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 旁觀(七)

“我就想不明白,文革,我們在前線拼命,這[***]在後面卻輕輕巧巧就把江山拿去了,我們流血犧牲是爲什麼?”洪君器陡然站起來大聲說。

“對,對,湖南農村現在都亂成一鍋粥了,農會到處抓人殺人,鬧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城裡還不是一樣,現在的商店工廠都沒人幹活,整天罷工遊行,政斧以前通過的《保護私有財產法》也成了一張廢紙。”洪君器越說越激動聲音越發大了。

“住嘴。”莊繼華忍不住喝斥道:“君器,你這話不對,革命能有今天這樣的局面是兩黨合作的結果,決不是我們國民黨一家的功勞。”

“文革!”洪君器有些驚訝的看着莊繼華。

“難道我說錯了?”莊繼華扳着臉說:“黃埔軍校不是國共兩黨合作的產物?曹淵他們的血不是灑在北伐戰場的?流血犧牲並非只有我們國民黨,也有[***]人的血,君器,你偏激了。”

“國共兩黨理論有差異,革命策略有區別,這纔是問題的關鍵,在廣州時地盤不大,力量薄弱,大家還能互相容忍,相安無事,現在革命發展了,有執行空間了,兩黨都要實行自己的策略,這纔是制亂之源。”莊繼華繼續解釋道。

“那他們爲什麼要反對校長?校長做錯了什麼?兩次東征、平叛、北伐,校長戰功赫赫,爲革命披肝瀝膽,爲什麼要受這些小人的中傷。”杜聿明沉穩的問,到武漢沒幾天他就發現武漢有股反蔣的風潮,經常能在遊行羣衆高呼的口號中聽見“打倒蔣介石”的聲音。

莊繼華沉默了,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應該說,這是[***]內部的少數激進分子作的,據我所知,[***]高層的策略依然是與校長合作。”

洪君器和杜聿明他們面面相窺,莊繼華居然知道[***]高層的態度,這出乎他們的意料。

“文革,你加入[***]了?”杜聿明小心的問。

“說什麼呢,”換往常莊繼華見他們這個樣子肯定要嘲笑一番,但今天他的回答卻很簡單直接:“要加入在廣州就加入了,何必等到現在。[***]高層的態度是看他們的文章分析得來的。”

杜聿明這才鬆口氣,莊繼華不知道他現在在黃埔同學中的威信之高,他的態度可以影響一大批黃埔同學的選擇,杜聿明他們今天來也正是希望莊繼華能作出點表示。

“文革,我們今天來還有件事想與你商量。”洪君器說道。

莊繼華有些意外的看看幾人,嘴角流露出一絲諷刺:“我還以爲你們今天是專程來看我的。”

“當然,”杜聿明有些尷尬:“我們這也是沒辦法了。”

“文革,是這樣的,”洪君器不管莊繼華的諷刺,急忙說道:“我們想請你出來領導我們在武漢的同學。”

莊繼華心裡巨震,手都禁不住抖了一下,他們的要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以爲他們是想請他出主意,或者讓他寫文章,沒想到居然是……。

陰謀?莊繼華腦子飛快的轉起來,想了想,又感到有些不象,如果這個要求是賀衷寒或者鄧文儀、曾擴情,要不然陳立夫,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莊繼華都會把他歸入陰謀中。可面前這幾個人還都談不上是蔣介石的心腹,與[***]也毫無瓜葛。

“這是你們的意思還是張教育長或者校長的意思?”莊繼華死盯着洪君器,他是張治中的內弟,如果蔣介石的意思,那麼唯一可能的就是張治中傳遞過來的。

“是我們商量的結果,文革,你現在是一師師長,是我們黃埔學生的榜樣,你出來領到我們是最合適的。”洪君器期盼的說。

“就我這樣,連牀都下不了,你們見過下不了牀的領導者嗎?”莊繼華腦子在飛快的尋找拒絕的理由,不管是不是蔣介石授意的,他都不能接受這樣的請求。

“我們知道你身體還沒恢復,但現在我們是羣龍無首,根本無法與他們對抗。”洪君器看出莊繼華有推託之意,心裡有些着急了。

莊繼華搖搖頭:“君器、光亭,不是我不願意答應,可我有兩個問題,校長的意見是什麼,他是否希望我們在武漢的同學聯合起來?其二,我現在連醫院的大門都出不了,連坐輪椅都要人抱上抱下,能作什麼?”

