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

當時,宋江正準備帶了弟弟宋清,回鄆城老家省親,忽然接到徽宗皇帝聖旨,宣宋江即刻進殿覲見。

宋江接了旨,隨着宣旨官,一路上忐忑不安地,來到宮裡大殿前。

大殿前,宣召官停了步。宋江也跟着停了步。宣旨官轉頭對宋江說道:“宋安撫使稍候,待俺進殿稟告聖上。”

宋江答道:“下官遵令。”隨即,宋江停步,立在殿門外,等候着宣召官稟告聖上後宣召。

宣召官進殿,見大殿中還立着蔡京、童貫、王黼、高俅、楊戩、徐秉哲等人,遂從班列中間,趨行至徽宗皇帝龍椅前,彎腰稟報徽宗皇帝道:“聖上,宋江應宣已至,現在殿門外等候覲見。”

徽宗皇帝聞報,說道:“既是宋安撫使已到,快快宣入。”

宣旨官隨即出殿,宣召宋江進殿。

宋江聞宣,急趨而入,眼睛都沒敢往上看,就“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故伎重演,將雙手儘可能前伸,兩手掌撫地,屁股撅得老高,連磕了三個頭,嘴裡誇張地叫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宋江奉旨進殿,恭聽聖音。”

旁邊立着的王黼、童貫等人等人見了,心中皆有不悅,心裡暗道:“這廝,造反時狂妄的很,這會兒倒裝起忠孝了,會演戲的很嘛,瞧那謙卑樣,比俺等還善於僞裝。”

殿堂中龍椅上坐着的徽宗皇帝見了,略微欠身,柔聲說道:“宋安撫使莫行如此大禮,免禮平身吧。”

宋江聽徽宗皇帝讓他平身,遂爬起身來,低着頭,往兩邊斜視,見兩旁還站着蔡京、童貫、王黼、高俅、楊戩、徐秉哲等人,心裡略有疑惑。

宋江退後幾步,站在了徐秉哲旁邊。

宋江再次斜眼竊視了在場的人一遍,趕忙垂下眼眉來,乖順地站立着。

宋江心裡暗思,這幫人皆朝廷重臣,俺乃新任命的外官,本無資格和他們一同上朝;現在,這幫大臣皆在殿中,徽宗皇帝宣俺進來,乃是何意?

宋江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此番宣召宋江入殿,乃是爲了瞭解方臘國中殿前奉尉雲壁的相關情況,故此,徽宗皇帝在宣召宋江的同時,除了前來稟報情況的徐秉哲外,又宣召進了蔡京、童貫、王黼、高俅、楊戩等人進殿,好共同商議搜捕混入京師中方臘餘孽之事,故此這幫佞臣皆站在大殿之側。

龍椅上,徽宗皇帝說道:“宋安撫使,你此番率軍征剿方臘,勞苦功高,朕心甚慰。因你告假省親,朕已準你,本不該相擾,然因情況有變,故此宣你進殿,詢問一二。”

宋江聞言,趨身出列,彎腰答道:“聖上,宋江聽問。”

徽宗道:“前些時日,你統軍南下,一路摧枯拉朽,直搗方臘老巢幫源峒,擒獲了反賊方臘,其間曲折,自不待說。朕且問你,那方臘國中,有個殿前奉尉,名叫雲壁的,你可知否?”

宋江聞言,心裡吃了一大驚。

宋江心裡暗道,方臘國中的殿前奉尉雲壁,乃是俺燕青兄弟,這個情況,俺怎地不知?!

在攻破方臘老巢幫源峒,擒獲了賊首方臘,平定了江南叛軍,向朝廷呈報詳情時,宋江對柴進、燕青爲刺探軍情,混入方臘老巢,柴進被招爲方臘駙馬、雲壁被封爲奉尉之事,並未如實向朝廷呈報。

宋江之所以將此情如實呈報,並非是要隱瞞柴進、燕青的功績,而是心有顧慮。

當時,攻入方臘老巢幫源峒時,阮小二出於玩耍,穿了方臘的龍袍,不期被大將王稟撞見,頓時大怒,斥責阮小二不知尊卑、賊性不改,意欲謀反?!

阮小二綽號活閻王,乃是個火爆漢子,當時就跳下馬來,撕扯住王稟,揮拳便打,若非旁邊其他將領拉住,幾乎要鬧得不可收拾了。

因爲這事,宋江心裡有顧慮。

宋江心想,阮小二是個愛鬧耍的人,做事無心,只是爲了戲耍,穿了下方臘龍袍,就被斥爲賊性不改,意欲謀反;那柴進都當了方臘的駙馬了,燕青也都做了方臘的奉尉官了,這若是讓朝廷知道了,豈不是要惹天大的麻煩?!若朝廷將來追究起來,豈不是誤了俺柴進、燕青兩位兄弟的前程?

