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公孫瓚死

幽州,樂浪郡,帶方城。

袁紹將公孫瓚圍困在帶方城中,已經有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袁紹每日派遣精兵強將猛攻城池,卻是無論如何也攻不進去。

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然而對於勞師遠征的的冀州軍而講,每天消耗的糧草都將是個天文數字。

雖說樂浪郡也屬於幽州管轄,可是這裡已經是朝鮮半島的境內,想要從冀州運輸糧草過來,無疑會極其困難。

好在幽州這幾年也有了一些餘糧,這才大大節省了運輸糧草的成本。饒是如此,袁紹的後勤也有些捉襟見肘。

特別是前段時間,當他得知劉備起兵攻打冀州以後,更是憂心如焚,恨不能早日攻破帶方城池。

當時就有人勸諫袁紹,說:“冀州乃主公之根本,兗州又是富庶之地,不能有失。公孫瓚如今不過是一介喪家之犬,主公又何故爲了此人,而將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

“主公不妨先行撤兵,待滅了劉備,再領兵攻打公孫瓚不遲。”

袁紹雖然心中非常怨恨劉備,卻也不想這次遠征公孫瓚半途而廢。

他當即奮然說道:“大耳賊有何本領,能攻下冀州、兗州?如今帶方旦夕可破,公孫瓚正要被擒,吾又怎能半途而廢,現在撤兵?”

“若果真撤兵,豈不中了大耳賊的圍魏救趙之計?”

袁紹遂不聽麾下之人勸諫,當即每日親臨前線,督促將士們猛攻帶方城池。卻不想,公孫瓚如此頑強,袁軍猛攻一月都沒有攻下帶方。

這一個月以來,袁紹的日子不好過,公孫瓚更是如此。

袁紹軍每日猛攻城池,縱然冀州軍傷亡慘重,公孫瓚麾下的士卒亦是有不少戰死。公孫瓚本來就兵少,如此一來城中的守軍更是捉襟見肘。

這一日,公孫瓚召集麾下文武,說道:“玄德雖然起兵攻打兗州,袁紹仍舊不肯退去。如今孤城難守,卻該如何是好?”

有人諫道:“袁紹此人極其驕傲,若是沒有攻下帶方必定不會撤兵。如今帶方旦夕可破,主公不妨先率衆突圍,在三韓之地躲避一陣。”

“劉豫州正起兵攻打兗州,只要主公領兵突圍,使得袁紹佔了帶方,他必定會迅速領兵撤退。那個時候,主公再整頓軍隊,重新殺回遼東不遲。”

公孫瓚聞言,卻是有些意動。

遼東之地偏僻荒涼,與幽州西部郡縣又隔了烏桓人的地盤,袁紹必定不會在此地駐紮重兵。

公孫氏在遼東根基深厚,只要袁紹率領大軍撤退,公孫瓚未嘗不能再次奪取遼東。

公孫瓚正要開口答應,忽然聽到了關靖的聲音:“主公萬萬不可採納此計!”

“今主公將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堅持守城者,乃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將軍爲主耳。”

“如今袁紹領兵強攻帶方一月,糧草輜重早已後繼乏力。”

“主公只要再堅守旬日,待彼糧盡之時,袁軍必定不戰自潰。紹退以後,主公趁勢出擊,四方之衆必復爲主公所用矣。”

“若主公今舍城而去,軍無重鎮,其心必散。將軍則失其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

公孫瓚聞言心中一震,當即決意死守帶方。

關靖此人膽小勢利,氣量狹小,卻是深得公孫瓚器重。他對於公孫瓚的忠誠,亦是毋庸置疑,自然不希望公孫瓚捨棄基業,去那三韓蠻夷之地。

這一日,袁紹軍仍舊圍三缺一,猛攻帶方的東、西、北門,只留下南門讓公孫瓚領兵突圍。

然而被關靖說服的公孫瓚,此時只想着死守帶方將袁紹拖垮,又哪裡肯領兵突圍?

今日不知爲何,公孫瓚始終覺得心緒不寧。

他帶着一隊兵馬在城中巡視,忽然聽到城內傳來了一陣喊殺之聲,當即心中一驚。

“主公不好了,袁軍從南門挖了地道,大批袁軍直接通過地道殺入城中。如今城池已經保不住了,主公還是速速突圍吧!”

