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沙基(四)

“沙基事件雖然在廣東掀起了新的反英高潮,但英國政斧的反應卻令人憂慮,如果英國政斧真的決定派兵進攻廣州,廣東政斧的軍事實力還不足以對抗這種侵略,廣州會很快失守。並且進而導致廣東軍事力量的分裂,廣東政斧的失敗。如果坐視廣東政斧失敗會對我們正在中國的事業產生嚴重的影響,將使中國人不再相信我們,因此我們必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必須增強廣州的軍事實力,更確切的說增強支持我們事業的軍方領導人的實力。目前可以絕對相信的軍事力量只有蔣介石將軍率領的黨軍,其他軍隊都有變節的可能,因此我建議立即增強蔣介石將軍的實力,擴大他率領的軍隊的數量,使他統帥的軍隊達到五萬到十萬人,要達到這個數量,必須將五到十萬支步槍,兩百到三百挺機槍,一百到兩百門大炮,以及相應的彈藥儘快運抵廣州。另外還需要大約五百萬盧布的資金。考慮到英國一旦作出對廣東政斧開戰的決定就必然封鎖廣東各港口,因此這批物資必須儘快從海參威啓運……。”

鮑羅廷在沙基事件之後很快對事件的發展作出判斷,並立刻向莫斯科發出警報,廣州政斧有可能被英國推翻。

蔣介石接到莊繼華和蔣先雲在沙基反擊英國人的報告後,頓時呆若木雞,反應過來的他立刻命令各炮臺進入戰時狀態,同時命令黨軍一團增援沙基。不過他的命令下晚了,車歪炮臺已經自主開炮還擊了,但接到命令虎門、獵德、長州等炮臺立刻轉入戰時狀態。

不過等莊繼華和蔣先雲回到司令部時,蔣介石的雷霆之怒立刻爆發,莊繼華和蔣先雲均被停職,他們的職務由賀衷寒和惠東昇代替。蔣先雲沒有分辨,莊繼華卻替蔣先雲抱不平,認爲命令是自己下的,蔣先雲只是執行了自己的命令,因此事情與蔣先雲無關,要撤職就撤他的。蔣介石一聽莊繼華居然還在打抱不平,更生氣了,一怒之下把他們轟出了辦公室。

幾天後各方面傳來的消息有喜有憂,國內一遍支持,廣東政斧威望空前高漲;國外則是戰雲密佈,英國人磨刀赫赫。大本營各派領袖也彷徨不安,爭奪即將成立的國民政斧位置的鬥爭卻也平息下來,大家都把注意力轉到英國人是否派兵的問題上了。

廣州市面上一夕三驚,各種流言紛紛流傳。大本營緊急命令各軍作好戰爭準備,進入廣西的李濟深部主力被調回西江,川軍被調到清遠、清新,譚延愷湘軍主力調至英德;粵軍主力調到東莞;廣西李宗仁黃紹弘所部迅速攻佔南寧,陸榮庭通電下野,隨後李黃二部不待休整立刻分兵掃蕩韓綵鳳、蒙仁潛、陸福祥等陸部殘兵,廣西形成李、黃與沈鴻英兩雄對峙的局面。

