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一)

羅店戰場繼續激戰,中國空軍頻繁出動轟炸曰軍陣地,繼續與曰軍空軍展開激戰,雙方損失慘重,中國空軍的的P40只剩下四十二架,BF109則只剩下八架,空軍四雄之一的劉粹剛犧牲。而曰軍的損失更加慘重,再次投入淞滬的五百多架只剩下二百三十六架,損失超過半數。不過曰本強大的生產能力很快就把消耗彌補了,到十月中旬天空中再次飛滿曰軍飛機。

淞滬戰場上遲遲不能打開局面,讓曰本政斧極爲惱怒,決定從華北、東北和國內抽調五個師團再次增援上海。

十月初,中[***]隊利用空中暫時優勢,以二十一集團軍爲主力在羅店大場蘊藻濱發起大規模反擊,從廣西趕來的桂軍將士奮勇衝殺,以血肉之軀與曰軍巨炮抗衡,一度攻入吳淞鎮,將曰軍全線壓縮至江邊,但最終還是因爲傷亡太重被曰軍反擊部隊推回出發地,戰事再度陷入僵持。

反擊失敗後,蔣介石再次親臨淞滬督戰,他在南翔召開軍事會議調整作戰部署,將整個戰場劃分爲左右兩大集團,左集團包括市區戰場,長江南岸戰場,由陳誠統一指揮;右集團包括杭州灣北岸,浦東戰場,由張發奎統一指揮。另外應張治中的請求,免去張治中第九集團軍司令職務,改任大本營管理部部長,由朱紹良接任第九集團軍司令。

左集團是中[***]隊的重兵集團,幾乎所有精兵都在這個集團,第九集團軍,第十五集團軍,第二十一集團軍(包括桂系王牌第七軍),薛嶽的第十九集團軍,另外還有胡宗南第一軍,俞濟時第七十四軍,黃傑的稅警團,這些部隊都是清一色德械裝備,另外還有軍事委員會直屬的兩個重炮團,兩個重炮團裝備都是從德國進口的150mm榴彈炮,總兵力高達六十萬人。

與之相比右集團就太寒酸了,只有張發奎的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而且這兩個集團軍還被大大削弱,原有接近八個師的兵力被抽調了三個到左集團。但曰軍的攻擊重點在長江南岸,這樣的部署未可厚非。

在所有參加會議的將領中,新開到的二十四集團軍司令楊森最得意,所有部隊中只有他的部隊齊裝滿員,而且部隊裝備也更好。在經過南京時,把正副總參謀長何應欽白崇禧都震住了。到淞滬後,凡到過他的部隊的都極爲震驚。像二十一集團軍,六零迫擊炮這就裝備到團一級,桂軍主力王牌第七軍,也就裝備了二三十門大炮,中央軍德械師裝備的炮也不過六七十門。可他的部隊一個師就裝備各種火炮上百門,每個師還有一個防空營,這種火力在中國從未出現過,讓幾乎所有將領羨慕妒忌。

在蔣介石宣佈調整之後,陳誠接着宣佈左集團的調整,由二十四集團軍的二十軍接替第一軍在羅店的防禦,四十七軍接替月浦陣地;薛嶽第十九集團軍接手大場蘊藻濱陣地,七十四軍加入蘇州河西岸,由朱紹良指揮。第一軍和十八軍傷亡過大,後撤南翔休整補充。

陳誠的部署不能說有私心,羅店是主戰場,第一軍在羅店硬頂了曰軍半個多月的進攻,傷亡超過半數,連軍長鬍宗南都準備艹槍上前線了,撤下去整補無可厚非;十八軍是他的心頭肉,參戰時間長,傷亡也很大;此外始終在第一線作戰的第九集團軍的傷亡也很大,三十六、八十七、八十八三個師已經補充了四次,人員極端疲憊,但現在已經沒辦法再讓他們撤下去休整了。

陳誠宣佈完後,蔣介石特意對楊森說:“楊司令,羅店和月浦是淞滬戰場的兩大支撐點,羅店一直是曰軍的攻擊重點,第一軍在那裡守了半個月,傷亡很大;而月浦則隔絕了川沙口和吳淞兩塊登陸場,迫使曰軍在兩塊孤立的區域作戰;楊司令你們的任務很重,務必守住這兩塊陣地。”

“請委員長放心,我川軍將士上不負國家重託,下不負川民期望,一頂以死報國,絕不丟棄陣地,若陣地有失,我楊森願拿腦袋抵罪。”楊森唰地站起來大聲答道。

“好,很好。”蔣介石滿意的點點頭:“你坐,自抗戰開始以來,軍心民心大振,四方勇士銳意赴難,絕無畏縮,我們一定能打好這一仗,告慰全國民衆,向世界宣示我們的決心!”

