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大院君

李明峰大軍過江之後,遇到了早就等在對岸的朝鮮的最高統治者,朝鮮國王李熙的生父——興宣大院君。

妙香山距離鴨綠江不過百里之遙,爲了表示對清朝太師的尊重,李是應親自帶領五千輕騎兵趕到鴨綠江岸,迎接李明峰。

大院君年紀也不大,今年只有四十七歲,算得上是如日中天的年紀。此刻他穿着類似唐朝官服的朝鮮官服,正滿面激動的望着坐着轎子過來的李明峰。

李明峰直到大院君面前才下令停轎,大院君李是應見狀,連忙上前拜道:“太師大人帶兵入朝前來解救我國的倒懸之急,對我朝鮮之恩德真乃山高水深!”

大院君使用的是漢語,此時漢語在朝鮮的地位十分崇高。畢竟中原王朝已經當了朝鮮上千年的宗主國了,無論是以前的王氏高麗,還是現在的李氏朝鮮,千年以來,朝鮮半島上的權貴都以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爲榮。

李明峰淡淡的道:“大院君過譽了,大清和朝鮮向來是父子之國,朝鮮有難,大清怎能不予援助?”

大院君滿面堆笑的吹捧道:“太師虎威,天下皆知,有太師在此,洋夷必敗!”

李明峰沒有因爲大院君的吹捧而迷失方向:“法蘭西洋人非同一般,不可輕敵,我等只需盡力殺敵便可!”

李是應又連番感謝了一遍,隨即又問道:“太師大人有何打算?”

李明峰道:“先到寧邊郡和貴國大軍匯合,然後再一同商討驅洋大計!”

大院君贊同道:“就如太師所言!”

李明峰和大院君寒暄完畢,各自上了轎子,跟着大軍浩浩蕩蕩的向寧邊開去。

李明峰在轎子上暗自想着,這大院君倒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同。大院君也算朝鮮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了,地位相當於大清的慈禧太后,他影響了朝鮮半島幾十年的走向。後世韓國拍攝過一部電視劇,叫做《明成皇后》,描述的就是大院君和明成皇后之間數十年的爭鬥。

那部電視劇在韓國極受歡迎,在中國也取得了不同凡響的收視率。李明峰對韓劇不感興趣,但是他老孃卻天天守着電視看《明成皇后》,老李也無意之中看了那麼三五集。所以對大院君還有些印象。

在李明峰印象中,大院君應該是個強者形象,或者說是個老頑固。但是實際上大院君看那樣子也就一米五幾的身高,萬萬和強者二字聯繫不上。而且大院君對清朝來人可是尊敬到了極點,絲毫沒有國王父親的架子,看來也和後世電視劇上描繪的不同。

想到這,李明峰坐在十六擡大轎上不禁自言自語般的笑罵道:“這幫高麗棒子,就會給自己臉上貼金!”

李明峰的轎子可夠大,十六人擡,裡面有七八個平方大小,所以林婉兒母女還有小芳也都在轎子中。

聽到李明峰的笑罵聲,剛剛學會說話的小敏用她那稚嫩的聲音問道:“爹爹,什麼是高麗棒子?”

李明峰聞言,不禁啞然失笑。自己一時大意,把後世對朝鮮人的特殊稱呼都使用了出來。這四個字帶有貶義,老李可不想讓自己還不滿兩週歲的女兒從小就學會侮辱人。

如果歷史軌跡沒有變化,數十年之後日本人就會成爲亞洲的主宰,並在1910年吞併大韓帝國。(1897年之後,因爲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所以朝鮮半島徹底落到了日本人手中。日本人爲了讓朝鮮脫離大清影響,所以鼓動朝鮮改稱大韓帝國。雖然國名是牛了,但是國家地位卻越來越低下了,直至被日本吞併。)

日本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侵入中國東北,但是隨着戰爭的不斷擴大,日本的兵力嚴重不足。而當時朝鮮人已經接受了三十年左右的奴化教育,已經溫順聽話了許多。爲了保持對佔領區的控制,日本人徵召了大批的朝鮮人充當軍警,以鎮壓中國人民。

但是,日本人也不信任朝鮮人,不肯給他們真正的武器,只發給他們一支警棍,也就是一根大棒作爲維持治安的武器。這幫朝鮮人對待中國人可比日本人還要狠,動則以大棒打人,狐假虎威。他們以爲自己也是勝利者,卻不知自己已經亡國了,如今正充當敵人的走狗。

後來東北地區的老百姓,就在私底下稱呼這些朝鮮人爲高麗棒子。本來這個稱謂是有些畏懼的意思,但是後來逐漸演變成了蔑稱。

但是李明峰可絕不會這麼對小敏說,老李帶着最慈祥的笑容解釋道:“高麗棒子就是說高麗人很棒的意思,不過,小敏你可不要這麼稱呼高麗人啊!”

小敏有些不解的問道:“爲什麼啊,爹爹你不是說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嗎?”

聽了這話,坐在旁邊的林婉兒和小芳都忍不住嗤笑。李明峰的教育確實太成人化了,小小的年紀老李就告訴她一定要說別人喜歡聽的話,現在李明峰把小敏都教育成了一個小大人。

李明峰有些愕然道:“呃,那個,因爲他們現在不是高麗人了,他們自稱是朝鮮人了。”

小敏故作聰明的道:“那就叫朝鮮棒子?也就是說朝鮮人很棒的意思?”