“諸位長官,師長現在實在不方便,醫生現在只同意他每天在室外兩小時,報紙基本上都是我念給他聽。”宋雲飛適時出面解圍。

洪君器和杜聿明看看莊繼華的樣子,知道宋雲飛沒說謊話,可他們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幾人幾乎同時嘆息一聲。

“沒辦法了嗎?”洪君器喃喃的說,忽然一掌拍在大腿上,舉頭要說什麼又黯然閉嘴。

“爲何不請張教育長呢?”莊繼華提醒道。

“他呀,謙謙君子,太老實了。”洪君器沒好氣的說。

莊繼華沉思片刻,試探的問:“我聽說政治部副主任是馮詭,對不對?”

馮詭到武漢後來看過他一次,那時他還坐不起來,加上他已經不信任他了,兩人也只是泛泛而談,不過莊繼華卻知道他出任武漢分校的政治部副主任。

“你們去找這個人,讓他給你們出主意。”莊繼華說。

“他?”洪君器、杜聿明等人同時露出懷疑的神色。

“這是個很有才幹的人,你們去找他吧,就說是我讓你們去的。”莊繼華露出些許疲倦,身體微微向後靠在枕頭上。

杜聿明見狀連忙站起來:“文革,那我們回去了,得空再來看你。”

莊繼華沒有回答,杜聿明拉拉洪君器幾個人就要走,莊繼華忽然說:“你們知道最近誰要去南昌?”

杜聿明、洪君器等人互相看看,洪君器說:“張教育長最近可能要去南昌,你有什麼事嗎?”

“他什麼時候走?”

“具體不太清楚,估計就是這幾天的事。”洪君器說。

“你能不能替我帶句話給他,讓他走之前來我這裡一趟,幫我帶封信給校長。”

“好,一定轉告。”洪君器說完之後轉身要走。

“等等,”莊繼華喊住,幾人回頭望着他,莊繼華沉思片刻才慢慢的說:“記住,禍從口出,慎言慎行。”

洪君器顯然有些失望,他很隨意的答道:“沒事,這天下他們還沒坐上。”

杜聿明卻很慎重的點點頭:“我明白,你放心吧。”

1927年的元旦剛過,報上就傳來漢口、九江相繼收回英租界的消息。這可是兩個驚天動地的消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重來都是割地求和,只看見租界擴張,洋人橫行,歷屆中國政斧都有收回租界的言論,卻從未見實行。消息傳開,全國上下爲之轟動,民心士氣一振。武漢的工人運動、兩湖的農民運動更是如火如荼。

張治中到南昌時,南昌正是英才滿城。遷都問題沒有解決,儘管加侖一再建議向南京發起進攻,但蔣介石就是停在南昌不動。此刻他的身邊聚集了更多的人,一直在上海的張羣到了南昌就任副官長,隱居天津的黃郛也到了南昌,蔣介石請他擔任自己的私人外交顧問。

“文白,你總算來了,武漢的情況怎麼樣?”對張治中的到來,蔣介石很是高興。

“有喜有憂;一言難盡。”張治中答道。

“文白,你是君子,君子是可以欺之以方的,”蔣介石絲毫不感到意外,漢口九江的行爲他與黃郛張羣等人早已經商談過了:“這是他們有意爲之的,他們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向我施壓;另一個是挑起國際爭端。”

張治中有些奇怪,他不明白蔣介石的這個判斷是因何而來:“總司令的話我不明白,這樣作對革命有什麼好處?”

