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節 仰光奪權

二今兒親自坐鎮仰米,聽到婆羅洲東海岸海戰的結果後…口袍哥並沒有高興的哈哈大笑,反而是擔心的皺起了眉頭。

艦載導彈的威力,完全符合他的預期,只是海戰中竟然只是重創了日本南下艦隊的幾艘主力艦,根本沒有擊沉一艘航母或者戰列艦,這樣的結果卻不是他能接受的。

現在一戰下來,自己手上的艦載導彈已經差不多都用出去了,雖然國內正在源源不斷的加緊製造,並且快的補充到仰光港來,但是如果南雲忠一在這個時候,帶領他手上的南下艦隊追擊自己的東南亞艦隊,甚至直接進襲仰光,那結果可就糟糕了。

範哈兒知道自己那東南亞艦隊的實力。說是有兩艘航母,實際只有一艘能作戰,說是艦艇幾十艘,但也就兩艘巡洋艦能算如主力艦中,一旦遇上日本那有十來艘主力艦的南下艦隊,絕對是十死無生的結果。

而且事實上,就算雙方戰力相等,僅憑自己只是草創三五年的艦隊,就算用的差不多是老海軍,也絕對不是久經大戰的日本海軍對手。

更可怕的現實是,日本肯定不會放棄對東南亞其他地區的攻佔,現在暫時沒有向印度洋進軍,僅僅是因爲焉丹半島和新加坡的戰事沒有一結束,一旦這兩處戰場宣告完成,就是日本海陸空三軍全面進軍印度洋的時候。

爲了防止南雲忠一可能冒險派南下艦隊追打到仰光來,範哈兒只能故佈疑陣,在仰光火車站。公然一車一車的下卸大量桶裝武器,然後頗爲“保密”的運送到海軍軍港。

這一番作爲,立刻揮了作用。

日本人對於緬甸和遢羅早就凱覦已久,在兩個國家派遣了大量的密探,中國海軍的這番行動,馬上就被層層上報。

人在法屬印度支那的南雲忠一,已經通過手下武器專家,對於中**隊這次使用的新式武器,有了一番判斷,認出了肯定是德國人口導彈。

對於這種導彈的威力,範哈兒感覺略有不足,日本人卻是實在嚇了一跳。

尤其是作爲艦隊司令的南雲,甚至不惜不顧顏面的幾次上報大本營,要求增加皮粗肉厚的戰列艦來對抗中國人的這種新式武器。

由於東南亞艦隊確實是明顯的打光導彈後就跑,所以南雲初步判斷,東南亞艦隊的導彈量很可能用完。而且早就聽聞過口導彈的南雲,知道以德國的工業水平,也不過年產萬枚左右,以中國的工業水平,能有了個一千枚年產量就不錯。如果現在他們沒有了存彈,後續補給又沒有跟上的話,此時正是快追擊,趕緊將東南亞艦隊消滅的最佳時機。

但是日本派在仰光的間諜,將有一批神秘的武器抵達的消息傳到南下艦隊情報處後,他們立刻判定,東南亞艦隊的後繼導彈補給,肯定是又到了。

雖然還是很有幾分懷疑這個情報的真實性,但謹慎的南雲,還是決定不冒險。

想想反正等聯合艦隊支援的主力戰列艦到了,到時候有不怕普通導彈的它們撐場面,肯定還是能一戰就殲滅中國人的東南亞艦隊,南雲也就不心急了。

一邊隨時關注仰光的情報,一邊卻是在南中國海停留了下來,不敢再向西緊逼。

得到南雲艦隊沒有行動的確切消息,人在仰光的範哈兒,纔算是長鬆了一口氣。

甚至忍不住對網到鼻光的史迪威開玩笑,也許是日本人怕他這位參謀長,纔不敢對仰光起進攻。史迪威已經是第二次抵達仰光了,第一次到的時候,正是仰光陷入日軍包圍,中英聯軍攜手反擊的時刻。

本來按照歷史,這位史迫威將軍還會有臨陣指揮作戰的機會,但現在因爲範哈兒的存在,加上中英聯軍的力量,對比進攻的日軍實力並不弱,所以這位中國戰區參謀長,在現日軍輕鬆被中英聯軍趕了回去後,就返回了重慶。

但局勢的展,卻使史迫威第二次得到了指揮作戰的機會。

因爲隨着戰豐展,進入緬甸的日軍,已經大部分被中英聯軍趕了出去,範哈兒坐鎮仰光,卻是出了點事故,讓本人繼續坐鎮有點不合適了。現在他這位戰區司令,需要去更進一步的前線,臨陣指揮部隊作戰,而仰光這樣的後方重鎮,又肯定不能空虛,需要一位新的高級指揮官坐鎮。

