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天下大亂天子流浪

天下大亂天子流浪

董卓被誅殺了,但他的部隊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董卓統兵多年,總有一些親信死黨,他的部下率兵攻入長安,殺了王允,漢獻帝被迫離開長安。堂堂天子,竟然顛沛流離,四處漂泊,幾乎無容身之地。這豈不是咄咄怪事、天下奇聞嗎?

《後漢書》記載,董卓的嫡系部隊,是涼州兵。涼州兵兇悍,軍紀敗壞,戰鬥力卻很強。董卓死後,如何處置涼州兵,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王允犯了致命的錯誤。

有人向王允建議,赦免董卓的部下,以安軍心。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也派人到長安,請求赦免。這本來是穩定局勢的好機會,可王允嫉惡如仇,又書生氣十足,嚴詞拒絕了。王允的打算是,取締全部涼州兵,以絕後患,並派關東的軍隊進駐涼州,去解散他們。

這樣以來,便謠言四起,說王允要殺掉所有的涼州人,整個涼州,都人心惶惶。李傕、郭汜恐慌,打算解散部隊,各自逃命。

武威人賈詡卻勸阻了他們,說:“各位要是丟下軍隊,獨自逃生,那麼,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起來。不如集結軍隊,攻打長安,替董公報仇。事成,可得天下;不成,再逃走也不遲。”

衆人都說好,於是整頓兵馬,結盟發誓,打着爲董卓報仇的旗號,殺向長安。賈詡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人,後來成爲曹操的重要謀士。

王允聽說李傕兵犯長安,急忙派將軍胡軫、徐榮率軍迎敵。不料,胡軫曾是董卓的部下,想爲董卓報仇,於是殺了徐榮,率軍投降了。

李傕率軍東進,沿途收羅了不少董卓部隊的散兵,到達長安城的時候,已經擁有十多萬人。另外,董卓的其他部下樊稠等人,也率兵前來爲董卓報仇。各路兵馬會合,聲勢浩大,把長安城圍得水泄不通。

王允本是文官,沒有掌管過軍隊,長安城中兵馬也不多。王允見形勢危急,急忙頒發皇帝詔令,徵調各地兵馬前來。但各地已經對朝廷失去了信心,都擁兵自保,不肯相救。皇帝的詔令,形同廢紙了。

王允只好獨自守城,守了八天,城內又有董卓餘黨叛亂,裡應外合,長安城被攻破。李傕他們殺了王允,挾持了漢獻帝,又縱兵搶掠,朝廷和長安百姓,再一次遭殃。呂布逃走,先後投靠袁術、袁紹、張邈等人,也曾經稱霸一方,後來被曹操所殺。

攻入長安的部隊,分屬多個將領,並沒有統一的指揮和領導。於是,各個將領之間,爲了爭權奪利,便開始互相攻打。李傕殺了樊稠,又與郭汜互相殘殺。

漢獻帝雖然沒有了天子權威,卻仍然是一塊金字招牌,是各路兵馬爭奪的對象。郭汜想把漢獻帝劫持到他的軍營去,李傕迅速率兵來搶,雙方混戰,箭都射到皇帝身邊,差點把漢獻帝射死了。

後來,楊奉率軍趕來支援李傕。郭汜見奪帝無望,一怒之下,轉而劫持了公卿大臣。這樣,朝廷一分爲二,皇帝在李傕手裡,公卿大臣們則由郭汜控制着。試想,這樣的朝廷,還算朝廷嗎?

李傕索性把皇宮裡的金銀財寶全部搶走,甚至把宮女的財物都洗劫一空,然後一把火把宮殿燒了個精光。漢獻帝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只得住到李傕的軍營裡。李傕派兵看守,斷絕內外聯繫,堂堂天子,成了囚徒。

李傕與郭汜繼續在長安城內混戰,互相攻打數月,死了上萬人,房屋多被燒燬,長安城幾乎變成一片廢墟。人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朝不保夕,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董卓的另一部將張濟,從陝地趕來,想要調解李、郭二人的矛盾,提出把漢獻帝遷到弘農去。弘農是東漢的一個郡,位於長安和洛陽之間。李傕與郭汜都打得精廢力盡了,只好同意。經過商議,由郭汜、楊奉等人,共同“護送”漢獻帝去弘農。

