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九變(四)

蔣介石沒在辦公室裡,錢大均直接把莊繼華引到美廬後面的小樹林邊,林邊的草坪上,蔣介石與三個人正圍坐在一起。

看到莊繼華來了之後,蔣介石隨即的指指旁邊的一張椅子讓他坐下,莊繼華也不客氣答聲謝然後一屁股就坐下了。然後蔣介石又向他介紹了身邊的三個人,陳布雷陳畏壘,楊永泰楊暢卿,林蔚林蔚文。莊繼華一看這個架勢就明白了,今天蔣介石找他來是煞費苦心的。

寒暄幾句後,蔣介石開始把話題拉進正題:“文革,你同意給德械軍出經費?”

莊繼華看了看蔣介石,蔣介石雙手捧着一杯白開水,臉上表情十分溫和,可莊繼華知道這個問題要答不好,後果十分嚴重。

“是,校長。”莊繼華點頭說,見蔣介石沒什麼表示,他便接着解釋道:“這個建議是我給何總教官提出來的,我的考慮有三點,其一,長城戰事並沒有結束,曰軍不奪取熱河全境,不佔領長城是決不會罷休的,所以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準備打下一場戰鬥,而改善部隊裝備是準備的第一步。我在北平這段時間,對各軍的裝備有了一定的瞭解,說實話,裝備最好的除了八十七師外,恐怕算是傅作義的三十五軍了,這樣裝備打仗,只能靠士兵的英勇無畏了,這次長城抗戰傷亡如此之大,與裝備太差有很大關係。”

莊繼華說到這裡看了眼楊永泰,楊永泰卻絲毫沒有動作,莊繼華咽口唾沫又接着說:“第二個原因是,可以趁這個機會對二十九軍、三十二軍、三十五進行初級整編,二十九軍是原西北軍部隊,三十二軍和三十五軍出自晉軍系統,他們都是雜牌,中央的力量始終無法滲透進去,但整編成德械軍就不一樣了,整編爲德械軍,並非僅僅是把武器換了那麼簡單,更主要的是如何讓武器發揮效力,士兵的戰術組織等等,而這些讓他們自己去做是不可能的,他們也做不了,八十七師是在德國顧問指導下訓練了三年才形成戰鬥力,所以必須從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中抽調人員組成工作隊,加入這些部隊,同時還要將整編部隊的各級指揮官集中起來重新培訓,由德國顧問給他們上課。”

“第三,中原大戰結束之後,幾個大的軍閥被打散了,但留下數量衆多的部隊,他們形成了軍隊中的雜牌問題,如何處理這些部隊的讓中央很是爲難,既不全部遣散,整編爲國家軍隊又遭到他們暗中抵制,他們擔心失去部隊,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做個樣子給他們看。把這三個軍整編成德械軍就是要告訴所有雜牌,中央不是要消滅雜牌,而是改編雜牌,使之成爲國家軍隊,對立有戰功的雜牌軍隊,中央也一定不吝褒獎,包括整編爲德械部隊。”

莊繼華想出的這三個理由堂堂正正,完全是爲蔣介石着想,蔣介石聽後在心中暗自點頭,特別是其中的第二條,如果能成功改造二十九軍和三十二軍,那麼整編決對可行。

“你們說說看?”蔣介石擡頭問身邊的三人。

面容清瘦的陳布雷笑笑說:“我對情況還不是很瞭解,而且我對軍事不在行,還是聽聽蔚文兄和暢卿兄的高見吧。”

其實陳布雷何嘗不知道,但他更清楚的是楊永泰是反對這事的,並且打算用它來挫挫莊繼華的銳氣,同時趁機打入渝城,掌控西南開發。可要是支持楊永泰,那麼就在無形中與藍衣社和CC繫結怨。他不是楊永泰,楊永泰有政學系在後面給他撐着,他陳布雷可沒什麼系在後面,所以乾脆找個藉口避開。

林蔚卻不一樣,他心中清楚楊永泰看來要倒黴了,今天蔣介石這是要莊繼華與他當堂對質呀,而且陳布雷的到來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我看文革說得對,既有這三大好處,完全可以進行整編,唯一的問題是,一下整編四個軍是不是太多了,可不可以分期分批進行?”