史迪威極想抓住這個機會,雖然指揮作戰並不是他擔負的使命或主要目的,雖然蔣介石打算讓他指揮國民黨增援緬甸的兩個軍,不過是對他表示恭維的一種姿態。但史迪威知道,如果讓國民黨的將領自己指揮那兩個軍,他們是不會在緬甸動必要攻勢的,即便他還不知道自己的指揮本領是否能得到證實。

範哈兒對於史迪威的渴望,心中並不支持,僅僅是出於老朋友的情義,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就把球一推,對史迪威道:

“起碼應該先得到英國人的同意吧?緬甸畢竟是英國人的殖民

史迪威心中暗罵範哈兒虛僞,卻是不敢反對,只能啓程前往印度。

緬甸仰光的防務現在已經完全範哈兒的手裡,而英軍的主力,則已經分散到了新加坡和印度兩地,司令部自然也設在了印度。

印度都新德里地域寬廣,到處綠樹成蔭。它是二十年代新建的都市,是顯示英國統治者威嚴堂皇的象徵。

史迪威到新德里後,到總司令部參加過一次會議。司令部非常大,簡直足以容納下美國人的陸軍部。會議室裡中將、少將和准將濟濟一堂,而前線只有三旅部隊,顯得似乎很不相稱。

史迪威懷疑英軍召開這次會議爲的是讓他出洋相,他產生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爲英國人對美國派象他這樣一位高級將官承擔這項使命,而他手下又無兵卒感到非常可笑。史迪威詢問緬每的戰況,現除軍需官外其他人都一無所知。看來,參謀人員沒有制訂自己的作戰計劃,也沒有制訂同中**隊配合作戰的戰略,對敵軍的兵力和意圖全然不知。開戰至今,英軍連一名敵軍俘虜那沒抓到。

接着,史迪威繼續朝東飛往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是印度昔日的都,是個熙熙攘攘的、骯髒的城市。它位於印度着部沿海地區,是通往緬甸的站。

史迪威在加爾各答等待韋維爾,韋維爾從後來陷落的爪哇飛抵加爾各答,他疲憊不堪,神情沮喪,一副吃了大敗仗模樣。英軍形勢吃緊,國內又是鮮明的先歐後亞政策,這位四國聯軍總司令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他們在舊政府大廈幽暗的餐廳裡一道進餐,韋維爾向他敘述了三介,月來連吃敗仗的經過。隨韋維爾來的是在爪哇任職的美國空軍少將劉易斯?布里爾頓。布里爾頓現在已被任命指揮駐紮在印度的美國第十航空隊,該航空隊屬史迪威統轄。布里爾頓擺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式,手裡擺弄着一柄馬鞭。史迪威對多恩嘀咕說:

“空軍軍官拿着馬鞭幹什麼,難道想用它打鳥不成?”

當史迫威跨進布里爾頓的飛機時,現機艙裡鋪着一塊剪裁得很合適的高級波斯地毯,不禁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在位於孟加拉灣彼岸的緬甸小就在韋維爾同史迫威會晤的那一天,英國殖民分子和仰光殖民當局,正開始部分撤離仰光。

到不是日軍又從錫當江朝仰斃,推進了,而是範哈兒之前和英國人的一次衝突,讓英國的殖民當局,再不好意思繼續留在仰光了。而加上老蔣看到緬甸形勢好轉,也派了兩個軍來撿果子,讓仰光幾乎成了中國人的天下。隨着很多事務由中國掌管,越來越多的英國殖民者,也只能無奈離開仰光了。

英**隊從來就沒準備認真地保衛他們駐守的這個國家,事實也使人感到沒多大希望阻擋住日軍。在前面一次仰光被日軍逼近的時候,艾倫?布魯克爵士就在倫敦沮喪地承認:

“緬甸的消息非卓糟糕,如果軍隊不能比現在打得好一些,我們帝國肯定是要完啦!”

五天後,英軍住錫當江大橋又遭到大慘敗,進一步加了帝國的崩潰。印度第十七師蹣跚地掉在後面,有一個旅幾乎遭全殲,其餘倖存者泅水過江,武器損失殆盡。

英國建立大英帝國是爲英國本土效勞,而不是相反。英屬印度軍隊同匆匆忙忙從中東調回緬甸的兩個旅一樣,所受的練只是爲了在沙漠地區同德**隊作戰,而不是爲了在本國執行任務,因爲呆在本國就有可能受到亞洲危險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

