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

大院君聽了李明峰的解釋,心中雖然惱火,但是仍然耐着性子說道:“太師大人,東學黨畢竟是一幫亂民,太師給他們提供武器,即便能讓他們將法國人趕跑,但是將來這東學黨恐怕尾大不掉啊。”

李明峰說道:“大院君所慮,十分在理。不過,大院君未免太過高估東學黨了。想那幾十萬亂民,根本就是烏合之衆,雖然看似勢大,但是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那東學黨頭目崔時亨對東學黨的掌控也十分有限,將來法國人被趕走,其內部必然會產生爭端,到時候,大院君大人只需使用少許計謀,東學黨還不是要歸大院君所有嗎?”

此刻的朝鮮東學黨類似於後來的大清義和團,兩者都是以反洋爲目標的,並不是真的想造反。但是當政者卻不這麼看,現在的大院君擔心,即便驅洋成功,東學黨恐怕也會成爲一個比洋人的侵犯還要大的問題。

所以李明峰希望大院君對東學黨進行收編,這樣大家纔有共同的利益可言。到時候,東學黨就會成爲李明峰、大院君共同的勢力,兩人可以通過東學黨來干涉朝政。不過,現在的大院君完全掌握着朝鮮政務,他可以直接控制朝廷,完全沒必要假借他人之手來掌握朝政,所以老李需要說服大院君來支持東學黨。

果然不出李明峰所料,聽了李明峰的建議之後,大院君不以爲然的說道:“朝鮮乃是我兒的江山,我要這東學黨勢力何用?”

李明峰笑着解釋道:“大院君大人雖然是國王本生父,尊崇無比,但是國王畢竟是國王。如今國王陛下已經十六歲了,這朝鮮大政恐怕就要在三五年內移交給國王陛下了。國政交給陛下倒是無妨,但是我就怕這大政到時候會落到別人手中。”

大院君聞言,語氣提高了幾分:“朝鮮是我李家的朝鮮,何人膽敢染指?”

大院君也知道,他早晚都要把朝政交給自己的兒子,但是他並不甘心這樣。要知道,大院君今年剛剛四十七歲,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紀。此人又好大喜功,想要做一番事業,現在想讓他放權,那是不可能的

幸好大院君知道,自己的兒子性格懦弱,不喜歡掌權,所以大院君心中也有自己的算計。即便三五年後李熙成年,出掌朝政,大院君也希望依靠自己特殊的身份依舊控制真正的大權。

李明峰也知道大院君的算計,不禁緩緩的說道:“雖然我入朝時間不久,但是以我近日觀察,國王陛下性格沉穩,對政務不感興趣。而王妃閔氏卻對政務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一旦大政移交給國王陛下,恐怕不需多久,真正掌握政權的人就會變成閔妃到時候,安東金氏的故事就很有可能重現”

大院君聞言,臉色一變,李明峰此言正中他的軟肋。

朝鮮外戚干政甚至已經成了慣例,數百年來,清州韓氏、青松沈氏、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相繼掌權,其權力甚至蓋過了王族。

就說最近百年權勢最旺的安東金氏,其上代族長金左根身兼吏部、兵部、工部三大尚,總攬朝政,甚至連上代國王哲宗都是其一手冊立的。大院君當時可是王族,但是仍然受到了金氏家族的欺凌,大院君年輕的時候和一幫破落戶廝混,弄得和乞丐無異。所以大院君對外戚門閥向來沒有好感。

上代國王哲宗在四年前去世之後,哲宗的妻子神貞王妃的本家豐壤趙氏趁金氏內亂之機,從外地找來一個破落王族的兒子來繼承王位。這個破落王族當然就是如今的大院君李是應了,新國王就是高宗國王。

因爲李是應毫無背景,所以豐壤趙氏才立他的兒子爲王,最終豐壤趙氏和李是應聯手,將安東金氏驅逐出了朝廷。神貞王妃依靠本家的力量,出來垂簾聽政,當時大院君雖然爲國王生父,但是地位仍然在神貞王妃之下,他這個攝政王也處於趙家的壓制之下。

