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卷三 環佩相將侍禁廬 156

大唐盛世突現致命危機,黃昏胡騎塵滿神州,金戈鐵馬譜寫英雄傳說。父子離心,骨肉相殘,盛世的轉折,更是人心的轉折。羣雄逐鹿,誰是承天命者?請看 公子易&造糞機器聯手打造,集歷史的厚重與情節的詭譎於一身,新作《承天傳說》

---------請把票給承天傳說!!-------配合新書宣傳,加快vip及公衆版更新頻率------自今日起爲了加強宣傳力度,在vip版插入廣告,但採取每次布後修改的做法,不會計入字數!

看看酒過三巡,菜上五味,溫體仁忽然住杯不飲,正顏厲色的道:“賢婿大大錯了!”桓震吃了一驚,酒杯脫手掉在桌上,登時酒水淋漓。溫體仁哈哈大笑,道:“此刻有雷乎?竟失箸哉!”桓震訕笑兩聲,仍不知他所指何事。

溫體仁擺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低聲對他道:“百里安排下雪心詐死之意,老夫已經盡知,無非是要異己之人以爲我翁婿反目爲仇,將來彼若有異動,不免陰結百里爲助,如此則可以知己知彼,然否?”桓震點了點頭。其實他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此,所謂對付異黨不過是瞞騙溫體仁的藉口,真正的目的卻在於日後溫體仁垮臺之時自己不致受他牽累。溫體仁這等奸狡之人,與他綁在一起,豈不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麼?

溫體仁見他點了頭,續道:“然則百里此議卻是大大的錯了。試想那文震孟之流自恃清高,你先允爲我婿,既已不入彼等之眼,如今僅以我女亡故反目,便是翻覆小人,更爲彼所不齒,你還指望彼等有事與你商議麼?”桓震默然,溫體仁所言並非全然無理,單看上回在徐光啓處張溥對他何等痛恨,便知道這一幫老學究、老東林們是怎樣唾棄自己了。想想如今的自己空懷濟世之志,卻迫得要與溫體仁爲伍,不知該當痛哭,還是長嘆。

事已至此,恐怕溫體仁也是看出了他做牆頭草的心思,纔來對他說這一番話的。不過他說的確有道理,蝙蝠既做不得,只有死心塌地的做獸了。忠臣易除,奸佞難防,自古以來理皆如是,溫體仁這老狐狸,眼前究竟還不是自己鬥得過的。

當下痛心疾地認了一番罪,溫體仁知道他還有利用價值,便也不爲已甚,溫言撫慰一番,就要他將雪心送回,爲二人擇吉成婚。桓震見他又提起自己最頭痛的事情,當下尋些言語別開,故意問起那張捷所獻之計。溫體仁得意道:“也沒甚麼了不起的,無非李代桃僵而已。”

桓震心裡一動,他們不會當真這麼大膽罷?雖說皇后深居後宮,可是總也有拋頭露面的時候,萬一給人識破,那就大事不妙。何況別人瞞得,難道皇后孃家也瞞得過?

溫體仁方纔自覺已經收服了桓震,一時得意忘形,漏出了這四個字,立刻便覺後悔,任憑桓震怎麼再問,只是閉緊了嘴巴不肯出聲。這一席草草而散,桓震回去之後,即便趁夜將雪心送回了溫府不提。

次日朝會,果然有大臣上表請太子監國,周皇后垂簾。是時朝中老臣尚有文震孟、李標等人,大都力持不可,左都御史曹於汴反對尤力,至與體仁當廷相爭,幾於毆鬥。體仁不能抗,訕訕而退,歸使張捷、中書原抱奇等人交本劾於汴,雲於汴爲錢謙益座主,翼護謙益,狼狽爲奸,且雲於汴及韓爌並及尚書孫居相、侍郎程啓南、府丞魏光緒朋奸黨固,目爲“西黨”,以五人皆籍山西也。周延儒操縱閣議,竟票擬令於汴自陳其罪,於汴不能自辨,遂謝官去。

溫體仁大爲得計,即擢張捷代於汴位,而以桓震代張捷爲左副都御史,仍總鎮錦州。於汴既去,文震孟等人鑑其前車,先後屈服,但力持非先立輔政大臣不可。遂定議擁太子監國,以周延儒、溫體仁、文震孟、黃道周、徐光啓輔政,加震孟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預政。另會推溫體仁、徐光啓、禮部尚書鄭以偉入閣參機務,補韓爌等缺。是時閣臣共有五人:周延儒、溫體仁、文震孟、徐光啓、鄭以偉。五人之中,周溫本爲一黨,文雖異之而羽翼不成,光啓篤信耶穌,向不肯與人爭鬥,鄭以偉本以詞臣晉身,文章奧博而短於票擬,自稱“富於萬卷,窘於數行”,有等於無。一個內閣,幾乎成了溫家天下。

