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岐山書院

雍水門大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盞茶的時間過後,胡亥已經到了蘄年宮門前。

轉身,高高舉起手中的青銅油燈,胡亥想要對雍城的秦人們說些什麼,嘴巴張了幾張卻發現此刻自己說任何東西都是多此一舉,朗聲道:“都散去吧!”

聲音不大,但是在寂靜的街道上去傳出去很遠。

從蘄年宮大門開始,無數伏地的雍城秦人紛紛起身,任何躬身對着遠處燈火通明的蘄年宮遙遙一禮,無聲無息的退下,從哪來回哪去。

自始自終無論是胡亥也好還是這些雍城秦人也好,都沒有說過一句話。

但是胡亥懂得這些老秦部族,這些老秦部族從胡亥伸手接過的青銅油燈的時候就知道皇帝也懂了自己等人的心意。

不管任何時候,這裡都是嬴秦一族的家。任何時候,都會有無數盞燈亮起等待嬴秦部族的子孫歸來。

直到所有的雍城秦人盡皆散去,胡亥一直擎着手中那盞簡陋的青銅油燈站在蘄年宮前,馬上就要進入十一月,西北之地已經降下了霜露,白色的霜露在胡亥黑金夾織的長袍上極爲扎眼。

“夜深天寒,還請陛下進宮歇息!”

今天晚上的一幕讓嬴善等人對眼前這個又恢復古井不波之狀的年輕皇帝有了新的認識。

“嗯。”胡亥拒絕龍冰想要接過手中青銅油燈的動作,轉身朝着蘄年宮內行去,走出去沒兩步,胡亥腳步一頓,扭頭道:“雍城就交給諸位長老了。朕很滿意。”

說完這句話,胡亥就大步離去。

但是就是這看似無頭無腦的兩句話,卻讓一直提着心的嬴善以及七位宗室長老無不一張老臉笑成了菊花。

……大秦歷五十二年,二世二年十月二十五,大秦自建立帝國起的第一個國慶節。應該也是地球上第一個正式設立國慶節的國家。

這一天早上的時候,三省六部的衆多高官就齊齊對外公佈了皇帝駕臨雍城的消息。

內史郡各地百姓雖然失望,但是卻也能夠理解。

畢竟雍城是大秦故都,有着一十九位的大秦君主長眠於此,更由秦人宗廟。

從咸陽到雍城有着兩百餘里的距離,咸陽百姓想要在一天之內從咸陽趕到雍城顯然不可能,不過咸陽的百姓不能到雍城,不代表內史郡其餘縣治的百姓不能趕到雍城參加今日在雍城的盛會。

如距離雍城最近的陳倉、虢縣兩縣的百姓。

賦稅勞役的完全減免,讓這第一個國慶節在大秦各地尤爲熱鬧。當然關外的熱鬧程度同關中各郡相比,自然另有一番不同。

此刻,全天下沉浸在歡笑中的百姓都不會知道,這個國慶節將會發生什麼,又對大秦意味着什麼。

胡亥領着十餘萬秦人將雍城秦王陵的祭拜和秦人宗廟的祭祀兩樣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已經是正午十分。從卯時開始到午時結束,整整四個時辰。

胡亥拒絕了嬴善等人先用膳的建議,而是徑直出城趕往距離雍城不過十餘里的岐山。十餘萬雍城、陳倉、虢縣百姓自然跟隨着皇帝一起到了岐山。

沒有人知道皇帝爲什麼不顧舟車勞頓非要來到這岐山。

岐山,是周文化的發祥地,是炎帝生息之地,影響後世無數年的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和先秦哲學鉅著《易經》在這裡誕生。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禮樂制度、道德行爲規範,是華夏文明、後世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頭。同樣,也是秦制的源頭。

從周平王將周王室國都東遷到洛陽之後,這片周文華的發祥之地就成爲大秦的封地。

不要以爲周平王真的是爲了感激五萬大秦精騎千里勤王的功績而如此爲之。將包括岐山在內的渭水平原封給嬴秦部族做爲封地,與其說是周平王對嬴秦部族的感激,不如說是他的無奈之舉。

作爲大周王朝的發源地,岐山乃至渭水平原,對周人的意義不亞於雍城對大秦的意義。之所以周平王會將包括岐山在內的關中之地封給嬴秦部族,是因爲那個時候的關中大半土地都被西來的犬戎、狄等部族所佔據。

再加上灃京和鎬京被攻破時,犬戎部族將周王室數百年的積累劫掠一空之後一把火燒了兩座聞名天下的大周王朝國都,周平王根本無力重新修繕灃京和鎬京,更不用說修繕了之後還將直接面臨犬戎的兵鋒。

於是,爲了“感謝”嬴秦部族千里勤王的功績,周平王就順勢將這片在中原諸侯看來是荒蕪之地的關中封給了嬴秦部族。

正是爲了完整的得到這片土地肥沃的封地能夠讓老秦部族得以繁衍生息,不再長年累月處於苦寒之地,嬴氏一族的先祖們耗費了整整百年時間,以四位國君、十餘萬嬴秦部族族人戰死沙場的悲壯代價,徹底的擊敗犬戎和狄部落,將渭水平原以及岐山完完全全控制在手中,並建都雍城。

