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

看着任自己嘴巴都說幹了,卻就是不表態的楊震,很不滿意的史迪威中將皺了皺眉頭道:“楊,我不知道你爲什麼總是對於盟國要你們出兵協助的要求,支支吾吾或是持反對意見。要知道如果你點頭,這對你們有很大的好處。”

“如果你點頭答應,美利堅合衆國和大英帝國,是絕對不會忘記你這個雪中送炭的盟友的。我可以代表美國政府和大英帝國政府答應你,只要你們能抽調出幾個師去印度參戰,我們將會給予你們更加優厚的援助。”

“我保證只要你們出兵,參戰部隊將全部換裝美械裝備,而且是全套按照美國陸軍野戰師的標準換裝。絕對不是簡裝師或是縮編師。所有的補給,全部由美國陸軍直接負擔,按照美國陸軍標準統一對待。而所有的薪金,將由英國政府全部按照英鎊結算。”

“同時我也可以與美國、英國兩國政府協商,在給你們補充五百輛最新式的美國M四坦克,並將原有的輕型和英國製造的二流坦克,替換爲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以替換那些德國的二手貨。並答應你們,短期之內至少在給你們五個戰鬥機中隊的裝備。”

“而且我保證你們派出的部隊,擁有獨立的指揮權。絕對不會受到重慶方面的任何干擾,在作戰行動上按照參戰的美英部隊同等對待。楊,我既然答應給予你們這些承諾,我就肯定會實現的這些諾言的。”

“但我希望你能夠慎重考慮一下我的要求,我想這是對你我雙方,都有很大利益的事情。楊,我知道你的擔心是什麼,但你和你們的上級,完全可以不必擔心其他方面任何的阻攔,這一點我可以向你保證。”

對於這位史迪威中將的信口開河,楊震笑了笑道:“中將閣下,我說過了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我們得從長計議,更得慎重的考慮。我想只要我們大家求同存異,坐下來仔細的商量、討論,未必就是一點成功的希望都沒有。”

“在軍事行動上,與盟國進行配合和協同作戰,這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這一點我是很清楚的。而且我們也時刻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包括眼下我們正在獨立承擔的對日空襲作戰,都是我們在向盟國履行承諾和義務的行動。”

“但是出兵印度的這件事情,的確有些出乎我們的意料。這麼大的行動,我們不能草率行事。史迪威將軍,您的誠意我相信。至於您許下的這些所謂的好處,我想我更看重的是我們對盟軍應盡的義務。但是還是那句話,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們需要時間來研究。”

楊震老調重彈就是不吐口,讓史迪威很是惱火:“我真搞不明白你們中國人的腦子裡面,都在想着什麼。一件我們之間任何一方都有利的事情,短時間之內就可以下結論的事情,非要搞的那麼拖沓。”

“楊,作爲一個在中國有很長工作經歷,對你們有過一定了解的美國軍官來說。你們中國人嘴裡面的研究是什麼,我還是很清楚的。無非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個拖字訣而已。把這件事情拖的不了了之了,也就達到了你們的目的。”

“原本我以爲這種官僚習氣,只是在積弊甚深的重慶方面纔會出現。卻沒有想到原本以爲很是潮氣蓬勃的你們,也會是這個樣子。楊,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們的真正習慣,但是我知道至少在目前,從你的回答之中,我並未看到你們有任何的誠意。”

“的確,之前我對你個人有一些誤會。因爲無論對於任何一支軍隊,尤其是戰略方面的統帥來說,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選擇你這樣的年輕人擔任的。你應該清楚,這並非是觀念的守舊。因爲一支軍隊的統帥成熟,是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辛的積累過程。”

“你現在的年紀,在絕大部分人的眼中,無論如何都達不到這個標準。我還是那句話,在西方的任何一支具備現代化體系的陸軍之中,你的年齡最多也就是一個上校,甚至很可能會只是一個少校。”

“雖說在你們中國軍隊之中,你這樣年紀的人擔任一支大軍統帥的並不在少數。當上將軍的,更是爲數不少。不過這些人基本上都是藉助父親的權勢,才做到這個位置上的,至於在戰場上表現我只能說是很遺憾。我從來就沒有看到過,那些與你年齡相當的將軍有應該與他們軍銜相配的表現。”

“我早年在中國的經歷,無疑影響了我在一定程度上的看法,在這裡我爲我之前的無禮舉動抱歉,希望你能夠原諒。但是楊,你今天這個態度真的讓我很失望。我沒有想到,作爲一支大軍的統帥,你會如此的畏手畏腳。”

“同時楊將軍,我不得不提醒你一下,如果你再一次的拒絕配合盟國在印度的作戰,這對你們在美利堅合衆國人民心中的印象很不利。甚至會危及到我們現在已經建立的友誼,更會危及到美利堅合衆國對你們的援助。”

對於史迪威顯得很拙劣的激將法,外加威逼利誘,楊震卻是絲毫不以爲意的呵呵一笑道:“史迪威中將,您對我的看法,我無所謂原諒不原諒。對於我這個人來說,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別人的看法好壞與否,對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至於你的要求,我還是那句話,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我們自己內部必須要進行研究。至於這件事情我們最後的結論,等到研究出一個結果來,我們自然而然的會通知你。但是現在很抱歉,我無法給您滿意的答覆。”

“史迪威將軍,不管我們之間曾經有過什麼不愉快,但那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之間的關係,還是要着眼於未來的。我們之間還是盟友關係不是嗎?雖說所在的戰場遠隔萬里,但是我們畢竟至少在戰略上,還是在配合之中不是嗎?搞砸了關係,對誰都沒有好處。”

