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高調和低調

大秦歷五十三年三月初十。

胡亥曉詔天下,冊封內閣輔政大臣、咸陽侯、宗正府宗正嬴騰之女嬴真爲昭華公主。

三月十一,胡亥攜昭華公主嬴真再次駕臨大秦皇家學院。這一天,是聖天子胡亥在大秦皇家學院中呆的時間最長的一次,一直到月上枝頭才踏着初春的晨露離開大秦皇家學院回返咸陽宮。

三月十二,胡亥正式下詔從即日起《秦典》正式開始在皇家學院內編撰。同這一詔一起下達的還有命各郡郡守徵集天下藏書,運往咸陽的詔令。

當然這個徵集藏書不得強徵,不得強取,更不得強搶。天下百姓家中旦有藏書,包括載有文字的竹簡,如若自願都可上繳到各郡郡守府中,然後由各郡郡守府一併運往咸陽。

當然,上繳任何一種載有文字的藏書的百姓,都會獲得相應的報酬。這個報仇不是錢幣,而是糧食。

包括敖倉在內的十二大官倉盡皆全開,所有儲存超過三年以上的陳糧都被運出,發放各郡。而早在這一次之前,十二大官倉中存儲超過五年以上的陳糧已經盡皆都被運送到陳郡、碭郡、隴西、內蒙、平夷、遼寧、黑龍江等郡,不是供應給了正在陳郡、隴西築路的匈奴和楚地俘虜就是免費提供給了這新設數郡的東胡百姓。

陳糧已經不能再放,但是並不是說這些陳糧已經壞了!依然可以食用。用在這些地方,顯然是恰到好處的。

可是即便如此大規模的不計成本的消耗,十二大官倉除內史郡、巴蜀兩郡以及被項梁搬空的碭郡陳留倉六倉外,其餘六大官倉也僅僅消耗了不過三成而已,敖倉更是連兩成的儲糧都沒有消耗掉。

胡亥終於下定決心在咸陽附近一連建造了多達十處的酒坊。用來消耗各個官倉存儲超過一定年份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消耗掉的糧食。

也是這一天,工部和尚坊工匠開始在大秦皇家學院一側開始選址準備建造大秦帝國皇家藏書館。徵集的天下藏書在運抵咸陽後,由尚坊印書坊重新裝訂全部採用紙質重新印刷,然後藏入大秦帝國皇家藏書館中。

當然,重新用紙質印刷並不代表徵集來的各地藏書會被銷燬,可以預料徵集到的絕大多數藏書都會採用竹簡做爲載體,這些竹簡藏書都是華夏民族文明的載體,胡亥自然不可能毀壞。它們同樣都會封藏進帝國皇家藏書館中,以供後世瞻仰。

這次徵集藏書,不僅僅是爲了充實即將修築的帝國皇家藏書館,同樣也是在爲編撰《秦典》而蒐羅各種文獻和素材。

焚書坑儒之後,咸陽很多的文獻都已經丟失或者說銷燬。

所以,在胡亥徵書令還沒有下達之前,身爲皇家學院院丞、禮部右侍郎的孔鮒就已經開始命孔氏族人無償的將孔氏一族自孔子後歷代收集而來藏在曲阜孔氏宗族內的藏書打包運往咸陽。

孔鮒的命令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孔氏一族內的阻力。甚至一干孔氏長老們連夜挑燈夜戰,只爲用最快的速度將當初偷偷藏起來的藏書運到咸陽。

如今的孔氏一族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同大秦水火不容的孔氏一族了。他們同大秦如今已經是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秦典》在胡亥的設想中,應該是一部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囊括神州大地所有有史以來一切能夠尋找到的神話、傳說、地理、人文、軍事、諸侯、名人、學說、科技等等等。

它應該是華夏民族乃至世家歷史上的第一步大百科全書。

那麼,僅僅閉門造車顯然是不可能編撰出胡亥心中的《秦典》的。

《秦典》的編撰,聚集了遴選上來的一百一十餘位能人隱士,皇家學院、皇家軍事學院、岐山學院、朝中以李由爲代表的法家、原大秦博士宮兩百餘位博士、六十餘位落選而被授爲博士的各郡賢才,匯聚了整個大秦做多的精英。

雖然書還沒有成,甚至纔剛剛開始編撰,但是胡亥已經在心中開始期待《秦典》書成的那一天了。當然,可以預料的是,這不是一年或者兩年、三年能夠完成的。

好在,胡亥自認爲他還能夠等得起。

這其中還穿插了幾個不爲人知、只是在大秦朝堂上引起了些許波瀾的小插曲。

插曲一,禮部員外郎曹參遷任皇帝書房郎中,從正七品到從五品,曹參實現了大秦改革官制以來的第一個三級跳。當然,最爲主要的不是曹參的升官,而是他處身的位置。

皇帝書房郎中!

