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節 美日之戰的必然

軌中海時代隨着美洲的現而結束了:大西洋時代正外的頂峰。勢必很快就要耗盡它所控制的資源;唯有太平洋時代,這個註定成爲二者之中最偉大的時代,僅僅初露曙光。

一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一九。三年

所謂最偉大的時代,實際開始於二戰中那轟轟烈烈的太平洋戰爭。

正是這一次大戰,才讓太平洋等上了歐美國家眼中的重要個置,並且不斷加強對它的重視。

事實上,作爲最早將太平洋視爲一個偉大時代開啓的歐美國家,正是美國。

而重視的代價,自然是和太平洋的傳統勢力,產生交集或者摩擦。其中,美國和中國、英國的交集頗多,而和日本的摩擦,卻是最多。

當其他歐州國家正在同日本爭奪商業和領土利益的時候,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堅強有力的領導已使美國同英國結成了心照不宣的聯盟,以便確保遠東的力量均勢。在十三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纔不過一百二十年之後,以西奧多總統爲的美國擴張主義者。以開國元勳們黃泉之下爲之驚歎的磅礴熱情,把他們的前敵大英帝國的既得利益摟抱在自己的懷中。

喬治?華盛頓曾經告誡過後人不要“與外國結盟。”但是到了十九世紀末,他的繼承人卻正在奉行“顯示使命。的信條,推行一條海外擴張的政策。當時許多美國人認爲。海外擴張只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稱霸全球的天賜神授的使命。

大西洋兩岸所形容的這種“特殊關係。”對於主張擴張的美國人和認爲自己國家的實力的高峰已過的英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英帝國的根基是由十八世紀進行的戰爭奠定的,到一**七年,在慶祝自己登基六十週年大典的時候,維多利亞女王統治下的臣民幾乎多達五億。維多利亞建立英國統治下的世界和平的意圖,在蘇丹、南非和印度的西北邊境受到了考驗,在俄國、德國和日本的利益與英國以及美國的利益生衝突的遠東,則受到的考驗最爲嚴峻。在亞洲大陸上和太平洋地區處於危險狀態的,就是本來已在中國打開了的那些商業機會。西方投資者在中國修鐵路、開礦山,他們想在幾億中國人民之間爲歐洲和美國的產品開闢新的巨大市場。

美國參加了爭奪經濟利益的競爭,在歐洲列強爭奪西太平洋和亞州大陸的勢力範圍的鬥爭中支持一方。必然是受到了傳統的東方吸引力的誘惑。他們推出了大量舉措和口號,那就是,“如果可能的話,東方的商業應當對所有列強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不久就成了要中國實行“門戶開放”的基礎。

“門羅主義”很快就成爲美國奉行它的地區帝國主義的獨特方式,而且是美國國策中一個根基十分深固的組成部分,到了一八四五年,它就變成了《紐約晨報》主編所說的“履行顯示我們征服整個大陸的使命。了。

一八四六年的戰爭迫使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併入美國,英國政府在同一年經勸說後同意放棄俄勒網的大部分領土,美國人就有了窺探東方的窗戶,向西擴張的精神慣性就指向整個太平洋了。對華貿易的鉅額利潤是一個刺激,德比、德拉諾和阿斯特時代的許多商人在這一貿易中成了百萬富翁,製造了一家報紙所說的靠“亞洲田野裡成熟的作物。致富的神話。

一九。一年,威廉?麥金萊被暗殺之後,西奧多?羅斯福就任第二十六屆美國總統,他和英國的鮑爾弗相覺察到,他們的共同利益的主要威脅是俄國和德國,而不是日本。新總統很快斷定美國必須以軍事力量進行干預來支持門戶開放政策;可是,由於沒有杜威將軍的一九。三年計劃所設想的由四十八艘戰列艦組成的一支艦隊,他幾乎什麼也幹不成,只好藉助外交來試圖保持遠東的均勢,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美國調停日俄戰爭。

雖然在隨後的日俄戰爭調停中,輿論抗議羅斯福“愛上了日本和日本人。”但他還是有象馬漢那樣地擔心:太平洋上出現一個新的大國,勢必使美國要在那座大洋上建立海軍優於英國皇家海軍同日本帝國海軍的關係,就尤其應該如此。

耐人尋味的是。樸次茅斯條約簽訂之後,羅斯福先採取的行動之一,就是要求國會撥款,加建造二十八艘戰列艦,確保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能夠保持二比一的優勢。俄國海軍的威脅已經排除,英國鬆了一口氣,不顧澳大利亞提出新的抗議。趁機延長了同日本簽訂的條約的期限,並把犬部分巡洋艦撤回本國海域。