“好處?當然有了。”蔣介石冷笑一聲:“可以逼我同意遷都武漢,還可以逼我承認聯席會議,然後再用聯席會議推翻二中全會的決議,以後就全由蘇俄顧問說了算。”

張治中這才清楚當前局面激烈轉變的原因,事實上他離核心圈子較遠,比起莊繼華來還不如,蔣介石對他還不完全信任,因此纔派他去武漢組建學兵團,同時又把馮詭派到武漢分校。

“總司令,我還是認爲應該請汪精衛回來,讓他與[***]和蘇俄打交道,”張治中的神色很誠懇,這個意見他以前也給蔣介石提過,後者沒有明確反對也沒有接受:“汪先生是我黨元勳,在黨內和民間有很高的威望,他能回來,也顯示我黨的團結,對革命大有助益。”

蔣介石看着張治中的臉,心中卻微微搖頭,文白還是天真了,政治上太天真,汪精衛回來首先要做的就是推翻中山艦,然後再以此對我下手。

張羣和黃郛互相交換個眼色,黃郛慢慢開口:“文白,你說的只是事情的表象,就說收回租界吧,收回租界是好事,可採取的方式卻耐人尋味。收回租界完全可以由政斧出面,通過談判解決,爲什麼非要讓羣衆衝擊呢?長江上就停着好幾艘英美軍艦,當時要是英美軍艦開火,我們是還擊還是不還擊?不還擊有人就要指責我們賣國,還擊,我們無疑就被綁上蘇俄的戰車,國民革命尚未完成,現在就與歐美列強全面衝突,這合適嗎?”

“汪精衛在廣州時,事事都聽蘇俄的,先是鮑羅廷後是季嘉山,要不是總司令當機立斷,能有今天的局面?讓他回來,由他主政總司令主軍,這正是他們希望的。國民政斧還沒遷到廣州,他們就搞出個聯席會議,而且居然有最高決定權,試問他們把國民政斧,把我黨中央置於何處?把總司令置於何處?”有點胖的張羣補充道。

張治中有些糊塗了,這收回來總比不收回來強吧,這大漲國人士氣的行爲,怎麼在他們倆嘴裡竟變得跟犯罪似的。

“武漢的諸位同志上了人家的當,一味以爲左就好,鄧演達還是我們的總政治部主任,可他居然公開反對我,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蔣介石憤恨不平的說。

張治中知道蔣介石說的是鄧演達在武漢民國曰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鄧演達在文章中指責蔣介石有讀才思想。

“我只知道我是革命的,我的所作所爲對得起前線流血犧牲的士兵,對得起總理的在天之靈,所以,誰阻擋我革命,妨礙我革命,我就要打倒他。”提起這件事,蔣介石就生氣,他感到自己對鄧演達夠好了,黃埔軍校教育長,總政治部主任,夠重用了,他就不明白,爲何他還要反對自己。

“總司令原諒他這次,我也不贊成他的言論,不過據我所知,他不是[***],總司令若原諒他,我回去後就同他講,讓他向總司令承認錯誤,促使他覺悟,他總會覺悟的。”張治中的態度很誠懇,這讓蔣介石心裡很是舒服。

“好,好,我是沒什麼,只要他轉變過來,我是可以原諒他的,你跟他說,他若能來南昌,我會和他好好談談。”蔣介石說道。

“好,我一定跟他好好說說。”張治中點頭答應,隨後從掏出莊繼華的信:“臨走前,文革託我帶封信給總司令。”

“文革,”蔣介石很是高興,伸手接過信,邊拆邊問:“他現在怎麼樣?”

“恢復比較慢,每天可以坐兩個小時的輪椅。”張治中嘆息道,隨即想起莊繼華的樣子又感到有些好笑。

“文白,有什麼好笑的?”張羣奇怪的問。

“我在想文革,坐在輪椅上還不老實。”

“哦。”張羣和黃郛對這個名字不陌生,這些天他們在報上在黃埔系軍官的口中能總聽到這個名字。

蔣介石沒有說話,而是仔細的全神貫注的看信,他此刻心裡又喜又憂。莊繼華在信中分析了目前的局勢,並向蔣介石提出建議:

“聯席會議的目的毫無疑義的是針對校長的,他們的目的是分權,欲把黨權和政權從校長手中分出來,爲達此目的,鮑羅廷一方面設聯席會議制約校長;另一方面又欲藉助唐生智的力量。唐生智心有異志,早就窺探最高權力,二者必然一拍即和。現在校長成爲各方勢力矚目的焦點,欲要解此局面,學生建議校長暫行退讓,如其所願,專注于軍事,駐足南昌,靜待局勢發展。

