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六國王后

姿容絕美,能夠在脖頸鎖骨處刺上嬰孩手掌般大小鮮紅華麗刺青且能在歡宴時端坐上首痛快豪飲、從內到外處處彰顯着野性的美人,再加上她在看到胡亥時夾雜着仇恨、恐懼、羞惱的複雜眼神,胡亥對她的印象可以說尤爲深刻。

、、、、、、、

至於當日坐在那野性刺青美婦人身邊兩側的一悠然淡雅、一鮮豔似火的無論容貌和身段都絲毫不遜色於野性刺青美婦人的另外兩個美人,在那鶯鶯燕燕齊聚的大殿中,同樣是如皓月一般的存在。

美麗的事物,任何人都會記憶深刻。胡亥同樣如此。

今天,胡亥再次來到阿房宮,被他的前身圈養在阿房宮中的六國美人齊聚,再次見到這三人出現在敢於直面自己的六人中,胡亥已經沒有了先前第一次見她們時的驚訝。

胡亥已經瞭解了她們三人的身份。

刺青野性美人,原楚國王后昭氏璱妃。出身楚國大族昭氏一族,被楚懷王封爲璱妃。楚國國土遼闊,境內百越蠻夷無數,民風彪悍野性難馴。昭璱雖然出身昭氏一族且被封爲楚國王后,卻是野性十足。從她能在鎖骨處刺上一塊先秦時代極爲少見的詭異花紋刺青就可見一斑。

如深谷幽蓮般清雅高潔的美人則是齊國王后朱氏珠妃。出身楚國鉅商大賈朱氏一族。朱氏一族家主朱家,在先秦時代可以說是山東等地最爲出名的商人,同時由於朱家出生草莽。生性豪爽且武功高強,使得朱家在山東等地的遊俠中聲望更是崇高無比。很難想象以朱家的性情能夠生出一個同他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兒。而且是個絕色。

至於那鮮豔似火的美人則是趙國王后武氏甄姬。出身趙國世族大戶武氏一族。趙國立國數百年,有多少曾經顯赫一時的世家豪族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可是唯有武氏一族在趙國數百年的歷史上可以說是一直長盛不衰。

因爲數百年來整個武氏一族至少有十餘人成爲趙國王后乃至太后。很顯然,家族中常常出產絕色美人,這是武氏一族能在趙國保持長盛不衰的一個極爲重要的原因。

而在大秦統一天下覆滅趙國的過程中。趙國的武氏一族可以說同樣也出了很大的力氣。當然武氏一族不是出賣趙國投靠大秦。主要是因爲當時的趙國太后武氏淫亂後宮,禍亂朝政。

當然,這個武氏太后不是如今身在阿房宮中的趙國王后武氏,而是武氏的姑母。不過從另一個方面看也可以說武氏在間接的幫助大秦覆滅趙國。而在趙國覆滅的時候,時任公車司馬令的趙高就奉始皇帝詔令前往邯鄲收攏趙國王室。

趙國最後一個趙王趙幽繆王,趙遷,在大秦十餘萬大軍到達邯鄲城下的時候,沒有選擇據城堅守而是最終選擇了出城投降。

趙高因爲恨極太后武氏。而在當天夜間幾乎將整個邯鄲變成一個血色國都。後宮中包括太后武氏在內的一應宦官和宮女包括趙國王室子幾乎被趙高誅殺殆盡。只有公子嘉等少數幾人逃遁出邯鄲。

要知道,當初趙高所在的家族之所以在一夕之間飛飛湮滅,時任王后、現任太后的武氏可以說是居功甚偉。

如果不是因爲始皇帝下令要收攏六國美人填充到咸陽正在修築的六國宮殿之中,怕是連趙國王后武氏也同樣難逃一死。不過即便如此,趙高在幾乎殺光趙國王室子弟之後又在邯鄲的趙國王宮中放了一把火。

熊熊大火幾乎將整個邯鄲都燒爲灰燼。這還是因爲鄙視不戰而降趙遷而在距離邯鄲三十里外的行宮中停留讓趙高前去受降的始皇帝發現那映紅了整個天空的火光派人制止的緣故。

這是趙高第一次自作主張,也可以說是違背始皇帝的詔令。

當始皇帝的信使到達邯鄲的時候,大火基本上已經將整個趙王宮給燒的一乾二淨。雖然始皇帝心中確實很想將趙國王室子弟都誅殺殆盡。但是面的已經投降的趙國,始皇帝自然不可能出爾反爾。更何況當時的大秦也僅僅只是剛剛拉開統一天下的序幕,六國中也不過是滅掉了函谷關外的韓國而已。

雖然在滅掉韓國之前,大秦已經將楚國和燕國都打成了重傷,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韓國在六國中的實力基本上一直都是墊底的。之所以一直能夠安然無恙,也不過是因爲魏國、楚國、趙國、齊國這四國互相牽制而已。

滅掉韓國,接受趙國投降,大秦統一天下也只不過是完成了三分之一,而且是極爲簡單的三分之一。因爲在大秦發動滅趙之戰的時候,趙國不僅因爲太后武氏淫亂後宮,同時也發生了極爲嚴重的旱情,由於其餘六國土地兼併極爲嚴重,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是掌握在世家貴族手中,所以在大旱發生不久,趙國就饑荒流行。這也在另一種程度上極大的削弱了趙國的抵抗力。

剩下的楚國、魏國、齊國、燕國四國,哪一個都要比趙國扎手的多。

如果這個時候始皇帝殺掉投降的趙王趙遷以及王室子弟,那麼剩下的四國哪一個還敢相信大秦?大秦統一又增添了多大的難度?

