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

實際上總指揮擔心這幾位被肅反多少有些多餘。幾位遠東軍區的最高負責人被召回莫斯科的確像蘇方那位中將說的那樣,與援助抗聯一事有關。當然能讓這幾位遠東地區黨政軍最高負責人同時被召回,也不單單是這一件事情。

莫斯科克裡姆林宮,剛剛工作了一夜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斯大林在得知這幾位遠東地區最高黨政軍負責人已經抵達莫斯科後,不顧連夜工作的帶來的疲勞,在第一時間進行召見。

在觀看完總指揮向蘇聯遠東軍區展示用來交換物資的幾種武器電影資料後,對這幾種武器表現出很高興趣的斯大林轉過頭對一同觀看的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蘇軍總軍械部長庫利克大將、蘇軍炮兵主任沃羅諾夫中將以及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道:“你們看這幾種中國同志設計的武器怎麼樣?適合不適合我們工農紅軍?”

對於斯大林的提問,這幾位元帥、將軍顯得都很謹慎。幾年的肅反下來,無數的高級將領被殺,使得這些蘇軍高級將領說話,尤其在斯大林面前說話都極爲謹慎。萬一自己誇獎了這些看起來性能極佳的武器裝備,弄不好斯大林同志一發怒,指不定又有誰倒黴了。

若是將這些武器貶的一無是處,看着這些性能很優異的武器就此埋沒,又實在有些過不去。尤其是主管蘇軍炮兵的炮兵主任沃羅諾夫中將一眼就相中資料中那款結構簡單,射速極快,威力也不小的多管火箭炮了。

琢磨來,琢磨去,幾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主管武器生產的總軍械部長庫利克大將。人家是斯大林同志的老關係了,是其一手提拔起來的嗎嗎,又是主管武器生產的。想必就是說錯話,也無關緊要。

只是其他人可以暫時不回答,但作爲蘇軍主管武器裝備生產的總軍械部長的庫利克大將卻不能不回答。看到其他幾個人的眼光都看向自己,生性極爲保守,對新式武器並不是很熱衷的庫利克大將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斯大林同志,這些武器裝備看起來性能不錯。”

“尤其是那款一百零七毫米火箭炮,與我們現在已經開始試製的喀秋莎火箭炮相比,雖然其發射機構只有十二管,一次發射火力數量雖然不如我們已經開始試製十六連裝的БМ-13火箭炮,但其足有八公里的射程卻是要遠於我們。而且炮彈的散佈面也要小於我們。”

“中國同志製造的這種武器使用製造普通火炮身管的無縫鋼管作爲發射導軌,不僅生產相對簡單,在使用方面也比比我們使用的工字型發射導軌在保養和操作方面起來要簡單的多。”

“而且從資料上來看,這種武器夠輕便,分解之後,幾個紅軍戰士很輕易的便可以攜帶。最主要的是這種武器中國同志已經在實戰中使用過,至少看起來效果不錯。”

庫利克大將說這番話的初衷並不是希望蘇軍能夠裝備這種武器,對於新式武器的裝備,他一直很保守。尤其是擔心正在研發,已經進入試製狀態的БМ-13火箭炮會對傳統火炮產生影響。所以他之前對這種火箭炮的設計與生產一直在製造障礙。

對於斯大林很強的自尊心摸的很透的庫利克大將,知道以斯大林的爲人,很難接受一款雖然性能優良,但卻是中國人設計、製造的武器裝備偉大的蘇聯紅軍。所以他誇獎這種武器的性能,實際上是想徹底的將那個該死的什麼火箭炮項目徹底的終止。

應該說庫利克大將雖然在武器生產、設計上極爲保守,但眼光還是極準的。電影資料雖然不能展示全貌,但他還是一眼就看出這種武器優異的性能在那裡。

對於庫利克大將的評價,斯大林微微的點了點頭。這位老戰友雖然有些保守,但眼光還是很準的。他雖然沒有指出這種武器適合不適合紅軍裝備,但卻指明瞭這種武器與現在還處於絕密狀態的БМ-13火箭炮相比較的優點。

對於庫利克大將的評價還是很滿意的斯大林,轉過身來對其他將帥道:“現在由遠東軍區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來介紹一下中國同志設計的其他幾種武器。”

接到斯大林命令的阿巴那申克大將站起身來,打開自己身邊一直很不起眼的箱子,拿出了三支外型有些古怪的武器道:“這是中國同志設計的其他幾種武器。當然這三種武器並不都是中國同志拿來希望與我們交換物資的。這其中用來交換的兩種武器我們剛剛在電影資料上已經見過。”

“一種是使用我們制式七點六二毫米莫辛納甘步槍彈的所謂自動步槍。只不過這種步槍使用的彈藥在口徑上雖然沒有改變,但在子彈的長度上卻做了改變。由原來的五十四毫米改爲三十九毫米。也就是他們所說的中間型槍彈。”

