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方會談—停止內戰

諸葛亮雖然地處長安但是他卻隱約的覺得有一種暗流涌動,孫權也得到東吳丞相顧雍密報有神秘人物接觸山越的各族首領企圖煽動他們造反。這麼神秘人物會耍弄一些當年黃巾之亂時黃巾術士的一些手段,可能時當年孫策屠殺的方士後人回來復仇了!孫權得到這個消息心中暗想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山越叛亂成功,整個東吳勢必國勢混亂長期維持強悍的假象將被其餘兩國看破,當外強中乾被拆穿後兩國恐怕會痛打落水狗。想到這種後果孫權陣陣冷汗,於是他決定見好就收向許昌與長安派出使者打算停戰言和。

陸遜按照與諸葛瑾的計劃率領三萬大軍掠奪一百多萬魏國的百姓順利的返回東吳境內,然後陸遜通知諸葛瑾執行下一步計劃。諸葛瑾帶着三萬大軍押着第二批劫掠來的八十萬人口往襄陽趕去,在經過宛城的時候被黃權帶兵攔住了。黃權對諸葛瑾說:“諸葛瑾,你無端犯境,殺我士兵,奪我城池,還掠奪我百姓,真當我大魏無人嗎?”諸葛瑾回答說:“黃將軍此言差矣,將軍乃蜀漢的大將,降魏乃是無奈之舉,現在蜀漢的丞相諸葛亮已經光復長安生擒曹睿,大有席捲天下之勢,將軍爲何不棄暗投明在重歸蜀漢的懷抱了?”黃權生氣的說道:“廢話少說,我守土有責!不過看在蜀漢丞相面子上,只要你歸還這八十萬百姓,我可以放你們離去!”諸葛瑾說:“你區區一萬多人就想對抗我們三萬,是你無知了,還是老夫的三萬大軍在你眼裡就那麼不值一提了?”

黃權神秘的一笑,命令士兵押着諸葛恪走到陣前,黃權把刀架在諸葛恪脖子上對諸葛瑾說道:“你看這樣能不能讓你答應我的條件了!”“恪兒,黃權!恪兒怎麼會在你手上,你對他做什麼了?”諸葛瑾失聲的說道。黃權笑着說:“別急啊,我的大將軍大人,我都說了不給你面子我還是會給蜀漢丞相諸葛亮面子。不知道蜀漢滅掉魏國,蜀誤開戰一邊是血濃於水的兄弟一邊是引爲知己的君主,不知道你會怎麼選擇了,還是你看到這種可能派你兒子去找諸葛亮該不是想腳踩兩條船呢?要是我將這種可能告訴你們的皇帝孫權不知道孫權會怎麼做了?”諸葛瑾平復了心情冷靜的對黃權說:“說出你的想法吧,你到底想幹什麼?”黃權說:“很簡單,留下我們的百姓從我國的土地撤走。”“就這麼簡單!”諸葛瑾懷疑黃權的動機疑問道。“就這麼簡單,你先放了我國的百姓,我押着你兒子監視你們的行動只要你們有異動就別怪我對你兒子手下無情了,放心只要到了襄江我會放了他的!”諸葛瑾權衡覺得還是自己兒子的命重要於是同意了黃權的建議。放掉抓來的百姓率軍返回襄陽,黃權也非常守信如約的放掉了諸葛恪。

在去長安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自從諸葛亮北伐以來三國各國內部基本穩定但是三國連番大戰打了十幾年了,積攢的國力就在拉鋸戰中一點點被內耗掉,原先的歷史中晉朝就是八王之亂國內相互征伐給異族可趁之機而被滅國的,雖然現在基本上將魏國的主力消滅或者俘虜。但是魏國境內的世家大族衆多與魏國皇室的牽連甚廣,九品中正制下他們隨時可以拉起世家的軍隊抵抗蜀漢的進攻,到那時拿下整個魏國恐怕會是慘勝,塞外的異族對中原一直虎視眈眈,一旦中原政權衰落他們就殺入中原搶錢搶糧搶女人!晉朝經八王之亂後國力大減導致異族入侵以致五胡亂華的慘劇發生。於是我連忙飛鴿傳書將我的想法告訴諸葛亮。諸葛亮接到我的飛鴿傳書之後經過周詳的考慮決定接受我的建議同意兩軍議和。諸葛亮收到孫權使者帶來的停戰建議正和他的心意,邀請孫權派出代表參加三國在潼關舉行的會談。諸葛亮給司馬懿寫了一封信請司馬懿到潼關來商議用什麼條件換回他的君主和兒子。司馬懿看完諸葛亮的書信立即回書同意在潼關上和談。並約定在半個月後也就是九月半的時候在潼關開始談判。