不過,李是應也非凡人,他替自己的兒子選擇了閔妃爲王妃,擊破了趙氏的陰謀,在一年以前才最終逼迫神貞王妃交出政權,實現獨掌大權的目的。

所以,外戚勢力對大院君來說是心腹大患。大院君年幼的時候受到金氏壓迫,即便他兒子當了國王,他也受到趙氏脅迫。所以,雖然他在一年前真正掌權了,但是大院君對外戚的防備卻無時無刻都存在。

閔妃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參政願望,這是誰都能看出來的,這對大院君來說,是個很大的威脅。數年之後,等到大院君將權力移交給國王李熙,閔妃完全可以依靠特殊地位,在朝廷內部安插自己家族的勢力,到時候,安東金氏、豐壤趙氏的故事又要在驪興閔氏身上重演。

大院君之所以選擇閔氏做外戚,是因爲大院君的母親、妻子也都是閔氏。選擇閔氏,大院君認爲更可靠。但是現在看來,這點也可能是最大隱患

大院君的母親、妻子也都健在,也就是國王的親生母親、奶奶也在人世。到時候,國王的奶奶、母親、妻子都站在統一戰線,支持閔氏掌權,大院君恐怕就會落到孤立無援的境地

想到這一點,大院君冷汗直冒。

看到大院君這個神態,李明峰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忍不住笑道:“所以我說嗎,還是早做準備的好,別到時候措手不及的被閔氏奪了權”

大院君定了定神,沉吟片刻之後道:“但是我即便需要早做準備,也沒有必要用東學黨這幫亂民”

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46章 廝殺第95章 禮部第114章 鴉片館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42章 入宮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13章 再遇敲詐第88章 北巡木蘭第110章 劉銘傳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57章 大戰前夕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202章 末路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82章 初戰(中)第28章 初入天津第69章 新形勢第54章 夜談(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1章 再遇秦誠第289章 輸血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204章 圍殺第327章 風俗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129章 逃離第127章 破綻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43章 洪宣嬌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8章 靠山歸來第76章 密談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281章 再戰第297章 反叛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31章 全才第155章 保定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3章 廣州富商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49章 遇刺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0章 聖庫第95章 禮部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5章 兵進廣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04章 圍殺第305章 回家第36章 再遇故人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360章 俘虜第26章 議和大臣第32章 龔氏父子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42章 入宮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30章 意外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268章 閱兵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258章 忠義軍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05章 回家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
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46章 廝殺第95章 禮部第114章 鴉片館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61章 東山密談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42章 入宮第104章 廬州戰役(二)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13章 再遇敲詐第88章 北巡木蘭第110章 劉銘傳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37章 抵達神戶第57章 大戰前夕第64章 景德鎮之戰(六)第202章 末路第217章 安徽戰事第182章 初戰(中)第28章 初入天津第69章 新形勢第54章 夜談(下)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1章 再遇秦誠第289章 輸血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204章 圍殺第327章 風俗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262章 乾清宮大宴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129章 逃離第127章 破綻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43章 洪宣嬌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8章 靠山歸來第76章 密談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194章 保定大改制第281章 再戰第297章 反叛第106章 經略壽春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231章 全才第155章 保定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3章 廣州富商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73章 抵達歐洲第175章 容閎來投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249章 遇刺第87章 血戰八里橋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250章 聖庫第95章 禮部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350章 幕府內鬥(下)第5章 兵進廣州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204章 圍殺第305章 回家第36章 再遇故人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360章 俘虜第26章 議和大臣第32章 龔氏父子第228章 韋志俊的勸說第142章 入宮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341章 三大神器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230章 意外第299章 南征喀什第268章 閱兵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258章 忠義軍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305章 回家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38章 僧格林沁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256章 李昭壽和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