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

“兩位將軍梁山軍退兵的原因我已經知道了,你們看。”正在疑惑的樑中書將剛剛從京城送來的家信交給了聞達、李成二人。

二人恭敬地結果家信攤開:

“賢婿:

朝廷已令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蒲東巡檢關勝,衙門防禦保義使宣贊,率兩萬精兵進軍梁山水泊,爾等定要堅守待援。”

“看來梁山賊寇已經知道朝廷大軍兵發梁山了,肯定是他們昨夜連夜退去,我軍應該立即出追擊,他們不會想到我們能夠這麼快收到消息,正好打個措手不及,也能減輕梁山關勝那邊的壓力。”剛剛丟失營寨的聞達急於立功。

“賊寇剛剛退兵,京城的信使就趕來了,是不是太巧合了。”大名府王太守還是相當謹慎的。

“太守的意思是這封信是假的?這是賊寇設計的陷阱?”另一位敗軍之將李成也急於用一場勝利證明自己。

“不可能,這確實是岳丈的親筆信,而且還是二管家親自送來的。”樑中書顯然也同意出城追擊,畢竟勝利的最大贏家仍然是他這個總指揮。

“那爲什麼會這麼巧合呢?這封信上也說的太簡單了,還是問清楚比較好吧?”

“那就聽王太守的,將二管家叫上來。”

“小人前夜傍晚就已經趕到了城外,只是四周全是梁山賊寇的哨馬再巡邏,小人只好躲在鄉下的一家小客棧等待機會。至於新的內容,老爺吩咐過,如果被梁山賊寇抓住的話,就立即將書信交上,不僅能報我平安無事,而且能迫使賊寇退兵。”剛剛領了賞銀下休息的二管家,恭恭敬敬第站在樑中書面前,但對其他人等卻極爲輕慢。

“看來岳丈已經料到此信不易送入城內,而這條消息本來就是要讓賊寇知道的,所以纔沒有寫更多的內容。”樑中書揮一揮手,讓二管家下去休息了。

“但願如此。”

“好了王太守,我知道你一生爲人處事是慎之又慎,可是打仗哪有一點危險都沒有呢?聞達帶領三千本部馬軍先行,尾隨賊寇令其不能快速返回梁山,我與李成統領大軍隨後接應,王太守你和索超留下守城。”樑中書知道這個王太守實在是膽小怕事,再貽誤下去,只怕平賊的功勞是一點也撈不上了。

“將軍,前面就是飛虎峪了,兩邊全是茂密的森林,是否停下來偵察一下。”一名副將對聞達言道。

“沒有這個必要。”驕傲的聞達對自己還是挺自信的,“想着梁山賊寇裡面哪有什麼將才呀,不是地方官員腐敗,導致民不聊生,他們那裡會發展壯大呀,此時聽說朝廷要圍剿他們的老巢,早就嚇得跑回去了,哪裡還懂得伏兵一說呀。”

“哈哈。”聞達對梁山軍的評價引來周圍將校們的鬨堂大笑,隨即大軍進入飛虎峪。

“報,聞都監,樑大人讓我通知你一定要飛虎峪,防止賊寇們在此設伏。”聞達已經進入飛虎峪中,樑中書的傳令兵纔剛剛趕到,看來他還沒有料到聞達報仇雪恥心切呀。

“哈哈,樑大人有點擔心過度了,飛虎峪我們已經走了一半,現在不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賊寇們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衆將士們加把勁,趕快出了飛虎峪,擒拿住晁蓋、晁春父子,本將自己賞銀千兩,樑大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擒拿晁蓋,擒拿晁蓋。”三千官兵齊聲高喊。

“轟”的一聲炮響之後,千軍傳來一陣殺喊聲。

“怎麼回事?”聞達話音未落,就見一名探馬從前軍趕來。

“都監,千軍剛到峪口處,突然殺出來一致賊軍。”

聞達心中頓時一驚,斜眼看看身邊幾名年經的將校有點緊張的樣子,知道這些沒有經過戰爭的年經將校定是心中恐懼萬分。十幾的軍旅生涯使他知道現在最爲關鍵的就是穩定人心,他擡頭環繞了一下四周平靜的森林,對身邊將校言道:“樹林裡十分平靜,此時還沒有動靜,說明沒有敵人的伏兵了,我們一定是追上了賊寇的後軍,賊寇有多少,是什麼情況。”

