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艱難修道

李世民仔細想一想,馬周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眼中流露出讚許的神情,伸出大拇指笑道:“我李某果然沒有看錯人,還得說馬周看問題看得精準。他這一輩子都在爭,爭來爭去,又得到了什麼?吃虧就吃在不知道放手。”

馬周笑道:“說來話來,這一次來九成宮,我就是想退,不想繼續呆在長安和朝堂之上。可是李治小兒竟然不放我離開,所以,請想你李老頭給傳個話,放我離開長安吧。”

“又來了,又來了!不是已經告訴你了,我不再是什麼太上皇,也不再管朝堂之事。你若是想離開長安,你直管走,誰敢攔你?你越是在乎李治,他越是 阻攔你。你真不在乎他了,也就那樣了!”

李世民休息了一會兒,又說:“其實,我以爲,你不應該離開長安,人生何處不風景?何必非要回到鄉下?還是看不開,活在自己的固執裡嘛!”

馬周覺得,李世民說得也非常正確。人生何處不風景?

馬周又問:“這三年以來,李老頭都做些什麼事,現在竟然如此曠達?看得如此開朗?”

李世民向長孫皇后點了點頭,長孫皇后拿出一本書,讓馬周自己看。

拿到手中仔細一看,原來是《道德經》,裡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感悟和心得。因爲李世民身爲皇帝,他一生的經歷與很多人都大不一樣。站在權力的巔峰,財富的巔峰,爭鬥的巔峰,心裡裝着家國天下,眼中看的是五湖四海的風雲,胸懷寬廣,又能容忍與他政見不一樣魏徵等諫臣們,從而使他更能瞭解到,站在中層,站在低層。只爲生存而營蠅狗苟之人根本體會不到的高瞻遠矚。

正是這種寬廣的胸襟和容人之量,使李世民從誓死爭奪到放下一切,如今的李世民,猶如湖水一般波瀾不驚。或者說。李世民本身就是一潭清水,洗盡了隋末以來的戰亂和污濁。因爲殺戮過渡,這潭水裡沾上了一些污泥,一時看不清身邊的風雲,纔不得不對自己的兄弟下了狠手。

現在。離開朝堂,心如平鏡,那潭濁水慢慢平靜下來,沉澱下來,湖水重歸於淨。才使他現在的境界達到了道一般的存在。

這纔是人世生存最大的智慧,人生不在於得,而在於失,在於化去泥污雜垢。

人生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減去很多不屬於自己的,不必要的東西。之後,身體,精神,靈魂才能更加的自由。猶如一桶沙石,只有把桶裡面的沙石全部傾完,才能裝更多的水。

空靈!

這是馬周對李世民最後的評價!

之後,馬周抱着一種激動的心情,離開了九成宮,回到長安,只是把兒子們放到縣裡去。自己並沒有離開長安。

李世民說得好啊,人生何處不風景?大隱隱於市,也未嘗不可。

這天晚上,馬周睡着不久。便感覺到門簾一掀,走進來一個人,看模樣似乎是李世民。馬周起來,想拉他一把,結果一拉一個空。一撒手,李世民又站在面前。一臉安詳地看着自己。

馬周心裡覺得不妙。如果沒有發生任何事情,李世民肯定不會主動來找自己。可是既然人都來了,卻不言不語,只是看着自己,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正在這時候,李世民一語不發走出屋門。

馬周趕忙追出去,這時,李世民站在庭院中,擺了擺手,身體如煙,冉冉上升,片刻功夫,自院落中升到半空中。

此時月如華明,庭院如水潔淨,李世民穿着的衣服無緣無故的散發異彩,身後還着一層若有若無的光環。馬週一眨眼的功夫,李世民突然不見了。

馬周大駭,不知道遇到的是神仙還是鬼怪。這時,身上出一層汗,馬周從牀上坐起來,心中還不斷的怦怦直跳。窗外依如剛纔的夢境一樣。

剛纔確實做了一個奇怪的夢,難道是李世民駕崩了?還是悟道成仙了?