關靖慌慌張張的跑到公孫瓚身旁,大聲喊着話。

公孫瓚心中一震,他沒有想到上次在北門挖地道失敗的袁紹,居然仍不死心,偷偷跑到南門去挖地道。

這一次袁軍殺入城中,帶方城破已經成了定局。

關靖看着公孫瓚呆立當場,焦急的喊道:“主公趕快突圍吧,再拖下去想走都走不了了。”

公孫瓚忽然大笑兩聲,說道:“生亦何歡,死亦何悲?如今整個幽州都在被袁紹佔領,我又能逃到哪裡?”

“正如士起所言,難道讓我逃到三韓這個蠻夷之邦麼?”

士起正是關靖的表字,他當初爲了勸諫公孫瓚莫要棄城而逃,就說了一堆大道理。卻沒想到,今日公孫瓚居然因此不願逃跑。

關靖此時心憂如焚,正要再次勸諫公孫瓚,就發現他已經大步往自己府邸的方向趕去。

“主公!”

關靖大聲喊了一聲,急忙跟了上去。

公孫瓚直接回到了家中,看着聽到喊殺之聲而臉色蒼白的妻子,忽然拔出腰中佩劍,一劍將其刺死。

侯氏見丈夫進門,正要上前詢問,卻突然感覺心口一痛。公孫瓚的幾個孩子,看到自己父親將母親殺死,當即驚訝的張大了嘴巴,不敢說話。

公孫瓚眼含熱淚的看着幾個兒女,說道:“休要怪我,我不想你們被賊軍侮辱。”

話畢,公孫瓚當即大吼一聲,前去將自己的幾個兒女全都殺死。關靖此時正好跟了進來,看到眼前一幕,不由驚駭的張大了嘴巴。

滿臉鮮血的公孫瓚,看着關靖闖了進來,對他說道:“你走吧,降了袁紹還能活命。”

關靖正要說話,就看到臉色猙獰的公孫瓚厲聲吼道:“滾,滾,我讓你滾!”

話畢,他將手中的利劍狠狠仍向關靖。關靖躲過了公孫瓚扔過來的利劍,不敢再留在院中,當即退了出去。

公孫瓚見關靖離開,這纔有些失魂落魄的說道:“士起莫要怪我,你不是我公孫家的人,只要投降袁紹也許能夠留得性命。”

說到這裡,公孫瓚將整個庭院都倒滿了引火之物,而後將其引燃。一時間,大火迅速包圍了整個院子。

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240章 被圍第317章 謀關中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444章 嫁禍第508章 出巡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005章 回家第594章 豫州劇變致所有書友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284章 旭之志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872章 野炊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48章 蘆葦蕩第379章 圖謀第797章 入涼州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460章 大捷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79章 該當何罪致所有書友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250章 搶功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240章 被圍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88章 依附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0章 東阿對第220章 徐晃第495章 父與子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476章 重逢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674章 秦宓死第96章 末路第109章 報仇第949章 東風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723章 小霸王第921章 入徐州第7章 獵虎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4章 滿腚傷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223章 安頓第813章 婚事(上)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638章 諸葛至第345章 面聖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472章 劫營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11章 三問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56章 中伏第740章 戰畢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331章 賭約第371章 函谷關第603章 孫尚香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46章 追擊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65章 密謀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108章 破敵
第752章 高順來援第980章 火燒山谷第240章 被圍第317章 謀關中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444章 嫁禍第508章 出巡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410章 冬日驚雷第46章 再議黃巾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1005章 回家第594章 豫州劇變致所有書友第248章 封狼居胥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284章 旭之志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872章 野炊第82章 李儒三策第948章 蘆葦蕩第379章 圖謀第797章 入涼州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460章 大捷第409章 劉備中伏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679章 該當何罪致所有書友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250章 搶功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240章 被圍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88章 依附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50章 東阿對第220章 徐晃第495章 父與子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748章 一掃陰霾第476章 重逢第639章 李代桃僵第674章 秦宓死第96章 末路第109章 報仇第949章 東風第701章 故技重施第344章 追殺李傕第745章 小貓返鄉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730章 月夜之戰第723章 小霸王第921章 入徐州第7章 獵虎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74章 滿腚傷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223章 安頓第813章 婚事(上)第969章 神兵天降第638章 諸葛至第345章 面聖第546章 攻破陳留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472章 劫營第508章 大開眼界第611章 三問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140章 程昱心思第456章 中伏第740章 戰畢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331章 賭約第371章 函谷關第603章 孫尚香第536章 兵臨陳留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246章 追擊第418章 詭異舉動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565章 密謀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108章 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