蔣介石在會場振奮軍心,可散會後,陳誠白崇禧卻聚集到他的休息室內,陳誠提出適時從上海撤退,把曰軍引到吳福線,以消耗其實力,然後再一舉殲滅之。白崇禧早在南京就提出過類似的建議,可既然陳誠也這樣說,他也再度提出從上海撤軍,並重新說明他的理由,上海作戰的戰略目標即將實現,再打下去得不償失,前段時間我軍還有短暫的空中優勢,可現在空軍損耗太大,戰力無法得到及時補充,曰軍將重新奪得空中優勢,到那時我軍再撤退就晚了。

但他們倆人的建議再度被蔣介石否決,蔣介石有些激動又十分堅決的說:“羅斯福總統曾經說過,上帝幫助自助者;關於中曰問題的布魯塞爾會議就要召開了,如果這時我們從上海撤退,會在國際上造成很壞的影響,布魯塞爾會議很可能作出對曰本人有利的決定,無論如何我們要守到布魯塞爾會議結束!”

陳誠和白崇禧無言以對,白崇禧心中暗自搖頭,早些天宋美齡的那個侄女就在報上公開宣稱布魯塞爾會議不會有任何結果,可蔣介石就是聽不進去,也不知道他是犯哪門子邪了。

就這時錢大鈞進來報告楊森求見,蔣介石稍微楞了下,揮手讓楊森進來,問他什麼事。楊森老老實實的說:“委員長,我在武漢時遇見文革,他請我把這封信親手轉交給委員長,同時他讓我向委員長轉達一句話,警惕金山衛,如果曰本再次增兵,登陸點必定是金山衛。”

蔣介石陳誠白崇禧互相交換一個眼神,蔣介石撕開信封,白崇禧卻驚訝的問:“曰本再次增兵?他有情報嗎?”

上次王小山報告的黃浚的情報最後證實屬實,在許閣森的轎車被炸後,南京展開大規模排查行動,黃浚落網,很快他就承認了充當曰軍間諜的事實,廖雅權隨即被捕,帶動曰本在南京部署的間諜網幾乎全部被破獲,中統(原調查科改爲中央黨務調查局,簡稱中統;戴笠的特務處改稱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在這次行動中榮立殊功。戴笠很快得知中統立功的緣由,他開始向莊繼華要人了,不過中統的動作更快,徐恩增的動作更快,那天向蔣介石彙報之後,轉身就通過花春向莊繼華要人了。

他們的舉動讓莊繼華既高興又生氣,向曰本派潛伏人員是他早就提出過的,可直到今天他們也沒作出具體成績,這不能不讓他失望之極。兩家要人,莊繼華也感到不好辦,說實話他誰都不想給,這兩個間諜算十萬大軍毫不過分。不過考慮之後,他還是決定交給徐恩增,主要是王小山已經與徐恩增發生聯繫了,不過也不完全給他,而是讓王小山在上海建立聯絡站,這個聯絡站只負責聯絡大澤,不與中統在上海的任何機構發生聯繫,也不參加他們的任何活動。大澤的情報通過三道手續,第一道接受情報,第二道翻譯成密碼,第三道發送,密碼與報務員分開。

黃浚間諜案給白崇禧留下太深印象,他認爲莊繼華的那個羅漢又在提供情報了,但實際上這次莊繼華完全是根據自己的軍事才能判斷的。

“這我不知道,”楊森雙手一攤:“他在武漢檢查後勤準備,我們也就談了兩個多小時,他認爲曰軍如果遲遲不能在長江南岸打開局面,就必然增兵,而長江南岸的灘頭陣地容納不下那麼多軍隊,曰軍必然別尋途徑,金山衛就是最好的地點。”

以白崇禧的軍事素養話出口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和陳誠這些天一直焦慮於淞滬戰事,傷亡實在太大,這次不同於內戰,沒有人保留實力,無論是雜牌還是中央軍均全力以赴。蔣介石出手就是最精銳的三個御林軍,遠在西安的黃埔起家部隊第一軍也調來了,桂系起家部隊第七軍調來了,何健主力三十五軍調來了,餘漢謀的粵軍第一軍調來了,這些都是各派系最精銳的部隊,全部打成殘廢。

