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有關中美將開戰的消息在美國政府內部傳開,正在白宮工作的威斯特無意間得到這個消息,最初他還不相信,等他發現這是真的時,並已無法惋回時,吃驚的幾乎說不出話來,等他恢復清醒之後,立即與史迪特通電話,他想阻止這一切。

“你瘋了嗎?要與中國人開戰!”威斯特一開頭就問道,在他看來史迪特的決定是瘋狂才能做出的。

“不,我沒有瘋!我相信我們能夠讓中國人屈服!”

“你錯了,中國的戰爭潛力是巨大的,一旦它全力投入戰爭,除使用核武器之外,我們沒有希望取勝的,你想打核戰爭嗎?”

“不,我不會使用核武器,除非中國人首先使用核武器。我當然知道中國的戰爭潛力巨大,但潛力要發揮出來需要時間,我要與中國人進行一場有限的常規戰爭。而且我對中國人是否擁有打戰爭進行到最後的勇氣,我相信幾十年的和平已消磨了中國人的意志,共產黨在中國的統治並非牢固。”

“你如何做到這一點?”

“這是機密!”史迪特已經無心再談下去,不顧對方的反對,說着掛斷了電話,他不想再浪費時間,馬上就要開戰,他正忙着進行佈置,那有時間去討論一個已經失去意義的問題?

結束與威斯特的通話之後,史迪特將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的參謀長叫到他的辦公室,“把所有已制定的計劃掉到垃圾桶裡,馬上重新開始。”

參謀長不解的問道:“爲什麼?”

“因爲中國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南斯拉夫,誰也不可能征服中國,我們要與中國人打一場有限的常規戰爭。注意是有限的,而且是常規戰爭。”

“我還是不明白!以前的計劃有什麼問題嗎?”

“以前的計劃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只不過是以純軍事的角度考慮,而眼前這一仗不僅僅是軍事問題,從政治上看,我們不能與中國人打一場持久戰,應投入儘可能多的兵力,以力求速戰速決。”

“如果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那必須從其它地方抽調,甚至動員後備役軍人,那需要總統的批准,好象總統尚沒有打算!”

“不要考慮那些,需要多少兵力就投入多少兵力,至於從那弄到部隊則不是你需要關心的問題。”其實史迪特心中早有打算,一旦中美戰爭開始,那麼形勢將一發不可收拾,那時再要求增兵將不會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從盟國,如日本獲得所需的兵力。

“好的!我馬上重新制定計劃!”

“還有,你要注意,此戰之關鍵是打擊中國人的意志,迫使中國讓步,又不能擊起中國人戰鬥意志,否則戰爭將無限制的擴大,那是絕對要避免的。因此一定要避免平民的傷亡,不能象南斯拉夫那樣隨便了!”

“中國軍工企業也不能打擊嗎?”

“是的,如果要打一場持久戰,我們確實需要打擊許多目標,可是這次要速戰速決!我們只需要讓中國人感到呼吸困難,失去戰鬥的意志既可!”

參謀長如有所悟的說道:“也就是說以戰促和,對嗎?”

“是的!”

“那麼我們的作戰目標是?”

“登陸中國大陸,佔領上海,中國的經濟中心!”

當俞登得知中美談判徹底改變破裂,美方已發出帶有戰爭威脅的最後通牒,亞洲的美軍部隊出現異動,他意識到中美戰爭已不遠。

“看來這場戰爭不得不繼續下去!”俞登感嘆道,“準備應戰吧!”實際上,解放軍早已開始準備應對美軍的干涉,海航已退出戰鬥休整,空軍的幾個航空兵師也撤退到大後方休整。

旁邊的楊國雄說道:“我也不希望出現這一局面,但是我們已退無可退,現在就讓我們想一想如何打好這一仗吧!”

“是的,那我想聽一下你對今後戰局的看法?”