學生擔心的是,兩湖的過激現象必然有人勸校長以手中的軍權行武力鎮壓,學生以爲千萬不可。現在針對校長的不僅僅是[***]和蘇俄,而且還有我黨內部同志,武力一動,則我黨必然分裂,即便消除了[***]這一因素,可黨內的依然存在,要求校長分權的力量依然存在,而校長卻要背上破壞國共合作的名聲。因此此舉斷然不可行。

學生以爲,最佳策略是暫時退讓,以退爲進。當前局勢風雲激盪,隱憂重重,兩湖農運,各城工運都有失控苗頭,湖南打土壕分田地,必然侵害八軍軍官集團的利益,因此他們必然起來反對,唐生智是肯定壓不住的,若其強行打壓,其部下將會連他一齊反,八軍一反,校長再舉手平叛,然後糾正農運工運中的過激現象,一舉兩得,此舉雖然收效緩慢,但卻可以保住兩黨合作,維繫總理開創的合作局面,在政治上保持主動。”

蔣介石看後沉默不語,莊繼華重傷之下還在爲他謀劃,這讓他很是高興,但卻不贊成他提出的對策。

蔣介石把信遞給張羣和黃郛,兩人都感到蔣介石的神情有異,連忙接過來細看。

“此策不妥,”黃郛首先提出異議:“權力一旦交出去,要想收回來就難了。況且他們的目的並非只在黨權和政權,況且現在是戰爭時期,沒有黨政的配合,軍事上談何勝利。”

(未完待續)

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九節 殤(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二節 川軍(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蟄伏(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十節 風雲(九)第六節 和約(五)第四節 陰雲(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七節 閃電(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戰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五節 雲集(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八節 刺廖(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二節 交易(六)第三節 聚才(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節 風雲(九)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六節 和約(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二節 空軍(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一節 突破(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七節 風波(五)第四節 考試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八節 日薄(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三節 狙擊(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五節 曙光(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五節 積聚(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狙擊(五)第四節 陰雲(一)
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三)第八節 南線(八)第七節 生機(五)第九節 殤(八)第一節 蟄伏(七)第二節 察東收編(八)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一)第六十九節 拉攏(一)第二節 川軍(六)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七)第五節 反擊(六)第二十五節 雲聚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三)第十三節 試探第一節 蟄伏(六)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五節 謀功(二)第十節 風雲(九)第六節 和約(五)第四節 陰雲(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二)第七節 閃電(五)第八節 轉折(十八)第三節 戰鼓(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七節 風波惡(二)第八節 轉折(四)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十一)第一節 諜影(二)第二十二節 選擇題第五節 雲集(二)第四節 塞北烈焰(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三)第八節 刺廖(八)第十節 風雲(二十五)第五十五節 棉湖(一)第六節 撲朔迷離(一)第二節 交易(六)第三節 聚才(二)第十節 餘波(一)第一節 挽弓(九)第一節 黨爭(四)第十節 風雲(九)第七節 曙光(十一)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三)第三十六節 戰東莞(二)第六節 和約(一)第八節 光復武漢(七)第三節 鏖兵淞滬(十三)第二節 察東收編(九)第十節 風雲(二十六)第二節 空軍(三)第二節 陝北行(八)第八節 特使(十三)第八節 日薄(十二)第五節 反擊(三)第一節 上海風波(九)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二)第三節 魅影(五)第四十八節 傷懷(七)第一節 突破(八)第一節 德黑蘭(十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九)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八)第七節 風波(五)第四節 考試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五)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第八節 日薄(十)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五)第四十五節 遷都(六)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十節 風雲(十三)第三節 狙擊(七)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九)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四)第二十五節 雲聚(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十一節 重振(六)第五節 曙光(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一)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五)第九節 魅影(五)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四)第四節 陰雲(二)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節 九天之上(五)第五節 曙光(二)第四十九節 破竹第五節 積聚(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四)第三節 狙擊(五)第四節 陰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