如果早已經死了數百年的周平王知道自己的禍水東引之舉最終成全的不是自己,而是造就了一個在他死後數百年將大周王朝覆滅的霸主,想來定然會氣的再死一次。

跟隨胡亥車駕來到岐山的十餘萬百姓驚訝的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岐山的山腳下多出了一大片鱗次櫛比樓宇幢幢的建築羣,佔地至少有數十畝之多。

看來,這就是爲什麼皇帝會在祭祀之後驅車趕來此地的原因了。

只是在這岐山山腳下建立這樣一大片“宮殿”是爲了什麼?難道是皇帝的行宮?

在岐山腳下施工,不讓任何人知道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是早就知道的,也大多都是以爲這是在爲皇帝修築行宮。

胡亥的馬車一直駛到那被黑色曼簾覆蓋的高大“宮門”處才停下。胡亥走出馬車,看着宮門後的一棟棟樓宇和房舍,眼中流露出一絲喜意。

跳下馬車,走到宮門下方,胡亥伸手抓住覆蓋整個宮門的黑色曼簾,扭身朝着被隔開在百餘步開外的十餘萬秦人道:“這,是朕賜給老秦部族的!”

說着,胡亥抓住黑色曼簾的手猛然一扯!

“岐山書院!”

隨着遮蓋宮門的曼簾墜落,四個金光閃閃的斗大小篆正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引起無數驚呼!

所有人心中都不約而同的浮現一個疑問,皇帝爲什麼要賜一棟書院給老秦部族?

第35章 遭襲第253章 被動第55章 血色淮河第61章 天子第229章 撤兵第268章 戰鬥結束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70章 嬴樂康第45章 尉繚病危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82章 武舉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5章 螳螂捕蟬第253章 血旗出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37章 鑿穿第294章 灞宮陰陽第93章 議政堂(上)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73章 英烈入塔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圍殺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9章 那一揖的風采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189章 蓬勃關中第245章 選擇第230章 如果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109章 來自茫茫大秦的邂逅第60章 倒計時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98章 無解第285章 見呂雉第29章 圍殺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4章 六部第173章 不準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80章 第三方勢力第15章 恩同再造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14章 咸陽第36章 蠻夷亂第262章 朕爲後盾第216章 備戰第14章 相親第98章 玄武現第142章 猛翁仲第3章 流言第100章 廝殺起第227章 大秦必勝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35章 再臨灞宮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98章 高麗郡第101章 前軍亡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100章 廝殺起第149章 撤兵第55章 怒火沖天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39章 趙佗身死第13章 潰敗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71章 疊羅城第271章 疊羅城第73章 英烈入塔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48章 號角蒼茫第167章 登陸第128章 一觸即潰第270章 報院第67章 暗夜襲殺第238章 援軍至第40章 會衆臣第2章 九原將軍辛勝第43章 嬴真第111章 七月七日晴第49章 廣場之上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212章 湖中小樓第286章 惜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10章 憤怒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1章 郎中劉邦第25章 三省
第35章 遭襲第253章 被動第55章 血色淮河第61章 天子第229章 撤兵第268章 戰鬥結束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70章 嬴樂康第45章 尉繚病危第一百九十八掌再也回 不去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82章 武舉第1章 熊心的無奈第186章 丞相之位第5章 螳螂捕蟬第253章 血旗出第131章 烏孫興衰第12章 昨日黃花第237章 鑿穿第294章 灞宮陰陽第93章 議政堂(上)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73章 英烈入塔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9章 圍殺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9章 那一揖的風采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26章 九原城戰第189章 蓬勃關中第245章 選擇第230章 如果第81章 大秦尚坊(三)第109章 來自茫茫大秦的邂逅第60章 倒計時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298章 無解第285章 見呂雉第29章 圍殺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4章 六部第173章 不準第129章 戰還是不戰?第263章 皇家醫館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74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80章 第三方勢力第15章 恩同再造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170章 再見麗妃第14章 咸陽第36章 蠻夷亂第262章 朕爲後盾第216章 備戰第14章 相親第98章 玄武現第142章 猛翁仲第3章 流言第100章 廝殺起第227章 大秦必勝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35章 再臨灞宮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98章 高麗郡第101章 前軍亡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190章 公子如何?第100章 廝殺起第149章 撤兵第55章 怒火沖天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3章 你們還不配第39章 趙佗身死第13章 潰敗第41章 勞役安置第271章 疊羅城第271章 疊羅城第73章 英烈入塔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48章 號角蒼茫第167章 登陸第128章 一觸即潰第270章 報院第67章 暗夜襲殺第238章 援軍至第40章 會衆臣第2章 九原將軍辛勝第43章 嬴真第111章 七月七日晴第49章 廣場之上第136章 等爾破城第212章 湖中小樓第286章 惜第55章 怒火沖天第110章 憤怒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21章 郎中劉邦第25章 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