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曙光(十七)

“二十年了,始終那樣頑固,你想過沒有,就算我們要與GCD和解,他們肯麼?他們願意嗎?抗戰打了七年,渝城談判了七年,有多少實質姓進展?軍隊,始終讀力,政斧根本無法指揮;政權,也同樣讀力,政斧同樣無法指揮;無論是陝甘寧、晉察冀還是晉冀魯豫,針插不入,水潑不進;MZD的想法就是在戰後和我黨爭天下;抗戰保存實力,搶地盤卻衝在前面。從湖北打到東北,我們犧牲了多少人,消滅了多少倭寇,你心裡是有數的,可他們呢?

光復河南,他們搶地盤,與[***]在商丘衝突;光復山東,他們搶地盤,策動叛亂;光復山西,他們強佔大同,與[***]爭奪太原;光復華北,他們搶冀中;政斧不想與他們和解嗎?這些年,政斧作了多少讓步,你不是不知道。

綏遠,給他們了;察哈爾,給他們了;軍隊,擴編了;政斧財政緊張,每年依舊依舊給他們數百萬法幣,幫助他們緩解財政壓力;所有這些事情,都是你親身經歷,親自與他們談判下來的;可他們呢,都作了些什麼?可以說沒有絲毫誠意,兩黨協議從不遵守,在邊區和根據地內,大肆抓捕我黨人員,破壞我黨組織;新華曰報在渝城出版,可我黨的中央曰報卻很難在晉察冀出版,即便陝甘寧地區,也只能在延安附近出版;[***]大舉北進,可後方卻並不安穩;在山西,兩黨頻繁衝突;在察哈爾,河北,山東,小規模衝突不斷;王耀武到山東沒多久吧,七十四軍便與他們的膠東部隊衝突幾次。

當初我聽了你的,我黨有優勢,讓一點沒什麼,可他們得寸進尺;各地長官將領不斷抱怨,要求嚴懲的報告我那裡都堆了快一抽屜了。

文革,合作是雙方的,單方面是不可能成功的。”

蔣介石可謂語重心長,這段長篇大論破天荒的沒有口號和教訓,實質姓內容極多。

莊繼華抿下嘴,蔣介石說的話部分是事實,另一部分卻不是事實;無論在山東會戰還是華北會戰,八路軍新四軍都以主力參戰,傷亡也有數萬人;當然,他們搶地盤也挺兇。

“校長,兩黨問題糾纏二十年,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還不知道要糾纏多久,經過七年抗戰,人民犧牲巨大,人民的承受力幾乎達到極限。

可我黨上下卻盲目樂觀,認爲我們現在處於歷史上最好狀態,完全可以一舉蕩平他們,可他們沒有看到,GCD也處在歷史最好水平。

我們在戰爭中發展了,他們也在戰爭中發展了,到現在,他們有數省地盤,軍隊一百多萬,特別是他們組織內部,MZD充分利用了這七年時間,對整個黨組織進行了改造,圍繞着他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團體,整個組織的戰鬥力增強數倍。

相反,我們呢?我黨組織較之以前稍有好轉,可黨內依舊派系林立,即便我們中央,也是這樣。派系衆多的結果便是內耗不斷七年戰爭,犧牲巨大,滿目瘡痍,無論軍隊民力還有財力都到了極限,作爲中央政斧,對國家發生的一切都要負責,安置難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這一切都是中央政斧的責任。

幸好,我們沒有對江南用兵,如果江南打爛了,中央財政是背不起的。

校長,戰後國家財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緊張狀態,相反,GCD呢,由於他們採取的體制,他們的財政壓力要小得多,由於長期物資匱乏,他們習慣在艱苦的環境下作戰,並有一整套這樣的理論和經驗。

七年戰爭,兩黨之間隔閡依舊,其根本原因還在雙方互不信任,他們對我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校長,我們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整合內部。校長提出抗戰建國,現在可以說完成一半,抗戰即將勝利,建國卻還任重道遠。”

這些話莊繼華以前也斷斷續續講過,可算老生常談,蔣介石以前不過將它當作莊繼華一貫主張的延續,可今天聽來卻有另一番滋味。

蔣介石始終注視着莊繼華,此刻看上去,他的臉上有種焦慮,雖然極力掩飾,可依舊能感覺到;這張臉已經不再年青,下巴上還有些沒刮乾淨的鬍子苒,稀稀疏疏的,軍帽下冒出的頭上,已經有幾根白色。

“和他們和解,我倒願意,不過,他們必須交出軍隊和政權,文革,這兩條是底線,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政斧兩支軍隊。”蔣介石在心裡嘆口氣,語氣依舊很固執,可神情卻已經大爲緩和。

莊繼華同樣在心裡嘆口氣,知道自己又白費脣舌了。他有些喪氣又帶有幾分賭氣的說:“這個條件他們是肯定不幹的,殺了十年,沒有信任基礎,誰敢答應交出軍隊和政權。”

“你!”蔣介石差點又忍不住,莊繼華連忙解釋:“校長,這話雖然不好聽,可卻是實情,他們也要考慮,要是交出軍隊和政權,過兩年,我黨一翻臉,他們怎麼辦,您說是吧。”

蔣介石勉強壓下心裡的火氣:“好吧,就算你說得有道理,怎麼才能讓他們相信我黨的誠意呢?”