“與美軍相比,我軍缺少海空優勢,只能憑藉陸上的優勢與敵一戰。一旦開戰,我軍自然要再次出兵朝鮮,儘可能的敵人拖在朝鮮半島,不過憑目前的實力,要將美國人趕下大海非常困難。目前我軍登陸部隊已達80萬,只要能突破敵對臺灣海峽的封鎖,爲我登陸部隊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敵人就別想將我軍趕出臺灣。”

“可是我最擔心的是沿海地區,大陸沿海地區已無重兵守衛,幾乎是不設防的,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大陸沿海的防禦。”

“美軍不可能在沿海地區登陸嗎?”

“誰也無法確定這一點,因此必須有萬全的準備。”

“要加強沿海地區的防禦,好象沒有多少時間了,美軍已完成兵力集結,日本也有出兵的可能。而短期內,我戰略縱深內的部隊無法趕到,從臺灣抽調部隊也來不及了。”

“無論美軍是否在我沿海地區登陸,我都不會從臺灣抽調大部隊,先解決臺灣再說。”俞登非常肯定的說道,“來不及進行大的調整了,只能從臺灣方面抽調少數部隊,我已下令抽調第50集團軍回大陸。”

“如果敵人在這個時候沿海登陸,那結果不堪設想嗎?”

“只能希望我沿海部隊能在我戰略預備隊趕到前能阻止敵人。”

“看來我們要過一段艱苦的日子!”

“沒錯!不達敵人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什麼?我是護航組的?”待命室中傳出了楊孤鴻的叫聲,又讓他去負責護航,擔任護航任務基本上沒有與敵機交手的機會,這讓他感覺很吃虧。“是的,爲攻擊機羣護航,下次再讓你去制空組如何?”團長的答覆讓他徹底“絕望”,好在下次可以擔任制空任務,“好了,立即出發!”還沒等他說什麼,團長的命令就下來了。

12月中日早晨,空3師9團派出8架蘇-27掩護一支攻擊機羣對臺北郊外的交通系統實施攻擊,以阻止臺軍進入臺北。今天楊孤鴻的心情非常不痛快,連口“湯”都喝不上的感覺是不會用好來形容的,唯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臺灣空軍還沒有退出天空的意思,不時派出戰鬥機升空作戰,從理論上說他還有機會。

果然臺灣空軍的幾架戰鬥機利用空襲間隔起飛了,可是一起飛就被解放軍的雷達發現,立即引來數架解放軍戰鬥機的攔截,不過還是有“漏洞之魚”,一架F-104成功的擺脫了攔截它的戰機,衝到由他負責護航的攻擊羣后面,這下可讓他興奮起來了,有仗打了!

F-104飛行員及時發現了正在靠近的楊孤鴻的座機,這架F-104立即機動擺脫,可惜始終無法擺脫,F-104與殲-10比差的太遠了!可是楊孤鴻一直沒有機會開火,對方比他想象要強許多,顯然F-104的飛行員是一個老手,技術非常不錯,已將F-104發揮至極點。面對這樣一個對手,楊孤鴻將一切拋開,一心只想將對手打下來,什麼護航任務,讓別人去關心吧!

“那裡走?”當楊孤鴻找到機會將對手鎖定,即將按下導彈發射鍵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F-104解體了,“混蛋!”立功的機會沒了,他一邊大罵着,一邊確定自已的方位,由於專心於空戰,他與隊友失散了,好在導航儀工作正常並告訴他所處的位置是臺北市上空。這時他這纔想起來,出發前團長的告誡之一:儘可能避免在城市上空空戰,避免給城市制成破壞。自從開戰以來,城市一直被列爲禁止攻擊的目標。“這可不是我趕到的!”原來他發現解體後的F-104落到了臺北市市內,並隨即引起爆炸,從地面上冒起的巨大濃柱來判斷爆炸的威利很大。

他沒有心情去考慮爆炸帶來的後果問題,他正急着與隊友會合,然而不怎麼也不會想到,冒起濃煙的地方正是美國駐臺北辦事處很近--不是大使館的大使館,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死38人,傷12人,其中包括33個美國人,當時許多美國人正集中於美國駐臺北辦事處內避戰。