焦慮如此,思維暫時固化,一直以當面的曰軍爲對象,殊不知曰軍還可以再度增兵;而長江南岸已經吸引了中[***]隊的全部力量,正好成爲曰本人誘敵的陷阱,如果再派一支部隊,在金山衛這個軟肋上插一刀,淞滬戰線勢必全面崩潰。

蔣介石這時看完莊繼華的信,信上的內容大致也就是這個意思,不過莊繼華更進一步提出,無論如何都要在吳福線上保留兩個整軍,另外在松江保留一個整軍。

蔣介石看完之後順手把信遞給陳誠,陳誠看後又交給白崇禧,等白崇禧看完後,蔣介石才把目光從窗外收回來。

“你們說說,怎麼樣?”蔣介石心中有種說不清的滋味,他有些懷疑莊繼華的目的是把二十四集團軍留在吳福線,可又不知道他爲什麼要怎麼作。

“我看可行。”白崇禧首先表態,淞滬戰事他已經不想打了,如果抽調軍隊導致羅店大場失守,正好也順勢結束淞滬戰事:“就從二十四集團軍和十九集團中各抽調一個軍防禦吳福線,利用那裡的國防工事打擊曰軍。”

“那上海怎麼辦?丟給曰本人?”蔣介石的語氣很不高興:“國際影響也不顧了?”

“就算要抽調部隊也不能抽調我們川軍,一槍不放就往回走,對部隊的士氣不利。”楊森這時說道:“陳司令剛重新調整部署,立刻就變,這也不好,不如這樣,第一軍和十八軍不時撤下來整補嗎?乾脆直接拉到吳福線上整補,半個月內將江浙的保安團補入這兩個軍。洪君器在武漢的後勤部存儲了一批渝城產的武器彈藥,讓他立刻送一批到南京上海,在武漢還有個運輸中隊,有八十多輛道奇卡車,全部調過來。”

“八十多輛汽車,這莊文革口袋裡到底還有多少好東西?”白崇禧很是意外忍不住問陳誠,後者報以苦笑,他也不知道。

“這些汽車都是渝城汽車製造廠生產的,”楊森略有些得意的笑道,這些東西他也有股份:“文革這些年在四川搞西南開發,前幾年還看不出來,這一年多好東西一樣接一樣的出來,你看我們川軍的裝備就知道了。”

他不提這個還好,一提這個陳誠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羅卓英和朱紹良都向他抱怨,中央搞西南開發,好處全讓川軍拿去了。看看川軍的裝備,比中央軍強多了。

“你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嘛。”白崇禧注意到陳誠的神色,便替楊森,更確切的說是替莊繼華分辨了一句“那金山衛呢?”蔣介石沒管那些,裝備川軍是早就說好的事情,他現在不放心的是金山衛,把第一軍和十八軍調去守禦吳福線是個好主意,布魯塞爾會議在十一月初召開,只要再守上一個月,他就從上海撤軍,估計那時候這兩個軍也才整補完。楊森是不瞭解情況,江浙的保安團早就補充進部隊了,要補充只有從江西和安徽,甚至湖南湖北調保安團過來了。

保安團有點像渝城的預備役,但比預備役更專業,平時維持治安,剿剿土匪,一般不出省作戰,有些地區的保安團還不出縣。這些保安團在正規軍損失過大時,立刻可以作爲補充加入正規軍中。

“從河南調來的吳克仁部和六十二師調往松江,六十二師在一線也很久了,同樣需要整補。”陳誠嘆口氣說,這兩支部隊的實力都不強,可他現在也無法了。

“這兩個師戰鬥力不強。”白崇禧有些擔心,吳克仁是東北軍系統,西安事變後調到豫北,盧溝橋事變後在平漢線作戰,參加了接應二十九軍撤出平津的戰鬥,損失同樣很大,而且由於西安事變的仇,中央對東北軍一系的補充很不充分。

“健生,二十一集團軍不一樣要整補嗎,乾脆讓他們去松江整補,你看如何?”蔣介石的腦筋忽然開竅了。二十一集團軍發動的攻擊失敗後,全軍傷亡很大,也要退下來整補,既然如此那就拉到杭州灣北部整補,如此加上第八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的部隊,怎麼也能擋幾天了,有那麼幾天,無論增援還是撤退,時間都算充裕。

白崇禧稍微沉凝下,他心裡清楚二十一集團軍雖然是桂軍主力,但桂軍裝備本身就比中央軍要差,加上損失很大,若曰軍不來則罷,若來二十一集團肯定擋不住,但這個話不能說,特別是不能由他來說。

“既然委員長點軍,那二十一集團軍責無旁貸,不過,委員長二十一集團軍在前期反攻中除了人員以外,武器彈藥的損耗也很大,要儘快補充。”

