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恩怨

隨着國醫館上上下下十餘人都被拿入咸陽府牢獄之中,早上發生在國醫館門前的風波也就逐漸淡去。

咸陽城中的人太多了,人一多這樣那樣的糾紛也就多了。

雖然國醫館是醫死了人,但是大秦剛剛承平不到十年。數年前的大秦,最不值錢的其實就是人命了。所以國醫館的風波只是讓城東百姓茶餘飯後多了幾分八卦談資而已。

可是,暗地裡,國醫館的風波卻是悄然吹皺了因爲這月餘來平靜的如同一池清水的大秦朝堂上下。

一年前纔在咸陽城東開設起來的國醫館,有什麼背景朝中衆臣很多人都清楚。大秦皇家學院醫學院院丞、現任太醫令扁魚的門人子弟開設的醫館。

而之所以能被叫做國醫館,據說這個名字還是聖天子皇帝陛下聽到扁魚所請開了聖口賜下來的。

雖然聖天子賜名一個小小醫館的事情不太可信,但是想來無風不起浪。能直接用“國醫”兩字作爲醫館名字,如果不是聖天子默許,想來給扁魚天大的膽子也是不敢在這咸陽城用這國醫館之名來開醫館的。

至於前去告官的李家醫館,背後則是原來的大秦丞相李斯、如今的內閣副總理大臣李由。

如果李斯還在的話,那麼這樣的碰撞怕是朝中衆臣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相信國醫館能夠有勝算。不過如今李府雖然看起來要比李斯健在的時候更要顯赫,但是朝中衆臣心中卻是都明白。看似要比往日更要顯赫了幾分的李氏一族。在大秦朝廷中卻早已經不復當日一家獨大之勢。

即便李嫉是大秦皇后,李由是內閣府副總理大臣;即便先前聚攏在李斯身邊的姚賈、胡毋敬等一干重臣依然是以李由馬首是瞻。

可是誰都不得不承認,現如今這大秦朝堂,卻是再沒有任何一家能夠一手遮天了。政事上李氏不成,軍務上蒙氏、王氏同樣也是再沒有先前那般的影響力。

李家醫館是咸陽城第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醫館,但是,李家醫館不是大秦最爲顯赫的李氏一族的產業。

李家醫館的館主甚至都不能算做是李府的族親。

但是,李家醫館的背後確實站着如今大秦最爲顯赫的李氏一族。從李斯還在世的時候事情就已經如此了。

具體如何不爲外人所知,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李家醫館一直是由丞相府照拂的。所以,李家醫館在咸陽城一直都是穩如泰山的存在。

後來老丞相李斯離世。大公子李由接掌李府。據說皇后娘娘能夠如此快的懷上皇帝陛下的子嗣尤其是誕下男嗣。李家醫館居功甚偉。

當然,這樣的小道消息也只是在咸陽城的世家勳貴中悄悄流傳。沒有人敢拿出來正大光明的說。不過卻也是證實了李家醫館醫術的高超。在咸陽城衆多的勳貴世家府中有個頭疼腦熱,首選也都是李家醫館。

話說這李家醫館同樣也是根正苗紅的大秦太醫不是?

如今的李家醫館館主李茂正是百年前武王嬴蕩時的太醫令李醯(xi)。

其實大秦朝野上下卻是都清楚爲何會發生國醫館醫死人之事,又爲何會是李家醫館的少館主李威去告官之事。

以扁氏爲代表的醫家同李醯(xi)這李家醫館的恩怨在大秦並不是什麼私密之事。

扁氏的老祖扁鵲。正是死在武王嬴蕩時的太醫令李醯(xi)手上。

百年前。正處於戰國末期。正是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發生着激烈變革、動盪的年代,也是人才流動,人才輩出的時代。各個想要爭霸的諸侯國的互相競爭,形成了一個尊重人材,招納賢士的社會風尚。

爲增強實力,各國都在攏絡有用之材。那個時候的秦國地處西陲,被中原諸侯以夷翟遇之。爲了改變這種狀況,秦國曆代君主,都非常重視從東方各國招徠人才。爲廣招賢能,秦國採取了兼收並取之法,爲各類人才創造了一個各顯其能的用武之地。秦國除重視治理國家的人才外,對醫生也很尊重。

《莊子.列禦寇》載:“秦王有病,招醫,破費潰痤者得車一乘,所治癒下,而所得愈多。”給予醫生以極好的待遇,各國名醫紛紛到秦,而扁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爲秦人的。

扁鵲同李醯(xi)並沒有什麼太過複雜的恩怨,兩人本是同爲醫者,哪有什麼非要要對方性命的恩怨?

