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本州亂局

天雪紛飛,冰凍三尺。

明珠裹着厚厚的皮衣,帶着一隊精幹侍衛,向莫斯科方向行去。

爲了安全着想,他們將盡量走山路,一路上明珠都在暗自埋怨,恨不能時時甩自己幾個耳光,爲何要多嘴,要不然哪會受這麼大的罪。

而康熙等人卻在爲大戰做準備,他們定下了兩年佔領羅剎國全境,八年積蓄實力,並和各強國組成反華聯盟的計劃,十年後大舉反攻中原。

爲了此戰的順利進行,滿清帝國境內的四十餘萬騎兵將有三十餘萬參戰,同時還有十萬神機營、上千門火炮和數十萬步軍。

他們的戰略其實很簡單,首先趁對方內亂,互相牽制、軍心動盪之時,擊潰對方的主力,再讓三十萬騎兵殺入羅剎國境內,不攻城,只是四處襲擾,另組建一支三十萬以上的陸軍依次攻城,依照原有的模式進行改革,爭取獲得所有農奴的支持。

這樣一來,羅剎國將無力迴天,不過西伯利亞一帶將兵力匱乏,若是大華帝國入侵,將無人能擋。

對此,康熙咬牙道:“哼,數千裡的疆域都是真空地帶,其地人煙稀少,糧餉難湊,氣候惡劣,地形複雜,只要黑虎賊軍敢要,朕就送給他們,又能如何?”

圖海也只有嘆息的份,希望天佑大清,就給大清一次翻盤的機會吧,只要大清統御這麼龐大的沃土,大清的國運一定會再次騰飛。

再強強聯手,大華帝國也只有失敗的份。

……

北國雪停,紫禁城內人頭攢動,一片熱鬧景象。

皇宮御書房內,衆臣見皇帝對滿清起了興趣,忙暢言開來。

江濤心中暗歎不已,沒想到康熙竟如此頑強,羅剎國看來撐不了幾年了,如今帝國雜事繁多,實在顧及不到他,到底該如何削弱滿清的漲勢呢?

魏東來見皇帝默默不語,略等片刻,見皇帝回過神來才道:“皇上不必擔憂,若帝國不插手滿清的擴張,滿清必敗俄羅斯,這是好事啊。”

此話一出,不僅江濤驚訝,連程章、黃宗羲等閣臣也都不解。

“皇上,滿清佔據整個俄羅斯後,就與歐洲諸國接壤,而且和奧斯曼帝國接壤,後果難測,不過帝國要與滿清正面作戰,想勝簡直輕而易舉,但是帝國若想奪取廣闊的俄羅斯卻有些困難,等滿清佔據整個俄羅斯,必定剪除所有反抗勢力,這些都需要時間,少則三五年,多則十餘年,有了這些時間,帝國完全可以步步蠶食俄羅斯的土地,不管從騎兵的數量,或從兵員的素質,還是從火器的優劣,帝國都高出滿清數籌,再說帝國隨時可以徵召上百萬僕從軍,龐大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沒有底蘊的滿清能敵的。”

“再則滿清帶走了數百萬漢人,滿人人少,又缺少文士,想要治國,必定會重視漢人,等滿清統治整個俄羅斯,我漢人的影響力必定囊括整個俄羅斯的城市,等帝國的鐵血雄獅以摧山倒海的攻勢突降俄羅斯,想必這些人會做出正確的選擇,而此時俄羅斯人已經習慣了漢人或滿人的統治,一回生,兩回熟,我大華帝國神兵天降,定會免除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聽到魏東來的見解,衆大臣悉悉索索的討論起來,江濤也覺得有理,只要在亞洲範圍內,康熙想要興風作浪,簡直難之又難。

此時帝國還沒有平定四方敵手,若勉強遠征滿清,只會徒生變數,亦會消耗帝國的國力。

江濤嘆息一聲,如今帝國看起來風光無限,卻也隱藏着巨大的威脅,若是引起全世界的敵視,帝國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風光過後,是該低調的時候了。

“說的極是,嗯,傳旨,命黑龍艦隊暫時不要掠奪非洲的港口城市,和歐洲各國形成對峙之局,英國竟然入侵莫臥兒帝國,簡直是找死,對英國方面下最後通牒,不退出印度半島,只能把屍骨留下。”

