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

這位一木清直大佐,明顯就是這種人中的一個。尤其是他們這些沒有受過陸軍大學高級指揮方面的系統教育,對合成化作戰一知半解,主要依靠多年的經驗指揮作戰的無天組軍官。與那些有機會出國任職的陸大畢業生相比,眼光更加狹窄。

只不過他們的那些經驗,來自於與一個遠遠弱於他們自己的對手多年打交道得來的,而不是真正與強手對決。而對於一木清直來說,包括他的同僚在內與多年積弱,內戰經驗更甚於對外作戰的對手作戰養成的那些經驗,對於日軍來說,很不幸並不是一個好的經驗。

當面對着火力比日軍還強的真正對手時,就表現的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於可以說壓根就不會打仗了。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就只會死打硬拼。也可以說,這幫日軍軍官手中掌握的武器雖說比較現代化,但是真正的現代化作戰還沒有學會。

日俄戰爭之後,就沒有與任何一個現代化強國作戰過的日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現代的戰爭。雖說也參加過一戰,但是幾萬大軍去打一支孤懸海外的孤軍,根本稱不上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日軍對新式武器很敏感,但是對新的戰術和戰略,卻是保守的緊。

缺乏真正的現代化戰爭經驗,在加上短視的戰略目光,這也是整個二戰結束之後美軍對日軍大部分的將領,真實評價並不高的原因。因爲他們不會面對真正現代化軍隊作戰,更不是打真正現代化的戰爭。

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讓養成張狂習慣的日本軍隊已經不習慣,甚至是不會與優勢火力的敵軍作戰。一句話日軍的眼下的張狂勁頭,是在中國戰場上被積弱的中國軍隊灌出來的。

在中國戰場上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成全了日本陸軍所謂的赫赫軍威,但是也真正害了日本人。重武器升級換代緩慢,大部分的軍官,尤其是真正處於一線指揮的軍官,缺乏真正面對現代化戰爭的實際經驗。

面對着具備真正優勢火力的敵軍,就不知道該怎麼去打仗了。諾門罕戰役之中日軍的確給蘇軍帶來很大的傷亡,但是那是靠着步兵嚴格訓練,養成的極高軍事素養,以及死打硬拼換來的。日軍的確在基礎訓練上和士兵的技戰術上,佔據着優勢。

其低級軍官的戰場指揮能力,也還算可以。但是最關鍵的中高級軍官的實際指揮能力,尤其是最至關重要的聯隊一級軍官的實際指揮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在優勢的火力打擊之下,除了死打硬拼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應對手段。

最關鍵的是,中國戰場上的所謂勝利,讓日本人養成的目空一切的毛病。自認爲只要憑藉強大的武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日本軍官,尤其是年輕軍官來說,這世界上就沒有他們不敢去惹的東西。

被中國人搞的自己反倒是不會打真正的現代化戰爭的日軍,最終還是便宜了美國人。太平洋戰場上,日本陸軍的表現,除了旺盛的決死精神之外,其餘對真正現代化戰爭的陌生,讓美國人其實是撿了一個很大的便宜。

雖說這一點對現在的抗聯很是有利,但是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卻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無奈。任何一個稍微有一點血性的人,也不願意見到侵略者的鐵蹄在自己的國土上踐踏。但是貧弱的中國,能夠堅持到眼下還沒有崩潰。

一支沒有現代化工業支撐,幾乎什麼都缺乏,甚至身後的國家連維持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糧食,都無法得到充足供應的軍隊,還能在抵抗,還能在繼續堅持,就已經是這個國家和軍隊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幾乎未做抵抗便撤進關內,剩下的東北軍抵抗的時候很少。大部分留守東北的東北軍,不是一槍未放便繳械投降成了僞軍,就是就地潰散,關東軍侵佔東北真正戰鬥打的少的可憐。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關東軍大部分的戰鬥都是與只有輕武器的東北義勇軍或是抗聯作戰。而這種作戰與其說是常規戰鬥,還不如說是反游擊戰。無論是東北義勇軍還是之前的老抗聯,都是缺槍少彈,基本上沒有什麼重武器的。