這一夜,馬周心裡一直有些不安,擔心李世民會出事。直天雞叫三遍,城門打開,馬周才覺得心裡稍稍的安定一些。

結果,不久,也就是小半個時辰左右,從大明宮趕來一個太監,傳來李治的旨意,太上皇李世民御駕歸天,凡是在貞觀朝擔任過官職的所有人,必需趕到朝堂上參與守靈,爲太上皇李世民送最後一程。

來到大明宮,馬周先拜見了李治,眼睛已經哭腫了。馬周勸他節哀順便,以保重龍體爲要,千萬不要傷了身體。要知道,現在的李治,可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夥子,他也是年近六十歲的老頭了。

李治把馬周帶到一邊,止住流淚,說:“父皇臨走時,把這本書留給了朕,交待必需要送給你。”

馬周拿過去一看,竟然是《道德經》,打開書頁,裡面全是筆記,都是李世民親自寫下來的感悟,正是昨天看的那一本。馬周又問:“太上皇何時把這本書交給你的?”

李治回說:“天快要亮的時候,雞還沒有叫前,朕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到了太上皇。他一直笑着看朕,卻沒說一句話。臨走時,是從院裡昇天而起。朕驚醒以後,發現御案之上竟然放着這樣一本書。”

說着,李治打開第一頁,上面果然還有一句話:留贈馬中書。

馬周仔細回想,昨天晚上夢到李世民的時候,也是天快亮,雞叫之前遇到的他。那時候,他竟然在向自己和李治同時託夢,難道說,他真的修成仙了?

給李世民守靈將近十天時間,馬周幾乎沒有怎麼休息,幫忙處理各種後事。終於把事處理完以後,馬週迴到自己家裡,美美的睡了一大覺。

然後,鄭重的打開那本書,按照李世民臨走前的吩咐,每天讀經,慢慢的拋開了自己的雜念雜想,此時覺得,身體比以前似乎更輕鬆了些。

體悟到道的好處以後,馬周每天堅持修煉不輟,幾個月以後,馬周發現,自己的牙齒又慢慢的長了出來,頭髮也有轉黑的跡象,猶如李世民離世之時,在九成宮遇到他那種狀態一樣。

馬周大喜,看來,這本道德經,在李世民手中解釋一遍以後,果然成爲一本寶書!說不定,自己真是華山仙官,在仙界有自己一個座位!。

第41節 純屬意外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81節 陰謀第184節 誅心殺第151節 避暑第54節 倉猝之事第70節 真真假假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64節 武才人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23節 必有迴響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8節 兩隻活寶第84節 淮安王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97節 火爆混戰第49節 陽謀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25節 一種手段第65節 榮歸故里第99節 惡戰第66節 交椅之變第21節 念念不忘第61節 意外補償第22節 刺探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72節 掌櫃聽房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6節 借刀殺人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88節 石化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64節 武才人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75節 美人計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70節 真真假假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90節 絕妙之計第94節 風滿樓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81節 陰謀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節 血火山村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66節 交椅之變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83節 繫鈴人第151節 避暑第82節 地包天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67開藥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1節 竹林約會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7節 貓膩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73節 對決
第41節 純屬意外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81節 陰謀第184節 誅心殺第151節 避暑第54節 倉猝之事第70節 真真假假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64節 武才人第51節 新四大發明第23節 必有迴響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8節 兩隻活寶第84節 淮安王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97節 火爆混戰第49節 陽謀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25節 一種手段第65節 榮歸故里第99節 惡戰第66節 交椅之變第21節 念念不忘第61節 意外補償第22節 刺探第125節 城門作亂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72節 掌櫃聽房第67節 空手套白狼第149節 開發礦山第6節 借刀殺人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88節 石化第129節 滿城風雨第39節 一敗塗地第109節 宇文士及第90節 絕妙之計第164節 武才人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75節 美人計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70節 真真假假第85節 見鬼說鬼話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90節 絕妙之計第94節 風滿樓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182節 萬萬沒想到第181節 陰謀第25節 一種手段第1節 血火山村第100節 餘音嫋嫋第66節 交椅之變第38節 文人決鬥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12節 縮頭烏龜第83節 風雲變幻大王旗第108節 一鳴驚人第119節 皇宮鬧鬼第93節 專等爾來鑽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58節 道士攔路第183節 繫鈴人第151節 避暑第82節 地包天第103節 恍惚如夢第167開藥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5節 英雄落淚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104節 棒槌娘子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111節 血雨腥風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1節 竹林約會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07節 四請聖賢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7節 貓膩第180節 龐然大物第173節 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