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

李世民叫住馬周,拍拍新做的龍椅,非常滿意,很有意味地說:“兩儀殿上的龍椅也該換把新的了吧?”

馬周心領神會:“臣遵旨!”陛下這是含蓄地向自己要新龍椅,怪不得賞賜自己六百匹絹帛,原來付的是預定款啊!天上就沒有掉餡餅的好事!

走出太極宮,長腿和熊貓全身才放鬆下來,有些後怕地對馬周說:“掌櫃的,咱們看陛下對人也很和氣的嘛,爲什麼你們這些做大官的,見了他都非常害怕?”

“陛下的話就是聖旨,同意不同意都不能輕易的違抗,他一人掌管着天下生殺大權,要你三更死,活不到五更,在某種角度上說,比追魂奪命的閻羅王還要讓人恐怖。何況,陛下征戰沙場,浴丶火重生,你們只看到了他和氣的一面,卻沒注意到他身上還有一團濃重的殺氣。就你們這樣的小老百姓……就算讓你們進了朝堂,混不了幾天也得人頭落地!”

“喲——掌櫃的在背後非議陛下,我等現在回宮去告密,升官發財就指望今天了!”二人說着假裝扭頭回去,故意嚇唬馬周。

馬周根本不在意,哈哈一笑,說:“不要忘了,你們是我的家人,小命攥在我手裡,我讓你們三更死,你們也一定活不到五更!”

二人吐舌頭一笑:“那算了,我們還想看到明天的日出吶!”

長腿和熊貓趕做新龍椅時,馬周也沒閒着,抽空到長安城內察看工部清理排水渠的進度和情況。

長安城的常駐人口接近一百萬,包括來來往往的過客。超過一百萬也有可能。這麼多的人口,包括家畜等,每天的消耗的水量大得驚人。

唐朝時候沒有自來水,全靠地上挖的露天溝渠把城外的河水引進來,解決人畜用水問題。到了夏季。這些排水工程全是露天式的,加上排污的髒水,味道刺鼻難聞,更兼滋生蚊蠅,使人難以接近。

長安城內有條永安渠橫貫南北,還有幾條淺漕渠、乾首渠、清明渠、曲江池等解決四個方向的居民飲水問題。但是卻解決不了排水問題。

每家每戶都有一條小小的排水道。有時稱作暗井,有時稱作貓道眼,每天的廢水倒入暗井中,千家萬戶的暗井又在地上相連,排到坊外的大排水渠。

因此。時間久了,廢水污染了長安城的地下水。百姓從井中打上來的水帶着一層油漬,水的味道也發苦發澀,吃了以後身體容易得病。

隋文帝在位時,隋朝國力強盛,在長安舊城東南方向,又新建一座太極宮,才解決掉地下水污染的問題。

現在。大唐長安佔用的就是隋朝的太極宮,也叫大興宮。如果不有效解決城內飲水和排污水問題,很有可能。不遠的將來,也要新建一座城池。這意味着,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馬周來到工地發現,工部解決污水排放,僅限於清理溝渠裡的污泥。也就是說,把溝挖得更深更寬了。並沒有效解決污水下滲更爲嚴重的問題。

這樣以來,不僅解決不了地下水受污染。反而會加大加速。馬周找到負責工部的一個官員,表明中書舍人的身份。想勸他們不要怕麻煩,既然做了,就做到長遠一些,使以後的百姓不用再爲排水而擔心。

那工部的官員對馬周還算客氣,點頭同意馬周的意思,說要向工部尚書稟報,得到他的同意再這樣做。

此時的工部尚書是段綸,李淵的四女婿,李世民的四姐夫。段綸能娶到高密公主,還要感謝隱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見到段綸,非常喜歡他的爲人,把第四個妹妹高密公主嫁給他。段綸在益州做地方官,因爲李淵對他下過命令,有一定的自治權,使他辦事大大咧咧的得罪過不少人。後人告發謀反,李淵派人去查,沒有查到不利的證據,就調到長安任光祿大夫。段綸經歷這件事,心灰意冷,閉門謝客,開始煉丹修道,不再過問朝政的事。

