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

1944年六月下旬,臺灣海峽。

自從海南島被中美盟軍光復,範哈兒的部隊持續向北推進,順利將福建也基本光復之後,海峽對面的臺灣島上,戰雲就越來越越密集。

日本的東京大本營,對於盟軍對臺灣的野心,早就非常明白。

和前面守衛海南島時不同,這一次在臺灣島面對盟軍的威脅,日本的東京大本營,可是空前重視,幾乎將守衛臺灣,看成是等同於守衛本土一樣重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當然不會放鬆對於臺灣的反登陸部署。

在海南島戰役剛一結束,東條英機就從日本本土緊急調運一個本土防禦師團到了臺灣,那已經日本本土進村的四個常備精銳師團中的一個了。

而在隨後的兩個多月時間中,東京大本營又動員武裝了十萬人的預備役部隊,開往臺灣,作爲防守的主力。

並且下令臺灣總督,給日本僑民分武器,鼓勵青壯參加臺灣反登陸部隊,甚至還從日佔開始後就一直效忠日本的臺灣本島漢人家族中,選拔了部分“忠勇”之士,充作第二梯隊。

這樣一來,到了1944年6月結束的時候,日軍在臺灣的正規武裝力量,已經過了三十五萬人,同時還擁有坦克和裝甲車一百餘輛,各口徑火炮過一千五百們,飛機五十餘架,要塞型防禦工事三十公里,臨時增加的岸防工事更是過倆三百公里。

方面防衛作戰能力,依靠岸防要塞和工事,足夠抵禦盟軍五十萬登陸部隊的進攻。

當然,這所謂的防禦能力,卻是日軍方面爲了鼓動士氣和軍心而作的宣傳。

實際上人任何人仔細想想都會明白,佔據了作戰選擇主動權的登陸部隊,怎麼可能會正對着防衛力量進行對抗,所以這個數據根本沒有任何實戰參考意義。

當然,臺灣島總共就這麼大,這麼多的日軍兵力存在,對盟軍登陸部隊的威脅肯定還是很大的,畢竟範哈兒和麥克阿瑟,都不可能真正投入五十萬部隊的登陸力量去臺灣,他們現在最多也就投入十幾萬部隊,一旦部隊在登陸過程中被拖延,還真有可能被日軍以防禦優勢,將登陸的盟軍部隊擊敗。

所以鑑於日軍的準備狀況,範哈兒和麥克阿瑟都沒有貿然對臺灣起登陸行動。

哪怕此時的老蔣和史迪威,已經成功誘惑閻錫山從太原方向出擊,牽制了日軍的部分兵力後,正在對山東方向的日軍起攻勢。

但是老蔣對於北方的戰事展卻也極爲不滿,因爲此時中**隊雖然佔據了優勢,但是全面攻擊起後已經幾天了,卻並沒對日軍形成突破。

密密麻麻的轟炸機,連續不斷的在日軍防禦陣線上投下成百上前噸的炸彈。

整個日軍的陣地上上空硝煙和塵土瀰漫,陣地上殘肢斷臂一片,傷員呻吟聲更是不斷。

但是每次轟炸稍微一平息,當**對其起攻擊的時候,總能從各個溝壑疙瘩中,鑽出幾支日軍的三八步槍,對**起殊死反擊。

即便是那些**坦克,在面對不要命的日軍時,也時常難免被他們同歸於盡。

戰鬥還在持續,中央軍除了奪取部分外圍陣地外,並沒有突入日軍核心陣地。

面對這樣的意外情況,老蔣怎麼可能不煩躁。

按照原定計劃,在閻錫山起牽制攻擊後,他應該可以順利利用日軍兩面不能兼顧的弱點,而成功在山東戰線形成突破。

不過事實是,此時的山東防線,在多了東三省的十萬武裝日僑後,竟然實力不減反增,如果不是同時老蔣和史迪威呼叫了華南的美國空軍來增援,即便現在的攻擊優勢,也不一定能夠佔有。