“領旨。”衆臣接令道。

“皇上,朝鮮沒等兵馬到齊,已經開始對日本發動攻擊了。”

等衆臣退下,程章單獨留下來道。

“很好,嗯,內閣要密切關注莫臥兒帝國的動靜,對了,西藏的**喇嘛同意併入大華帝國沒?”江濤一下子想起了西藏的事,忙問道。

程章頓時變了臉色,小心奕奕的道:“皇上,西藏只願稱臣納貢。”

“哼,那就交人頭稅吧,每人每年交三個銀元,若敢遲疑,就讓蒙古鐵騎去會會他們,嗯,先派一部分商旅去打通商道。”爲了鞏固大華帝國的統治,就是天王老子,江濤也要把他拉下馬。

“遵旨。”

江濤點了點頭,暫時帝國不宜發生戰爭,但是西藏居高臨下,地廣人稀,對帝國很有威脅,既然不識趣,只好先進行經濟侵略,等帝國的影響日盛,再把**喇嘛控制起來。

若這期間有人敢挑釁,反正有數十萬蒙古鐵騎,江濤也不必擔憂什麼高原反應。哼,加入帝國好處多多,他們竟敢推諉,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

當二十多萬朝鮮兵迫不及待的登上本州島,並發動攻勢時,卻遇到了大麻煩。

本來朝鮮兵氣勢洶洶,雖然日本兵抵死抵抗,但是他們仍在十日之內攻下了四個縣城,可是非戰鬥減員卻越來越多,漸漸的那些得病的人竟然出現死亡。

統領大軍的李玄心如驚濤駭浪,他知道這一定是瘟疫的緣故,嚇得連忙撤軍。

可惜已經遲了,等他們撤到海邊時,已經死亡數千人,病倒數萬人,其餘人等也都精神不振、人心惶惶。

帝國運兵船的主將得知消息,連忙起航遠去,不敢運送這些得病之人。

這一下這二十多萬人進退不得,只好等死。

朝鮮國王已是二十歲的青年,得知此事嚇得面無人色,經過衆臣表決,爲了防止瘟疫氾濫,只要拋棄登陸的國人。

江濤得知此事,亦是驚疑不定,幸虧帝國沒有派兵,忙令帝國內閣負責運送藥材和醫者入本州的四個軍事基地。

好在軍事基地的七萬餘人卻沒有出現瘟疫之事,江濤這才放心。

對於登陸的朝鮮人,江濤也是愛莫能助,畢竟這麼大面積的瘟疫實在不是人力可爲的,不過他還是在帝國境內尋找神醫,造出能治瘟疫的良藥,並撥了一部分藥材救助病倒之人。

他沒想到日本竟然使出這麼毒辣的手段,這完全是兩敗俱傷之策,不過這樣下去,日本還能剩下幾個人?