莊繼華眼珠轉了轉,思考片刻:“校長,我說了您可別生氣。”

“你說,我不生氣,不生氣。”蔣介石竭力保持平靜。

“那我就說了。”莊繼華遲疑下看看蔣介石的臉色然後才壓低嗓門道:“在恰當的時機釋放張學良和楊虎城。”

蔣介石原以爲莊繼華要提出什麼政治改革之類的話,沒想到卻是這個,他楞了片刻,張學良已經被軟禁七年,楊虎城也被扣押五年。釋放這兩個人與GCD有什麼關係。

“校長,你聽我分析,”莊繼華看着蔣介石漸漸疑惑的神情:“在戰爭結束後,校長適時宣佈民族和解,邀請全國各黨派到南京或渝城,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商議國家戰後重建和政治改革問題。

各黨派肯定會參加,在這個會上,GCD肯定要提出建立聯合政斧,這是他們的一貫主張,校長一直沒有答應,在這個會議上,校長可以答應下來,不過,只答應在中央建立聯合政斧,各省市則要過渡,過渡時間爲三年到五年;在過渡期間,選擇幾個省市進行改革;這一條我想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如此,我們便有了迴旋餘地,也得到明煮黨派的支持。

然後校長要提出制定憲法,選舉法,等法律,在憲法制定完成後,根據憲法進行中央政斧的選舉,在中央選舉完成後,再進行已經改革了的省市選舉。如此,過渡時間最長可以達到八年。

在此期間,校長再宣佈釋放張學良楊虎城,雖然釋放了他們,但不能讓他們再重返軍界,命令他們退役。其實,無論是東北軍還是西北軍,都已經被我們削弱了,東北軍九成以上的軍隊已經被整編,他們對軍隊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對國家的威脅也大爲降低。

釋放這兩個人,就向GCD和各黨派傳遞出一個強烈信號,讓各界明白校長的決心,同時也展示了校長的魄力。

總而言之,放了這倆人,對我們有利,不放,對我們有害。”

蔣介石皺起眉頭,這次他聽出來了,莊繼華是真爲他着想,東北軍整編後,大部分東北軍將領已經調離原東北軍,莊繼華有嚴格規定,凡是調離將領,不管是中央軍還是地方將領,都只能帶兩個衛士走,如此,地方部隊將領的派系關係降到最低。

東北軍解體後,張學良的危害也大爲降低,扣住張學良最多也就不讓他在東北發揮影響力,如果不讓他回東北,那麼他的影響力也就無從發揮。

蔣介石沉默不語讓莊繼華產生誤解,莊繼華便又解釋道:“東北民衆對張學良不戰放棄東北,心中沒有恨意?他們在這十三年中吃盡亡國奴的苦,算算東北死了多少人就知道了。過去東北民衆嚮往張學良,不過是因爲我們無力北上光復東北,他們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他和東北軍身上。

而現在不同了,中央光復東北,接下來只要在東北推行社會改革,恢復生產,便能迅速獲得民衆支持。

看看中央進入東北後,民衆對中央的歡迎,這是發自內心的歡迎,他們已經渴望了十三年。”

莊繼華有些緊張的盯着蔣介石,釋放張學良楊虎城是一個重要步驟,或者是重要試金石;如果蔣介石答應,那麼就代表他有可能接受他的建議,戰後和平便有希望。

“現在我還不能答應你什麼,”蔣介石終於開口了,這個回答卻沒有讓莊繼華高興起來,也沒有完全失望:“這件事關係重大,必須全面考慮,再說,戰爭結束還有段時間,就算要釋放,也要等東北完全控制下來後再釋放。”

“那是自然。”莊繼華笑了笑,蔣介石忽然感到自己好像有被糊弄的嫌疑,本來是想好好教訓下莊繼華的,現在好像離題了。

正當蔣介石又要拉下臉來時,門外傳來敲門聲,莊繼華心中一喜,蔣介石微微嘆口氣,不用問便知道外面的人是誰,這個時候敢來敲門的只有一個人。

宋美齡進屋後看到倆人神情,心裡稍稍鬆口氣,看來倆人沒有鬧翻。她衝倆人輕輕一笑:“看上去雨過天晴了,你們關起門來談,結果怎麼樣?”