我率軍從武威到長安的路上一路警惕,警惕司馬懿突然出兵伏擊我將我俘虜以便取得跟諸葛亮談判的主動權。而司馬懿卻也有這個想法,司馬懿跟鮮卑族的族長商議只要他們出兵留禪俘虜交給司馬懿,司馬懿就將河套平原送給鮮卑族。司馬懿暗中將鮮卑族的五萬騎兵安排再渭水附近,打算等我率軍接近長安放鬆警惕時突然襲擊一舉將我生擒。但是諸葛亮棋高一着率先識破了司馬懿的計謀,他派人通知我在左平登船,高海率艦隊在哪裡等候。渭水水面上魏軍沒有一點力量只能眼巴巴的目送劉禪離去。當抵達長安碼頭的時候諸葛亮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我與諸葛亮相視一眼發覺大半年不見彷彿生疏了很多,而在我身上諸葛亮看到一種在劉備身上的一種氣質讓諸葛亮不由的眼睛一亮。我對諸葛亮說道:”丞相辛苦了,形式上的東西就不必了,我們回城吧!“諸葛亮一臉茫然不知道我想幹什麼於是同意了。一路上我與諸葛亮一句話也沒有說,整個行程上有種奇怪的氣氛,西征軍與北伐軍的同僚們都緘默不語默默的跟在隊伍裡面。當把我和諸葛亮兩位大佬送到長樂宮之後他們不由的深呼一口氣,感覺像似解脫了。在長樂宮內我盯着諸葛亮看一直都不發話,諸葛亮也看着我一言不發。黃皓見我與蜀漢的重臣氣氛如此悶就站出來說:”丞相,筆下車馬不甚勞頓,還是改天再聊吧!“諸葛亮點點頭向我告辭道:”老臣告退,明日在長樂宮召集百官大朝,陛下以爲如何!“在得到我肯定的答案後諸葛亮就退出去了。第二天在大朝上我對文武百官說:“諸位卿家,在丞相的英明帶領下我們對魏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現在曹睿被俘,你們說說該怎麼處置曹睿和對其餘兩國的下一步打算啊!”

楊儀第一個站出來說:“臣主張以曹睿人質繼續攻打魏國的城池,將魏國一舉蕩平!”楊儀被夏侯霸打敗之後率領部隊躲了起來當得知諸葛亮生擒曹睿之後就跳出來繼續活躍了。姜維與赫昭、孟獲三人集體鄙視楊儀,姜維站出來說道:“末將不同意楊儀的說法,我軍打到現在已是強弓之末了,歷年積累的物資消耗的七七八八,就拿箭枝一向來說吧,我軍用三年的時間製造的兩百多萬支箭在這一戰就用掉了八成,鐵礦的儲量已經見底,武器的消耗也很大!還有積蓄的糧草已經無法支撐我們繼續打下去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打這一戰了!”我向諸葛亮問道:“丞相不知,將爲說的話是否屬實?”諸葛亮掐指細算之後回答說:“姜維說的基本屬實,雖然徹底滅掉魏國是有些困難但是將他打殘還是有辦法了!”“打殘了好,就好將他打的永不翻身!”楊儀附和諸葛亮道。聽完楊儀的話鄧艾說了一句:真是沒腦子!”“你罵誰呢,你誰啊居然在朝議的時候說這話,信不信我參你一本!”楊儀恐嚇的對鄧艾說。魏延扶着鄧艾的肩膀對百官說:這位是我西征軍的智囊,參軍鄧艾!今天朝議各抒己見,楊大人不能欺負我們鄧參軍使末學後進就欺負人啊!”楊儀剛想反駁諸葛亮示意楊儀暫時閉嘴。費禕綜合比較了三國的實力說道:“陛下,微塵認爲我們該停戰了,現在我們已經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若是一不小心可能會落得萬劫不復之地。此戰之後三國國力基本持平,魏國被大大的削弱了,若是我們繼續進攻魏國勢必會讓吳國警覺,若是吳魏聯手我國就危險了,若是兩國聯盟,魏國重兵防守函谷關與安邑、吳國陳重兵於襄陽與江陵並派出水師阻絕我們的航道,那麼我們想要東征就很難突破他們的防線只能困守在益雍之地了。”諸葛亮說道:“費禕這只是你的一面之詞辭,吳國目前還是我們的盟友,怎麼會背棄盟約了!”費禕回答說:“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與魏國聯合對抗蜀漢,吳國又不是以前沒做過這樣的事情!”quot;費禕的話言之有理,丞相對於魏、吳可能出現的聯盟不得不防啊!”我語重心長道。