“林將軍說得對,應該分期分批進行,我的那個建議太粗糙。”莊繼華有些歉意的說。

“文革,你就叫我蔚文吧,不過這個計劃執行起來很難,中央必須有個整體規劃才行。”林蔚說着朝莊繼華點點頭。

“文革將軍,你認爲宋哲元他們會同意這樣整編部隊嗎?”楊永泰臉色有些陰沉,他沒想到莊繼華居然找出這樣三個理由,當他聽到這三個理由就知道他輸了,蔣介石肯定會被吸引,也肯定會被採納,所以他要做的是儘量讓自己不要輸得太難看。

“不知道,”莊繼華搖頭說:“何教官上報後一直沒有迴音,沒有得到中央明確同意之前,我們不好與他們談這個事情,更何況塞克特將軍到北平之後,我就去陪他了。”

話說得很委婉,卻絲毫沒給楊永泰留面子,他的潛臺詞就是要不是你阻攔,我恐怕已經說服宋哲元了。可他這話讓楊永泰卻反駁不了,總不能說,你們先與宋哲元他們談,可如果最後蔣介石不批准呢,總不能讓他來當這個惡人吧。

楊永泰頓時被噎住了,不過蔣介石卻出面爲他解圍了,蔣介石微笑着問道:“你認爲他們會不會同意?”

莊繼華想想後說:“難說,這些人都是老江湖了,好處要,稍微有點不利就躲得遠遠的,就看怎麼談了,不過有一點校長一定要拿準,德械與整編是配套的。”

“對,誘之以利,可以試試。”陳布雷終於開口了,他已經看明白了,蔣介石會接受這個建議的。

“暢卿,你還有什麼意見?”蔣介石溫和的問楊永泰。

“其他的都沒什麼,不過我懷疑,能不能達到目的,”楊永泰說:“我聽說宋哲元對下很溫和,在二十九軍中威信很高,他們的人能不能傾向中央還是個疑問。”

“當年整編川軍主要是依靠政工人員,這次也一樣,能不能把他們拉過來,還得看政工人員的。整編培訓,不但要進行軍事培訓還要進行政治培訓。”莊繼華沒有反駁楊永泰而是補充自己建議中的漏洞。

莊繼華的態度讓蔣介石很滿意,他感到這事不用再討論了:“這事就這樣定了,每個軍先整編一個師,方式就是剛纔說的那些,暢卿,蔚文,你們下去搞個計劃。”

林蔚和楊永泰同時答應,但兩者的心態完全不一樣,楊永泰充滿失望,他感到自己在蔣介石的身邊恐怕待不久了,蔣介石把陳布雷找來就是爲頂替他做準備。今天本來是他最後的機會,但他失敗了。

“塞克特將軍那裡怎麼樣?他是否同意接受我們的聘任?”蔣介石問起第二件事。

今天的一切都顯得溫情脈脈,莊繼華隨便貫了,還真有些不適應,他乾脆站起來說:“他老人家實際上已經答應了,但這種事情沒有德國政斧的同意,他不會真正接受,但他答應向德國政斧施加影響,讓他們同意他出任總顧問。”說着莊繼華忽然笑了:“校長,這老傢伙其實與您挺像的,剛接觸時剛正嚴肅讓人害怕,多接觸幾次纔會發現,其實他也挺好打交道的。”

林蔚三人一愣,這莊繼華是怎麼說話的,可蔣介石卻沒有動怒,反倒是露出了一絲笑容:“你莊文革又在想什麼了?我可是不好打交道的。”

“校長,學生這是恭維您呢?不過我建議您給希特勒去封信,把塞克特出任總顧問對中德關係的重要姓說說,我估計這事就成了。”說着莊繼華拿出一封信遞給蔣介石:“學生已經幫您起草了一封,您看看是否合適?”

蔣介石接過來一看,莊繼華的這封信口氣很平和,看不出多少恭維,只是回顧了兩國友誼,表示希望兩國的友誼之樹在希特勒領導德國後繼續常青,然後就開始談目前的世界局勢,進而引出中德合作對目前世界格局的影響,對打破英法對世界壟斷的重要姓,兩國在經濟交流中可以獲得的利益,同時暗示,中國可以不選擇德國,轉而與英法合作。全信的語氣不卑不亢,完全以平等的方式在與希特勒討論中德關係。

蔣介石看後把信遞給陳布雷,陳布雷看完後才交給楊永泰林蔚,等大家都看完了,蔣介石纔開口問道:“你在德國與希特勒有過交往,你能說說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嗎?”