不過半月,帝國憑藉龐大的底蘊竟造出了一種治療瘟疫的的藥湯,江濤很是重視,忙把此藥湯運到本州,那生病的朝鮮人做實驗。

此時此刻,二十多萬朝鮮人已經死亡大半,僅剩的八萬人也苟延殘喘,等他們服了帝國特質的藥湯,竟存活了大半。

這一下,帝國不僅有了剋制瘟疫的良藥,而且獲得了六萬餘朝鮮兵的完全效忠,雖然江濤不稀罕,卻對日後帝國合法吞併朝鮮奠定了基礎。

PT小偷

第72章 喜得工匠第73章 布暗棋第78章 血戰鑲藍旗佐領第87章 惺惺相惜請假一天第20章 黑虎令第201章 人醉心不醉第102章 狹路先鋒勇者勝第185章 別人沒有談條件的餘地第115章 陽謀第16章 月黑殺人夜第179章 炮擊堡壘羣第58章 鐘山郎香會第239章 寶船第131章 魏軍師的土辦法第77章 初戰不利第120章 康熙的決斷第28章 一拳斃戰馬第154章 各方動靜第77章 初戰不利第99章 滅虜火槍第153章 全面改革第203章 戰爭之神第181章 引龍出洞第256章 大肆募資第232章 警覺第44章 又招了些不一般的手下第12章 綁架少年將軍第99章 滅虜火槍第85章 痛並快樂着第68章 峰迴路轉第160章 布衣衛與趁火打劫第161章 糧食危機第176章 先讓敵人緊張起來第175章 納妃與交易第158章 八旗慘敗之後第15章 銀子多的裝不下第179章 炮擊堡壘羣第151章 舒城之戰(1)第153章 全面改革第281章 本州亂局第277章 反抗之心第47章 整軍備戰第221章 不學就會第33章 魏縣丞的對策與守夜第248章 避輕就重第165章 實力大漲第80章 殺機第114章 當曹操是不錯的選擇第168章 伸出黑手第31章 女匪首黑寡婦第145章 廬州危機第104章 軍政分家第212章 威逼利誘第36章 圍三缺一與援兵第142章 滅清火槍第251章 秘密組織第261章 封地主第259章 隱姓埋名第152章 舒城之戰(2)第122章 研製火器第230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71章 大破羅家堡第172章 利用和火炮第184章 爵位與遇刺第102章 狹路先鋒勇者勝第26章 基地和自生火銃第63章 人生沒有選擇第64章 又起事端第96章 任重而道遠第118章 一波又起第15章 銀子多的裝不下第178章 步步蠶食第82章 斬第69章 權與勢第121章 具體措施第244章 南海金屬風暴(1)第86章 訓練將校第111章 先封四方,再圖安內第23章 救火、結義與反思第129章 標槍顯威第193章 看誰先扛不住第147章 出兵第2章 陰謀重重第7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26章 華興大帝第264章 繩之於法第13章 師爺尚白第164章 吳三桂病倒了第107章 扼守險要第190章 斬首行動之序章第162章 識破詭計第120章 康熙的決斷第144章 改革軍制第245章 避戰的理由第236章 火勢兇猛第39章 攻城戰(3)第40章 攻城戰(4)第183章 總結與整編第78章 血戰鑲藍旗佐領
第72章 喜得工匠第73章 布暗棋第78章 血戰鑲藍旗佐領第87章 惺惺相惜請假一天第20章 黑虎令第201章 人醉心不醉第102章 狹路先鋒勇者勝第185章 別人沒有談條件的餘地第115章 陽謀第16章 月黑殺人夜第179章 炮擊堡壘羣第58章 鐘山郎香會第239章 寶船第131章 魏軍師的土辦法第77章 初戰不利第120章 康熙的決斷第28章 一拳斃戰馬第154章 各方動靜第77章 初戰不利第99章 滅虜火槍第153章 全面改革第203章 戰爭之神第181章 引龍出洞第256章 大肆募資第232章 警覺第44章 又招了些不一般的手下第12章 綁架少年將軍第99章 滅虜火槍第85章 痛並快樂着第68章 峰迴路轉第160章 布衣衛與趁火打劫第161章 糧食危機第176章 先讓敵人緊張起來第175章 納妃與交易第158章 八旗慘敗之後第15章 銀子多的裝不下第179章 炮擊堡壘羣第151章 舒城之戰(1)第153章 全面改革第281章 本州亂局第277章 反抗之心第47章 整軍備戰第221章 不學就會第33章 魏縣丞的對策與守夜第248章 避輕就重第165章 實力大漲第80章 殺機第114章 當曹操是不錯的選擇第168章 伸出黑手第31章 女匪首黑寡婦第145章 廬州危機第104章 軍政分家第212章 威逼利誘第36章 圍三缺一與援兵第142章 滅清火槍第251章 秘密組織第261章 封地主第259章 隱姓埋名第152章 舒城之戰(2)第122章 研製火器第230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71章 大破羅家堡第172章 利用和火炮第184章 爵位與遇刺第102章 狹路先鋒勇者勝第26章 基地和自生火銃第63章 人生沒有選擇第64章 又起事端第96章 任重而道遠第118章 一波又起第15章 銀子多的裝不下第178章 步步蠶食第82章 斬第69章 權與勢第121章 具體措施第244章 南海金屬風暴(1)第86章 訓練將校第111章 先封四方,再圖安內第23章 救火、結義與反思第129章 標槍顯威第193章 看誰先扛不住第147章 出兵第2章 陰謀重重第7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226章 華興大帝第264章 繩之於法第13章 師爺尚白第164章 吳三桂病倒了第107章 扼守險要第190章 斬首行動之序章第162章 識破詭計第120章 康熙的決斷第144章 改革軍制第245章 避戰的理由第236章 火勢兇猛第39章 攻城戰(3)第40章 攻城戰(4)第183章 總結與整編第78章 血戰鑲藍旗佐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