東北軍留在東北的重武器,不是隨着投敵的東北軍一起成爲日軍的打手。就是原封不動的被日軍繳獲之後,用來打中國人。或是武裝他們在中國各地拉攏的,以便將來有一天能爲自己效力的形形色色地方武裝,或是直接武裝僞軍。關東軍侵佔了整個東北,除了錦州一戰和嫩江江橋一戰之外,根本就沒有經歷過什麼真正的戰鬥。

而在七七事變爆發之後的中國戰場上,規模龐大但裝備極爲落後,無論是坦克、火炮,還是飛機都嚴重缺乏的中國軍隊始終未能佔據過火力上的優勢。甚至哪怕是在一場小規模戰役之中,佔據過從步兵武器到炮兵所有火力的上風。

派系衆多,訓練程度不同,裝備也不同。但是所有的中國軍隊,無論那一個派系,就是裝備最優良的中央軍,與日軍的裝備水平也無法相比。所謂的德械師,不過是德國鋼盔、水壺,加上德式口徑或是仿製德式輕武器,以及幾門雜牌的老式山野炮組成的簡裝版都算不上的師。

如果論起重武器,比真正的德國軍隊差的遠了。一個師的炮兵加在一起,沒有人家一個團多。德國軍隊一個步兵團,按照火力配置僅僅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就有六門,還有兩門一百五十毫米重步兵炮。

另外每個步兵團還配備了十二門反坦克炮,在加上營團屬迫擊炮。一個團的重火力比中國軍隊中大部分的軍還好。即便是中央軍,這些火力配置也基本上超過一個師了。中央軍那幾個所謂的德械師連人家的皮毛都算不上。

日本陸軍長期以來的主要對手,中國軍隊的裝備實在太差了,幾百萬軍隊裝備的重武器,與西方列強和已經完成現代化的日本陸軍相比,簡直可以說連上個世紀的標準都達不到。甚至一個戰區的所有重火力,還不如日軍一個師團。

一個日軍重炮聯隊的一百五十毫米重榴彈炮數量,幾乎超過中國軍隊所有同類口徑火炮加在一起的總數。大部分的軍隊與其說是步兵,還不如說是步槍兵更合適一些。因爲在很多的部隊之中,連起碼的機槍的數量都嚴重的不足。

甚至很多的所謂地方雜牌部隊之中,連最基本的步槍配備的數量也嚴重的不足。大部分的步槍口徑繁多、破舊不堪,彈藥和配件配套能力極差。有些步槍,連彈藥都沒有來源,只能站崗的時候做做樣子。

有些沒有後臺的雜牌中的雜牌,更是就連那些用腳才能踹開槍栓的老套筒都配置不齊,甚至還在使用上個世紀中葉便已經淘汰,使用黑火藥的擡槍。這樣的軍隊,在戰場上能給日軍帶來威脅就怪了。

而眼下戰爭打到這個份上,別說戰前就裝備極差的雜牌軍,即便是以前裝備較爲齊全的中央軍,機槍和步槍的數量也急劇的減少。只不過與那些小媽養的雜牌軍,這些親生兒子的多少還能有些補充。只不過數量,遠不如以前充足了而已。

至於重武器,尤其是現代化戰爭所需的飛機、坦克、火炮的情況就更差。幾百萬的軍隊之中,只有老舊的,大部分只裝備機槍,裝甲極其薄弱的幾十輛坦克,還從未進行過步坦協同訓練。抗戰全面初期,這進口幾十輛英德意製造的坦克,幾乎沒有給日軍造成多少的威脅,就在缺乏步兵掩護之下衝向日軍時候,全部白白的損失掉。

後續進口的蘇聯坦克,也在拙劣的戰術之下,損失慘重卻並未給日軍帶來多少威脅。甚至有的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之下,沒有經過任何的破壞直接被拋棄。反倒是成爲日軍對付中國軍隊的有力武器。