英屬軍隊沒有受過叢林戰刮練,因爲英國在制訂軍事計劃時沒有估計到馬來亞和緬甸會遭到地面進攻。這些部隊同美軍在路易斯安那演習時離不開卡車一樣,也寸步離不開交通工具和公路。公路一被日軍封鎖,他們便束手無策。英國無法從陸路向緬甸增派援軍或提供補給,因爲印度和緬甸之間根本沒有汽車公路。不修築公路是符合頗有勢力的緬印航運公司和駐印英軍的心意的,因爲緬印航運公司想繼續壟斷加爾各答和仰光之間的貨運生意,而駐印英軍則想使緬甸成爲緩衝區。軍方認爲,緬甸疾病流行、森林密佈的崇山峻嶺是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要想越過這道屏障進攻印度,從軍事上說是不可能的。

而錫聳江戰鬥後,中英聯軍攜手將日軍從仰光趕了出去,更是助長了英國的這種觀點,認爲印度起碼是安全。

但是隨後,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團的人員在轉移一部分美援物資時,他們把九百多輛卡車和吉普車、一千多挺機槍和其他武器移交給了英軍,這使範哈兒和其他中國將領大爲惱火。

當天範哈兒就給英國人還以顏色,直接將那些冒領了物資的英軍繳械,並且將這部分英軍禮送出仰光。

在仰光的緬甸殖民當局提出抗議,甚至川二川,二部隊以斷水斷電威脅後“範哈兒更是在不顧忌的直繃一燃,佔領了緬甸殖民當局所在地,解除了這些英國人的所有武毒,暫時接管了仰光的行政權力。

而在仰光的緬甸人,對於生在上層的這樣一次奪權,卻是歡呼雀躍。

因爲對於英國過去的惡劣殖民統治,大多數緬甸人都心存怨念,雖然現在中**隊並沒有展現出他們特別的友善,但起碼也都是亞州人。而且還在剛剛的錫當河戰鬥中擊敗了日本人,更容易讓緬甸人在內心上接受。

只是這次仰光事件,卻是立刻在盟國之間引起了渲染大波。

英國的丘胖子自然是敲着桌子抗議,但是羅斯福因爲裡面也有一些美國人的失誤,卻是不好過多責怪範哈兒。

而且現在東南亞正等着這位範將軍去救,更是不好對他翻臉,只能在其他方面安慰了英國人一番,讓他們不要再在仰光觸範哈兒的黴頭,並且派了史迪威去仰光主持盟軍事務,希望儘量調解此事。

丘胖子在考慮到新加坡還需要範哈兒去救後,最終也沒有和中國翻臉。

經過一番艱難的談判,範哈兒終於和英國政府,就仰光事件,達成了一個協議。

經歷了那樣的一番變故。緬甸的英國殖民官員,哪裡還在留在仰光。根據協議,仰光將實行軍管,殖民當局將會暫時把行政和軍事權力一起移交給緬每盟軍司令部,也就是範哈兒的司令部,等於事實上將整個仰光交給範哈兒。

隨後,緬甸政府部門開始快往上緬地區轉移,警察和公務人員中的印度籍人也紛紛從原來的殖民當局逃走,緬甸僱員更是大批從英國的殖民部門那兒逃離,直接跳槽到範哈兒的盟軍司令部任職。

暇年口月,緬甸總督雷金納德?多爾曼一史密斯爵士在仰光的最後一個晚上,只能同剩下的幾名屬僚一起在政府大廈淒涼地最後一次進餐。今天他必須離開仰光,而很可能,這次離開後他將在沒機會返回這座政府大廈了。

總督原來共有一百一十名僕人,可是現在只剩下一名廚師和一名管事了。大廈裡空蕩蕩,平日那些身穿白長衫、外罩金邊猩紅坎肩的高大的印度侍者一個也不見了。昔日的侍者們唯一的責任就是象表明帝國統治的無聲雕像似地佇立着恭候吩咐。晚餐結束後,總督同他的副官以及另外一、兩個人一道打彈子球。彈子室四周的牆壁上懸掛着歷屆緬甸總督的畫像,他們那平靜、冷漠的目光似乎激怒了副官。

他順手拿起一個彈子球,對着總督說:

“爵士,您是否也覺得不應該把它們留給中國人?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給日本鬼子呢!”

說罷用力把彈子球朝畫像砸過去,其他人也紛紛拿起彈子球亂砸,頓時在畫像上砸出一個個窟窿。

他們的這種舉動也許是由於感到灰心喪氣,也許是由於悲觀地認識到自己的統治完蛋了。

總督後來說:

“簡直象一場大屠殺!”