李世民登基以後,封他爲工部尚書,段綸連續辭了好多次,都沒能辭掉,只好接任工部尚書。不過,他對下屬相對放任,給屬下很大的自由權,自己很少過問政事。

那名官員之所以這樣應付馬周,就是打定主意不得罪,也不按馬周的安排去做。

馬周也知道他在應付自己,沒辦法,爲了全城一百萬人口能喝上乾淨水,住上安全的環境,馬周只好來到太極宮立政殿向李世民稟報。

工部挖渠清淤泥是多大點的事兒?非要向李世民稟報?李世民根本不在意,把馬周的建議駁回去了。

馬周本想找魏徵出面,讓魏徵提這個建議,又一想,總不能事事靠魏徵吧?便硬着頭皮提諫議,把不及時治理污水的嚴重性,一一向李世民稟明。又拿出隋文帝新建太極宮作反面例子,以引起李世民的注意。

李世民是個善於納諫的皇帝,一聽馬周說的十分在理,就說:“如果按照馬舍人的建議去做,恐怕這將是一項十分巨大的工程。大唐新立不久,國力不倡,強行開展大型工程,百姓吃不消。這事要從長計議,明天上朝時讓大家一起議論議論再做最後的決定。”

馬週一片欣慰,又問:“這事是不是要請工部段尚書一起參與?”

“……”李世民沒有直說,考慮一會兒,才說:“就按馬舍人的建議,明天讓段尚書一起參與朝議,不得以任何藉口不參與朝政。”

很明顯,李世民對這位姐夫段綸的爲官之道也心知肚明。

第二天早朝時,工部尚書段綸應約上朝,還有工部的將作大匠閻立德,也就是閻立本的兄長一起參與。

因爲事關長安城的飲水問題,幾乎沒人提出意見。於是,李世民命令工部尚書段綸掛帥,閻立德負責設計構勒整個工程圖。提出這個建議的馬周,代表朝廷進行監督,兵部尚書候君集派一部分府兵,參與開溝挖渠。

在多方配合下,一項重大的工程開始了,長安城馬上沸騰起來。

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79節 吵架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99節 惡戰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59節 天機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5節 咄咄怪事第77節 馬跳鍋第9節 敵我不分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89節 歸位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3節 原來是她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83節 繫鈴人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64節 爬升第166節 刺殺第144節 考較第19節 強人所難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57節 告御狀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7節 出氣筒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67開藥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67開藥第21節 念念不忘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71節 敲竹槓第39節 一敗塗地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59節 天機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59節 眼都紅了第49節 陽謀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22節 刺探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49節 陽謀第23節 必有迴響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71節 敲竹槓第11節 竹林約會第72節 掌櫃聽房第71節 敲竹槓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52節 大明宮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1節 念念不忘第50節 學霸第177節 減法第21節 念念不忘第3節 真相第99節 惡戰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48節 高人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2節 虎跳崖
第170節 馬拉火車第74節 暗中調動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118節 秦瓊倒黴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75節 虛僞的儒家第124節 是非之地第35節 一吻定乾坤第79節 吵架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27節 身處漩渦第99節 惡戰第114節 一樁奇案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59節 天機第139節 奉旨完婚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101節 一字之差第45節 咄咄怪事第77節 馬跳鍋第9節 敵我不分第150節 竹躺椅的象徵第123節 解甲歸田第156節 皇帝賜婚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189節 歸位第168節 用藥如用兵第137節 不爭之爭第45節 咄咄怪事第120節 隔牆偷聽第13節 原來是她第66節 交椅之變第183節 繫鈴人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64節 爬升第166節 刺殺第144節 考較第19節 強人所難第48節 一波三折第157節 告御狀第145節 重操舊業第140節 洞房花燭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15節 約法三章第130節 移花借木第133節 險鬥兇僧第132節 反打一耙第17節 出氣筒第122節 喝酒撒潑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167開藥第163節 十八學士第188節 艱難修道第72節 掌櫃聽房第167開藥第21節 念念不忘第40節 痛打落水狗第4節 堂兄的陰謀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71節 敲竹槓第39節 一敗塗地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59節 天機第27節 夜半怪異聲第147節 地下水工程第59節 眼都紅了第49節 陽謀第174節 外儒內法第68節 真假倆騙子第136節 公主求婚第22節 刺探第117節 一杆打淨第160節 往事並不如煙第49節 陽謀第23節 必有迴響第86節 佛祖叫你回家吃飯第92節 佈下天羅網第71節 敲竹槓第11節 竹林約會第72節 掌櫃聽房第71節 敲竹槓第102節 道袍飄飄第152節 大明宮第138節 赤誠相見第56節 誰下的手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21節 念念不忘第50節 學霸第177節 減法第21節 念念不忘第3節 真相第99節 惡戰第155節 金童玉女第131節 順藤摸瓜第148節 高人第52節 搭戲臺賣線頭第2節 虎跳崖