“那陛下打算怎麼樣?”諸葛亮發現到現在爲止我還沒有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向我問道。“三國停戰議和,以目前的實際佔領情況爲前提與其餘兩國談判,若是魏國開出足夠的條件,放了曹睿與十幾萬魏軍。”“爲什麼?”諸葛亮繼續問道。“丞相應該知道,公孫淵勾結異族打算圖謀中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如果不放了曹睿和那十幾萬大軍,魏國無法形成合力與異族相抗,一時間也沒有足夠的部隊抵抗異族的入侵!三國的百姓不論處在哪個國家都是漢人,我大漢族的子民我不能任憑他們遭到異族的肆意屠殺。不知道這個理由足夠嗎?”“陛下,鐵了心要這麼做了?”諸葛亮問道。“不錯,成湯有云:犯我打漢,雖遠必誅之!朕自恃漢室的傳承,認爲有義務保護自己的族人了,如果萬一曹睿頂不住那麼朕親自率兵去幫助他抵抗異族,對與曹魏,孫吳我們流着的都是漢人的血,天下可以交給他們來統治,但是絕不能落於塞外異族之手。”“既然如此,老臣答應陛下便是!老臣請全權處理與兩國和談一事。”諸葛亮向我說道。我見諸葛亮不反對議和就同意了。

等朝議結束後,我留諸葛亮、赫昭、姜維、鄧艾下來。我對諸葛亮說:“丞相此次前去談判爲了防止司馬懿釜底抽薪害朕重臣,朕打算派鄧艾帶領三百白毦軍精銳中的精銳飛龍衛去保護你的安全,不知道丞相一位如何!”諸葛亮想都不想就同意了,見諸葛亮接受我派去的保鏢我欣慰的說:“這話唯我就放心,有飛龍衛在朕看那倭寇的忍者還能那麼囂張嗎!”“什麼倭寇,什麼忍者?”諸葛亮不解的問道。我讓黃皓解釋給諸葛亮聽。黃皓對諸葛亮說道:“丞相據探子密報,公孫淵叛國,與倭國、高句麗勾結,公孫淵企圖用倭寇的忍者對我國實行斬首行動,想要我們羣龍無首陷入混亂,所以”諸葛亮老淚縱橫的說:“陛下擡愛,爲老臣的性命將最重要的宿衛分老臣一半,老臣銘感五內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接着我就打發諸葛亮與姜維等人商議就這件事如何狠狠地在魏國身上割上一刀。過了不久三國的代表齊聚潼關進行談判,談判的主題使停止內戰,休養生息。

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陣法大全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前言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陣法大全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十章 算計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陣法大全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五十章 和談—2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十章 算計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
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陣法大全第六十八章 西域疑雲第四十七章 成王敗寇—1第九十八章 初現觀察者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第一百二十三章 決戰(2)第一百零六章 重逢第一百一十四章 後院火起(2)第四十五章 鹿死誰手第一百一十三章 後院起火(1)前言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四十章 強攻長安 終章(8)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江陵血戰第七十六章 涼州軍團—1第七十二章 動盪的魏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第五十六章 停戰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大的內奸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一百零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十八章 涼州軍團—3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2)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戰江陵第一百二十八章 荊州之戰2陣法大全第九十四章 尉犁城陷第十章 算計第七十七章 涼州軍團—2第四十四章 薑還是老的辣—2第一百三十八章 激戰三江口第六十九章 西域都護府歸附第一百五十六章 尋根究底第七十九章 漢裔危機第二十一章 西進?北上?—2(改)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一統陣法大全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十三章 伐魏—1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七十章 人口之爭第四十九章 和談—1第一百三十二章 魏吳聯姻第七十一章 長安朝議第三十二章 強攻長安—9第六十五章 第一次西域戰爭(3)第五十章 和談—2第八十九章 兵敗龜茲第八十四章 硬撼與突破五十七章 君臣交心第一百三十章 夷陵之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黃皓絕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統一戰線第一百零五章 博弈第七章 成都風雲—3第九十二章 沒有援軍?第一百二十章 決戰前夕第十章 算計第四十六章 丞相的決斷第五十章 和談—2第三十五章 強攻長安 終章(3)第三十章 強攻長安—7(改)第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四章 強攻長安終章(2)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五章 成都風雲—1第一百三十七章 臥龍出山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二十二章 孫權一怒第二十五章 強攻長安—2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二十六章 強攻長安—3第七十五章 誰爲蜀相—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東征日本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七十三章 信都攻防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兩燕爭鋒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2第八章 魏國心思第五十三章 三方會談——暗潮涌起第三十九章 強攻長安 終章(7)第九十一章 固守待援-2第二十四章 強攻長安—1第一百二十六章 誰爲智者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主沉浮第一百四十一章 江東士族第一百一十二章 魏國亂局第八十章 犯大漢天威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