相對於坦克,戰場上需求量的火炮情況雖然好一些,但是數量也嚴重的不足。而且其中除了四十八門德制一五零榴彈炮,幾十門德制一零五榴彈炮和百餘門博福斯山炮、施耐德山炮之外。大部分的火炮,基本上都已經是落後的產品不說,就是所有還能使用不能使用的火炮加在一起,數量與龐大的軍隊相比,嚴重的不成比例。

除了部分東北軍帶進關的,原奉天兵工廠仿造的火炮還算先進之外。其餘的火炮,不是仿造的西方一戰之前的落後產品,就是直接進口的西方淘汰貨。手中資金有限,人家根本就不賣給你最新式的火炮,更別提轉讓生產技術了。

誰家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人家研製新式火炮,是爲了掙錢,不是爲了充當救世主。轉讓技術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得買到人家一定數量的產品。當年日本人因爲缺乏新式火炮開發能力,引進德國技術生產三八式野炮的時候。德國人也是要求先買四百門成品,外加上四百門的散件,才最終轉讓生產技術。

這筆總的花費金額高達四百萬日元,可謂是日本自從自行建立軍事工業以來,除了海軍軍艦之外,最大的一筆外購。貧弱的中國,換了哪方面的派系,再加上軍工方面相對應的投入也承擔不起。

四百萬日元,雖然不是什麼大數目,但是要想將這批火炮真正的仿製出來,投入可不是幾百萬日元能下來的。即便是買來了,也因爲缺乏優秀的工人和配套產業,無法生產出同樣性能優異的火炮來。

單單就是製造火炮的機器設備,以及相應的鍊鋼設備上的投入,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還沒有將所需人才培養的時間和精力,計算在裡面。沒有自己健全的工業體系,就是買來了技術,也仿造不出來。

一戰前的中國錯過了最佳的建設機會,等到一戰後陷入幾十年軍閥混戰的中國,又已經沒有那個財力和精力,去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等到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後,同樣被大大小小的內亂折騰的沒有實力去搞建設。而且國家積弱,你想買人家還不一定肯賣。

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七十一章 奇襲葦河(2)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六十一章 惱火的曹輝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無底線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這個任務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二百八十九章 穿插(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奸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三百零四章 廢物的價值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來攪局的第二十二章 倒計時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四十二章 糧食之困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老子的嗅覺不一般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氣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四百八十三章 要給予極高的警惕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頭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見與馬屁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
第三百五十章 吉本貞一的分析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家都一樣第五百零一章 楊震的長遠規劃和目標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國人的算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寶貝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一百七十八章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七十一章 奇襲葦河(2)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三百章 我不是田登第六十一章 惱火的曹輝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無底線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第一百六十四章 封鎖區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二百八十章 不擇手段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當的日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片空白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這個任務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爲還不夠多第六十一章 瓷器店內打老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七十六章 你這是敲詐第二百六十三章 輿論戰的背後第四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四章 準備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九十七章 總攻擊第三百一十章 三十軍的覆滅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這麼散着打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百九十八章 變數第二百八十九章 穿插(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奸第九十章 這次發大發了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二百八十五章 驗證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三百零四章 廢物的價值第二百章 教訓還不夠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百八十三章 他就是來攪局的第二十二章 倒計時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車風波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八十七章 拉網排查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佈任命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二百四十二章 糧食之困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內部隊的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章 老子的嗅覺不一般第二百零四章 起到最大的作用第二百一十二章 想要打臉的日本海軍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氣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十章 什麼手段有效用什麼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一百零六章 餘波的後續發展第四百八十三章 要給予極高的警惕第四十一章 發現目標第二百五十六章 楊震的不滿意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換的想法第一百一十一章 逼着他們自己改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滿意的松田巖第四百六十七章不一樣的味道第五百六十八章硬骨頭第一百一十九章 處 置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二百零七章 穩妥一些爲好第三百零八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三百四十章 新東北大學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十三章 行動(3)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見與馬屁第二百三十二章 表白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二百一十章 蘇英奇的感受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