說着宋美齡便坐在倆人之間的位置,蔣介石有些不滿的輕輕哼了聲,莊繼華卻顯得略微尷尬,宋美齡笑了笑,給倆人添上水。

“我看了你們十二年,這十二年,你們不止一次爭吵,爲GCD,爲社會改革,爲整軍,吵吵也好,有什麼問題都拿出吵,擺在桌面上,彼此坦誠,這樣不好嗎?你說呢,文革。”

莊繼華嘴脣緊閉下才點點頭:“夫人說得對,我和校長是在一些事情上產生分歧,不過,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一致的。”

“最終目的?什麼最終目的?”宋美齡依舊含笑的問道。

“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莊繼華心裡知道,宋美齡一定是在宮繡畫那裡嗅到什麼了,她能及時過來,說明宮繡畫已經完成任務,但在不經意間也被宋美齡察覺到一些東西。

“這話有點空。”宋美齡笑了笑,順手端起茶杯,有意無意的看了他一眼。

莊繼華在心裡暗叫不妙,宋美齡擺出的這個態度讓他非常爲難。到目前爲止,宋美齡一直是支持他的,即便在與她大姐夫孔祥熙爭鬥中,宋美齡也沒有明顯偏幫孔祥熙。這一切都是在八年前西安事變中種下的善因,所以宋美齡才一次次幫助他。

如果他的回答讓宋美齡察覺是在撒謊,勢必會讓她非常失望,或者轉而成爲他的反對派,那他就失去了一強援。

“我和校長的分歧主要在對[***]的方式上,校長偏向武力,我偏向和平方法;其實這也是我和校長持續了二十年的分歧。”莊繼華這下老老實實的回答。

“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二十年來,你們不都是這樣嗎?分歧歸分歧,說開了便好,總有解決辦法。”宋美齡心裡明白,這次之所以這樣嚴重,並不是因爲這個分歧。不過,這個就不能擺在桌面上談了。

“其實,委員長也沒有說一定要用戰爭方式,若和平方式也能達到目的,爲什麼不呢。”

宋美齡看着蔣介石,蔣介石平靜的點點頭:“文革,你們剛纔說的挺好,我必須要全面衡量,不管是釋放張學良楊虎城,還是將GCD納入國民政斧中,都需要全面考慮,這需要時間。”

“釋放漢卿。”宋美齡驚訝之極,張學良雖然發動了西安事變,可宋美齡並不恨他,相反還數次替他求情,希望能釋放他,可蔣介石在很多問題都聽她的,唯獨這件事,堅決不鬆口,最後還發怒了,警告她不準再摻和這事。

宋美齡萬萬沒想到莊繼華居然說動了蔣介石,這可是意外之喜。蔣介石瞟了宋美齡一眼:“放不放還要看事情進展。”說完這句後,蔣介石轉向莊繼華:“文革,關於蘇軍入侵,你是怎麼想的?”

(未完待續)

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八節 九變(四)第五節 號角(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七節 閃電(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出兵(六)第四節 謀殺(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一節 法幣(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七節 生機(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三節 巧取(六)第三節 巧取(五)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三節 聚才(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反擊(三)第五節 友人(一)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九節 殤(九)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十四節 亂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節 結盟(五)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十節 暗棋(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出兵(四)第七節 閃電(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十四節 亂第三節 暗戰(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二節 投敵(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節 外交(六)
第十節 風雲(十九)第六節 戰地黃花(二)第一節 四川開發公司(八)第八節 九變(四)第五節 號角(三)第七節 中島的華麗亮相(二)第一節 突破(一)第二節 重建(三)第四十八節 傷懷(三)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四節 以牙還牙(九)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八)第七節 閃電(一)第二節 再編川軍(五)第二節 山城霧(一)第九節 號角(五)第七節 塞克特(一)第十節 風雲(五)第九節 轟炸東京(六)第十節 江戶之花(十二)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九)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二)第四節 以牙還牙(二)第一節 出兵(六)第四節 謀殺(一)第九節 魅影(二)第八節 轉折(二十)第二節 重建(四)第一節 德黑蘭(三)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六)第四十六節 旁觀(六)第一節 法幣(一)第五節 調整(三)第四十九節 別離(四)第一節 上海陰謀(七)第七節 生機(四)第十節 風雲(二十二)第三節 巧取(六)第三節 巧取(五)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三)第三節 聚才(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四十一節 四天三勝(二)第十節 風雲(六)第十節 風雲(一)第四十二節 戰東莞(八)第二節 戰後之戰(六)第五十七節 棉湖(三)第五節 反擊(三)第五節 友人(一)第三十六節 農運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六)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七)第一節 德黑蘭(十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一)第九節 殤(九)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五)第十四節 亂第十節 風雲(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七)第四節 酒會(一)第三節 會戰(八)第三節 結盟(五)第二十節 廣西(一)第三十三節 路遇(二)第三節 狙擊(二)第十一節 重振(七)第十節 暗棋(三)第一節 德黑蘭(十五)第四節 戰鼓(八)第一節 出兵(四)第七節 閃電(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九)第十四節 亂第三節 暗戰(三)第八節 黃河南岸的曙光(七)第七節 鄂北圍殲戰(六)第四節 塞北烈焰(九)第五節 戰雲密佈(十)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九)第二節 投敵(八)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十節 大撤退(十一)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一節 突破(四)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八)第三節 太行行(十二)第三節 調整(三)第六節 新雲南(二)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察東收編(十一)第三節 戰天津(十四)第十節 風雲(十四)第一節 蟄伏(九)第四節 外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