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

昏庸的天柞帝耶律延禧究竟把什麼重要的事情給忘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這不得不說去年發生的兩件事情。

先說去年發生的第一件事。

去年正月上旬,天祚帝由遼上京臨潢府出發,一路遊玩行樂,足足用了十餘天時間,於二月上旬時抵達了混同江。

這是遼國皇室的慣例,每年到了正月裡,都要到混同江去圍獵。這次圍獵活動長達兩個多月時間,要一直圍獵到三月底,等到混同江的冰融化了,便開始捕魚,然後在混同江畔舉行春捺鉢。

耶律延禧一路遊蕩到混同江時,正是早春時候,混同江河水尚未化解,遼祚帝遂令人馬紮營冰上,鑿冰釣魚。隨同大臣及親信,遂紮營冰上,鑿開混同江的厚冰,捕捉混同江裡的大魚。

這一日,大臣們果然捕捉到了一隻大魚。耶律延禧大喜,遂安排備宴,好使君臣聚在一起,慶祝作樂。此習俗便是遼國傳統的春捺鉢。

何爲“捺鉢”?“捺鉢”是契丹語,意思是契丹皇帝在遊獵畋漁地區所設的行帳。

據《遼史·行衛志》記載:“長城以南,多雨多署,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爲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爲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爲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鉢’。”

由此可見,遼國的捺鉢制是以漁獵遊牧爲主的契丹人生活習性的產物。

後晉時,因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與契丹,遼太宗耶律德光統轄下的遼國疆域廣大,其國土包括了長城以南廣大地區,接觸到了諸多農耕文化,漢化程度很高,但終究沒有改變其遊牧漁獵的習俗。

遼朝雖然也建有“五京”,但受遊牧習俗影響,每年的春夏秋冬分別到四個不同的地方駐蹕,幾乎一年四季都在行在之所。由契丹人生活習俗演化而來的捺鉢制度,終遼一朝,至始至終,一直沿襲未改。

現在,天祚帝舉行的就是“春捺鉢”。

這個時候,遼國各地首長,包括女真各部首領,按照慣例,早已提前趕到混同江畔,各自搭起了帳篷,住在那裡,專門等候着參加遼國天子的頭魚宴。

作爲女真族完顏部落首領、生女真節度使的完顏阿骨打自然也不能例外,也帶着隨從,早早來到了混同江畔,搭起帳篷,等候着參加天祚帝的頭魚宴。

天祚帝的頭魚宴終於開宴,場面氣氛熱烈,歡樂無比。

天祚帝坐在正面龍椅上,看着滿堂大臣,皆喜氣洋洋,遂高興地手舞足蹈。

宴席進行過程中,按照以往慣例,天祚帝令女真各部落首領獻舞助興。

女真族能歌善舞,又是在天祚帝的頭魚宴上,加之燒酒也喝高了,女真族各部落首領興奮異常,均拿出平生之本事,起舞助興,舞得飄然欲仙,把個天祚帝歡喜得哈哈大笑,也與高座上搖頭晃腦,舞之蹈之。

幾個女真族部落首領跳完後,便輪到女真族完顏部落的完顏阿骨打了。

天祚帝正在興頭上,遂看着下面,等着下一位女真族部落首領獻舞。天柞帝等了好一陣,卻不見有人出來獻舞。天柞帝遂沉下了臉,不高興了。

衆大臣見狀,皆驚恐不安起來,相互打探該哪位女真部落首領獻舞了。但得知該完顏部落的阿骨打獻舞后,衆大臣皆將目光頂向完顏阿骨打,看完顏阿骨打因何不起身獻舞。

完顏阿骨打因爲心裡不樂,故此不想給耶律延禧獻舞。宴會座位上,只見完顏阿骨穩穩坐着,並沒有起身獻舞的意思。

場面冷卻了下來,天祚帝有所不悅,遂詢問完顏阿骨打道:“別人都爲朕獻舞,你爲何不給朕獻舞?”

完顏阿骨打欠了欠身,冷冷地答道:“我不會跳舞。”

女真族原本能歌善舞,完顏阿骨打除了是女真族完顏部落首領外,還是薩滿。

女真人的“薩滿”是啥?女真人的“薩滿”乃是一種信仰,對後世滿族文明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初時,傳播薩滿這種信仰的,皆是女真人中的詩人、歌唱家、舞蹈家、魔術師之類的人,在表現的過程中,連跳帶舞,邊舞邊唱,極喜慶的,

做爲“薩滿”的完顏阿骨打是極善舞蹈的。現在,完顏阿骨打說他不會跳舞,顯然是心裡有牴觸,不願意給天祚帝跳舞助興。

當時,天祚帝聞聽到完顏阿骨打說他不會跳舞,頓時勃然大怒,從座上跳將起來,衝到大殿中,順手掏出腰間別着的刀子,當場就要殺完顏阿骨打。

也在參加耶律延禧頭魚宴的蕭兀納,見耶律延禧從座上衝將下來,掏出刀子,要殺了完顏阿骨打,覺得是個機會,遂趁機挑撥天祚帝,以增加他的怒氣,好趁機殺了完顏阿骨打。

故此,蕭兀添站起身來,油加醋地吼道:“阿骨打甚是無理!一個小小的部落首領,且還世襲着朝廷節度使職務,竟於大庭廣衆之下,公然抗旨,藐視天子陛下,不殺了這廝,留他作甚?!”