趙高這一手,可以說做的是極爲漂亮。既滿足了自己的私心,又考慮到了始皇帝的顧慮。趙高賭的就是自己辦事正中始皇帝下懷,懲罰會有,但是不會要命。更重要的是更顯示了他趙高的忠心和察言觀色的功夫。

果然,事情發生後。面對強烈要求殺掉趙高的尉僚等人,始皇帝最終僅僅是着人鞭笞趙高八十鞭、削去爵位俸祿的處罰而已。

八十鞭,雷聲大雨點小而已。會察言觀色的不僅趙高而已。

隨後,始皇帝對趙高是愈發的寵信。官職和爵位也是一升再升。

楚國王后、齊國王后、趙國王后、魏國王后、韓國王后、燕國王后,這是阻擋在因爲胡亥現身而緊張的聚攏在一起的數千六國美人身前的六個美貌婦人的高貴身份。

昭氏璱妃、朱氏珠妃、武氏甄姬三人處在六人中間前排,其餘魏韓燕三國王后顯然是以她們三人馬首是瞻。顯然,經過十餘年的幽禁生活,楚、齊、趙這三個大國的王后依然是六國美人的核心人物。

看着站在前排的六個雖然心中已經害怕之極依然在強撐着站定的身份曾經高貴無比的美貌婦人,眼神同樣複雜。(未完待續。。)

!

!!!!

熱門推薦:

第27章 尉繚相助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213章 太原郡第285章 見呂雉第253章 血旗出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74章 子嬰蹤跡第84章 你們信否?第258章 風雪歸途第245章 偶遇第12章 亂起第73章 元宵節第86章 內閣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148章 樊雨,秦天第207章 悪風第97章 號角鳴第91章 高調和低調第199章 隕玉珠第191章 試射第29章 楚國項梁?第254章 全滅第85章 堵不如疏第40章 會衆臣第54章 賜姓第78章 通信之法第29章 罪己三詔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49章 廣場之上第137章 決堤第4章 殺意起第246章 安排第267章 鶡仙兒第25章 三省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173章 子嗣第3章 毒計成第158章 回返第5章 螳螂捕蟬第245章 選擇第284章 夜黑,風高外篇三第54章 賜姓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21章 兵臨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212章 大朝會第137章 投石機第53章 天下郡守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3章 毒計成第155章 刻在心底深處的名字第305章 武安侯第59章 虎賁(二)第89章 韓信領軍第10章 毀車第77章 江東亂(三)第42章 自責第14章 咸陽第87章 項梁北上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3章 被動第36章 魏國復立第130章 誘惑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177章 帝王怒第28章 李法第22章 趙國彭越第70章 兩相分道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86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128章 西進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5章 三省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6章 夜宿何宮第71章 信仰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94章 議政堂(下)第96章 南海趙佗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207章 異象第22章 教習第23章 騰蛇軍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70章 嬴樂康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269章 廢閹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18章 壽春之戰第18章 壽春之戰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17章 陳縣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
第27章 尉繚相助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184章 千古一相之死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第213章 太原郡第285章 見呂雉第253章 血旗出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74章 子嬰蹤跡第84章 你們信否?第258章 風雪歸途第245章 偶遇第12章 亂起第73章 元宵節第86章 內閣第141章 上黨難民第148章 樊雨,秦天第207章 悪風第97章 號角鳴第91章 高調和低調第199章 隕玉珠第191章 試射第29章 楚國項梁?第254章 全滅第85章 堵不如疏第40章 會衆臣第54章 賜姓第78章 通信之法第29章 罪己三詔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49章 廣場之上第137章 決堤第4章 殺意起第246章 安排第267章 鶡仙兒第25章 三省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68章 西域來客第173章 子嗣第3章 毒計成第158章 回返第5章 螳螂捕蟬第245章 選擇第284章 夜黑,風高外篇三第54章 賜姓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21章 兵臨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212章 大朝會第137章 投石機第53章 天下郡守第180章 書房議事第3章 毒計成第155章 刻在心底深處的名字第305章 武安侯第59章 虎賁(二)第89章 韓信領軍第10章 毀車第77章 江東亂(三)第42章 自責第14章 咸陽第87章 項梁北上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253章 被動第36章 魏國復立第130章 誘惑第150章 侯爵遍地走第177章 帝王怒第28章 李法第22章 趙國彭越第70章 兩相分道第99章 廣陵橋和邯鄲鐵場四十九章 羣臣抵京第86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128章 西進第169章 亡國之人第25章 三省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6章 夜宿何宮第71章 信仰第242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94章 議政堂(下)第96章 南海趙佗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207章 異象第22章 教習第23章 騰蛇軍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70章 嬴樂康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269章 廢閹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18章 壽春之戰第18章 壽春之戰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71章 大秦二世元年六月初一第17章 陳縣第270章 逃命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