“娘希匹,都是一羣飯桶,裝備火力都給他們最好的,現在打了十天還沒突破,真是一羣廢物……”老蔣氣得不管史迪威還在旁邊,就直接拍着桌子罵前方的中央軍官兵。

好在他和史迪威現在所處的地方並不是前敵指揮部,不然這麼不顧情面,罔顧前線將士犧牲的話,很可能會引起前線將士的反感,由此激什麼事情也說不定。

中央軍這次無法再日軍陣地上突破,並不是官兵和以前一樣畏敵怯戰。

事實是,這一次經過整編的中央軍,作戰還是比較勇敢的,至少已經符合了史迪威在整編時的要求。

無奈日軍的堅守太過拼命,火力並不佔據絕對優勢的**,在面對日軍的殊死反擊時,僅僅依靠火力是不行的,這時候單兵作戰素質就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大多是壯丁出身,識字率還不如日軍武裝僑民的**,在這方面就稍嫌不如日軍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軍無法突破堅守的日軍陣地,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當然,這樣的情理既不會被老蔣接收,也不會被他理解。

實際上,已經被範哈兒將政治形勢逼到最角落的老蔣,此時除了謀求戰事上的成功以形成突破外,他已經基本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自己的政治前途了。

包括史迪威在內,他們一系的人馬,現在都面臨同樣的困境。

無奈眼下所能用上的支援,算是已經都用上了。

除了期待前線將士能夠再用一把力外,他們已經別無手段。

“這還是因爲前線指揮官指揮不力,作戰不夠勇敢,現在已經處於最危急關頭,如果再不趕緊不計犧牲的拼命,不僅戰局無法突破,我們之前一段時間的努力也要白費了,所以委員長,你必須下令前線將官,親自到一線督促士兵衝鋒,我們只有勝利了,纔可能避免被追究責任……”史迪威很是遺憾的在一旁出主意。

這次史迪威到是難得得到了老蔣的支持,在軍事指揮方面,很是過了一把癮。

但戰事的進展,卻是讓這位一直期待能夠指揮實戰的文職將軍很是失望了一陣。

現在戰鬥並沒有失敗,甚至可以說**將士還是在老蔣和史迪威的指揮下節節勝利,但是勝利的進展程度,卻是沒有達到兩人的預期目標。

對於老蔣來說,這一戰關係着他的身家性命安全,對於史迪威來講,這一戰,同樣關係着他的軍事生命和政治前途。

他一直夢想成爲和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一樣的傑出將領,但現在他指揮的戰鬥,卻絕對不像另外兩人在軍事上的成就一樣輝煌。

他的要求比老蔣更極端,只要勝利就行,反正死的是中國人,至於是犧牲十萬人贏得勝利還是犧牲一萬人贏得的勝利,對他來說都沒有區別。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史迪威的建議自然就冷血很多。

老蔣聽到史迪威的話後,面上神情很是不好看。

史迪威話中的意思他怎麼會聽不明白,不就是不計損失的衝鋒,讓將士的血肉之軀鑄就突破之路麼。

史迪威可以不計**將士損失,但他這個委員長卻絕對不能不計較後果。

那樣不計犧牲的突破,且不論勝利後自己的中央軍士兵還能剩下幾人,最關鍵的是,就算突破了,那樣的勝利,國人和將士們會承認他是一場勝利麼。

恐怕到時候,更多的人是會認爲老蔣讓將士白白送死吧。

但老蔣在板着臉半天后,卻並沒有明確拒絕。

沉吟了一會兒,終於還是拿起手上的電話:“接前指薛嶽司令官……”當前敵指揮部的薛嶽將軍放下手上電話時,他臉上的表情,比剛纔老蔣的臉色還要陰沉好幾分。

這位素來以勇猛著稱,並一直被老蔣信任的名將,這個時候也忍不住生氣。

老蔣在電話中並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僅僅是問了薛嶽幾個問題:“薛將軍還有勇氣帶兵衝鋒麼?**將士還有勇氣衝鋒麼……”寥寥幾個問題,就直接把驍勇的薛嶽給撩撥了起來,當即就保證,**將士還有勇氣作戰,他薛嶽也願意親自帶兵衝鋒。