當趙京得知此事後高興大聲:“萬歲!”,歐陽濤也高興的無法容易,“這次美國人不出兵也不行了!”正如他們所預料的美國人對這一事件的反應與當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時差不多,可惜美國人找不出證據證明這不是一個意外,原來事發的當時,一個來自德國的戰地攝製組錄下了整個事件的經過,美國人心中的怒火沒處發泄,中國政府對此僅表示“遺憾”,理由爲墜毀的飛機不是大陸的,也不是被大陸戰機擊落的,是自行空中解體。

雖說這只是一個意外事件,但是此事件無疑爲美國出兵提供了最好的藉口,因爲美國政府依然以此爲藉口,公開向亞洲調動部隊,準備出兵,有關出兵臺灣的言論也日勝一日。

中國並沒有被美國的氣勢所壓倒,相反毫不示弱,18日,中國宣佈退出核禁試條約,撤出國際軍控會議的代表,單方面廢除中美間有關導彈技術控制等軍事輸出限制的條約,也就是說今後中國對任何國家的軍售將不再受中美有關條約的影響。同時,美國人還通過情報系統得知,中國已下令第16、40集團軍入朝鮮,第23、64集團軍進入一級戰備,準備入朝,第64集團軍已於12月6日由預備役集團軍升級爲正規軍。19日,中國政府宣佈對新聞媒體實行軍事管制,包括香港與澳門地區;對糧食、石油、煤、鋼鐵等戰略物資實行軍控,軍工企業進入總動員,部分非軍工企業接到動員令。

這一切表明,中國實質上已下令總動員令,已準備與美國開戰,這時美國人也無看退之意。美國總統簽署命令,下令立即再動員60萬名後備軍隊入現役,雖然美軍已於東亞地區集結了重兵,擔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對手,這點兵力依然顯得不足,必須再增兵。這可是非法的命令,因爲此前他已經用光了美國國會已授權的動員後備軍隊數額,當然這只是小問題,國會很快會補上一切手續。18日,美軍大舉向亞洲地區增援,美國民警衛隊部隊也開始動員,美預備役軍人也紛紛接到準備應徵的通知。

同時,美國開始與盟國討論有關出兵的問題,朋友是美國現在最需要的東西。正如事前預料的那樣,歐洲盟友沒有一個支援美國出兵,紛紛表示在中美衝突中保持中立,但也表示不拖美國的後腳。日本則是一個積極的盟友,表示將全力支持美國的軍事行動,並答應出兵20萬。日本人早已等待美國人邀請日本出兵,實際上日本早已爲出兵進行準備,7月間即以所有周邊有事爲由,實行有限的戰爭動員,擴大軍工生產,秘密擴編現役部隊,增加後備軍人數量,12月臺海再次開戰之後,立即秘密實行戰爭動員,常備軍增加10萬人,同時有30萬人可以在72小時內編入現役。

美國沒有急着與東南亞國家聯繫,雖然對中國作戰中,東南亞國家的地位不容小看,可是這個時候東南亞國家各有內憂,一時間無心對外,尤其是中國對越南的打擊之後,東南亞國家對參與對華戰爭缺少興趣。

最後一件事就是通知正在中國的漢斯魯德爾,給中國政府下發一下最後通牒,讓中國人在立即撤軍與開戰之間選舉,如果中國人接受最後通牒,立即從臺灣撤軍,那自然再好不過,如果中國人拒絕,那正好是美國出兵的理由。

19日上午,美國駐華大使館人員開始收拾行裝,中午時分,大使館的大部分人員乘車前往機場,車隊出發不久,尚留在北京的美國總統特使漢斯魯德爾再次出現於李思華的面前。

雖然他的步伐堅定、神色鎮定,但是卻沒像平時用越來越熟練的漢語寒暄。而且,在國家主席李思華邀請他入座之間,就鄭重地說道:

“主席閣下,我授權代表美國政府,向貴國真正提出如下最後通牒:請貴國軍隊於200X年12月21日零時,停止在臺灣的一切軍事行動,並與代表臺灣人民的臺灣政府進行談判,和平解決貴國與臺灣之間的一切爭端。否則,美利堅合衆國將站在被侵略的臺灣人民一邊,對貴國濫用暴力和武力的行爲,予以必要的懲罰。由此造成貴國人民的災難和損失,以及對美利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帶來損害,應由貴國政府承擔。”