“不過作爲一個晚輩也好,還是作爲一個盟友也好。今天我還是要提醒你一下,作爲一個將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原因,最重要的不單單在於他手下有多少部隊,他的裝備有多好,最關鍵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過於草率的下決定,只能給對手留下可以利用反擊的空子。”

“在戰場上是如此,但戰場下也要能沉住氣。這支軍隊不是我個人的,不是我說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再跟你說一遍,這件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大的事件,我們必須拿出一定的時間去研究,綜合各方面的考慮,才能下定這個決心。”

“這畢竟不是一支小軍隊出動,是關係到十幾萬人生死的大事,我們不能不慎重一些。我想你們美國軍隊,在制定戰略方案的時候,也不會是拍着腦袋就下決定的吧。不是也要慎重考慮,從長計議嗎?”

“你不能要求我們,在下決心的時候過於草率吧。這是戰爭,不是軍事演習。決心下的過於草率,這樣不僅不利於印度戰場,甚至還會危及到我們之間的傳統友誼。史迪威將軍,我希望你能夠有耐心的等一等。”

面對着楊震的死活不吐口,這位史迪威老兄卻明顯有些束手無策。尤其是楊震對他拋出的橄欖枝,明顯不感興趣。手中沒有了美援這一利器可以利用的史迪威中將,對於楊震一個接着一個太極推手過來,卻是乾瞪眼無可奈何。

尤其他此次來東北,並未得到美國政府和陸軍部任何一方的授權,是他擅自採取的行動。而他許諾的那些武器裝備,也不過是認爲只要自己守住了印度,美國政府應該不會吝嗇這點裝備。實在不行,自己還可以去英國人那裡打秋風。

當然這位老兄,還是沒有想過賴賬的。他在途徑延安與中央領導人會談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美國政府的態度,並已經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但對於他的挖空心思,楊震卻是壓根就不買賬。

等送走這位野心很大的美國陸軍中將去休息之後,楊震才關上門和軍委參謀長一同進行了秘密的商議。楊震要聽取中央對這件事情的真正態度,然後才能拿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如果拒絕出兵印度,自己至少要先說服中央。

有了之前出兵東南亞時,中央猶豫的前車之鑑。對於此次出兵印度,中央究竟是一個什麼態度,楊震的心裡面有些不太託底。畢竟如果中央拒絕了這位老兄的要求,大可以在延安就把他打發回去,而不會派眼前這位老帥陪同前來。對於中央對於此事的態度,楊震這心裡面多少還有些七上八下。

看着眉頭擰成一個疙瘩的楊震,軍委參謀長笑了笑道:“這次主席派我來,並不是要給你們施展什麼壓力。你的態度中央還是很清楚的,也是理解和支持的。而且中央也不贊同這個時候,削弱自己實力爲美英兩國火中取栗。”

“同時我們一旦出兵印度,不管戰局結果如何,但是對國內的政治形勢肯定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對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央的態度還是堅決要維護的。這次派我來,存粹就是一個禮儀上的問題。畢竟考慮到這位史迪威中將的影響,中央還是要給予一定重視的。”

“原本中央在延安就已經拒絕了他,但是這位史迪威中將,卻固執的堅決要求親自與你面對面談判。這位中將先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但考慮到他身份和影響,主席又不好明白的拒絕。沒辦法,就只能我陪着他跑這一趟。”

“不過我另外一個任務,就是要提醒你一下。對於這位中將,你還是要尊重一些,不要像上次那樣搞的那麼僵硬。很多的時候,中央要從全局出發進行考慮。主席的意思是守住自己的底線,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在其他的問題上退一步海闊天空。”

“主席明確的讓我告訴你,上一次你與這位史迪威中將的衝突,這次中央不想在一次看到。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是我臨來之前,主席再三交待我要告訴你的。並讓我告訴你,你無論做出什麼選擇,中央都會支持你。”

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267章從善如流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火再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242章 國家真正的脊樑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手冢仲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四百一十三章 賭和賭還是不一樣的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一百九十章 苦口婆心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八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心似箭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韋維爾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四百一十七章 郭邴勳的往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一百二十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滿江上軍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對手第一百二十四章東進(3)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七十章 最應該做的不是檢討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
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267章從善如流第八十五章 我們不挑食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六十九章 做好最後一戰的準備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一百八十一章 關東軍真正的陰謀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的敵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火再起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一百四十六章 鐵幕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六十九章 奔襲(2)第六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1)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242章 國家真正的脊樑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軍派來的刺頭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手冢仲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百零七章 一戰區的行動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二十一章 收買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第四百一十三章 賭和賭還是不一樣的第三百八十六章 這終歸還算是好消息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二百零五章 日本陸海軍的奇葩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第一百九十章 苦口婆心第六十三章 霸氣的答覆第二百五十五章 誤會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八章 王光宇的思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歸心似箭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韋維爾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三章 開始着手準備第四百一十七章 郭邴勳的往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斯大林的答覆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四百二十九章 這條路線不能走第三百一十三章 防着這個傢伙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難產的決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王光宇的擔憂第四百二十章 是羣毆還是單挑第二百一十六章 彈雨的洗禮第二百九十八章 血色本溪湖(三)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創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好最後一仗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一百二十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三百一十一章 僞滿江上軍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對手第一百二十四章東進(3)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260章 現實的美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七十章 最應該做的不是檢討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時間不多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楊震第一百零七章 備戰(1)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黴的二十五師團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二百零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覺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三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七十章 我們補償不起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