車駕出發之後,郭汜卻另有打算,他想把天子挾持到郿地去,那裡是他的地盤。但其他人都不同意,郭汜勢單力薄,只好返回長安,去與李傕商議。其實,楊奉等人也有私心,他們是想自己挾持皇帝。

漢獻帝車駕走到華陰,駐守華陰的將軍段煨,見皇帝駕到,便把漢獻帝請到他的軍營中。段煨倒有忠義之心,對皇帝恭恭敬敬,侍奉得十分周到。漢獻帝很知道好歹,便想留在段煨營中不走了。

可是,楊奉等人豈肯罷休,誣衊段煨造反,舉兵攻打,想奪回漢獻帝。雙方激戰十幾天,不分勝負。

郭汜返回長安後,與李傕商議,兩人都後悔放走了漢獻帝,於是迅速領兵來追,正遇段煨與楊奉等人大戰,便立即參戰。結果,段煨戰敗,楊奉逃走,漢獻帝又落到了李傕和郭汜的手裡。

跟隨皇帝的官吏士卒死傷殆盡,皇帝的用物及法典資料全都丟光。皇帝侍衛沮俊拼死博鬥,受傷落馬,李傕下令殺了他。沮俊臨死前大罵:“你們這些亂臣賊子,如此逼迫皇帝,天地不容。”

李傕等人重新挾持了皇帝,讓漢獻帝露宿野外,如同俘虜一般。正在這時,楊奉又整頓兵馬,與董承、韓暹等人聯合,再來攻擊李傕。李傕不敵,丟棄獻帝,大敗而逃。漢獻帝又落到楊奉、董承手裡了。

楊奉等人恐怕再生意外,連夜催促漢獻帝東行,車駕都損壞了,皇帝只好步行。到了黃河邊,岸高十幾丈,他們把皇帝用繩子繫着縋下去,其他人只好閉着眼睛往下跳,被摔死摔殘的不計其數。

楊奉事先在黃河邊準備了船隻,但船少人多,大家爭先恐後往船上爬,船上擠滿了人,許多人仍然死抓着船幫不放手。董承拔出劍來,一頓亂砍,船倉裡留下一大堆手指頭,許多人凍死淹死在河裡。

好不容易過了黃河,漢獻帝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飽受摧殘,又驚又怕,又冷又餓,幾乎挺不過去了。楊奉他們尋了個百姓家,讓漢獻帝稍事休息,熬了點粗米飯給他吃。

天明之後,楊奉找了輛破牛車,讓皇帝坐着,繼續趕路。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安邑。安邑,在現在山西的夏縣一帶,當時是河東郡的治所。漢獻帝暫時居住在安邑,有一年時間。

漢獻帝在安邑住下後,楊奉等人自感“護駕”有功,要求封賞。於是,楊奉、董承、韓暹都被封侯,其他跟隨的人,也紛紛前來討官。漢獻帝十分大方,來者不拒,要什麼官就給什麼官,反正他封的官,已經一文不值了。由於皇帝用物都丟光了,刻印來不及,就用錐子刻畫,代替官印。

漢獻帝在安邑居住一年之後,又被挾持着回到了洛陽。但洛陽早已被董卓燒燬,破敗不堪。糧食不夠吃,許多人只能挖野菜充飢,漢獻帝也常常餓肚子。堂堂天子,過了幾年飢寒交迫的生活。這個時候,軍閥混戰,天下大亂,很多人都不記得有皇帝了。

公元196年,曹操打算挾天子以令諸侯,想起了漢獻帝,於是出兵把漢獻帝弄到了許昌。漢獻帝終於在許昌定居下來,不愁吃喝了。然而,漢獻帝只不過是曹操手裡的工具而已,他仍然過着囚徒般的生活。

後來,漢獻帝長大成人,他很不甘心,企圖奪回大權。漢獻帝密令岳父董承,設法除掉曹操。可是,皇帝已經成爲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沒有一點勢力,甚至連自由都沒有。結果可想而知,董承和他的女兒董貴人均被殺害,漢獻帝只好繼續做一個囚徒皇帝。

其實,漢獻帝十分聰明,品德也不錯,但是,東漢王朝已經被他的前幾任皇帝敗壞完了,大廈已傾,他能有什麼辦法呢?

皇帝尚且如此,朝廷名存實亡,自然是天下大亂、羣雄四起、遍地狼煙了,天下百姓,又將經歷一場漫長的災難,可悲啊!

