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茶禮

這兩天街道比往常熱鬧了許多,餘良玉問起阿德才知道原來是有京城的大官要來,潘知縣重視得很,動員了不少人灑掃裝點街道,甚至把一些枯黃的樹葉都給刷綠了,這段時間花港也要戒嚴,寸板不讓下海,弄得很勞民傷財。

餘良玉聽了只是感嘆,花港本來已經開放了些,如今又回到原點。

“說來咱們二掌櫃在京城待了兩年,肯定見到不少達官貴人。”阿德想起來問到。

京城茶樓坐落京城皇宮外的商街,來往的皆是達官貴人,富賈名伶,餘良玉作爲京城茶樓的茶博士,自然認識了不少,只是他向來謙和不炫耀,對阿德笑到:“見不見到達官貴人不知道,我只知道京城街上走着的貓兒狗兒不定就是哪個大官的,輕易傷它不得。”

“良玉你未免太謙虛了,讓我們開開眼界也好。”餘光突然也對阿德這個問題感興趣。

一語未了,另一個夥計匆匆忙忙進了來,說潘知縣來了。

“快快有請。”餘光忙起身迎接。

餘良玉閱官無數,也正想認識認識這位潘知縣是怎樣的一個人。阿德也不滿足好奇心,出去幹活了。

過了一會兒,大腹便便的潘高志晃悠悠地走了進來,滿臉堆笑到:“本官上任這麼久,還沒有到各處商戶看看,早就聽聞餘掌櫃是我們縣知名的商戶。

“大人過獎了。您貴人事忙,日理萬機,自然是不能顧及底下的事,怎麼還敢勞煩您親自上門,快快請坐。”餘光謝禮引座,餘良玉也隨着餘光向潘高志行了禮。

“這位是?”潘高志這才注意到餘良玉,上下打量了餘良玉一番,見此人舉手投足很是俊逸,不注意都難。

“這位是餘某大哥的兒子良玉。”餘光介紹了餘良玉,餘良玉又點頭致意。

“看來是貴侄跟着你這個叔叔在學經營呀。”潘高志笑到。

“良玉剛從京城回來,在那邊的京城茶樓做事,不過是暫時在敝店幫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店裡如今有了起色都是他的功勞,哪裡需要同餘某學經營的?”餘光說起餘良玉總是很自豪。

潘高志聽了嘖嘖嘆到:“怪道本官覺着貴侄非池中之物,果然後生有爲呀。”

“大人過獎了,快些請坐吧。”光顧着說話,三個人還只站着。

坐下後潘高志對餘良玉的關注多於餘光,倒像是來找餘良玉的,果然阿德有先見之明,先替潘高志的到來做好了鋪墊,也問了潘高志關心的問題。

餘良玉這一次倒沒有拐彎抹角,說了自己在京城的見聞:天還剛矇矇亮,百官便要到皇宮上朝,平日裡倒也在茶樓見過不少官員,不過都是身着常服,行事做派都很謹慎。

潘高志聽得很是認真,眼睛放光,只是這些他在京城邸報中也能瞭解一二,他現在更想知道的同趙厚誼有關的,問到:“那你認不認得翰林院一位叫趙厚誼的編修大人。”

“方纔聽店裡的夥計說咱們縣裡有大官要來,想必就是這位趙編修。”餘良玉與餘光對視一眼。

潘高志更加高興了,“原來你也聽說了,可不就是這位趙大人。”

聽了潘高志繼續往下說,餘良玉才知道趙厚誼到聚香縣來的原因,不禁感嘆起來。

“看來你在京城對這位趙大人有所耳聞。”

“這位趙大人是當年金科第一名,新科狀元,顯赫一時,自然是無人不知。”餘良玉還能想起當年這位新科狀元騎着高頭大馬遊街的盛景。

“那你可瞭解趙大人的喜好?”潘高志順蔓摸瓜地繼續問着。

“良玉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茶樓做事的,怎會和狀元爺有交集。”

聽了這話,潘高志的臉一下子就變得冷冰冰的,也沒有了剛纔那般熱絡,本想着能從餘良玉這裡得到些有關趙厚誼的消息,今見其沒有利用價值,又說話很是儒雅,倒顯得自己有些粗俗,便也不拿正眼看人,轉而看向了餘光,原本今日來要找的人。

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潘高志此番來原是爲置辦茶禮送給趙厚誼而看上了茗香閣,說到:“聽胡師爺說了,咱們縣的花茶頗有名氣,而要數茗香閣的出品最佳,去年上任的時候也收到茗香閣的賀禮,果然味道不錯,所以想着茗香閣能幫着備下一些花茶作爲手信送與趙大人,這對茗香閣也是一個極好的宣傳不是?”