雖然英美在遠東的利益衝突變的明顯了,但兩國領與人仍然認爲他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東方的所有強國中,將與美國生衝突的大概不是別國,而是日本。

第二年出現了衝突的第一個跡象;早些時候,日本人作爲廉價的種植者在夏威夷受到歡迎,現在他們從那裡涌入西海岸,引起西海岸對他們越來越強烈的帳恨。在一九。六年的震之後情緒緊張的氣氛中,在報紙上凹曰混姍旬書曬)齊傘山譏“日本人調戲美國婦女”的大宰標題戶後,舊金山市政山只巴不停止讓移民入境,還要求將東方人兒童和白人兒童隔離起來。日本人感覺蒙受了恥辱,當他們聽說美國企圖排斥移民之後,羣情激憤,再次走上東京街頭,抗議蒙受的國恥。東京向華盛頓出憤怒的外交抗議照會。強烈要求制止這種罪惡行動。西奧多總統設法平息了怒氣,他同日本達成了君子協定,根據這個協定,日本政府將自動”限制移民。

美日之間的第一場危機結束了,但它使西奧多總統對那個國家的“愛戀”不那麼熱烈了。羅斯福聽從馬漢的多次告誡,要求國會撥出更多的資金,使戰列艦的建造度加快一倍。爲了爭取公衆支持增撥數百萬美元,他下令舉行一次聲勢浩大的海軍檢閱活動,並命令美國海軍的所有十六艘戰列艦作一次環球航行。

同年,夏威夷羣島的珍珠港被選作美國艦隊在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不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一個折衷辦法,既可滿足在太平洋中部修建一個港口的要求(從這個,港口出動軍艦可以保衛菲律賓),又可保衛美國正在巴拿馬修建的運河。大連港的教在海軍將領們的考慮中佔了很重的份量;他們相信呂宋島蘇比克灣的戰艦容易遭到一支日本戰鬥艦隊的伏擊。

西奧多?羅斯福一九。九年卸職的時候,他的寄期望於盎格魯撒克遜繼續稱雄世界的宏偉抱負,面臨着英國在遠東的勢力日益衰落和日本的軍事與工業實力驚人地增長的危險。

由於英國被迫在遠東放棄海上優勢,以及美國在菲律賓缺少一個適應需要的海軍前進基地,日本在西太平洋撥取了事實上的海上霸權。羅斯福的雄心勃勃的對外政策期望建立一支龐大的艦隊,以使美國具備兩洋作戰能力。但是,建立龐大海軍的實際工作落到了他的繼承者的肩上。他們現,國會不願意撥款製造戰列艦,生怕在太平洋地區再次引起海軍軍備競賽。但是,由於缺乏一支強大的艦隊把美國的力量投到太平洋彼岸,連續幾屆政府堅持奉行的政策都仍舊是極力要日本接受開放中國門戶的主張。後來的事實證明,缺少軍事力量這根“大棒”來充當外交姿態的後盾,是導致珍珠港事件的一個因素。

當第二位羅斯福總統上臺後,他先宣佈還是將繼續奉行胡佛的對華政策,以維護國際條約的神聖性,而不是世界的正義性。因爲當時羅斯福面臨的當務之急是履行他許諾的新政,以挽救美國的經濟不致於崩潰,贏得選民的繼續支持。他知道。到要對付日本侵略的時候,除了繼續把道義置於利害得失之上外,沒有別的辦法。

不過羅斯福也不可能同日本和解,因爲他的德拉諾家族祖先的緣故。他對中國抱有“最深切的同情”但是,跟胡佛一樣,他也不準備鼓動對日本實行制裁,或在太平洋炫耀軍事力量。他在第二次內閣會議上,就告誡閣員們要“避免同日本開戰”

由於美國沒有采取任何積極措施制止日本擴張,英國開始轉而採取遷就日本的絡靖政策。

隨着遠東危機連續幾年不斷惡化。美國在處理遠東問題時的選擇餘地很國務院的這些新人在對待中國問題上比前任靈活。認爲美國可以對日本採取胡佛一直不願冒險採取的強硬立場,或者象駐日格魯在致新總統的信中所說的那樣,逐步體面地但從長遠來說也許不是效果更小地撤退,容許我們的條約權利遭到廢棄,開放的門戶被關閉,既的經濟利益遭到破壞。因爲直到一九三。年,美國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還不到二億美元,而每年向日本的出口額接近二億美元。美國從經濟上說有充分理由奉行這種方針。

一個世紀以來,美國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國市場,但真要撤出中國,對羅斯福來說在感情上和政治上都是不耳想象的。

一九三六年一月表的美國總統國情諮文,充滿了憂鬱情緒。日本退出了限制海軍會談;意大利軍隊正席捲埃塞俄比亞;納粹分子刺殺了奧地利總理,這一切促使羅斯福下定決心。一個月後,羅斯福總統要求國會撥給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鉅額款項,來進行“審慎的”自衛。