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言和目錄32、劉秀的官吏制度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45、竇憲滅掉北匈奴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精選6、造紙術是太監發明的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50、義烈之士朱暉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8、離散幾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團聚45、竇憲滅掉北匈奴精選8、離散幾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團聚51、義烈之女羊子妻精選7、匈奴被滅後去了哪裡33、劉秀的文臣們60、樑太后臨朝聽政45、竇憲滅掉北匈奴58、宦官政變立順帝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47、仁德太守許荊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38、富有心計的漢和帝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38、富有心計的漢和帝23、“大樹將軍”馮異19、鄧禹智勇賽過張良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31、好男兒不捨糟糠妻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55、鄧太后臨朝稱制68、黃巾起義動搖天下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29、強項令不向權貴低頭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和目錄74、漢獻帝“獻出”東漢江山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48、愛民模範第五倫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6、造紙術是太監發明的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36、剛猛治國的漢明帝4、禍起蕭牆兄長被殺73、亂世英雄起四方17、滅公孫統一天下35、劉秀的兒子們71、王允設計誅董卓49、誠信君子範式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精選1、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首領21、耿弇用兵媲美韓信60、樑太后臨朝聽政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11、赤眉滅掉更始帝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8、宦官政變立順帝74、漢獻帝“獻出”東漢江山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24、刺奸將軍祭遵35、劉秀的兒子們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51、義烈之女羊子妻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30、清高人不攀附權貴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61、樑冀專權跋扈42、蔡倫發明造紙術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56、漢安帝安於享樂35、劉秀的兒子們48、愛民模範第五倫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58、宦官政變立順帝42、蔡倫發明造紙術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精選1、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首領64、宦官禍亂朝綱48、愛民模範第五倫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50、義烈之士朱暉55、鄧太后臨朝稱制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43、張衡製作地動儀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14、行仁義招降竇融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46、一代賢王劉蒼
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言和目錄32、劉秀的官吏制度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45、竇憲滅掉北匈奴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精選6、造紙術是太監發明的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50、義烈之士朱暉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8、離散幾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團聚45、竇憲滅掉北匈奴精選8、離散幾十年的有情夫妻又團聚51、義烈之女羊子妻精選7、匈奴被滅後去了哪裡33、劉秀的文臣們60、樑太后臨朝聽政45、竇憲滅掉北匈奴58、宦官政變立順帝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47、仁德太守許荊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3、昆陽大戰一舉成名38、富有心計的漢和帝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38、富有心計的漢和帝23、“大樹將軍”馮異19、鄧禹智勇賽過張良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31、好男兒不捨糟糠妻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55、鄧太后臨朝稱制68、黃巾起義動搖天下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29、強項令不向權貴低頭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新視角讀後漢書 序和目錄74、漢獻帝“獻出”東漢江山8、掃滅羣雄收復中原48、愛民模範第五倫73、亂世英雄起四方精選6、造紙術是太監發明的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36、剛猛治國的漢明帝4、禍起蕭牆兄長被殺73、亂世英雄起四方17、滅公孫統一天下35、劉秀的兒子們71、王允設計誅董卓49、誠信君子範式6、平定河北登基稱帝精選1、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首領21、耿弇用兵媲美韓信60、樑太后臨朝聽政7、智取洛陽東漢建都11、赤眉滅掉更始帝53、酷吏有情夫妻團圓58、宦官政變立順帝74、漢獻帝“獻出”東漢江山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24、刺奸將軍祭遵35、劉秀的兒子們70、董卓入京朝廷遭殃51、義烈之女羊子妻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2、劉秀兄弟乘亂起兵30、清高人不攀附權貴67、漢靈帝仍然寵信宦官61、樑冀專權跋扈42、蔡倫發明造紙術26、兩員大將死於暗殺56、漢安帝安於享樂35、劉秀的兒子們48、愛民模範第五倫精選3、劉秀的兩員大將死於暗殺58、宦官政變立順帝42、蔡倫發明造紙術10、呂母起義史稱第一精選1、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首領64、宦官禍亂朝綱48、愛民模範第五倫5、深明大義劉秀隱忍50、義烈之士朱暉55、鄧太后臨朝稱制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馬援馬革裹屍遭冷落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43、張衡製作地動儀1、大災荒造成人吃人14、行仁義招降竇融9、後院起火置之不理46、一代賢王劉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