有“將相和”71、王允設計誅董卓69、宦官又殺一個大將軍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精選5、道教是怎樣建立的61、樑冀專權跋扈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47、仁德太守許荊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言和目錄33、劉秀的文臣們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精選10、樂極生悲只當了二十七天皇帝46、一代賢王劉蒼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1、義烈之女羊子妻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60、樑太后臨朝聽政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35、劉秀的兒子們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17、滅公孫統一天下50、義烈之士朱暉46、一代賢王劉蒼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和目錄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34、劉秀的女人們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57、閻太后又立小皇帝50、義烈之士朱暉52、吳祐仁義執法69、宦官又殺一個大將軍精選5、道教是怎樣建立的65、朋黨對抗宦官25、孤膽將軍耿純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52、吳祐仁義執法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45、竇憲滅掉北匈奴60、樑太后臨朝聽政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20、寇恂功績堪比蕭何40、道教正式創建19、鄧禹智勇賽過張良45、竇憲滅掉北匈奴52、吳祐仁義執法50、義烈之士朱暉46、一代賢王劉蒼25、孤膽將軍耿純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21、耿弇用兵媲美韓信51、義烈之女羊子妻64、宦官禍亂朝綱4、禍起蕭牆兄長被殺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9、漢順帝順從宦官12、劉秀滅掉赤眉軍14、行仁義招降竇融29、強項令不向權貴低頭48、愛民模範第五倫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
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59、漢順帝順從宦官49、誠信君子範式55、鄧太后臨朝稱制18、以柔治國光武中興40、道教正式創建25、孤膽將軍耿純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46、一代賢王劉蒼23、“大樹將軍”馮異45、竇憲滅掉北匈奴18、以柔治國光武中興45、竇憲滅掉北匈奴35、劉秀的兒子們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47、仁德太守許荊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66、宦官殺害大將軍52、吳祐仁義執法60、樑太后臨朝聽政72、天下大亂天子流浪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68、黃巾起義動搖天下39、佛教傳入中國59、漢順帝順從宦官精選2、東漢也有“將相和”71、王允設計誅董卓69、宦官又殺一個大將軍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精選5、道教是怎樣建立的61、樑冀專權跋扈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47、仁德太守許荊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言和目錄33、劉秀的文臣們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精選10、樂極生悲只當了二十七天皇帝46、一代賢王劉蒼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1、義烈之女羊子妻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60、樑太后臨朝聽政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35、劉秀的兒子們28、馬革裹屍遭遇冷落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17、滅公孫統一天下50、義烈之士朱暉46、一代賢王劉蒼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和目錄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34、劉秀的女人們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57、閻太后又立小皇帝50、義烈之士朱暉52、吳祐仁義執法69、宦官又殺一個大將軍精選5、道教是怎樣建立的65、朋黨對抗宦官25、孤膽將軍耿純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52、吳祐仁義執法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45、竇憲滅掉北匈奴60、樑太后臨朝聽政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20、寇恂功績堪比蕭何40、道教正式創建19、鄧禹智勇賽過張良45、竇憲滅掉北匈奴52、吳祐仁義執法50、義烈之士朱暉46、一代賢王劉蒼25、孤膽將軍耿純精選9、太監就能發動政變立皇帝21、耿弇用兵媲美韓信51、義烈之女羊子妻64、宦官禍亂朝綱4、禍起蕭牆兄長被殺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9、漢順帝順從宦官12、劉秀滅掉赤眉軍14、行仁義招降竇融29、強項令不向權貴低頭48、愛民模範第五倫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