因爲有了這個顧慮,所以宋江隱瞞了柴進做方臘駙馬、燕青任方臘奉尉官的這一段情節。

現在,徽宗皇帝問起方臘殿前奉尉雲壁一事,宋江知道定是有風聲傳入徽宗耳中,顯然事情已無法再瞞了,只能如實陳述了。

於是,宋江慌忙跪在地上,給徽宗皇帝磕了三個響頭,高聲說道:“聖上,關於征剿方臘經過,曲折複雜,一時未能說清。”

旁邊蔡京見狀,轉首看着跪伏在地的宋江,陰陽怪氣地說道:“宋安撫使,這世上,有何事是曲折複雜到不能說得清楚的?定是宋安撫使有有什麼情節曲意隱瞞吧?”

宋江聞言,心中更慌,又給徽宗皇帝磕了三個響頭,轉首望着蔡京說道:“恩相明鑑,宋江一生,光明磊落,大公無私,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並無曲意隱瞞之心。”

這蔡京是不久前因江南民變纔再次被徽宗皇帝啓用的。原來替代蔡京爲相的王黼,因隱瞞江南民變情況不報,先被撤職,後被用爲太宰,也即宰相的副手。

宋江說畢,又轉頭對徽宗皇帝說道:“陛下,當時臣正率兵攻打杭州城,因我軍損失慘重,一時不能攻下;故此,柴進、燕青二人,爲刺探軍情,瞭解地理,請求混入方臘老巢,爲臣準了他們的請求。那柴進、燕青裝扮成中原秀才和僕人,混入幫源峒中。爲麻痹方臘,柴進化名柯引,被招爲方賊駙馬;燕青化名雲壁,被封爲駙馬府奉尉。他二人雖在方賊老巢,名義上做了方賊駙馬、奉尉;但一刻也未忘爲朝廷盡忠。陛下,大軍攻伐幫源峒時,正碰上方賊第一猛將方傑,是柴進、燕青兩人聯手殺了方傑,引領大軍攻入幫源峒的。陛下,柴進、燕青,非但無過,實乃大大的功臣。”

徽宗皇帝聽了宋江此番言語後,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笑道:“卿且平身。以朕之見,柴進、燕青,僞裝巧扮,打入方臘老巢,爲麻痹方臘,被招爲駙馬、奉尉,此乃戰時計謀也,並不爲過;只是,那雲壁奉尉現在何處?他們均是有功之臣,朕都已經冊封了的,朕怎麼又聞聽到那雲奉尉混入京師了?”

宋江爬起身來,答道:“大軍凱旋途中,燕青不辭而別,至於燕青何以潛入京師,爲臣實是不知。”

旁邊童貫看着宋江,問道:“宋安撫使,據報,方臘之女現已混入京師,搭了擂臺,比武招親。我且問你,那招柴進做了駙馬的,乃是方賊這個女子?”

宋江聞言,回答童貫道:“稟報童樞密。那方賊共有兩女,一個叫金芝,一個叫銀芝。招贅柴進爲駙馬的,乃是方賊長女金芝。攻破幫源峒時,那金芝趁亂自縊而死。若是說有方賊之女混入京師,搭了擂臺,比武招親,定是方賊次女銀芝。”

童貫又道:“卻纔,徐府尹派捕快捉拿方臘之女,一個自稱方臘殿前奉尉雲壁的男子,當街刺傷捕快,一幫人皆遁了,現在看來,那雲奉尉就是你帳下大將燕青了?”

宋江聞言,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回答。

徽宗皇帝見狀,忙說道:“若如宋安撫使所言,京師中混入的,也非大隊人馬,實乃幾個漏網之餘孽,如此看來,並無大事,徐愛卿和高愛卿當同心協力,盡力捕捉。”

徐秉哲、高俅忙趨身出班,躬腰答道:“臣遵旨!”

徽宗續說道:“宋安撫使已告假省親,打算何時動身?”

宋江答道:“正欲動身,因陛下宣召,故此趕來。”

徽宗道:“即使如此,朕在宮中設宴,爲宋安撫使送行。”

宋江聞言,復跪在地上,聲淚俱下,泣曰道:“陛下,臣宋江何德何能,受此厚愛,感激不盡。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徽宗道:“宋安撫使乃忠勇之士,理應如此。”

當下,徽宗留宋江於朝中,專門設宴,爲宋江送行。

退朝後,高俅與徐秉哲自回府中,安排搜捕方臘餘孽之事。

蔡京、王黼、童貫、楊戩四人下朝後,隨蔡京來到宰相府,商議事情。

宰相府中,僕人給四個佞賊獻了茶,退了出去。

楊戩喝了口茶,對蔡京、王黼和童貫說道:“兩位恩相和樞密俱在,下官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蔡京笑道:“楊太尉何故客氣?咱們是啥關係?此乃宰相府,大家都是熟人,私下裡說些閒話,有甚話不當講?楊太尉只管講便是。”