大本營對黨軍擅自挑起戰端非常震怒,胡漢民、伍朝樞、鄧澤如等人紛紛要求懲辦挑起擅自行動的莊繼華和蔣先雲,廖仲愷堅決反對。

“如果懲辦莊繼華和蔣先雲那麼就承認錯在我方,就會被英國人抓住小辮,不利於外交交涉。”廖仲愷在會上大聲疾呼。

廖仲愷的意見得到陳友仁、譚平山等人的支持,許崇智對莊繼華也有好感,因此也反對懲辦莊繼華。汪精衛藉機調停,作出視事件的發展再作處理的決定。

不過廖仲愷雖然反對懲辦莊繼華卻也對他不識大體的舉動非常生氣,會議結束後,他就到衛戍司令部,與蔣介石共同“審理”莊繼華和蔣先雲,他想問問莊繼華爲什麼要這麼衝動。

“你說說吧,爲什麼不顧蔣先雲的反對要堅持開槍?”蔣介石這兩天查清了事情的全過程,知道事先蔣先雲堅決勸阻過莊繼華。

“無關,你不是一個衝動的人?爲什麼會作出這種衝動的事呢?”爲了避嫌,廖仲愷也邀請了政治部周主任來參加詢問。

“校長、政委,不能全怪文革,這事我也有責任。”蔣先雲不願讓莊繼華一個人承擔責任。因此搶在莊繼華前面說話。

這些天司令部上下議論紛紛,年輕軍官多半興奮,視莊繼華和蔣先云爲楷模;年長點的軍官卻爲他們捏把漢,還有部分對莊繼華不滿的人則興高采烈,認爲他肯定要倒大黴了,其中尤以王柏齡爲甚,他四處宣揚,說他早看出莊繼華遲早要闖大禍,這下應了他的話了。

不過面對三大巨頭的“審查”,莊繼華卻沒有絲毫擔心,他一開口就讓三人吃驚:

“我沒有衝動,我是故意的。”

故意的,三巨頭面面相窺,蔣介石臉色唰地一下通紅,廖仲愷也失去平靜的心態,有些惱怒的站起來問:“故意的,那你爲什麼要故意引起這起事端?”

莊繼華雙眼平視前方,聲音洪亮的說:“因爲我們至少能打成平手。要不是大本營下的命令太早,我可能就打進沙面租界了。”

蔣介石怒極而笑:“呵呵,了不起呀,了不起。看來大本營還阻礙你建立豐功偉業了。”

周主任皺眉想想,感到事情不是這樣簡單,這個莊繼華絕對不是衝動的人,那麼之所以這樣,必定是有所發現,說不定情報科掌握了什麼情報:“你是不是掌握有什麼情報?”

周主任的話一出口,蔣介石立刻警覺起來,如果莊繼華掌握什麼情報,沒有報告就擅自行動,那絕對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死死盯住莊繼華,看他怎麼回答。

“沒有,情報科成立的時間太短,情報工作纔剛剛開始,還沒有來得及展開對英國的情報蒐集。”莊繼華老老實實的說。

周主任這下也不知道莊繼華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了。

“我說我是故意的,是因爲我對當時的局勢有個基本判斷,就是即便我們還擊,英國人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莊繼華說。

“爲什麼?你怎麼得出這樣的判斷的?”廖仲愷有些意外,即便是他也不敢下這樣的判斷。

“英國自從歐戰之後,國力大幅下降,已經不再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接替了它;英國的國力下降,對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就減弱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強了,比如印度,自從印度國大黨成立之後,印度人民要求讀力的願望越來越強,英國被迫在印度駐紮重兵,中東的埃及,伊拉克等國的讀力運動也十分強烈,他們與印度的不同在於,印度是採取和平的不合作方式,這些國家採取的卻是武裝鬥爭方式,英國必須在這些國家又駐紮重兵,維持這些兵力的經費會象海綿那樣慢慢吸乾英國政斧的血。”

“歐戰之後,美國、曰本等新興帝國主義國家興起,他們對英國獨霸殖民地的資源和市場非常不滿,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他們的挑戰,因此世界戰略格局由英國主導轉變爲美國蘇聯主導,其次纔是英國法國曰本等國。”

“歐戰中,英國的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歐戰結束才七年,它的經濟還遠未恢復,我估計他連派兵來的軍費都沒有。別看他在中國四處殺人,其實他害怕得很,屬於那種…紙老虎,一戳就破,只是那些軍閥害怕洋人不敢去戳而已。”莊繼華侃侃而談,說到紙老虎時,一臉不肖。

шшш▪ тt kΛn▪ c ○

“你就那麼有把握?”廖仲愷驚訝片刻後問。

莊繼華與這個時代的人的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信心。他是前世來的,前世的中國人民族自信心比現在的中國人強大太多,英國根本沒放在眼裡。不信讀者可以自行在大街上做個調查,題目就是與中英單獨交戰的結果,我相信包括英國人在內,選擇中國勝的佔80%。沒有這種實力,沒有這種信心,撒切爾夫人就那麼容易答應讓香港迴歸?