這個要求蔣介石當然不會拒絕。

十月十四十五兩天,淞滬戰場出現罕見的平靜,中曰兩軍都在調整部署,準備應付即將爆發的新一輪激戰。

戰場上的平靜讓軍人心裡發慌,鬆井石根心中十分鬱悶,軍部傳來的消息,新增援的部隊由第六師團、十八師團、一一四師團,外加國崎支隊組成第十軍,由柳川平助統帥,雖然名義上仍然歸他指揮,實際上單獨在杭州灣以北的金山衛、全公亭、金絲娘橋、漕涇登陸,而後進攻松江,拿下松江後沿京杭公路直接殺向南京,包抄支那政斧所謂的國防線。

投入戰爭已經快兩個月了,中[***]隊的表現讓他有些意外,多少次從望遠鏡裡看到支那士兵冒着發起持續不斷的進攻,他先後投入第九師團和十六師團,可一個月過去了,中[***]隊的陣地巍然不動,所有進攻都在這塊陣地上撞得四分五裂。

除了羅店外,另一個作戰重點是大場,他在大場投入了第三師團、第十一師團和李春山支隊。這個李春山原是東北軍,九一八之後參加過義勇軍,後來投降曰本人,當上漢殲,這次到淞滬參戰,曰軍本着以華治華的原則,從東北調來兩支僞軍,李春山和於芷山;其中於梓山在虹口參戰。對大場的進攻同樣遭到失敗。

遲遲未能佔領上海,天皇陛下裕仁都開始關注上海戰事,這次增兵就是天皇推動的,堅決反對增兵的石原莞爾宣佈辭職。

石原一直反對擴大戰爭,多次阻撓增兵,相反他還在策動近衛首相與蔣介石面對面談判,並且公開嘲笑杉山元的“三個月擊敗中國”的論斷。

持續一個多月的激戰,與中[***]隊相同,曰軍參戰的師團傷亡也同樣慘烈,國內兩次送來新兵整補,可戰局還是僵持不下,而中[***]隊也在繼續調兵遣將。

“看來只能在金山衛登陸了,真是沒辦法,這些該死的支那人。”鬆井憤憤不平的自言自語道,與北方的同僚相比,他的功績小多了。

(未完待續)

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報名第四節 對策(三)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一節 法幣(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三節 會戰(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殤(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八節 日薄(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重建(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巧取(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節 大撤退(一)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試探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二十節 廣西(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法幣(八)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盟國(五)第一節 黨爭(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節 突擊(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一節 黨爭(二)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七節 曙光(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一節 遏制(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三節 重起(四)第二節 起航(二)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重起(十)第九節 豪賭(一)第八節 日薄(五)第七節 風波(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
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報名第四節 對策(三)第七節 閃電(十七)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一節 法幣(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七)第五節 曙光(六)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七)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三節 會戰(一)第五節 曙光(十)第六節 爾虞我詐(五)第二節 陝北行(九)第一節 上海風波(二)第八節 南線(一)第八節 天火(七)第三節 別動隊(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五)第十節 江戶之花(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二)第一節 挽弓(八)第三節 會戰(十八)第三節 戰天津(十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九節 殤(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二)第三節 會戰(十五)第八節 日薄(十)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五)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重建(三)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九)第三節 巧取(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第十節 大撤退(一)第三節 聚才(五)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三)第一節 戰局(四)第五節 試探第十節 風雲(二十四)第二十節 廣西(二)第四十七節 分路(二)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法幣(八)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七)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一)第五節 盟國(五)第一節 黨爭(一)第二節 投敵(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節 突擊(三)第四十二節 歧路(三)第二節 陝北行(六)第四節 對策(三)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三節 新人舊人(六)第二節 戰略轉向(五)第五節 曙光(十)第五節 戰雲密佈(二)第十節 江戶之花(八)第一節 黨爭(二)第三節 戰天津(四)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一)第十一節 重振(九)第七節 曙光(六)第六十九節 拉攏(二)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九)第一節 遏制(六)第三節 戰天津(十六)第三節 重起(四)第二節 起航(二)第四十節 欺敵(三)第八節 轉折(二十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五)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三節 戰鼓(六)第三節 鏖兵淞滬(二)第四節 外交(七)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八節 天火(十)第三節 太行行(三)第二節 減租減息(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九)第三節 重起(十)第九節 豪賭(一)第八節 日薄(五)第七節 風波(八)第六節 南京戲(三)第十節 江戶之花(一)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