但直到叨年七七事變後,關國對日本的壓制,仍舊非常無力。美國不能捨棄中國,但也無力進行豐預,因爲不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充其量都只能調集一支象徵性的軍事部隊或海軍部隊。憑心而論,羅斯福曾想小心謹慎地向中國提供援助,但參議院強烈要求嚴格履案

實際上,中日衝突很快變成一場全面戰爭。一九三八年。因爲對華戰事不順,日本成爲第一個總動員國。

他們對工業實行了嚴格的控制。在對汽油實行配給的同時,內務省派出的冷酷無情的秘密警察對書報進行了嚴格的檢查。軍成了學校必修課程的一部分。稻米奇缺,鼓勵崇拜天皇。有軌電車駛過皇宮時。乘客要脫帽致敬。後來,司機要停車讓每個人莊嚴地鞠躬弈旬書曬加凹姍)不一樣的體蛤叭甑。政府的印刷品鼓動全國爲即將到來的旨在“將亞洲必口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的遠征進行精神動員和作出“自我犧牲”。

到一九三八年年底,日本戰時大本營已成功地利用侵華戰爭來撫殺民主,從而將日本變成一個遠東型的法西斯國家,他們頒佈命令,任何與民族利益相違背的行爲必須杜絕。

雖然陸軍和海軍一致同意迅武裝起來進行一場擴張國土的戰爭。但他們在應該“解放”亞洲哪部分地區的問題上生了爭吵。日本海軍認爲,只有南下奪取英國、荷蘭和法國在遠東的富饒的殖民地,日本帝國的使命才能完成。陸軍最高指揮部則主張北擊西伯利亞的夙敵俄國,以便擺脫代價越來越大的爲結束“中國事件”的戰爭。

喲年,關東軍動了諾門罕戰役。由於缺少裝甲車輛和飛機,日軍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撤回邊界。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一日簽訂了邊界停戰協定,戰事方告結束。

到了這個事件以後,日軍徹底沒有了北進的選擇,就乾脆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了南下這個選擇上。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軍事戰略從來沒有經歷過象一九三九年夏季所作的重大修改。這年夏季,美國陸海軍參謀長不得不作出抉擇:實行大西洋防禦計戈還是實行太平洋防禦計劃。他們的建議是。直接的威脅不是來自日本,而是來自軸心國。英國和法國面臨同德國交戰;佛朗哥由於德國空軍的援助,在西班牙成功地建立了法西斯政權,軸心國爲保護德國在南美日益增長的利益而沿西大西洋南下的危險迫在眉睫。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報告一致要求將海軍力量集中在大西洋和加勒比地區。這就有必要在太平洋上作出某種防禦態勢以守住夏威夷一

在一定程度上以放棄菲律賓爲代價。如果日本人進攻該羣島的話。備忘錄特別提醒總統,不要受政治誘惑而保護那個羣島,因爲那樣做違背對美國利益所作的明智估價。這個具有深遠影響的結論徹底改變了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宏偉戰略。羅斯福毫不猶豫地批准了,他已得出結論:納粹德國對美國在歐洲和南美的利益構成的威脅比日本所構成的威脅要大得多。

戰略目標的這種戲劇性的轉移反映在新訂的一套“彩虹作戰計刮”中,所以這樣取名,是因爲同現在不現實的、傳統的單色指令不同,它們旨在對付聯合起來的敵人和潛在的同盟。

一九三九年六月底,美國新制訂了“陸海軍聯合基本作戰計典包括五個意外事變的應付方案。

“彩虹號”限於“半球防禦防止“違背門羅主義的字面和精神實質的行爲”蔓延到大西洋中部和遠至夏威夷、威克島和薩摩亞等太平洋地區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保衛菲律賓羣島和關島。其餘四個只是這個。目標的延伸。

“彩虹2號。設想英國和法國與軸心國交戰,屆時美國“不在歐洲作最大限度的參戰。”但承擔“維護太平洋上民主國家的利益”並消滅敵人力量的責任。”

“彩虹3號。預告了實施原來的“掛色作戰計利。派遣艦隊收復菲律賓時“牢牢控制西太平洋。的必要性。

“彩虹4號”設想美國武裝部隊不的不集中力量打一場大西洋戰爭及其必然結果;而“彩虹5號。則設想他們與英、法聯合並在“打敗德國的決戰中”起主要作用。

華盛頓還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計劃在太平洋聯合作戰的現實將使美國不得不去保衛歐州的帝國屬地。