天祚帝聞言更怒,便撲向完顏阿骨打。

那時,蕭奉先正受天祚帝寵信,見天祚帝抽出刀來,撲將過來,要殺完顏阿骨打,趕忙起身,趕到天祚帝身前,隻身攔住了天祚帝。

蕭奉先勸天祚帝道:“吾主,完顏阿骨打乃是個粗人,不懂禮儀,並非是有意抗旨,陛下何必要跟他一般見識?不跳舞不是殺頭的罪名,我們若是因爲完顏阿骨打不跳舞,便將他殺了,依法無據,傳將出去了也不好聽;女真人聞之,將與朝廷更加離心。”

蕭奉先說話了,天祚帝焉有不聽之理?在蕭奉先面前,蕭兀納算個啥呀,他說個話,連屁都不是。

那天祚帝聽了蕭奉先的勸,怒視了完顏阿骨打一眼,然後轉首,盯着執勤官吼道:“都愣着幹什麼?還不快把這廝給我攆將出去,瞧這廝腆着臉的模樣,我看見就來氣。”

執勤官聞令,忙令親隨進來,將完顏阿骨打從座上拉起,攆出了天祚帝舉行頭魚宴的大帳。被攆出大帳的完顏阿骨打憤憤不平地騎馬走了。

因爲蕭奉先的緣故,完顏阿骨打得以保住了一條性命。也因爲完顏阿骨打保住了一條性命的原因,遼朝的江山社稷保不住了。

再說去年發生的第二件事情。

那是去年癸巳月的時候,完顏阿骨打的哥哥完顏烏雅束死了。完顏烏雅束除了是完顏部落首領外,還是受遼國朝廷冊封的生女真部落聯盟節度使。完顏烏雅束死後,完顏阿骨打於靈柩前繼承了完顏部落首領、生女真節度使職務,併爲其兄治喪。

完顏烏雅束治喪期間,遼國使者阿息保,閒來無事,騎着高頭大馬,趾高氣揚地來到完顏部落視察。阿息保見死了完顏烏雅束,心裡暗喜,不但不好言勸慰完顏阿骨打,以表示追悼之意,反倒故意挑事,責備正在爲其兄舉辦葬禮的完顏阿骨打道:“朝廷冊封的節度使去世,不及時上報本使臣,卻自行辦理喪事,繼任節度使職務,何乃無理之至!欲將朝廷法度至於何地?”

完顏阿骨打聞言,又見阿息保高高在上,得意洋洋的樣子,不由地心中大怒。完顏阿骨打知道阿息保乃借題發揮,不懷好意,便頂碰其道:“上使既然知道女真部落首領、朝廷冊封的節度使去世,卻不及時前來弔唁,反要怪罪於人,這又是哪家的禮節?再說了,生女真節度使乃完顏部落世襲職務,已世襲了六代,何來自行繼任的說法?又哪裡違背了朝廷法度?”

阿息保被責,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過了兩天,遼國朝廷得知完顏烏雅束死了,遂命阿息保代表朝廷,出席完顏烏雅束喪禮。

阿息保奉命前來參加完顏烏雅束喪禮,在弔唁完顏烏雅束時,毫無悲痛之情就不說了,反倒看上了其他部落爲弔唁完顏烏雅束而送來的賵馬。

賵馬是什麼馬?賵馬乃是前來弔唁的人贈與喪家送葬的馬,是專門用來拉靈車的。

當時,女真部落一位首領前來弔唁完顏烏雅束,手裡牽着一匹純白色、高大威武的馬,是用來做賵馬用的。

阿息保見了那匹賵馬,心裡甚是喜歡,兩眼冒光,根本不顧弔唁不弔唁完顏烏雅束的事了,轉身來到那位女真族部落首領處,高聲讚揚着說:“好馬!實乃一匹好馬!”說着,便伸手去接那匹馬的馬繮繩。

那位首領趕忙將馬繮繩握緊,並往自己懷裡一拉,對阿息保說道:“上使大人,此乃賵馬,是用來治喪拉靈的,非是要給你的。”

阿息保聞言不悅,斥責那位女真族部落首領道:“甚的賵馬?!在本使官眼裡,就是好馬,俺騎它一圈,有甚不可?!”

這時,完顏阿骨打的侄子完顏粘翰正過來接待那位女真族部落首領,正看到此幕,又聽到阿息保如此狂妄之言,頓時大怒,遂衝將過來,一把撕住阿息保的脖領,望阿息保的頭,揮拳便打將過去。那一拳打得狠,正打在阿息保的腦門上,打得阿息保眼冒金花,站立不穩。

阿息保搖晃了幾下,站穩了身子,大怒,瞪着完顏粘翰吼道:“大膽!你要做甚?你要做甚?簡直是放肆至極!竟敢打朝廷使臣?!”吼着,便撕扯住了完顏宗翰,也揮拳向完顏宗翰打去。

周邊人見狀,趕忙上前,將兩人拉開。

阿息保捱了打,吵吵鬧鬧,不罷干休;完顏粘翰怒火填胸,還要打阿息保,場面亂成一團。

聽到吵鬧聲的完顏撒改從靈堂裡出來,大聲喝住了兒子完顏粘翰,對阿息保說道:“上使不知,此乃賵馬,是用來治喪拉靈的。上使欲騎此馬,侮辱先節度使且先不說,僅對上使便是不吉利!既然上使要騎此馬,那麼,這匹好馬就送與上使大人好了。”

阿息保聽完顏撒改如此一說,又見完顏撒改滿臉的怒容,阿息保心裡生怯,嘟囔着說道:“既是本使不知此馬乃賵馬,也不該動手打人嘛!眼裡還有沒有朝廷法度?!”

說畢,阿息保自給自己臺階下,說了聲:“俺不和你們野蠻人一般見識!”說畢,轉身走了。

完顏撒改、完顏粘翰等人望着騎馬遠去的阿息保,氣得呼呼的。

這兩件事,讓完顏阿骨打無法釋懷,內心深處,對遼國朝廷充滿了仇恨。

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
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