“大概有兩三千步兵,領頭的一個使兩把板斧的黑廝,一個是用禪杖的和尚。”

“看來沒有錯,賊寇是步兵根本跑不快,這一定是他們殿後的後軍,傳令將士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都給我振作起精神來,殺敗這股賊寇後,直接進兵賊寇中軍。”

“是。”周圍的官兵聽到主將的分析之後,信心大增。

“嗖”

“將軍不好,樹林中突然冒出無數的賊寇,專射我軍騎兵。”

“什麼,快,傳令全軍向前殺出飛虎峪。”

雖然遭遇埋伏,但是聞達的大名府兵馬都監看來確實不是花錢買來的,雖陷入包圍之中,聞達仍然能夠處亂不驚地分析敵情:竟然敵人設伏,哪麼後面一定會有敵人的大軍埋伏,剛纔之所以沒有出動很可能是看不上這三千前軍,只是馬步兵之間的差距太大了,他的前軍就要出了飛虎峪,樑中書的後軍還沒有趕到,賊寇只能圍殲他的前軍了。如果此時後退的話,伏兵一定回全軍出動,自己的三千騎兵根本無法在這狹窄的山谷中發揮騎兵衝擊的優勢,而前面就是谷口,由只有兩千步兵把守,自己在兵力上是在有優勢的,而樑中書的後軍聽到埋伏之後,也會快速趕來,到時候自己的騎兵雖剩不多,但也能與大軍一起形成前後夾擊之勢,賊寇雖然能從他這裡突圍,但一定會損失慘重。

“怎麼搞的,還沒有衝出去嗎?”聞達安排好後軍將校做好防備敵人伏兵殺出之後,頂着四周射出的箭雨,來到前軍。

“都監,不知道爲什麼賊寇越殺越多,而且兩邊的射手很厲害,我們根本衝不動。”

“看來是我小看這些賊寇了,我們損失了多少。”

“衝擊的過程中只損失了三百多,但是死傷於賊寇羽箭之下的已有千人,我們必須派人清剿兩邊的射手後,才能再次衝擊呀。”

“不行,這幫賊寇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賊寇,他們已經是一隻頗有戰鬥力的軍隊了,一定會在射手前埋伏步兵的,我們騎兵一下馬更不是他們的對手,樑大人和李都監的大軍馬上就到了,立即後撤,接應大軍撤出飛虎峪。”

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四十章 中箭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
第九章 請人上山第二十五章 俊義留山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六章 花妹秦妻第五十章 對話第十三章 祝家莊(四)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五十六章 威脅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三十三章 大名府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六十八章 曾頭市之戰(下)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第八章 改革會議(下)第七十三章 伴娘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二十八章 晁春吟詩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十一章 祝家莊(二)第十六章 二龍山之戰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九章 兵發祝家莊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四十五章 激辯第七十二章 《天仙配》第三十章 虎落平陽第二章 智激林沖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四十三章 策反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十七章 曾頭市之戰(上)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二章 一救宋江(上)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十章 初識金蓮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十七章 營救孔亮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五十五章 梁山大敗第七十四章 新婚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六十五章 宋江墜落第四十四章 投誠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三十九章 飛虎峪第七十一章 再論招安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七章 改革會議(上)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十七章 雷橫朱仝第十八章 留下禍害第五章 鞏固威信第五章 李逵鬧酒第十五章 梁山軍第二十四章 梁山朝聖第六章 李逵接母第二十七章 偶遇好漢第十五章 三山聚義第三十一章 血戰江州(三)第五十七章 陰毒第三十八章 軍馬消失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四章 林妻上山第四章 林彪第二十七章 時遷盜甲第四十一章 呼延灼叛變第三十一章 晁蓋說親第二十六章 呼延報捷第五十九章 驕兵必敗(一)第十二章 獄留金蓮心第十章 祝家莊(一)第十四章 祝家莊(五)第五十三章 李逵下山第三章 梁山爲尊第十六章 鄆城新店第四十章 中箭第四十六章  密謀第二十五章 青州歸山第二十一章 議救宋江第二十章 兵發高唐州第六十一章 平定二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