“在改用了這種中間型槍彈後,這種武器雖然有效射程由原來的四百米下降到了二百米。但在射速極高的情況之下,後坐力並未難以控制。斯大林同志,這種武器的射速據遠東軍區軍械部門的人員估計,這種武器的戰鬥射速至少在每分鐘二百發左右。而理論射速可以達到六百發每分鐘。”

“我們目前裝備的無論是M1910式重機槍還是DP輕機槍,要想達到這個戰鬥射速,都需要笨重的槍架。而這種武器,我們的紅軍戰士一個人便可以輕易的攜帶。要是大量的裝備,我相信我們紅軍的步兵戰士火力將達到一個空前的階段。”

“這種武器採用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迴轉式閉鎖槍機,衝壓生產工藝。不僅製造簡單,而且其維護性能也不比我們手動的莫辛納甘步槍複雜,我們的戰士很容易就能學會操作。”

“這種武器的缺點是不能進行長連射。一旦打連發,頭幾發的精度雖然還不錯,但其後面的精度便會極差。不過這種武器在使用點射或是短射的情況之下,其精度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這種武器雖然然是中國同志設計的,但他們因爲沒有合適的鋼材,只能使用繳獲的低劣的日式軍用鋼,所以質量很差。只打了千餘發子彈,槍管便出現變形。”

“使用的子彈也是他們改進的日軍制式七點七毫米重機槍彈,也是經常出現卡殼的情況。關鍵是在使用之前,還需要對子彈塗油。否則彈殼很容易出現斷裂或是不抽殼的情況。”

“眼前的這支是我們遠東軍區依照中國同志指點,使用我們蘇維埃自行生產的鎳鉻合金鋼製造的。其發射的子彈也是使用的我們自己製造的七點六二毫米中間型槍彈。在實驗中,性能極爲優異。”

“最關鍵的是極爲可靠。即便在泥水浸泡或是在沙子中掩埋,但拿出來幾乎不用任何的保養,直接就可以上膛發射。雖然因爲瞄準基線短、連發時槍口上跳嚴重而影響了連發時的精度,但依舊是一支極爲可靠的自動武器。”

介紹完第一種武器,,阿巴那申克大將又拿起第二支槍身下與蘇軍之前已經少量裝備,但卻已經撤編的PPD式衝鋒槍一樣彈鼓的武器道:“這種武器使用的是我們制式的七點六二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其彈鼓可以一次裝填七十一發子彈。其火力密集度極高,而且精度也相當的不錯。幾乎與我們的託卡列夫手槍不相上下。”

“而且這種同樣結構簡單,生產容易。這種槍的槍管甚至可以直接用我們莫辛納幹步槍槍管制造。一根莫辛納幹步槍的槍管可以直接截斷,製造兩支這種衝鋒槍的槍管。”

說罷他又拿起一支在剛剛的影視資料上並未看到的外型更爲古怪,看起來像是幾根管子拼湊而成,長長的彈匣插在槍身一側的武器道:“這支槍並非是中國人專門爲我們設計的,而是我們從他們二路軍總指揮身邊警衛身上收繳的。”

“這種槍使用的他們經過改進的日軍八毫米南部式手槍彈。雖然因爲使用彈匣供彈,其火力持續性不如剛剛我們看到的那種衝鋒槍。精度也略微差了一些。但結構卻比剛剛我們見到的那種衝鋒槍還要簡單。甚至一般的水暖工人都能製造。”

放下手中的衝鋒槍後,阿巴那申克大將看了看在座的幾位將帥一眼後,對斯大林道:“斯大林同志,我感覺中國同志設計的這幾種武器都存在着生產便捷,結構簡單,火力持續性也很好。很適合我們工農紅軍使用。”

“尤其那種反坦克火箭筒,可以極大的改變工農紅軍的反坦克裝備笨重的局面。一旦我軍在未來作戰中,遭遇到敵人大規模的坦克襲擊,這種輕便的反坦克武器可以大量的發揮作用。”

阿巴那申克大將話音落下,一直沒有出聲的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仔細打量了一番斯大林聽罷介紹後的表情道:“斯大林同志,既然阿巴那申克大將對這幾種武器評價很高,我看我們是不是組織軍械部的同志對這幾種武器組織少量生產,進行實驗。”

“如果這些武器的確達到我們的要求,我看我們可以組織大量的生產,以替換我們現在裝備的莫辛納幹手動式步槍,以及爲基層軍官配備一種合適的自衛武器。託卡列夫手槍雖然威力很大,但無論是射程還是火力都不能讓人滿意。”

對於總軍械部長的保守,對新式武器接受很快的沙波什尼科夫大將早已經是忍無可忍了。不僅許多新式武器的計劃因爲其再三的人爲設置障礙而夭折,就連已經開始生產的PPD衝鋒槍也被其弄的退役。