“不成,就叫朝鮮人!”李明峰連忙道,“我的女兒怎麼能稱讚別人呢?要知道咱家小敏可尊貴着呢,不能輕易稱讚別人!”

小敏好似聽懂了什麼,小腦袋瓜一轉,隨即道:“恩,爹爹很棒,那就叫爹爹棒子吧!”

李明峰聞言,不禁眼前一黑。

此時朝鮮王國的軍隊都聚集在妙香山附近的寧邊郡附近,國王李熙躲在城內不出來,凡是都由大院君做主。這個朝鮮大王,也就是後來所謂的大韓帝國的高宗皇帝,也實在是太過軟弱了,今年他也十六歲了,竟然還和一個孩子一般事事都靠父親。

他畢竟是一國之主啊,就憑這個性子,國家豈能強盛?如今數十萬大軍和終於王室的臣民就聚集在寧邊,李熙竟然也不出城慰勞慰勞,失去了籠絡人心的好機會。

李明峰率軍入了寧邊郡城之後,李熙在臨時的行在擺宴歡迎李明峰一行人。讓李明峰頗爲驚奇的是,朝鮮王妃,也就是後世的明成皇后要比他的丈夫能幹的多,竟然主動和老李的家眷攀談起來。

雖然她只有十七歲,但是看那熱絡的樣子,就好似和林婉兒、小芳是多少年的故交一般。實際上,林婉兒她們也不會說朝鮮話,閔妃也不會說漢語,大家之間的交流全靠翻譯,能把一場通過翻譯才能溝通的聊天弄得像至交談心一般,就足見閔妃的手段了。

林婉兒向來好強,不服輸,但是這次在看到了這個稚氣還未脫盡的小王妃之後,林婉兒也不得不甘拜下風,歎服此女了得。

閔妃在公公大院君面前表現的十分乖巧聽話,哄得大院君笑逐顏開。大院君之所以選她爲王妃,是因爲閔妃父母雙亡,孃家沒有有力人士,這就保證了大院君的權勢不會受到外戚方面的衝擊。

李明峰見狀,暗暗搖頭,大院君萬沒有算計到,自己的對手竟然就是這個小女孩,未來幾十年,大院君可在這個小女孩手上吃盡了苦頭。

不過,這都是未來的朝鮮內部爭鬥了,李明峰沒有興趣理會,而是和朝鮮的將領們商談了一些軍務。

如今法國人佔據了平壤、開城、漢城三大重鎮,法國人倒挺講人道,沒有欺壓百姓,只是在三大城內收颳了一些金銀古玩之類的用船運到天津。

聽完朝鮮將領介紹戰況,李明峰點了點頭道:“我負責拿下平壤,還請貴國出兵相助!”

大院君和朝鮮衆將聽了這話之後,精神大振:“全憑太師安排!”

李明峰面色嚴肅的道:“常勝軍當主力,對平壤發起正面進攻,你們朝鮮軍隊熟悉當地地形,你們要尋找到法軍的必經之路在其中埋伏,務必不能讓平壤的敗軍逃到開城!”

李最應一抱拳應道:“是,只要太師能將法軍從平壤打出來,末將就絕不會讓他們逃走!”

李最應是大院君李是應的親哥哥,如今藉着大院君的權勢,成了朝鮮的兵曹判書,也就是兵部尚書,掌管全朝鮮的軍務。雖然他是靠着親屬關係才做到的今天的位置,但是李最應本人仍然是個膽氣頗足的老將。

李明峰嘴裡說着信任的話,但是心中卻暗想,這次老子要是不讓你們吃個大虧,恐怕你們也不能乖乖的坐到談判桌上!

第294章 葉海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37章 密會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139章 覆滅第172章 出宮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80章 蘇天福第148章 鍾粹宮第73章 抵達歐洲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91章 激辯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202章 末路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51章 韋志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61章 弗蘭克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4章 票號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43章 交易第225章 曾國藩第118章 朝會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62章 來使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27章 龔半倫第14章 探子秦誠第253章 洪仁玕第216章 反覆第225章 曾國藩第81章 局勢變化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2章 龔氏父子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99章 恭王府第257章 交易第306章 內宅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83章 初戰(下)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322章 大院君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91章 激辯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6章 密談第130章 昌平城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32章 龔氏父子第197章 麻煩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82章 長春園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136章 困境第143章 乾清宮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43章 洪宣嬌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54章 《資政新篇》
第294章 葉海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237章 密會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361章 京都城外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139章 覆滅第172章 出宮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55章 池州密議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180章 蘇天福第148章 鍾粹宮第73章 抵達歐洲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18章 再回林家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15章 天王上朝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16章 充滿變數的未來第354章 江戶城下第91章 激辯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00章 圍困喀什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202章 末路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17章 避暑山莊第51章 韋志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61章 弗蘭克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4章 票號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43章 交易第225章 曾國藩第118章 朝會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362章 來使第352章 克虜伯火炮顯威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27章 龔半倫第14章 探子秦誠第253章 洪仁玕第216章 反覆第225章 曾國藩第81章 局勢變化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2章 龔氏父子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223章 安慶城外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150章 得罪一批人第99章 恭王府第257章 交易第306章 內宅第343章 再見載垣第183章 初戰(下)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329章 反還是不反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322章 大院君第261章 再見慈禧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91章 激辯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6章 密談第130章 昌平城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32章 龔氏父子第197章 麻煩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82章 長春園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136章 困境第143章 乾清宮第89章 戰前準備第243章 洪宣嬌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158章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54章 《資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