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江戶之花(五)

中島康健徑直回酒館喝酒去了,立高之助默默的看着他有些孤寂的背影,好一會才轉身問一點胡:“兩位是回憲兵司令部呢,還是到我那小窩去坐會。”

一點胡沉默會搖搖頭,衝立高之助微微施禮:“非常抱歉,職責所在,就不去搔擾了。”

說完之後,一點胡率先離開,船友跟在他身後,走了段距離後,才納悶的問:“閣下,您這是什麼意思?”

“船友君,立高之助是不是間諜還沒有定論,青城小山的卷宗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幾條線索也都斷了,能不能查實,或者說,是不是他,還不能確定,這一行要求的是,大膽假設,小心查證,但要採取行動,必須要有確實的證據,否則不但會抓錯人,也會讓真正的間諜溜走。”

田邊也同樣沒與立高之助一同走,他向立高之助要了他的住址,說定過段時間便搬過去,然後便自行離開了。

立高之助沒有挽留,在經歷了轟炸後,田邊肯定不會再將老婆孩子接到東京來,而他本人又不願回家鄉,只能留在東京。另一方面,立高之助沒有結婚,也是孤獨一人,他對外聲稱的是,要在戰爭結束之後再戀愛結婚,兩個人租住一套房子可以節約不少錢,這對現在的他們非常重要,因爲在一段時間內,他們可能都難找到工作。

四下看看,立高之助的目光又落在酒館,他還是沒想明白中島康健這樣作的目的,他冒着風險透露這些情報給自己,是爲什麼?他很想走進酒館與中島康健聊聊,但很快便否定了這個想法,現在他的使命不是獲取情報,而是保存自己,因爲即便他能獲取情報,也根本無法將情報送出去,而且一旦他流露出要離開曰本的跡象,會立刻被逮捕,土肥原完全可以不再進行任何調查,將他秘密處死,他甚至懷疑,他根本不能離開東京。

煙霧蔓延過來,空氣中那股燒焦的人肉味卻稍稍淡了些,幾輛救火車拉着鈴鐺從公路上飛馳,立高之助剛走過一個街區便感到撲面而來的灼熱,遠處幾間房屋已經被火舌吞沒,火舌正隨着海風向這邊捲來。

一羣警察和憲兵將市民阻擋在警戒線外,兩部剷車將靠近火場的幾棟房屋推倒,消防隊員架起水龍頭向火場噴水,大羣市民正在警察指揮下排成數個長列,依照演習時的樣子向火舌噴水,還有一些女人則端着水桶和水盆,以及各種可以盛水工具,在火舌前進方向上,給地面和所有可能燃起來東西澆水。

“讓一讓!讓一讓”一個穿着咔嘰國民服的中年人在前面叫道,人羣向兩邊分開,露出一條通道,咔嘰國民服在前,一具擔架在後,擔架躺着個渾身黝黑的,看不清男女的人,兩個護士一邊小跑着,一邊給他打氣:“堅持!堅持!就快到了!”

人羣默默無言的看着擡走的擔架,立高之助上去問警察那能過去,警察看了他兩眼,告訴他從下町可以過去。

立高之助靜靜的看了看火舌,心中決定搬家,至少要搬到市區的邊緣去,這不過是剛剛開始,接下來中國空軍會對東京進行持續不斷的轟炸,直到整個東京化爲灰燼。

實際上,點燃東京的火雖然很大,可實際效果卻沒有立高之助想象的那麼大,中國空軍投下的炸彈比較分散,部分炸彈還落到河水和海水中,到傍晚時分,損失已經彙總到首相府,東部軍區司令和東京防空司令,首都警視廳便到首相官邸彙報。

“東京鋼鐵廠受到一定的損失,主要是軋鋼車間,廠房幾乎全部被燒燬,鍊鋼高爐保存完好,這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鋼鐵廠正在想法儘快恢復生產。造船廠的損失稍微大些,兩個車間被燒燬,行政樓被燒燬,市區內,被燒燬房屋一百六十多棟,人員方面,……”

鈴木貫太郎聽後沉默不語,西尾壽造眉毛微挑,由於是白天空襲,人員損失方面還不多,多數是負傷,但東京受到轟炸,這對國民造成的衝擊卻非常大,官方一直聲稱東京有足夠的保護力量,可中國空軍卻在大白天轟炸了東京。

“必須解決支那空軍,陸軍省有什麼辦法沒有?”鈴木貫太郎問西尾壽造和梅津美治郎:“待會我要進宮,陛下一定會問,如何防止支那空軍轟炸?”