當日本領導人等待歐洲戰局的展的時候,遠東也出現了表面的平靜。同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日本老百姓冬天也第一次忍受着食品短缺。日益惡化的經濟危機使阿部信行的內閣卑漸失去了陸軍的支持。

一九四。年一月,米內光政海軍大將組成新政府。歉收使新政府實行了更嚴格的食品配給,米內光政是個胖子,人們諷刺新內閣是“無米冉閣日本依靠美國的價值三億五千萬美元的進口、其中大部分是重要戰略物資和石油,而日本領導人及報紙卻以反常的邏輯抱怨羅斯福繼續支持蔣介石。前相近衛正在糾集國會支持他的“神聖戰爭同盟。”以便最後解決侵華戰爭。既然英美都不準備協助在中國大陸實現和平,他敦促同德意結盟以實現亞洲“新秩序”。

一九四。年一月底,美國與日本之間的商業條約期滿而不再延長。正如強硬派人士所指出的那佯,羅斯福總統現在對日本實行強制性的而不是道義上的制裁的路是敞開的。因爲利益問題,美日反目的事實早已經清楚萬分。

後來事實證明,日本偷襲美國的導火索,正式制裁性質的商業談判。

(比,本文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寫的,而不是抄資料,雖然寫完之後。看看怎麼都像一片資料,汗,,)()

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36節 要人第74節 戰事進展第262節 殲滅第255節 重慶會議第27節 買股票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90節 四大工廠第304節 有驚無險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315節 東南亞盟軍司令第167節 遲緩德日結盟第10節 姨太太們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356節 美軍的海島爭奪戰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0節 購買大炮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175節 訂艦第175節 訂艦第79節 來錢真快第61節 回川第73節 首戰第317節 準備出國作戰第134節 雷達第97節 劉湘出川第42節 臨時回川第14節 彙報完畢第281節 史迪威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302節 歷史的轉變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99節 英國領事第372節 兩種選擇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47節 旱情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52節 坦克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157節 從美國第131節 協防第297節 不相關的戰爭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序傻大兵第310節 Z的覆滅第119節 提議第146節 逼婚第95節 行刺第323節 日本人的進攻計劃第63節 檢閱第207節 戰役結束第188節 作戰會議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46節 政治投資第275節 徐州決戰第305節 盟軍初建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339節 中途島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230節 再次激戰第190節 我們的最後第93節 找油氣去第153節 南京秋季演習第213節 拼物資拼消耗第73節 首戰第93節 找油氣去第226節 總結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317節 準備出國作戰第269節 裝甲兵突擊第332節 磨皮第212節 拼刺刀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85節 賑災善後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241節 合圍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262節 殲滅第169節 說服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78節 血戰涪江第234節 勳章第69節 旱情第25節 誤會第64節 小科目演練第116節 西南四巨頭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358節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234節 勳章
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36節 要人第74節 戰事進展第262節 殲滅第255節 重慶會議第27節 買股票第105節 接受調停第90節 四大工廠第304節 有驚無險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315節 東南亞盟軍司令第167節 遲緩德日結盟第10節 姨太太們第219節 升任戰區長官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356節 美軍的海島爭奪戰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0節 購買大炮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175節 訂艦第175節 訂艦第79節 來錢真快第61節 回川第73節 首戰第317節 準備出國作戰第134節 雷達第97節 劉湘出川第42節 臨時回川第14節 彙報完畢第281節 史迪威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302節 歷史的轉變第232節 提前的飛虎隊第99節 英國領事第372節 兩種選擇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47節 旱情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42節 復仇的炮火第252節 坦克第225節 死守南京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157節 從美國第131節 協防第297節 不相關的戰爭第363節 新時空印度的命運序傻大兵第310節 Z的覆滅第119節 提議第146節 逼婚第95節 行刺第323節 日本人的進攻計劃第63節 檢閱第207節 戰役結束第188節 作戰會議第166節 爲了金牌第46節 政治投資第275節 徐州決戰第305節 盟軍初建第126節 中運一號第246節 英法美的強勢第339節 中途島第354節 再次出擊第22節 我的第四師第230節 再次激戰第190節 我們的最後第93節 找油氣去第153節 南京秋季演習第213節 拼物資拼消耗第73節 首戰第93節 找油氣去第226節 總結第342節 聯合行動第317節 準備出國作戰第269節 裝甲兵突擊第332節 磨皮第212節 拼刺刀第361節 撇開蘇聯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85節 賑災善後第333節 大戰形勢第241節 合圍第113節 聯英抑日第151節 汪精衛遇刺第101節 美國朋友第289節 虛假和平第262節 殲滅第169節 說服第210節 工事防禦第78節 血戰涪江第234節 勳章第69節 旱情第25節 誤會第64節 小科目演練第116節 西南四巨頭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358節 廢除不平等條約第234節 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