他指的是一下子毀掉了那麼多幅油畫。但是,靠威望進行統治的大英帝國確實是分崩離析了。

在緬甸,英國不能指望得到人具的普遍支持,中**隊到來後,這種情緒更明顯,天然的人種優勢,讓範哈兒的中**隊,在這兒更容易被緬甸人接受。

英國實在失敗,即便積極活動的親日分子占人口不到百分之十,而緬甸人除對中國人外,甚至也欽佩日本人,認爲他們是亞洲的一個終於起來反抗西方的民族,相比還勝過對英國人的評價。

正如緬甸總理吳蘇所說,自伽馬繞過好望角以來,我們亞洲人就不曾有過一天好日子,他很好的說明了這時候大多數亞洲人的心情。

緬甸山區的欽族、克欽族和克倫族等部族人都友好和善戰,但是,下緬地區的緬甸人卻不一樣小他們總的來說對世界漠不關心,只希望自己免遭戰禍。民族主義運動迫使英國作了一些讓步,同意讓緬甸人蔘加政府,但是,他們拒絕答應讓緬甸戰後實現獨立,甚至拒絕答應讓緬甸享有自治領地位。

他們認爲,如果要打垮日本就得丟棄大英帝國,那同日本打仗就毫無意義了。

隨着戰場的英軍節節敗退時,他們的統治同樣在快奔潰。

緬甸的情況,只是讓範哈兒白白撿了個便宜。他一番強硬行動之下,竟然幾乎等於將仰光收入了自己的囊中。

事實上英國人的倒黴事還不止緬甸,在印度,爭取獨立的風潮,趁着日本給英國構成威脅的機會,也正在達到又一個高峰。

羅斯福對認爲印度民衆會爲日本打開大門的看法十分關注,儘管丘吉爾去年口月份表示過憤怒,他還是又一次敦促英國對印度的一些要求作出讓步。()

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94節 報信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第344節 消極怠工第111節 干涉第19節 兩位姨太太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89節 商會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16節 西南四巨頭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44節 鋼盔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62節 整軍訓練第175節 訂艦第226節 總結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97節 劉湘出川第34節 選定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208節 最後調解失敗第110節 暹羅局勢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339節 中途島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41節 瓜達卡納爾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3節 上下一心保衛戰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21節 分配第251節 新武器研發第156節 中日推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138節 初見第172節 抵美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117節 西南武裝力量第308節 全面大戰第231節 南京的狙擊槍聲第341節 瓜達卡納爾第291節 最後一次陣營調整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154節 中央軍的實力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265節 擊落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59節 敢敲詐第2節 情況不妙第279節 蘭封第74節 戰事進展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288節 視察第158節 飛行大王休斯第162節 火箭第302節 歷史的轉變第148節 閉幕第58節 醫院和醫生第366節 意見稿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0節 姨太太們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24節 救援雨花臺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191節 上海開戰第41節 孟小冬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339節 中途島第65節 索要好處第40節 市府態度第186節 開戰了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37節 要船第51節 哈同夫人第2節 情況不妙第77節 聲望大增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24節 救援雨花臺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308節 全面大戰第223節 上下一心保衛戰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49節 提醒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332節 磨皮第174節 我要一支艦隊第94節 報信第356節 美軍的海島爭奪戰
第273節 南下廣州第94節 報信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第344節 消極怠工第111節 干涉第19節 兩位姨太太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89節 商會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16節 西南四巨頭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44節 鋼盔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62節 整軍訓練第175節 訂艦第226節 總結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97節 劉湘出川第34節 選定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208節 最後調解失敗第110節 暹羅局勢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339節 中途島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41節 瓜達卡納爾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3節 上下一心保衛戰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21節 分配第251節 新武器研發第156節 中日推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138節 初見第172節 抵美第127節 合作發展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117節 西南武裝力量第308節 全面大戰第231節 南京的狙擊槍聲第341節 瓜達卡納爾第291節 最後一次陣營調整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154節 中央軍的實力第65節 索要好處第259節 裝甲部隊抵達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265節 擊落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第294節 二戰初期的中立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59節 敢敲詐第2節 情況不妙第279節 蘭封第74節 戰事進展第114節 滇緬鐵路公路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288節 視察第158節 飛行大王休斯第162節 火箭第302節 歷史的轉變第148節 閉幕第58節 醫院和醫生第366節 意見稿第272節 徵召飛行員第10節 姨太太們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24節 救援雨花臺第179節 雙十二事7941第191節 上海開戰第41節 孟小冬第81節 劉文彩來了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339節 中途島第65節 索要好處第40節 市府態度第186節 開戰了第7節 影響和思考第300節 戰局對日本的鼓動第37節 要船第51節 哈同夫人第2節 情況不妙第77節 聲望大增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24節 救援雨花臺第189節 宣不宣戰第308節 全面大戰第223節 上下一心保衛戰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49節 提醒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332節 磨皮第174節 我要一支艦隊第94節 報信第356節 美軍的海島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