西尾壽造沒有理會鈴木的目光,他無言的望着梅津美治郎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政,自從九州受到轟炸後,陸海軍便在研究對策,可誰也沒辦法,B29在萬米高空投彈,曰本最先進的戰鬥機也只能飛八千米,根本無法威脅到B29,曰本最好的高射炮是從德國引進的88mm高射炮,也只能勉強打到萬米左右。

米內光政感受到梅津美治郎和西尾壽造的目光,他緩緩開口道:“聯合艦隊現在正在執行一號作戰,聯合艦隊投入了全部力量,只有等聯合艦隊從馬里亞納返回後,才能出擊山東。現在我建議加強高射炮研究,大量生產88mm高射炮,研究可以發射到萬米高空以上的新型高射炮。”

從情報上獲知,支那的空軍基地大都建在膠東,對此海軍提出了個方案,以聯合艦隊主力航空母艦空襲膠東,徹底摧毀支那空軍基地。

但這一切要等聯合艦隊從馬里亞納返回後,或者聯合艦隊擊敗美國太平洋艦隊後,否則根本無法實現。

聯合艦隊從成立到現在,獲得了曰清戰爭、曰俄戰爭的勝利,被曰本國民視爲曰本的保護者,幾乎沒有曰本人認爲,聯合艦隊會被擊敗,但高層卻知道,聯合艦隊並非戰無不勝,中途島海戰中便受到極大損失。

美國通過中途島海戰穩定了太平洋戰局,在這場會戰後,聯合艦隊已經無力繼續發動進攻,美國獲得了兩年的備戰時間。以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兩年時間足以恢復在珍珠港受到的損失,這次聯合艦隊出擊馬里亞納,將面對恢復實力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除了這些,還有什麼?”鈴木貫太郎繼續問道,很顯然要實行這些措施需要一定的時間,在此期間,支那空軍有足夠力量給曰本造成巨大破壞。

“大本營認爲,我們可以採取更積極的方式,在街區間增加隔離帶,增加阻攔氣球,另外將一些無必要的市民疏散出城市,宣傳部門要配合,建議市民去農村或小城市,這樣可以增強農業生產力,減輕城市負擔。”梅津美治郎答道。

鈴木貫太郎聽後默默無語,他這個首相是曰本歷史上最弱勢的首相,他本人也不想強勢,如果換一個首相,必定趁陸軍迭遭失敗的機會,大力削弱陸軍影響力,改變政斧決策嚴重受軍方控制的局面,但他沒有,因此軍方,特別是陸軍也投桃報李,支持了他的大部分決策,比如在瑞士進行和平試探,對總決戰綱要進行了部分修改,在經濟調整規劃上也支持了鈴木的決策。

但鈴木對今天梅津美治郎和米內光政的回答還是有些不滿,待會他便要進宮覲見天皇,陛下勢必問起東京轟炸,可緊靠這幾條是無法讓陛下滿意的。

見沒人繼續開口,鈴木只好自己開口問道:“疏散市民,這個想法很好,但要疏散多少市民?東京有六百萬市民,市區內也有三百萬市民,除了東京外,其他城市也同樣不少,從城市中要疏散多少人出去?農村能不能容納下這麼多人?工廠生產會不會受到影響?這些問題,都要必須要作出詳細的計劃。”

“是的,請首相放心,大本營會擬定出詳細計劃,報請內閣審覈批准。”梅津美治郎略帶歉意的微微施禮。

“新聞部門一定要掌握好,”鈴木又提醒道:“要向國民解釋清楚,疏散市民並不是因爲無法敵人轟炸,而是爲了增加農業生產,另外,要多刊登些轟炸造成的慘象,激起國民對敵人的憤怒,增強國民的信心。”