潘高志的意思很明顯,便是想着讓茗香閣免費提供茶禮,這個說法還算是有說服力,而且果真趙厚誼喜歡花茶,也確實像潘高志所說的會起到宣傳的效果,餘光很是爽快地便答應下來,“能爲迎接趙大人到來盡點綿薄之力,餘某自然願意效勞,還請大人放心,不日便將茶禮送到縣衙。”

“餘掌櫃當真爽快,果然是做大生意的,那本官就不多叨擾,先走了。”

潘高志還有其他的商戶要去,便不多待了,餘光親自送了潘高志出去方纔回來,對餘良玉小聲說到:“這潘知縣原也是做買賣的,靠掙的錢捐了這個知縣,做人說話不免市儈了些,你不必往心裡去。”

餘良玉在京城茶樓見的達官貴人多了去了,自然不會在意潘高志這樣一個知縣的眼光,反倒覺着清淨,也樂得如此,免得他問個不停。

“潘知縣本來就是找叔叔來的,剛纔他還只對侄兒問東問西,倒把叔叔您給冷落在一邊。”

餘光本還以爲餘良玉剛纔驟然被冷落不免受氣,因而想着勸慰幾句,沒想到餘良玉反過來求他原諒。

“潘知縣要把注意力放到你身上是他的選擇,難不成我還能把他的頭掰過來不成,你道歉何來?”

餘光難得開起了玩笑,餘良玉點頭稱是,不免笑到:“潘知縣想着坐享其成,自己要巴結上司卻用別人的東西,只不過這理由倒也還合理,竟叫人不能不答應,還深感榮幸,侄兒也是聽叔叔的話才知道原來是事出有因呀。”

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八十四章:看望師兄第四十八章:角鬥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四十二章:商量對策第九十章:討論第九十五章:對立第七十九章:虧欠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五十三章:相互試探第四十七章:前往探究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十四章: 話中有話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八十章:商議第一章:書院來信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三十三章:重回師府第六十一章:家醜不可外揚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十一章:上門探望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章:何其多的用意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三十六章:接待第三十章:廟會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三十三章:重回師府第三十章:廟會第一章:書院來信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二十九章:和好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一章:書院來信第三十章:廟會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四十六章:庸人自擾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二十九章:和好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八十九章:細則第三十七章:花朝節寫芙蓉詞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六十九章:指路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三十五章:叔侄同行第五十六章:師生路談第十八章:暗示第二十章:餘光來訪第三十八章:重回茶陵第三章:書院風波第二章:何其多的用意第三章:書院風波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七十一章:環環相扣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四章:神明的庇佑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十九章:問政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二十九章:和好第六十八章:撮合第十二章:同到書齋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九十二章:茶禮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二十章:餘光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七十七章:反諷第十五章:及時雨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三十六章:接待第八十章:商議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六章:離間不成反潑髒水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九十三章:嘲諷第二十九章:和好
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八十四章:看望師兄第四十八章:角鬥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四十二章:商量對策第九十章:討論第九十五章:對立第七十九章:虧欠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五十三章:相互試探第四十七章:前往探究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十四章: 話中有話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八十章:商議第一章:書院來信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三十三章:重回師府第六十一章:家醜不可外揚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十一章:上門探望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章:何其多的用意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三十六章:接待第三十章:廟會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三十三章:重回師府第三十章:廟會第一章:書院來信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二十九章:和好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一章:書院來信第三十章:廟會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四十六章:庸人自擾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二十九章:和好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八十九章:細則第三十七章:花朝節寫芙蓉詞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六十九章:指路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三十五章:叔侄同行第五十六章:師生路談第十八章:暗示第二十章:餘光來訪第三十八章:重回茶陵第三章:書院風波第二章:何其多的用意第三章:書院風波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七十一章:環環相扣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十章:偷看小人書第四章:神明的庇佑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十九章:問政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二十九章:和好第六十八章:撮合第十二章:同到書齋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九十二章:茶禮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二十章:餘光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七十七章:反諷第十五章:及時雨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三十六章:接待第八十章:商議第六十五章:順水人情第六章:離間不成反潑髒水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九十三章:嘲諷第二十九章: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