但薛嶽也並不是那種有勇無謀的將領,他很從這個決定中,體會到了深深的無奈。

單憑勇氣的衝鋒,在耗光敵人的彈藥和勇氣之前,除了送死,不作他想。

但薛嶽同樣瞭解此時後方老蔣和史迪威等人的急切心理。

他這個時候,除了接受衝鋒的要求外,根本做不出其他選擇。

就算他不帶兵衝鋒,後方也會一個撤換命令過來,讓其他人取代自己的前指司令官位置,帶兵起自殺式衝鋒。

與其那樣,那還不如讓自己這個最瞭解前線實際戰況的人,來負責這次決死衝擊呢。

在無奈和悲壯之中,薛嶽對着身邊的副官下達命令:“命令全體軍官檢查自身武器彈藥,明日凌晨,不分官兵,不論級別,將帶官,官帶兵,全軍上下一致對日起決死衝擊。

日軍陣線不破,絕不停止衝鋒腳步……”“命令即時起至明日凌晨,集中我軍全部重火力和飛機,對敵陣地進行持續炮火覆蓋,爲凌晨的衝鋒掩護……”當次日凌晨,嘹亮的衝鋒號聲響起的時候,山東和江蘇交界處的中日決戰陣地上,密密麻麻的**將士跳出戰壕,開始對日軍陣地起了決死衝鋒。

中日華北大戰決,正式開始。

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252節 坦克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88節 盧作孚第288節 視察第135節 大後方概念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47節 旱情第44節 鋼盔第276節 奪取第162節 火箭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106節 遵義和會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62節 整軍訓練第122節 嚴令第56節 何應欽第252節 坦克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41節 孟小冬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9節 初步敲定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53節 甘陝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21節 分配第139節 失敗就是契機第268節 徐州也換將第238節 報復性轟炸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103節 目標六盤水第169節 說服第159節 洛克希德馬丁第358節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373節 競爭第125節 老蔣的反應第260節 南線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90節 四大工廠第292節 諾門罕的變化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93節 找油氣去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196節 影響和計劃第104節 連下兩城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一百八十二第129節 意大利人的建議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348節 歷史重演第21節 分配第191節 上海開戰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66節 意見稿第364節 讓印度赤化吧第271節 勝利餘波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11節 名聲大振第235節 緊迫的一年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118節 聯合軍演第八十三節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146節 逼婚第258節 激戰第279節 蘭封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130節 保密防諜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329節 仰光奪權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174節 我要一支艦隊第226節 總結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49節 提醒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36節 要人第120節 借道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195節 鏖戰
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252節 坦克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88節 盧作孚第288節 視察第135節 大後方概念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47節 旱情第44節 鋼盔第276節 奪取第162節 火箭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106節 遵義和會第375節 越來越多的物資第296節 水雷外交第62節 整軍訓練第122節 嚴令第56節 何應欽第252節 坦克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41節 孟小冬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9節 初步敲定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53節 甘陝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21節 分配第139節 失敗就是契機第268節 徐州也換將第238節 報復性轟炸第17節 要錢還是要房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103節 目標六盤水第169節 說服第159節 洛克希德馬丁第358節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373節 競爭第125節 老蔣的反應第260節 南線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90節 四大工廠第292節 諾門罕的變化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93節 找油氣去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196節 影響和計劃第104節 連下兩城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一百八十二第129節 意大利人的建議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348節 歷史重演第21節 分配第191節 上海開戰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66節 意見稿第364節 讓印度赤化吧第271節 勝利餘波第132節 提前培養日奸第11節 名聲大振第235節 緊迫的一年第199節 優勢不再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118節 聯合軍演第八十三節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146節 逼婚第258節 激戰第279節 蘭封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130節 保密防諜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329節 仰光奪權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174節 我要一支艦隊第226節 總結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49節 提醒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36節 要人第120節 借道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307節 珍珠港之晨第195節 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