“百分之百的把握沒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還是有的。”莊繼華說。

“百分之八十?你好大的口氣,要是英國人派兵進攻廣州呢?”蔣介石問,不過他的口氣已經緩和下來了。

“那就把廣州讓給他們。”莊繼華滿不在乎的說。

“讓給他們?你說得真輕巧。”蔣介石這下已經生氣不起來了。

“讓給他們不等於他們就打贏了戰爭。”莊繼華解釋道:“把廣州讓給他們,是因爲如果選擇廣州城爲戰場,他們能得到海軍火力的支持,而我們沒有海軍,不能壓制敵人的海軍火力,我們的損失會非常大,所以我們向北撤退,誘敵深入,等他們脫離了海軍火力支持的範圍,再與他們交戰。其實我現在很希望他們派兵來,看看地圖,英國人的運輸線有幾萬公里,來回一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只消拖上一年,英國的財政就得破產,那個時候他就是想撤也要經過我們同意。”

莊繼華的話讓三巨頭再次陷入沉默,過了好一會,廖仲愷才問:“如果英國政斧堅持發兵,你認爲他們能派出多少部隊?”

“不會超過十萬。”莊繼華在心裡計算一下說道。英國能派多少部隊來,其實他也不知道,不過爲了增強自己上面那番話,他才故意說了這麼個數字。

“十萬。”蔣介石呆呆的坐在椅子上。

(未完待續)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七節 閃電(四)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二節 投敵(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節 川軍(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一節 諜影(三)第三節 重起(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四節 陰雲(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十三節 煩惱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五節 雲集(七)第十四節 亂第五節 反攻(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九節 轉機(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三節 巧取(七)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五節 盟國(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對策(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七節 生機(二)第五節 號角(八)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一節 遏制(四)第九節 殤(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五節 友人(三)第五十節 暗敵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三節 結盟(四)第一節 霧(二)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四節 戰鼓(八)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六節 突破(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戰鼓(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六節 突破(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積聚(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五節 盟國(二)第五節 突擊(六)
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三)第十節 風雲(十五)第八節 光復武漢(二)第七十七節 平叛(一)第九節 轟炸東京(八)第九節 中央入川(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五)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八)第七節 閃電(四)第七節 風波惡(四)第二節 投敵(四)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一)第二節 川軍(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四節 再戰津浦(十一)第四十八節 傷懷(二)第一節 諜影(三)第三節 重起(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六)第八節 轉折(十六)第二節 察東收編(四)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八節 轉折(七)第六節 攻略山東(六)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四節 陰雲(三)第一節 挽弓(十六)第十三節 煩惱第二十三節 風波(一)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五節 雲集(七)第十四節 亂第五節 反攻(三)第九節 溧水反擊(四)第二節 沙基(三)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五)第九節 轉機(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三)第五節 盟國(八)第五節 謀功(三)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第八節 南京,南京(九)第三節 巧取(七)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三節 聚才(一)第七節 閃電(十八)第八節 南京,南京(八)第五節 盟國(五)第四十七節 分路(一)第十節 風雲(一)第十八節 新兵連(四)第十節 衝突第四節 對策(一)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一)第三節 縱論天下事第六節 攻略山東(十五)第七節 生機(二)第五節 號角(八)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三)第三節 會戰(二)第五節 兩全(二)第一節 遏制(四)第九節 殤(六)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四)第一節 奪軍(十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五節 友人(三)第五十節 暗敵第三節 鏖兵淞滬(一)第三節 結盟(四)第一節 霧(二)第八節 說敬之(一)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四節 戰鼓(八)第九節 魅影(二)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六節 突破(七)第八節 南線(三)第三十二節 整軍(一)第三節 別動隊(二)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九)第三節 戰鼓(八)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四)第七十七節 平叛(二)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三)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二十一節 逃兵(一)第十節 拉薩風雲(五)第六節 突破(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六節 攻略山東(五)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五節 積聚(十)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五)第五節 盟國(二)第五節 突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