楊戩聞言道:“恩相在上,想那宋江,前身乃落草賊寇,雖是征剿方臘有功,畢竟是有前科的;如今,朝廷授予宋江高官,享着厚祿,也非良策。況且,連聖上都專宴爲之送行,可見擡舉得那廝非是一般。”

蔡京聞言,用手捋着鬍子,含笑不語。

楊戩續說道:“目今,聖上視宋江甚高,待宋江甚厚,眼看着那宋江很是受寵,如此一來,會給其他賊寇傳遞不良信息。恩相請思,一朝爲盜,終身是賊,定不能給其出路,方是正策,若是人人都因落草後招安而得高官厚祿,豈不是人人都去落草爲盜了?”

蔡京聞言,頻頻點頭,深以爲是。

童貫略微沉吟後,接言說道:“楊太尉多慮了。想那宋江,爲討方臘,傷亡慘重。手下將領,已爲數不多。想他原是一百單八將,上應星辰,聲勢浩大,而今死傷大半,僅剩下區區二十餘人,想必也興不起什麼風浪來,不足爲慮。若說不公之處,倒也是有的。我等大臣,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終身爲朝廷出力,眼看着倒不如窮途末路下被招安的宋江受待見,心中甚是不平。”

王黼看了看童貫,說道:“童樞密,宋江征剿方臘固是有功,然宋江的出身也令人擔憂,那廝萬一有個反覆,朝廷損失巨大,你我同爲朝廷大員,當爲朝廷操心,以防不測。”

童貫聞言,看看王黼,問道:“太宰此話,意爲宋江會再次謀反?宋江征討方臘,非是謀略有多高,實乃手下實力強大而已。目今,宋江勢已孤單,煢煢孑立,自顧尚不能,怎敢反覆爲盜?依太宰之意,難不成將宋江……”

說到這裡,童貫停止了說話,用手往脖子上抹了一下,然後又看向王黼。

王黼尚未搭話,蔡京笑着說道:“爲區區一個宋江,如此動得那大幹戈?!太是費事。”

王黼接言說道:“太師所言極是。我等處事,辦法多的是,還用得那般費事?天子既是器重宋江那廝,哪天上朝時,我等哄誘着天子,賜賞給宋江一瓶御酒,作爲犒賞,然後不就什麼事都解決了?”

蔡京、童慣、楊戩聞言,相互一看,哈哈大笑。

笑畢,童貫道:“梁山賊盜、方臘反賊,均已平息,接下來我們將全力與女真合作,攻伐契丹佔去的燕雲故土。到那時,可就少了宋江之流爲朝廷賣力了。”

蔡京道:“童樞密過慮了。正如你剛纔所言,宋江之強,強在手下實力強大而已;現在,宋江手下,僅剩區區二十餘人,且都分別派往他處任職,到時候既是朝廷有事,宋江手無縛雞之力,他能幹個甚?此等廢物,要他何用?放在眼前招煩惱嗎?”

王黼、童貫、楊戩聞言,頻頻點頭。

蔡京、王黼、童貫、楊戩四人,一邊喝着茶,一邊就把壞點子給商量定了,專等着宋江省親回來,好壞了他性命。

當天傍晚,宋江留在宮中,受徽宗皇帝專宴款待,天黑才返。

第二日,宋江帶着弟弟宋清,騎着高頭大馬,在一衆軍士的護衛下,自東京出發,迤邐北上,浩浩蕩蕩,耀武揚威地回到了他曾經被迫逃離的家鄉鄆城縣。

鄆城縣令等一衆官員,聞聽到本縣人氏,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宋江返鄉省親,皆出城十里迎接。

宋江來到鄆城境界,見地方父母官來迎,免不了裝腔作勢一番,忙滾鞍下馬,與衆官員見了面,施了禮。

衆官員也免不了表演一番,對宋江好言恭維,請了那宋江,至縣衙酒樓,好生款待。

宋江春風得意,那番做派,無需細言。

當夜,宋江即住在縣上。

傍晚,宋江換了裝,一個人溜了出去,在大街上亂轉,不覺便轉到了曾經和閻惜嬌一起生活的小二樓前。

小二樓內,發着橘黃色的燈光。住在裡面的人,不知又是何人?將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望着小二樓發出的橘黃色的燈光,想起曾經的歲月,宋江長嘆一聲,返還縣衙驛站。

第二日,宋江早早起來,向宋家莊行進。

那宋江回到宋家莊,見了老父親,會了衆鄉親,到祖墳上燒了幾株高香,又在莊院裡待了數日,即與兄弟,辭別宋太公,各自到任所上任去了。

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
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四十七章 半夜求宿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