莊繼華故意思考會才說:“希特勒這人有很強的使命感,及其自負,認爲自己就是德國的拯救者,但出身社會底層,被英法報紙稱爲街頭小痞子,以德國總統興登堡爲首的普魯士貴族集團很瞧不起他,任命他爲總理只是沒有其他選擇的結果。納粹黨是德國社會底層人民的黨派,他之所以能成爲德國第一大黨,與德國經濟困境有很大關係,在經濟危機中大批德國企業破產,納粹黨提出很多吸引失業工人的政策,爲此吸引了大批黨員,最終成爲議會第一大黨,可就這樣,興登堡還讓他等了半年之久。所以希特勒上臺後,他必須樹立威信,解決經濟問題,根據他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提出的目標看,他會通過重整軍備來加快軍工企業的發展,進而引導經濟走出困境,所以打開中國市場對他,對德[***]隊和德國經濟都有同樣的重要姓。不過問題在於曰本,他對曰本也很看重,他的想法以曰本牽制英國和蘇俄。所以纔會不同意塞克特將軍接受總顧問的聘請。有了校長的親筆信,加上戈林和塞克特本人的勸說,我想希特勒會很快同意的。可是如果沒有這封信,事情就可能拖上一段時間。”

林蔚一直在觀察莊繼華,他發現莊繼華說話辦事滴水不漏,從開始談話到現在,兩件事情,每件事情幾乎一開始他就堵死了你發動進攻的路子,讓你不得不跟着他動,有了這個發現,他開始相信賀衷寒告訴他的,如果莊繼華來找你,你最好躲開,這句話不是胡說了。

蔣介石沉默了會,他還在猶豫,因爲發信這件事本身就是示弱,他不願意在將來留下什麼話柄。楊永泰這時開口了。

“文革,你不是與希特勒是朋友嗎?以你的名義給他寫封信怎麼樣?”

“不行,”莊繼華立刻搖頭說:“希特勒這人姓格堅韌頑強,屬於那種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人,他不會因爲我們是朋友就輕易答應。如果校長能以國家元首的身份給他寫封信,那會讓他感到我們的真誠。對將來的各種事情都有幫助。”

“這樣吧,信先放我這裡,我再想想。”蔣介石說,其實他是想再徵求一下宋美齡的意見,現在很多與歐美的外交事務他都要徵求宋美齡的意見。

隨後莊繼華又把塞克特寫的《陸軍整理意見書》交給蔣介石,這次蔣介石沒有立刻看了,也沒有開口問什麼,而是放在一邊。

“四川的剿匪的事你知道了嗎?”蔣介石問。

“我在報上看到了,詳細情況不清楚。”莊繼華答道,報上對失敗的詳情沒有細說,所以他也不知道具體怎麼辦。

“劉湘雖然失敗了,可他還是拒絕中央軍入川,卻向中央提出要八百萬軍費。”蔣介石說起這事就忍不住生氣。

莊繼華想想後說:“沒什麼,給他這八百萬。”

這下連林蔚都忍不住反對了:“這怎麼能行,就算不同意中央軍入川,也必須同意參謀團入川,否則這經費不能給。”

蔣介石臉色黝黑,他沒想到莊繼華的意見居然是這樣。陳布雷有些不解:“文革,你說說你的理由。”

“我也不同意,不但參謀團要入川,而且應該在渝城籌建剿匪行營。”楊永泰冷靜的說,今天他已經一敗塗地了,這次他要挽回一點首席師爺的面子。

莊繼華聳聳肩說:“我們出八百萬軍費,他們出人打仗,算下來我們還是划算的。而且,我認爲,劉湘的才幹比不上巫山和向前,川軍打不過紅軍的,我們最多再等一年,那時劉湘就會請我們進去。”

雖然斷定蔣先雲出事了,可消息畢竟還沒被證實,莊繼華依然把他算在活人一類。蔣介石楞了下,沒想到莊繼華的判斷依據是這樣。

楊永泰搶在蔣介石前面說道:“不行,共匪擊敗川軍後實力會更加強大,我們就要投入更多的部隊和金錢才能剿滅他們,所以我們不能坐看川軍失敗。”

“暢卿說得有道理,”陳布雷說:“如果川軍失敗,四川就有可能成爲第二個江西,將來我們圍剿起來會更困難。況且現在曰本人在北邊的威脅並未消除,你不也說,曰軍隨時可能挑起新的爭端,那時面對兩個蘇區,政斧拿什麼去抵抗外辱。”

“剿滅[***]還是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蔣介石這下拍板了:“文革,你在渝城做的事情很好,改革社會,消除亂源,這纔是剿匪的制勝之道。暢卿,你擬定一個渝城行營的規劃交給我。”

莊繼華有點傻了,按照江西和湖北的情況看,剿匪行營的權力要大於地方政斧,渝城建立剿匪行營,那西南開發怎麼辦?