插曲二,原來跟隨在皇帝身側的郎中劉邦則是空降進入碭郡任判官一職,主管碭郡刑名諸事,正五品,從從五品郎中升到正五品判官,順理成章。

插曲三,皇家學院新進教授陸賈被調出皇家學院,以從四品官階遷任禮部給事中,充任禮部左侍郎嬴安副手。主掌番邦諸事。

插曲四,戶部司封令蕭何官升一級,從戶部從五品司封令,遷任內史郡正五品理政司封令。掌管大秦根基之地內史郡一郡錢糧稅賦以及衆多的府庫。

當然,這些四品下的升官調動都是通過吏部直接發出的行文來安排的。只是,皇帝書房郎中是雖然只是從五品按例確實歸於吏部管轄,但是如果沒有皇帝點頭吏部敢管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沒有皇帝開口,吏部能將一個七品小吏調入皇帝書房?能將皇帝身邊的郎中空降到外郡?答案,同樣還是否定的。

如此一分析,誰都知道,這幾個官員的調動,顯然都是皇帝開了金口的。也唯有這樣解釋,才能夠說的通。

劉邦外放雖然升了一級,但卻是以離開皇帝身邊作爲代價的,這暫且不說,但是曹參、蕭何、陸賈三人卻是一下變得炙手可熱。

有大秦最爲尊貴的皇帝做爲靠山,這樣的粗大腿不抱不是傻了?

相對於曹參、蕭何、陸賈、劉邦幾人高調的升官,昭華公主嬴真悄然入主黑冰臺卻顯得波瀾不驚!

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3章 對策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203章 豫州鼎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17章 陳縣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7章 遙送第300章 德興坊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33章 戰陳縣(一)第7章 誅殺趙高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283章 夜襲第79章 機會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61章 天子第249章 會師,出京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18章 皇帝真是個好職業第102章 玄武利第298章 無解第35章 變故生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22章 秦人?第63章 李斯理政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229章 撤兵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53章 被動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134章 造勢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223章 戰起第36章 蠻夷亂第196章 再見蘇由第132章 誰更狠第32章 河西攻略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231章 相思苦第103章 滑竿第181章 因愛癲狂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61章 玄鳥出關第83章 一個擁抱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160章 正心堂第100章 廝殺起第8章 攻城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42章 劫掠歸來第81章 虞姬第9章 困難重重第16章 報復第110章 虞姬第34章 南來的張良第300章 德興坊第222章 西域郡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138章 戰鼓起第247章 引路第166章 用意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68章 戰鬥結束第17章 吃掉!?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286章 惜第162章 天怒第15章 李斯第46章 死戰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96章 菏澤故道第176章 活着第41章 三棟小樓第六十七章第17章 審之,用之?第30章 納妃第142章 猛翁仲第113章 掌控第73章 上蔡首戰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51章 恩怨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55章 平夷之變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50章 各人心思
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3章 對策第214章 黎明前的九原城第203章 豫州鼎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17章 陳縣第61章 玄鳥出關第27章 遙送第300章 德興坊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33章 戰陳縣(一)第7章 誅殺趙高第38章 初見蒙恬蒙毅第283章 夜襲第79章 機會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15章 諸位將軍怕了?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61章 天子第249章 會師,出京第63章 俯仰無愧天地第18章 皇帝真是個好職業第102章 玄武利第298章 無解第35章 變故生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122章 秦人?第63章 李斯理政第118章 另類破釜沉舟第229章 撤兵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53章 被動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134章 造勢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223章 戰起第36章 蠻夷亂第196章 再見蘇由第132章 誰更狠第32章 河西攻略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231章 相思苦第103章 滑竿第181章 因愛癲狂第119章 萬邦來朝第61章 玄鳥出關第83章 一個擁抱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160章 正心堂第100章 廝殺起第8章 攻城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42章 劫掠歸來第81章 虞姬第9章 困難重重第16章 報復第110章 虞姬第34章 南來的張良第300章 德興坊第222章 西域郡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220章 尚坊禁地第138章 戰鼓起第247章 引路第166章 用意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68章 戰鬥結束第17章 吃掉!?第38章 大秦的脊樑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94章 阿房宮大宴(二)第286章 惜第162章 天怒第15章 李斯第46章 死戰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96章 菏澤故道第176章 活着第41章 三棟小樓第六十七章第17章 審之,用之?第30章 納妃第142章 猛翁仲第113章 掌控第73章 上蔡首戰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93章 準備渡江第272章 家事國事第251章 恩怨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155章 平夷之變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150章 各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