二月十四黃道吉日,周皇后坐鳳輦,垂香簾,率領羣臣祭告社稷祖宗並遙告當今,擁立太子監國,懿旨雲仿嘉靖八年南巡例,常朝於文華殿視事,以太子幼,以輔臣五人佐之,軍國機務悉聽啓行。

二月十五,五輔臣從太子見金議和使,用璽於古北口盟約。

同日,桓震上疏言邊事,雲我軍勝虜者在火器,而不如虜者亦在火器。所以勝者以火器之利,所以不如者,以火器之慢也。請大練火槍騎,並市邊取馬。疏入,準編練新軍,擢桓震爲兵部右侍郎,仍兼前職,巡撫遼東,全權行新軍事。而市馬之議則駁回不準。先袁崇煥下吏,遼東經略之位虛懸,言官議以兵部尚書孫承宗補,疏入不報,而論守山海關功,加承宗太傅。承宗疏辭,復益廽尚寶司丞,賚蟒服、銀幣、羊酒。承宗聞而不自安,不久連疏引疾。方半月而得請,賜銀幣乘傳歸。這是後話了。

是夜,程本直夜訪桓震,說以遼東形勢:祖大壽在遼東親緣廣植,前以袁崇煥在,故能安靖一方,此時袁崇煥既去,以桓震無根無底者焉能與之拮抗?故桓祖之並存也,必每事掣肘,不能爲變世之治,不若新起爐竈。桓震愈聽愈覺有理,然而也愈加奇怪,不由得問道:“這話是你自己要來對我說,還是受誰之託?”程本直微微一笑,道:“受誰之託又有甚打緊?桓大人只要知道,世上還有一個人真正爲大明着想,也就是了。”桓震一怔,正在琢磨他話中深意,卻聽程本直續道:“那人要我轉告桓大人,溫體仁鷹豺之屬,一時不便拂逆,然切莫入涅俱黑,則天下人之幸也。”桓震問道:“先生說新起爐竈,然當往何處而起?”程本直笑道:“凡有兵事處則可也。”說罷大笑而去。桓震覺其言之未盡,急忙追出門外,只見一乘馬快鞭揚塵,頃刻便不見了。

第三卷完。下回請看卷四《明謨諧弼襄一人》。

一百一十八回八十三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一百回二十八回乃翁九十一回四十四回九十七回三十五回再會第8回 劫獄一百四十六回七十七回四十一回破虜四十六回屈身十七回臨陣八十四回三十四回義方一百回一百二十回四十五回第8回 劫獄一百三十六回一百二十六回五十九回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九回三鳳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二十一回老臣四十一回第3回 溫閣老調虎去敵羽 徐子先辯駁陳得失四十回九十四回四十三回六十三回一百二十五回十九回危局六十三回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一百三十回三十八回北地三十九回十二回落草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四十四回三十九回一百零四回第9回 傷逝三十七回密議第6回 驛卒一百三十六回一百零七回十一回窮途一百二十三回四十回三十四回義方二十四回三十九回餉變七十回一百零六回五十五回三十四回九十九回六十九回152三十九回餉變一百零四回十六回兄弟一百一十八回四十二回一百一十八回七十二回一百一十三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二十五回帝都一百二十九回一百三十八回五十一回七十六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三十三回八十六回一百三十七回八十七回九十五回四十一回三十九回一百零八回三十七回密議二十六回佳人七十二回九十六回八十六回一百一十四回第十回楔子天災一百零七回
一百一十八回八十三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韓效非大言學法家齊東野慧眼識良機一百回二十八回乃翁九十一回四十四回九十七回三十五回再會第8回 劫獄一百四十六回七十七回四十一回破虜四十六回屈身十七回臨陣八十四回三十四回義方一百回一百二十回四十五回第8回 劫獄一百三十六回一百二十六回五十九回一百二十四回四十九回三鳳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二十一回老臣四十一回第3回 溫閣老調虎去敵羽 徐子先辯駁陳得失四十回九十四回四十三回六十三回一百二十五回十九回危局六十三回十五回妒婦人因嫉生恨賢女子委曲求全一百三十回三十八回北地三十九回十二回落草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四十四回三十九回一百零四回第9回 傷逝三十七回密議第6回 驛卒一百三十六回一百零七回十一回窮途一百二十三回四十回三十四回義方二十四回三十九回餉變七十回一百零六回五十五回三十四回九十九回六十九回152三十九回餉變一百零四回十六回兄弟一百一十八回四十二回一百一十八回七十二回一百一十三回第2回 議經濟廷揚遭縲紲 識人才百里辨冤枉二十五回帝都一百二十九回一百三十八回五十一回七十六回十三回奸衆意明謀暗搶議開市奪往爭來三十六回亂君一百三十三回八十六回一百三十七回八十七回九十五回四十一回三十九回一百零八回三十七回密議二十六回佳人七十二回九十六回八十六回一百一十四回第十回楔子天災一百零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