“等等校長,”莊繼華趕緊開口問道:“剿匪行營和西南開發工作隊,都設在渝城,那誰聽誰的?”

“剿匪爲大,西南開發自然應該聽剿匪行營的。”楊永泰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衝口而出。

沒想到莊繼華卻絲毫不買賬,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那不行,絕對不行,西南開發必須讀力。”

“要不這樣,你來擔任渝城剿匪行營主任。”蔣介石冷不丁的堵上莊繼華的退路,楊永泰還沒來得及發表意見,蔣介石的下一句話就讓他如墜冰窟:“要不我讓暢卿先生出任行營主任。”

(未完待續)

第十節 風雲(九)第八節 天火(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沙基(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五節 曙光(四)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策劃(八)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五節 積聚(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返川(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九節 魅影(十)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六節 突破(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二節 起航(三)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五節 反擊(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議戰(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友人(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演練(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一節 法幣(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七節 風暴第十五節 脫困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一節 報名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一節 蟄伏(二)第八節 轉折(八)第三節 演練(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一節 諜影(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
第十節 風雲(九)第八節 天火(三)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一)第二節 沙基(一)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六)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七)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四)第四節 華北派遣軍的覆滅(十七)第十八節 血戰惠州(一)第十一節 大捷(十)第五節 曙光(四)第二節 沙基(五)第二節 策劃(八)第七十節 劫持第二節 沸騰與暗流(一)第五節 積聚(八)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第四節 決戰前奏(八)第二節 起航(八)第一節 返川(五)第二節 戰後之戰(十一)第四節 經濟改革(六)第一節 出兵(三)第八節 艱難的花(三)第九節 臨沂破軍(十七)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八)第九節 魅影(十)第七節 閃電(二十)第二十一節 衝突第四節 經濟改革(八)第八節 轉折(十五)第六節 突破(五)第十一節 大捷(二)第九節 轟炸東京(十一)第五節 斯大林攻擊(二十二)第二節 起航(二)第八節 轉折(十七)第七節 悼蔣先雲(二)第二節 反擊之反擊(十)第十節 風雲(二十三)第二節 戰略轉向(三)第四十一節 戰東莞(七)第二節 戰後之戰(三)第二十四節 風波(二)第三節 鐵血雄關(一)第四十三節 生死之間(二)第一節 奪軍(十一)第三節 太行行(十三)第八節 轉折(四)第四節 以牙還牙(十一)第三節 新人舊人(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四)第二節 起航(三)第六節 禍根(一)第八節 南京,南京(三)第二節 彷徨的東京(十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八)第七節 閃電(十九)第五節 反擊(一)第十一節 反擊閃電(四)第四十八節 傷懷(四)第三節 議戰(二)第八節 光復武漢(十七)第五節 友人(三)第九節 轟炸東京(四)第四節 重返五戰區(九)第十一節 大捷(九)第三節 演練(一)第三節 議戰(一)第一節 法幣(五)第八節 黃河在咆哮(七)第四十九節 別離(一)第二節 沙基(一)第一節 法幣(三)第四節 塞北烈焰(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一)第八節 艱難的花(二)第六節 危機與勝機(四)第七節 風暴第十五節 脫困第四十八節 傷懷(一)第一節 上海風波(十)第一節 報名第一節 一個美國記者的目光(四)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五)第二節 減租減息(二)第三十節 中山艦(七)第三節 背後的博弈(四)第一節 蟄伏(二)第八節 轉折(八)第三節 演練(二)第四節 再戰津浦(四)第六十三節 羣毆第五節 曙光(十六)第六節 救亡(五)第二節 英雄報告團(一)第三節 會戰(九)第七節 後起之秀第一節 諜影(一)第二節 資源委員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