鈴木的話讓梅津美治郎和西尾壽造頻頻點頭,特別是關於新聞報道的,最近幾年的接連失敗,讓陸軍上下承擔了巨大壓力,雖然實行了新聞控制,但隨着東京受到轟炸,要繼續實行[***],已經變得非常困難,鈴木的辦法未嘗不是個好辦法。

西尾壽造等人一起告辭,鈴木看着他們的背影,呆呆的看了幾分鐘,然後才重重嘆口氣。內閣書記長官迫水同情的看着他有些孤單的身影,現在首相可不是什麼值得羨慕的職務,隨着華北會戰失敗,華北派遣軍幾乎全軍覆滅,失敗幾乎已經不可避免,高層已經公開談論和談的可能,鈴木承受的壓力空前強大。

“這真是個頑強的老傢伙。”迫水在心裡對鈴木比較佩服,換一個心理承受力稍差的,恐怕已經提出辭職了。

“我們去皇宮吧。”鈴木對迫水說,迫水答應聲便轉身去準備轎車。

轎車在夕陽下駛出首相官邸,向皇宮駛去,城市的上空依舊飄蕩着嫋嫋黑煙,火勢已經被撲滅,空氣中的那股燒焦的人肉味被海風吹散,司機沒有選擇平常行駛的線路,而是按照鈴木的命令從另一條路到皇宮,這條路要經過剛被轟炸的街區。

(未完待續)

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起航(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七節 生機(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五節 積聚(三)第四節 戰鼓(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天火(四)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起航(六)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八節 日薄(六)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三節 戰鼓(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五節 “異心”(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三節 巧取(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虎嘯(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十二節 破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五節 友人(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五節 盟國(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六節 和約(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七十三節 無語
第五節 調整(一)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五)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六)第四十五節 遷都(五)第一節 上海風波(六)第二節 起航(五)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二)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八)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第三節 鐵血雄關(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九節 佈局敵後(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四)第三十節 中山艦(四)第三十二節 挽留(三)第七節 後撤國防線(六)第三節 戰鼓(十三)第四節 魚非魚,網非網(十一)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十二)第六節 波瀾起(七)第六節 平津上空中的謎雲(三)第六節 “小文革”(二)第八節 轉折(七)第四十八節 傷懷(六)第九節 魅影(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三)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一節 挽弓(十二)第五節 “異心”(三)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九節 臨沂破軍(二十)第七節 生機(一)第五節 海關(三)第三節 鏖兵淞滬(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二)第二節 策劃(十二)第五節 反擊(一)第十節 餘波(四)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四)第五節 積聚(三)第四節 戰鼓(五)第十節 暗棋(六)第三節 巧取(六)第八節 天火(四)第三十八節 鐵軍羣英(一)第二節 川軍(一)第三十八節 戰東莞(四)第四十六節 旁觀(一)第四節 決戰前奏(十)第三節 前哨戰(一)第四節 盤尼西林戰爭(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六)第九節 魅影(二)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九)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一節 報名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二)第二節 起航(六)第五節 曙光(十一)第四十六節 襲淡水(四)第三十五節 戰東莞(一)第六節 新雲南(三)第八節 日薄(六)第八節 日薄(十三)第三節 戰天津(五)第六節 新雲南(一)第一節 德黑蘭(一)第三節 戰鼓(二)第七節 風波(七)第八節 九變(三)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十六)第一節 奪軍(十四)第五節 “異心”(四)第四十四節 牛行車站(十七)第三節 巧取(七)第四節 密林血戰(四)第十節 虎嘯(一)第三十三節 整軍(一)第十二節 破局第十一節 大捷(七)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三節 鏖兵淞滬(七)第五節 友人(二)第六節 爾虞我詐(三)第六節 波瀾起(一)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六)第六節 波瀾起(五)第三十節 中山艦(十二)第五十三 農村(一)第十四節 亂第八節 武漢保衛戰(三)第四節 以牙還牙(三)第五節 盟國(三)第十節 撤退(三)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六)第六節 和約(四)第四節 密林血戰(七)第七十三節 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