概因扁鵲的醫術實在是太過高明,高明到在扁鵲治療好了時任太醫令李醯都束手無策的武王贏蕩的病。

心情大好之下的嬴蕩卻是表露了任命扁鵲爲大秦太醫令的意思。這可是直接威脅到了李醯的地位。

扁鵲很快就受到了在大秦已經小有勢力的李醯派來的刺客刺殺。雖然在門人弟子的幫助下逃離了秦國,卻是終於沒有逃脫李醯遣來的刺客之手,在半路上被李醯的刺客殺死。

一代神醫扁鵲就這樣死在秦國境內。

雖然事後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是李醯做的,就連嬴蕩也清楚,但是最終因爲種種原因還是不了了之。

醫家同李醯一家的恩怨就此延續了百年。

在朝野中的很多人看來,扁氏開始只是沒有能力發動對李醯的報復。如今扁魚雖然不能說位高權重,但是同已經漸漸淡離大秦權力中心、僅僅掛着太醫之名的李茂相比,也許是扁魚認爲如今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來收拾李醯報百年前先祖扁鵲被刺之仇了。

想來這也是爲何扁氏的國醫館會開設在距離李茂的李家醫館僅僅兩條街的緣故了。

並沒有認爲扁魚是不自量力。畢竟,李茂並不是李由府中族親,李由身爲內閣副總理大臣不可能爲這件事同他撕破臉皮不是?

可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年餘時間一直未曾有過任何動靜的李茂,卻是陡然發動,而且一出手就要砸掉扁氏醫家爲之謀生的招牌。

醫死了人,你還能被稱爲醫家嗎?

這可是要讓醫家斷掉傳承啊!

要不要這麼狠的?

這是一干收到消息的朝臣心中同時泛起的念頭。(未完待續。。)

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86章 惜第9章 兵臨壽春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23章 對策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305章 武安侯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64章 親人第23章 對策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229章 撤兵第58章 國殤(二)第27章 兩追兩逃第153章 你幫我殺秦皇好不好第161章 奇物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20章 秦典第79章 大秦尚坊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93章 阿房宮大宴第69章 全滅第13章 潰敗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12章 亂起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88章 進軍泗水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273章 呂雉第125章 準備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第3章 冒頓之謀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41章 三棟小樓第38章 紅綠家邦第7章 誅殺趙高第33章 紅樓之中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29章 所第8章 章邯歸心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145章 畜生第7章 子嗣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59章 百將韓信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90章 雨夜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110章 憤怒第255章 義演開啓第300章 德興坊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71章 信仰第65章 對錯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178章 刺殺連連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41章 勞役安置第137章 投石機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64章 田仁入閣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66章 不敗軍魂第102章 玄武利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59章 百態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29章 罪己三詔第46章 死戰第24章 相遇第68章 南柯一夢第69章 念我故鄉第232章 咸陽大戲院第101章 前軍亡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53章 被動第67章 科舉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9章 廣場之上第77章 紅色信報第34章 戰陳縣(二)第16章 報復第12章 接陣第7章 誅殺趙高第40章 會衆臣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252章 意外
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286章 惜第9章 兵臨壽春第175章 你若安好第23章 對策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305章 武安侯第10章 嗅到的危險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64章 親人第23章 對策第154章 關中各族第229章 撤兵第58章 國殤(二)第27章 兩追兩逃第153章 你幫我殺秦皇好不好第161章 奇物第226章 加加擔子第20章 秦典第79章 大秦尚坊第261章 精神補償費第193章 阿房宮大宴第69章 全滅第13章 潰敗第202章 驅逐出族第12章 亂起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88章 進軍泗水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273章 呂雉第125章 準備第211章 歸葬,連山,河圖,洛書第3章 冒頓之謀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41章 三棟小樓第38章 紅綠家邦第7章 誅殺趙高第33章 紅樓之中五十五章 蘇越之誓第40章 豎子眼花矣!第29章 所第8章 章邯歸心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145章 畜生第7章 子嗣第154章 又見紅色第59章 百將韓信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85章 二月二龍擡頭第90章 雨夜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13章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第236章 什麼叫騎兵第110章 憤怒第255章 義演開啓第300章 德興坊第265章 陰陽一派,鄒嫣月第71章 信仰第65章 對錯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178章 刺殺連連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41章 勞役安置第137章 投石機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264章 田仁入閣第235章 歸來的“逃兵”第66章 不敗軍魂第102章 玄武利第276章 女兒情懷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59章 百態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29章 罪己三詔第46章 死戰第24章 相遇第68章 南柯一夢第69章 念我故鄉第232章 咸陽大戲院第101章 前軍亡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253章 被動第67章 科舉第28章 羣臣定計第49章 廣場之上第77章 紅色信報第34章 戰陳縣(二)第16章 報復第12章 接陣第7章 誅殺趙高第40章 會衆臣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252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