只是礙於斯大林對其的寵信,沙波什尼科夫一直在忍耐。如今趁着這個難得的機會,老成持重的沙波什尼科夫雖說沒有落井下石,但也趁機想踹上一腳。以試圖爲新式武器的生產解脫套索。

作爲工農紅軍的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的意見斯大林還是很重視的。既然沙波什尼科夫建議將這幾種武器投入試生產,斯大林也就同意了。

在觀看這些新式武器資料的將帥們離開後,斯大林向單獨留下的阿巴那謝克大將與遠東軍區政委兼遠東邊疆區第一書記伊萬諾夫道:“你們說這些新式武器都是中國東北的同志設計,專門用來與我們交換一些他們需要的物資的?”

對於斯大林的疑問,阿巴那謝克大將想都沒有想到便點頭道:“是的,斯大林同志。他們的二路軍總指揮現在還在伯力遠東軍區司令部等待我們的答覆。”

“這位設計了這些武器的中國同志很明顯對於我們紅軍需要什麼樣的武器很清楚。他設計的這些武器,不僅實用極爲簡單,而且方便大量生產。如果紅軍換裝了這幾種武器,火力在不增加部隊後勤卡車數量的基礎上,可以上一個檔次。”

“尤其是那種反坦克火箭筒,幾乎可以做到人手一支。其對坦克的殺傷力,並不比我們現在裝備的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下,但卻極爲輕便,而且可以不佔部隊編制。”

“很明顯這些武器正好可以滿足我們工農紅軍的需要,斯大林同志我認爲,我們可以進行交換。雖然中國同志提供了武器的樣品,但設計圖紙與材料要求,卻還在他們手中。”

“且斯大林同志,步兵武器自動化是世界武器發展的趨勢。他們設計的這種所謂自動步槍無論從可靠性,還是生產性上,以及火力持續性上要比我們現在已經生產的託卡列夫半自動步槍要好的多。”

“雖然改裝了所謂的中間槍彈,射程減小了,但火力的密集度卻是大幅度的上升。我想這種武器若是和遠射程的莫辛納甘步槍搭配使用,將會極大的提高紅軍步兵的的火力。”

“如果我們能用一些他們急需的物資交換過來,我們在武器研發上可以節省很多的人力、物力。將這部分武器研發資金資金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對於阿巴那謝克大將對這幾種武器由衷的讚賞,斯大林笑了笑卻沒有給他直接的答覆,而是轉移話題道:“阿巴那謝克同志,中國同志除了這些武器之外,還提出了那些東西可以用來交換?”

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三章 整訓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橫我更橫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後續影響的隱患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戰坦克第八十一章 你是在炫耀嗎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進和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時、彼一時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百零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該有一個了斷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四百五十四章 漂亮與敗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釣到了一條大白鯊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十三章 吞噬關東軍的黑洞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五十八章 準備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三十二章 好飯不怕晚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落冀中(五)第二百零四章 楊震的決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
第一百六十章 楊繼財的聯想第三章 整訓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十九章 做好傷亡十幾萬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六十三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九十章 下一步戰局發展的可能第一百四十五章 岡村寧次的決心第一百八十章 日軍之間的矛盾與算計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橫我更橫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六十七章 後續影響的隱患第八十三章給我一個孩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肉雙城(七)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二百七十六章 蘇聯人的意圖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第一百三十八章 主戰坦克第八十一章 你是在炫耀嗎第一百零八章 備戰(2)第一百四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 (11)第九十四章 叛徒的危害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第三百五十七章 賭贏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進和北上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時、彼一時第二十五章 砸鍋賣鐵的穆長秋第二百二十章 爭吵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四百二十九章 制裁帶來的衝擊第二百六十九章 最危險的局面第一百一十六章 必須要考慮的事第二百零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該有一個了斷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內山英太郎的思路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四十七章 黎明(1)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四百五十四章 漂亮與敗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三百五十一章 楊震曾經的隱憂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問題第一百八十三章 釣到了一條大白鯊第三百四十章 徹底的消失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十三章 吞噬關東軍的黑洞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給你們一個小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整訓第三百六十四章 幸運的於明第二百九十一章 陳翰章的錯誤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會干涉第三十七章 能拔膿就是好膏藥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被矇住的西山福太郎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六十八章 奔襲(1)第五百三十五章 只不過是一個開頭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三百九十三章 苦撐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二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最終目的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三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二)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五十八章 準備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二百六十五章 青津大佐不安的來源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四百四十一章 國崎登不是傻子第四百零二章 自食惡果第七十七章 血色殘陽(5)第三十二章 好飯不怕晚第一百九十一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查看地形第五十五章 用足突出部第一百一十二章 日落冀中(五)第二百零四章 楊震的決定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