這是標準的公式化用語,以國家主席李思華的英語水平,完全可以聽得懂。等雙方的譯員翻譯完,結過大使遞來公文書,神色肅然的國家主席交給一旁的秘書,擡手邀請大使道:“請坐。”

雙方坐了下來,李思華擡眼望着大使,“感謝大使將貴國政府的真實意願通告給我國政府。本人代表中國政府,希望再次確認:貴國政府最後通牒的時限,是否爲:‘200X年12月21日零時’”。

“主席閣下,美利堅人民和政府,包括深深熱愛着中國人民和文化的我,都希望貴國採取和平手段,解決目前的危機。貴國有句古話,血濃於水。”

大使最後一個詞,用的是漢語。語氣也頗爲沉痛;李思華頗有感慨地嘆了聲,“大使先生,我能理解您的心情。感謝您對中國人民正在承受的苦難給予的同情。請問,大使先生是否需要進一步確認,貴國最後通牒的期限。”

“200X年12月21日零時。——這是美利堅合衆國的底線,主席先生。”

國家主席身側的秘書,向着國家主席點點頭,“主席,美國政燴的正式公文的確是這麼寫的。”李思華站了起來,“這也是我們的底線。請大使先生代我本人和中國政府向貴國總統致意,感謝美國政府如此真誠表達了自己的期望。”

“主席先生,請您——”

漢斯魯德爾也站了起來。

“大使先生,既然貴國的最後通牒中沒有明確提出200X年12月21日零時是什麼時區的時間,本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的身份代表我國政府,鄭重向貴國政府回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0X年12月21日零時前不會、200X年12月21日零時之後更不會,停止完成祖國統一的步伐。中國還有句古話,兄弟閾牆於內,禦侮於外。”

國家主席李思華伸出手來,“再次感謝大使先生對中國人民的同情。經過這次戰爭的考驗,我向更多的人將會珍惜中美人民之間難能可貴的友誼。”

因爲一個低級的筆誤呀,這位熱愛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的老人,至死也深以爲憾。但是根據後世歷史學家考證,這份最後通牒是由當時助理國務卿親自起草,國務卿審閱、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秘密討論、總統批准的。

當史迪特得知中國已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最後通牒時,他並沒有特別的表示,繼續埋頭於作戰地圖前,因爲這是預料之中的事,中國政府根本不會接受最後通牒,美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的目的不過是爲直接出兵尋找一個藉口,戰爭總是需要藉口的!

第24章 第34章 第40章 第3節 第65章 第2節 第2節 第13章 第3章 第30章 第1節 第41章 第3節 第34章 第50章 第3節 第21章 第18章 第64章 第59章 第2章 第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2章 第2節 第8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節 第28章 第1節 第55章 第36章 第28章 第55章 第1節 第53章 第6章 第1節 第36章 第2節 第54章 第40章 第19章 第2節 第3節 第2章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章 第27章 第3節 第10章 第1節 第11章 第2節 第1節 第15章 第35章 第17章 第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3節 第37章 第1節 第3節 第14章 第1節 第24章 第14章 第23章 第26章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16章 第1節 第3節 第26章 第50章 第3節 第42章 第41章 第9章 第1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24章 第34章 第40章 第3節 第65章 第2節 第2節 第13章 第3章 第30章 第1節 第41章 第3節 第34章 第50章 第3節 第21章 第18章 第64章 第59章 第2章 第9章 第1節 第2節 第22章 第2節 第8章 第1節 第20章 第3節 第28章 第1節 第55章 第36章 第28章 第55章 第1節 第53章 第6章 第1節 第36章 第2節 第54章 第40章 第19章 第2節 第3節 第2章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 第1章 第27章 第3節 第10章 第1節 第11章 第2節 第1節 第15章 第35章 第17章 第4章 第3節 第3節 第1節 第2節 第2節 第3節 第37章 第1節 第3節 第14章 第1節 第24章 第14章 第23章 第26章 第1節 第3節 第2節 第16章 第1節 第3節 第26章 第50章 第3節 第42章 第41章 第9章 第1節 第1節 第3節 第3節 第1節 第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